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恩浩蕩

洪武二年新春,由於各處捷報紛傳;不但使應天君臣深受鼓舞,既是舉國上下也對未來充滿了憧憬。是以再接到了山西完全平定的消息後,新年伊始,朱元璋就連發了兩道口諭!

詔曰:我本淮右百姓,因天下大亂,率衆渡江,保民圖治,今已有十五年。蒙蒼天保佑,各地都已戡定。命將北征,齊、魯百姓送糧給軍,不遠千里。我體其煩勞,已免其元年田租。時久旱歉收,唯恐民未輕鬆,再免一年。不久,大軍平定燕都,攻下晉冀,百姓遭受兵患,困於征斂,北平、燕南、河東、山西今年田租也一起免去。河南諸郡歸附,久想施惠他們,因西北未平,師過其地,所以沒能施行。現在晉、冀平定,西抵潼關,北達大河,南到唐、鄧、光、息之地,今年稅糧也全部免除……

數道聖旨一發,不但接連免去了多地稅糧、田租;而且還充分體現了新君天子的赤誠愛民心願。這還不夠!朱元璋緊接着便又來到了雞籠山新落成的功臣廟,以亡者祀像、生者虛其位的形式;對所有功臣開始了追贈排序。

在這場無一遺漏的祭祀中:除了對陣亡功臣進行了封爵追贈外,朱元璋還親自排出徐達居首;依次爲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木英、胡大海等二十餘位功臣的位列座次,並當場規定了每年孟月及年終遣勳戚大臣祭祀…..

其間,雖然有人對徐達位居首位稍有異議;但再得知了其功勳所在後,卻也只能欣然接受了。按朱元璋所講,徐達最大功勞有二:一者其收復了丟失長達四百五十餘年的幽雲十六州,爲廣大漢人一雪前恥的同時;也爲牢固中原邊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屏障!

二者當日佔據潼關之時,許多人建議順勢進取關中。但唯有徐達看出了時機尚不成熟,一旦倉促進攻;必然導致關外四寇與王保保聯合抵抗,定使日後收復北平更加困難重重!試問如此縱觀全局的三軍統帥,豈是他人可比?況且……‘陛下如此聖明!我等敢不效命疆場?’得知了當日情形後,不敢遲疑,徐達當即便又開始了繼續進軍的相關事宜。

據探馬情報:目前陝西元軍主要兵力大約有十多萬,分別由李思齊、張良弻指揮調度;其中,李思齊坐鎮鳳翔(今寶雞東北),張思道則坐鎮鹿臺(今陝西高陵西南)以拱衛奉元(今西安)…..‘若能拿下此地,甘隴順勢可下!西北自然一舉可平也!’‘末將願打頭陣!’‘我願擒拿張、李二寇!獻與大將軍帳下!’‘我也正有此意!’……一番稟報下來,聽常遇春首先表明了心意後;衆將當場便開始紛紛請戰了起來。

可面對一衆將佐情急之狀,雖然情知對方兵力明顯處於劣勢;但徐達還是不由生出了一絲隱憂。是嗬!山西境內多山,山勢反覆;不但是漢、唐龍興之地,而且還是秦統一六國的根基所在!但也正是由於其地形太過複雜,既是連諸葛孔明也不得不無功而返數次鎩羽而歸!可是隻要佔據此地,不但能爲整個北伐勝利奠定堅實基礎;既是日後想要收復川、渝、塞北,料也不在話下……

一番思忖下來,最後再轉念一想;徐達這纔開始了進軍陝西部署準備。除了命馮勝、常遇春率領前鋒部隊渡黃河先行入陝外,同時還派傅友德率領了一支人馬前去攻取鳳州(今陝西鳳縣);自己則親率主力殿後,由蒲州(今山西永濟西南)渡河直取蒲城以進逼洛川……

第三十章 帥府當差第八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一十九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九章 順勢投軍第十五章 美人指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進圍武昌第二章 被迫離家第七章 偷師學藝第六十二章 得隴望蜀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江失陷第十章 無奈離寺第一百二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八十章 好事連連第十七章 人心險惡第一百六十八章 機關算盡第六十一章 躊躇滿志第一百六十一章 坐困愁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一十二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六十章 氣象萬千第二百四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一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五十五章 舊事重提第一百九十五章 諭中原檄第九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十章 無奈離寺第九十五章 龍灣大捷第四十四章 嶄露頭角第二百二十二章 同心戮力第二百三十三章 出兵伐蜀第九十二章 仕途坎坷第二百五十二章 空印由來第二百四十九章 營建中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海納百川第二十九章 順勢投軍第二百三十六章 挺進縱深第一百四十二章 挺進八閩第四十五章 初擔大任第二百二十五章 敗走沈兒峪第一百八十七章 君威畢現第二百二十二章 同心戮力第六十四章 平地生波第四十二章 早立根基第九十三章 狼子野心第五十章 非凡風範第二百三十章 文治武功第十六章 境遇好轉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一百四十八章 先制淮東第八十三章 渣滓泛起第三十六章 衣錦返鄉第五十九章 得隴望蜀第十八章 美人心機第二十四章 受人所託第七十章 喜得貴子第一百零四章 進佔江西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征討逆第一百三十八章 兼容幷蓄第二百一十二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四十七章 圖謀東吳第八十章 好事連連第一百零五章 物極必反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服巴蜀第二百四十九章 營建中都第八十三章 渣滓泛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峰迴路轉第九十八章 以耕備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君威畢現第二十一章 乞討之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觸即發第十一章 混跡市井第二百三十七章 勢孤力竭第六十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造化玄妙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明昭彰第二百四十三章 再次北伐第一百九十一章 挺進八閩第一百九十七章 綱舉目張第一百零三章 再添良將第二十五章 重返寺院第八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六十章 氣象萬千第二十一章 乞討之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第一百零九章 再起干戈第一百一十三章 驕兵悍將第五十七章 因勢利導第四十章 初露崢嶸第八十八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五十四章 造化玄妙第二百三十三章 出兵伐蜀第一百零六章 紛亂重重第二十四章 受人所託第五十三章 天從人願第一百三十八章 兼容幷蓄第二百四十章 外剛內柔第一百零二章 城下問計第八章 高人心思
第三十章 帥府當差第八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一十九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九章 順勢投軍第十五章 美人指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進圍武昌第二章 被迫離家第七章 偷師學藝第六十二章 得隴望蜀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江失陷第十章 無奈離寺第一百二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八十章 好事連連第十七章 人心險惡第一百六十八章 機關算盡第六十一章 躊躇滿志第一百六十一章 坐困愁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一十二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六十章 氣象萬千第二百四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一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五十五章 舊事重提第一百九十五章 諭中原檄第九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十章 無奈離寺第九十五章 龍灣大捷第四十四章 嶄露頭角第二百二十二章 同心戮力第二百三十三章 出兵伐蜀第九十二章 仕途坎坷第二百五十二章 空印由來第二百四十九章 營建中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海納百川第二十九章 順勢投軍第二百三十六章 挺進縱深第一百四十二章 挺進八閩第四十五章 初擔大任第二百二十五章 敗走沈兒峪第一百八十七章 君威畢現第二百二十二章 同心戮力第六十四章 平地生波第四十二章 早立根基第九十三章 狼子野心第五十章 非凡風範第二百三十章 文治武功第十六章 境遇好轉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一百四十八章 先制淮東第八十三章 渣滓泛起第三十六章 衣錦返鄉第五十九章 得隴望蜀第十八章 美人心機第二十四章 受人所託第七十章 喜得貴子第一百零四章 進佔江西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征討逆第一百三十八章 兼容幷蓄第二百一十二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四十七章 圖謀東吳第八十章 好事連連第一百零五章 物極必反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服巴蜀第二百四十九章 營建中都第八十三章 渣滓泛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峰迴路轉第九十八章 以耕備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君威畢現第二十一章 乞討之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觸即發第十一章 混跡市井第二百三十七章 勢孤力竭第六十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造化玄妙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明昭彰第二百四十三章 再次北伐第一百九十一章 挺進八閩第一百九十七章 綱舉目張第一百零三章 再添良將第二十五章 重返寺院第八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六十章 氣象萬千第二十一章 乞討之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第一百零九章 再起干戈第一百一十三章 驕兵悍將第五十七章 因勢利導第四十章 初露崢嶸第八十八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五十四章 造化玄妙第二百三十三章 出兵伐蜀第一百零六章 紛亂重重第二十四章 受人所託第五十三章 天從人願第一百三十八章 兼容幷蓄第二百四十章 外剛內柔第一百零二章 城下問計第八章 高人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