第1387章 底氣

第1387章 底氣

說起這位倒黴的三朝老臣,永寧長公主也忍不住感慨萬分。

歷經承德、天昌(先帝)、景樂(當今)三朝,卻從來沒有被捲進前兩次奪嫡之亂,在官場上安安穩穩地平步青雲的老臣,現如今真的很少了。薛老太師大概算是其中官位最高而又一直未致仕的一個。他原本身體還算康健,哪怕人人都知道他在朝中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爲,純粹就是因爲資歷深又會做人,纔有了一席之地的,可誰也沒有請他退休的意思。對於皇帝而言,一個不會忤逆自己的重臣還算省心;對於朝臣而言,一個不會妨礙他們的上司或同僚也沒什麼不好的。大家都以爲,他還能在朝中再撐上十年八年。

只要他家中子孫沒有出現有出息可以支撐門戶的官場新秀,老太師還是要繼續撐下去的。

誰能想到呢?因爲擔憂子孫後繼乏人,怕自己死後,家族衰敗,子孫們無法維持體面的生活,所以老太師一時犯了糊塗,選擇了把孫女送上太子妃的寶座,希望能借着外戚的身份,保家中兒孫一個富貴榮華。不料這門親事不但未能達成老太師的目標,反而還讓他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薛老太師在承德與天昌兩位先帝在位期間,都不曾捲入過奪嫡之亂,沒有受到任何牽連,沒想到如今到了景樂年間,他還是沒逃過這一劫。

永寧長公主對謝慕林嘆道:“他傷了這麼久的時間,太醫那邊早就稟報上來,皇上心裡也有所準備了。他去世那日,難得地清醒了一陣子,口述讓兒子寫了生前最後一份奏摺,又留下遺言,命全家人都在他死後扶靈還鄉守制,同時全力供養孫兒們苦讀。除非有人能憑着科舉高中,步入仕途,否則家族子孫就不要再重回官場了。老太師……其實是個明白人,只是爲了子孫計,先前纔會糊塗了幾年,等到快不行時,才清醒過來。”

薛家壓根兒就沒有能支撐家族的聰明人。薛老太師一死,他們繼續留在京城混跡權貴圈子,不但沒有根基底氣,還很容易被人玩死。與其到時候被人算計着全家倒黴,還不如趁此機會激流勇退算了。薛老太師認爲,薛家人表現得如此乖巧,將來即位的新帝無論是誰,都不會再與薛家後人爲難的,家族血脈得以安然傳承,再用心培養小輩,將來總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這個做法還是比較明智的。只是薛家人未必能領會老太師的好意,而老太師臨終前清醒的時間又不是很長,被奏摺佔據了大半的時間,留給遺言的份額就很少了。再加上東宮還有一位薛家出身的太子妃,薛四姑娘又巴結上了藍大小姐,將來有望成爲三皇子側妃。薛家興許還在做着外戚的美夢,未必會聽從老太師的遺言呢!

即使這份遺言如今已經傳得人盡皆知,但也不妨礙薛家人找藉口拖延,比如老夫人不捨得離京啦,又比如老太師的後事辦得不順啦,祖墳需要修葺,甚至是太子妃捨不得家人等等……藉口多得是,這就要看薛家人是不是足夠孝順,願意聽老太師的吩咐行事了。

反正在永寧長公主看來,薛家人都不是太聰明,孝心也有點打折扣的樣子。如今已過了老太師的三七,可因爲是秋冬季節,薛家人似乎打算讓老太師在家中停足百日靈的駕勢,還聯繫了城外的名寺大剎,準備百日後先送老太師在某座名寺的後山入葬。等老家那位修好了祖墳,擇好了墳地,再起棺扶靈返鄉等等……這一拖,天知道會拖上幾年?等到京城的人忘了老太師曾經的遺言,再安排個別子孫扶靈回去,誰還能公然責備他家不成?

在這樣的當口,就連太子妃薛氏,也犯了蠢。她大概是害怕家人放棄自己,所以拼命派人回孃家去傳話,求父母不要離她而去。她甚至還好幾次前往孃家祭拜祖父,又哭求祖母別離開。因爲這事兒,她又被太子嫌棄了。太子不但沒有親自前往薛家弔唁,還抱怨太子妃沾染了晦氣的東西,顯然對妻子去世的祖父毫無半點敬意。

這也是近日朝臣們越來越少爲他說好話的原因之一。

永寧長公主向謝慕林嘆息道:“你瞧,太子是不是很蠢?曹後生前爲了給他添加籌碼,前後費力給他尋了兩家得力的妻族,前一個因爲他搗亂,沒結成親反而結成了仇;後一個結成了親,卻硬生生地被他作成了仇人。他連點表面功夫都不肯做,還留戀這太子之位做什麼?早早自請下臺,不是還更省事些麼?他知趣了,興許皇上還會顧念父子情份,保他和他的妻兒一份平安富貴呢!”

謝慕林嘆了口氣,問永寧長公主:“我聽說薛家四姑娘跟三殿下未來的正妃走得很近,已經定下了要做三殿下側妃了?這大約是薛家還心存僥倖的原因吧?”

永寧長公主哂道:“他們存着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對老太師的大不孝了!誰還不知道,老太師是因爲什麼才傷重而亡的?雖說三殿下拼命撇清自己,前些日子還聯合蕭夫人推出了一個替罪羊來,把這個罪名給頂下了,可薛家人如今竟然真的接受了這個替罪羊的說辭,在人前與三殿下和解了,連蕭家人也不怨恨了,明擺着就是要自欺欺人嘛!”

謝慕林忙追問個中細節,才知道,原來薛老太師去世之後沒幾天,三皇子就拉着蕭明德將軍從前的一位舊部,向皇帝表示他們找到了重傷薛老太師的兇手,連人證、物證都齊全了,“兇手”本人也供認不諱,只不過他並不是奉三皇子或蕭家人之命行事的,反而是被前二皇子收買了,要藉機挑撥太子妻族與三皇子外家之前的關係才作的案。若不是皇帝沒有追查下去的意思,已經被過繼出去的前二皇子興許就真的翻不了身了呢!

因爲這件事,薛家人如今也默認了薛四姑娘將會嫁給三皇子爲側妃的安排。爲此太子妃薛氏又跟孃家親人鬧了一場,可惜沒辦法改變他們的決定。她的父母雖然疼愛她,卻也沒有跟家族反目的意思,反而還倒過來勸她:“你在東宮受了那麼多的氣,還能指望太子什麼呢?將來若是三殿下成了事,看在薛家面上,興許還能保住你的性命呢!”太子妃無言以對。

沒有丈夫撐腰,孃家的靠山去世了,親人也不再支持她,甚至連親生父母都放棄她了。這樣的太子妃,繼續在皇宮中生活,自然也失去了底氣。

(本章完)

第718章 抵達第643章 產業第651章 開啓第1043章 遺言第1022章 大夫第1243章 小議第1300章 不捨第1468章 推斷第1629章 失望第961章 生氣第816章 消息第1255章 插曲第1275章 慈母第538章 賠罪第1442章 吐槽第1183章 出嫁(上)第997章 分家第961章 生氣第1328章 擇衣第1118章 情誼第572章 葬送第861章 訪客第405章 告知第577章 謝禮第825章 天津第696章 障礙第957章 結果第978章 相送第1086章 起意第776章 轉移第1224章 母女第1421章 戳破第620章 安撫第253章 侍疾第1084章 懷疑第437章 人脈第351章 魚餌第1587章 請求第1054章 乞骸骨第970章 忙碌第566章 指環第1275章 慈母第556章 第五百五十兒章 不安第373章 山雨第980章 赴宴第273章 水泥第393章 準備第1155章 牽手第449章 道謝第875章 熱心第455章 算盤第641章 渠道第1477章 爭持第1253章 傳授第211章 端午(上)第1211章 備嫁第742章 陪伴第259章 質問第587章 貴客第1300章 不捨第222章 細節第738章 舊案第1373章 交好第1569章 共識第1180章 近況第102章 針鋒第628章 用意第1378章 遲歸第1406章 討論第669章 暗示第732章 永齊第1595章 報信第559章 警告第820章 商量第1578章 求助第788章 母女第1155章 牽手第987章 八卦第157章 送人第345章 家書第701章 謊言第632章 匆匆第517章 原委第1167章 志氣第167章 頭痛第741章 女婿第562章 金山第5章 映容第360章 離開第403章 解惑第1649章 守門第69章 兄弟(推薦加更)第1292章 羣情第209章 教母第1317章 出遊第1055章 投靠第1533章 勢單第1225章 梅珺第1147章 誤會
第718章 抵達第643章 產業第651章 開啓第1043章 遺言第1022章 大夫第1243章 小議第1300章 不捨第1468章 推斷第1629章 失望第961章 生氣第816章 消息第1255章 插曲第1275章 慈母第538章 賠罪第1442章 吐槽第1183章 出嫁(上)第997章 分家第961章 生氣第1328章 擇衣第1118章 情誼第572章 葬送第861章 訪客第405章 告知第577章 謝禮第825章 天津第696章 障礙第957章 結果第978章 相送第1086章 起意第776章 轉移第1224章 母女第1421章 戳破第620章 安撫第253章 侍疾第1084章 懷疑第437章 人脈第351章 魚餌第1587章 請求第1054章 乞骸骨第970章 忙碌第566章 指環第1275章 慈母第556章 第五百五十兒章 不安第373章 山雨第980章 赴宴第273章 水泥第393章 準備第1155章 牽手第449章 道謝第875章 熱心第455章 算盤第641章 渠道第1477章 爭持第1253章 傳授第211章 端午(上)第1211章 備嫁第742章 陪伴第259章 質問第587章 貴客第1300章 不捨第222章 細節第738章 舊案第1373章 交好第1569章 共識第1180章 近況第102章 針鋒第628章 用意第1378章 遲歸第1406章 討論第669章 暗示第732章 永齊第1595章 報信第559章 警告第820章 商量第1578章 求助第788章 母女第1155章 牽手第987章 八卦第157章 送人第345章 家書第701章 謊言第632章 匆匆第517章 原委第1167章 志氣第167章 頭痛第741章 女婿第562章 金山第5章 映容第360章 離開第403章 解惑第1649章 守門第69章 兄弟(推薦加更)第1292章 羣情第209章 教母第1317章 出遊第1055章 投靠第1533章 勢單第1225章 梅珺第1147章 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