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錦包

第670章 錦包

這個錦布小包,似乎是陶家人事先寄存在那家糕餅鋪子裡的。

鋪子的老闆有個同胞親弟弟,今年春天攤上了官司,受了冤屈,幸好陶推官明察秋毫,還了他的清白,他才免去了牢獄之災,因此一家大小全都對陶推官感激涕零。

他家平日裡可能跟陶家也沒多少往來,頂多就是陶推官的母親、太太與侄女兒陶櫻喜歡吃他家的點心,時常打發人來買一兩包回去解饞罷了。這樣的客人也多得是,因此眼下並沒有什麼人前去盯梢。至於陶家人爲何會如此信任這家人,將那錦布小包託付給他們,而這家人又緣何如此膽大,敢冒着得罪知府一夥人的風險,替陶家保存東西,那就是他們兩家人之間的事了。

謝徽之沒有去問,只是多留意了一下,發現陶櫻跟謝映芬與楊沅提到的糕點種類是有不爲外人所知的奧妙的,其中有兩種竟然都是糕點鋪裡尚未推出的新品,其中有一種還是陶櫻告訴糕點鋪老闆娘的,此時根本不爲外人所知。因此,當謝徽之到鋪子裡來問起那幾種糕點,其中有兩樣是外人不可能聽說的時候,對方就知道,他是陶家人委託來的了。

他連謝徽之的姓名來歷都不問,就藉口貨物量大,需要時間打包,把人請到後堂用茶。等問過謝徽之,確定他是從陶家那裡得到的消息,而他們家又與陶老太太很有交情,家裡還有大官之後,那老闆夫妻倆就乾脆利落地交出了錦布小包。

謝徽之不知道錦布小包裡包的是什麼東西,只知道陶家能如此隱秘地傳遞一樣物品,這物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他十分鎮定地把錦布小包貼身藏好了,然後言笑如常地跟老闆與老闆娘搭話,問些點心的保存期,還有在北方可有類似點心賣之類沒什麼營養的問題。沒過多久,便有人掀了簾子進來,雖然嘴裡聲稱是要光顧店裡的生意,但對方那警惕又詭異的眼神,擺明了另有來意。

謝徽之表現得象是個天真好騙的紈絝少爺,只念叨着家裡也有糕餅鋪子,覺得自家做的最好,外頭的點心除去幾家老字號,就沒誰家的點心比得上自個兒家裡出產的。也不知道爲什麼家裡的姐妹們對外頭的點心如此好奇,聽說有好吃的就非得喊他來跑腿,害得他剛剛吃過酒菜,就要勞累雙腿,辛辛苦苦跑一趟,還未必能攤上一口吃的,云云。

那老闆夫妻倆也是個妙人,同樣有着好演技,裝作什麼都不知道似的,一個接着謝徽之的話頭搭茬,一個熱情地給新來的客人端茶倒水,推銷自家價高的貴點心,還成功賣了三四斤出去。

等謝徽之領着提滿大包小包的小廝回到街邊車上的時候,他也不忙着走動,只一邊倚着馬車打趣嘲笑靦腆的楊淳,一邊叫小廝往這家店買兩杯茶,往那家店要一籃果子。等看見那幾個盯梢到糕餅鋪子裡的人一臉掃興地出了鋪子,方纔嘻笑着叫上楊淳,一塊兒坐車出城。

謝徽之插科打諢地說了自己的經歷,引得宋氏與謝謹之、謝慕林兄妹都忍不住笑了幾回。宋氏笑罵道:“可憐淳哥兒,你做了這麼多,他竟一無所覺!真真是讀書讀懵了!回頭你多帶他出去見見世面,歷練一下人情世故,否則將來真真是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

謝徽之撒嬌道:“二叔祖母,您不能這麼說,我原也是個純樸率直的好孩子,不比淳哥兒差什麼。他原是對此事一無所知,纔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可不是因爲他比我純良呢!”

謝謹之笑罵:“住口!這話聽得我噁心!你也好意思說自己純樸?心裡還有沒有點數了?!”

謝慕林則笑問:“三弟,那你回來路上買的那些點心在哪兒?方纔你送到艙裡來的,分明都是陶櫻說的那家鋪子的出品,點心匣子上印着店名呢!”

那幾個人竟然也跟在他們的車後面跟着往城外去了。謝徽之索性沿路瞧見一家糕點鋪就打發人去買幾包招牌點心,足足買了四五間,一路到了碼頭,也沒人來攔車。而楊淳除了抱怨兩句他買的點心太多以外,竟沒察覺到半點不對勁。

宋氏拿出那個錦布小包,打開來瞧了瞧,發現裡頭是兩封信,一封封了口,上頭寫了一個人的名字,似乎是個大理寺的官員;另一封是開了口的,她打開來看了,發現是陶櫻的親筆。大約陶櫻把東西藏到糕點鋪時,也不能確定最終來取東西的是誰,因此信中沒有擡頭。信中寫了事情的詳細經過,也提到了陶家認爲鎮江知府一夥人不敢對他們下手的依仗。只是宋氏把信看完後,深覺陶家的依仗有些不太穩當,怪不得陶櫻這個小姑娘會留了一手,以防萬一呢。

說得衆人又笑了一輪。

謝徽之哂道:“今兒勞累青柳他們幾個做了一回苦力,我做主子的總不能一毛不拔,因此把後來買的點心都賞給他們了,每人又再添了一個賞封。若是有誰嘗着哪家的點心好,回頭告訴我一聲,再打發人去買也使得。不過我是真心覺得,別家的點心未必比咱們自家姐妹店裡的強,拿去走走人情,送送禮,也就罷了,自家吃就算了吧!”

其實事情說白了,就是鎮江知府自打上任以來,手上就一直不太乾淨,冤案、錯案什麼的一大堆就不提了,官府的賬目上也很有問題。此前他背後有林家撐腰,他自個兒也有官宦背景,再加上舍得花錢收買人心,因此知府衙門裡的屬官與吏員們大都願意與他同流合污,不願意的,或是被他打擊迫害得丟官遠走,或是直接丟了性命,最終也沒人再敢與他做對了。

鎮江府裡也不是沒有人看這位知府大人不順眼的,但在幾家有小官宦背景的富戶遭了殃之後,就沒人再敢多說什麼了。而他做事還顧着分寸,沒敢招惹那些家中出了高官的人家,表面上也能粉飾太平,便也沒多少人與他認真計較。那時候二皇子勢力正如日中天,朝中一直都有易儲的傳聞。鎮江離京城近,聽到風聲的人不少,都覺得知府大人背靠着未來的新君,何必往死裡得罪?反正他有這樣的靠山,只是在鎮江謀個資歷罷了,任滿就要高升進京的,大家不如忍上幾年,把人送走了乾淨?若能結個善緣,未來說不定能借力呢?

於是,鎮江府裡再無人敢捋他虎鬚。

等到今年春天,鎮江府的推官馬上風死了,京中局勢開始對二皇子不利,林家官員忙着自救,無暇關注鎮江知府這個關係戶,後者來不及找人接任推官一職。陶炯任滿調任,經由吏部正常遷到鎮江來接任推官,局面頓時就生出了變數。

(本章完)

第416章 聯想第303章 懊惱第1232章 推廣第705章 怒火第294章 回報第1285章 走運第874章 來訪第1603章 威脅第862章 庇護第514章 分道第1182章 心意第1565章 議定第608章 提議第531章 破壞第392章 危急第1014章 無依第1281章 解救第131章 舊僕第473章 打擊第450章 委託第1039章 急召第71章 姑嫂第18章 疑心第1319章 受教第962章 演戲第150章 可惜第1631章 摔傷第71章 姑嫂第113章 病了第360章 離開第508章 撕破第1420章 小聚第431章 會友第266章 辯解第1675章 情義第600章 搞事第806章 相見第1633章 僵持第15章 假信第1282章 第四次第1151章 流言第624章 和樂第1171章 相看第1160章 無能第323章 莫名第35章 李家第182章 表露第950章 懇求第128章 相勸第1168章 抵達第1100章 安排第179章 天真第1565章 議定第1409章 準話第324章 喜歡第531章 破壞第1344章 急召第1057章 聽聞第288章 爭吵第409章 投軍第1126章 建議第154章 誤導第808章 仿效第1276章 拜舞第221章 流言第1201章 戒心第1581章 先帝第1055章 投靠第1078章 長大第1198章 猜測第190章 家常第768章 驚險第911章 母親第889章 鎮定第1019章 除夕第1050章 退讓第561章 產業第1029章 艱難第484章 首日第1660章 同心第1384章 進宮第1024章 謙卑第386章 擔憂第1328章 擇衣第215章 尋人第1520章 態度第25章 生怨第660章 憂愁第137章 尷尬第796章 錯過第1123章 疑慮第536章 受傷第842章 新幕第239章 甩鍋第845章 消停第1292章 羣情第941章 週三太太第461章 捎信第1623章 賞賜第1016章 猜測
第416章 聯想第303章 懊惱第1232章 推廣第705章 怒火第294章 回報第1285章 走運第874章 來訪第1603章 威脅第862章 庇護第514章 分道第1182章 心意第1565章 議定第608章 提議第531章 破壞第392章 危急第1014章 無依第1281章 解救第131章 舊僕第473章 打擊第450章 委託第1039章 急召第71章 姑嫂第18章 疑心第1319章 受教第962章 演戲第150章 可惜第1631章 摔傷第71章 姑嫂第113章 病了第360章 離開第508章 撕破第1420章 小聚第431章 會友第266章 辯解第1675章 情義第600章 搞事第806章 相見第1633章 僵持第15章 假信第1282章 第四次第1151章 流言第624章 和樂第1171章 相看第1160章 無能第323章 莫名第35章 李家第182章 表露第950章 懇求第128章 相勸第1168章 抵達第1100章 安排第179章 天真第1565章 議定第1409章 準話第324章 喜歡第531章 破壞第1344章 急召第1057章 聽聞第288章 爭吵第409章 投軍第1126章 建議第154章 誤導第808章 仿效第1276章 拜舞第221章 流言第1201章 戒心第1581章 先帝第1055章 投靠第1078章 長大第1198章 猜測第190章 家常第768章 驚險第911章 母親第889章 鎮定第1019章 除夕第1050章 退讓第561章 產業第1029章 艱難第484章 首日第1660章 同心第1384章 進宮第1024章 謙卑第386章 擔憂第1328章 擇衣第215章 尋人第1520章 態度第25章 生怨第660章 憂愁第137章 尷尬第796章 錯過第1123章 疑慮第536章 受傷第842章 新幕第239章 甩鍋第845章 消停第1292章 羣情第941章 週三太太第461章 捎信第1623章 賞賜第1016章 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