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君威畢現

朱元璋看過後,念在方國珍言辭懇切字裡行間滿是真情流露;遂當即便手書一封,交與其子帶回了慶元。回信雖然極其簡短,但也正如方氏父子所願。只見上寫道:你違揹我的告誡,不馬上收手歸命,反而流入海上,負恩實在太多。今天你已走投無路,又情詞懇切,我理當以你此誠爲誠,不以前過爲過,你不要自起疑心…..接到了這封好比保命符一般的朱元璋親筆信箋後,方國珍所有疑慮一掃而空的同時;遂當下便打點起行裝,先行趕往了應天歸附。

應天新城,巍峨壯觀,戒備森嚴……得知方國珍已經進入了城中,朱元璋早早地便趕來了王宮,等待與其當面垂詢。‘你來得是不是有些晚了?’少時方國珍帶入了宮中後,見其掩面伏地渾身顫抖;一時興致大起的朱元璋不由脫口而出。‘臣有罪,有負聖恩!實在無顏面君。’雖然聽出了朱元璋似有責怪戲謔之意,但看其面色倒還和緩;方國珍這才應聲擡首停止了顫抖。

‘這方國珍雖然狡詐多端,但好歹也是我首先收歸的地方諸侯’心念及此,眼見其完全一副誠惶誠恐的神情;朱元璋不覺中便弱下了語調招呼道‘我已說得明明白白,此前過犯既往不咎!如今你既已歸編,還請上前說話,無需拘謹。’‘臣得蒙我主再造之恩,自當盡心侍奉!開誠佈公…..’見語氣親切的朱元璋面色和煦無比,方國珍應聲再拜後;遂當即便一五一十報出了慶元等地的府庫錢糧數目。‘啊?這方國珍竟然盤下了如此家底!難怪此人能夠稱雄一方。’一番介紹下來,再得知了其人馬數目後;朱元璋遂當場就將方國珍封做了廣西行省左丞。同時考慮到其身體狀況,還特許方國珍只食俸祿無需遷居就任。見朱元璋如此貼切入微,方國珍又是一番千恩萬謝,自不消說。

與此同時,其他幾路大軍也捷報紛傳;可說是俱都大有進展…..先說徐達。根據朱元璋‘先取山東、撤元屏蔽’的指導戰略,當日率領二十五萬人馬由淮河入黃(黃河)後;行軍途中,便就具體策略與衆將開始商議了起來。‘眼下大軍即將越過黃河,以諸位看來;先取何處方爲妥當?’徐達開門見山問道。

‘稟大將軍:末將認爲,先攻取兗東州縣;益都自然可下。’不等徐達話音落地,立時便有一將上前應道。此人名叫張興祖,乃是先前水軍統領張德勝養子。當日張德勝與龍灣一戰中力戰而死後,自接管其父人馬以來;不但率立大功,而且還在鄱陽湖一戰中邀擊陳友諒與涇江口;爲消滅陳漢政權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也正是由於其功勞卓著,朱元璋不但將嗣職的張興祖擢升爲湖廣行省參政;而且還特意爲其加封了大都督府僉事。尤其是在後來的攻取淮東、浙西等戰役中,由於功勞顯著;更是被朱元璋進封爲同知大都督府事;年紀輕輕就成爲了軍中舉足輕重的實權人物!是以,張興祖計議一出,賬下立時便引發了一片附議‘此計甚妙!以我水師之利,一旦攻取了兗東州縣;則山東勢必盡在掌握。’‘不錯!失去了兗東州縣策應,益都自然一戰可下!’……

看到衆將紛紛附議,徐達雖然有心允准;但爲穩妥起見,還是將沂州作爲了首先攻取對象。‘先取沂州,一則緣於此處乃是益都屏障,若不拔除;貿然進軍,必然反受其困!二則此處守將有意歸附,與我王早就通有書信…..’直抒胸臆的徐達一口氣講道。一番講解過後,眼見主帥決心已下;衆將遂再無異議,當即便開始了各自準備。

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恩浩蕩第十七章 人心險惡第二百零四章 恩威並施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逼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挺進八閩第六章 初識高人第二百三十章 文治武功第三章                                                                                寺院棲身第一百二十九章 百官勸進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北並進第二百四十二章 釁端又起第二百五十五章 奸相弄權第三章                                                                                寺院棲身第四十二章 早立根基第十三章 世道艱難第二百二十二章 同心戮力第六十七章 兵臨城下第九十章 招賢納士第一百二十九章 百官勸進第九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三十四章 宮室飄搖第五十八章 攻打太平第九十三章 狼子野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五十七章 雷霆肅奸第九十二章 仕途坎坷第一百三十八章 兼容幷蓄第三十五章 佳偶天成第一百零七章 遠攻近交第三十五章 佳偶天成第二百四十二章 釁端又起第十二章 被迫獨行第二百五十一章 明初大案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帝崩殂第一百二十五章 死灰復燃第一百一十六章 悍將勇猛第五十一章 聲威大震第六十五章 軍令統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謀定而動第八十三章 渣滓泛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五十七章 因勢利導第一百五十三章 返鄉省察第二十七章 倦鳥歸巢第一百二十三章 仁者無敵第一百一十章 顧此失彼第一百五十三章 返鄉省察第二百四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七章 英雄歿去第二百五十五章 奸相弄權第二百一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九十七章 運籌天下第八十三章 渣滓泛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百官勸進第九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零三章 再添良將第二十三章 好漢意氣第二十七章 倦鳥歸巢第一百四十三章 諸全告急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五十六章 臨機應變第二百三十八章 明夏歸附第四十五章 初擔大任第八十六章 平地生波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第二百四十四章 驕兵冒進第一百四十二章 挺進八閩第一百五十四章 造化玄妙第二百零四章 恩威並施第四章 無辜受罰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北並進第一百六十四章 英雄末路第六十二章 得隴望蜀第八十八章 爾虞我詐第二百四十九章 營建中都第二百二十九章 分封諸王第十章 無奈離寺第一百五十六章 臨機應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暗箭難防第十一章 混跡市井第一百零七章 遠攻近交第二十六章 箇中緣由第九十五章 龍灣大捷第四十一章 遠大志向第一百二十七章 直抒胸臆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帝崩殂第二百四十四章 驕兵冒進第二十三章 好漢意氣第二百四十四章 驕兵冒進第八章 高人心思第二百四十三章 再次北伐第五十七章 因勢利導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詭百出第九十一章 君臣初遇第十一章 混跡市井第六十章 忠勇之士第十章 無奈離寺第二百五十四章 法理人情
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恩浩蕩第十七章 人心險惡第二百零四章 恩威並施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逼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挺進八閩第六章 初識高人第二百三十章 文治武功第三章                                                                                寺院棲身第一百二十九章 百官勸進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北並進第二百四十二章 釁端又起第二百五十五章 奸相弄權第三章                                                                                寺院棲身第四十二章 早立根基第十三章 世道艱難第二百二十二章 同心戮力第六十七章 兵臨城下第九十章 招賢納士第一百二十九章 百官勸進第九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三十四章 宮室飄搖第五十八章 攻打太平第九十三章 狼子野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五十七章 雷霆肅奸第九十二章 仕途坎坷第一百三十八章 兼容幷蓄第三十五章 佳偶天成第一百零七章 遠攻近交第三十五章 佳偶天成第二百四十二章 釁端又起第十二章 被迫獨行第二百五十一章 明初大案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帝崩殂第一百二十五章 死灰復燃第一百一十六章 悍將勇猛第五十一章 聲威大震第六十五章 軍令統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謀定而動第八十三章 渣滓泛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五十七章 因勢利導第一百五十三章 返鄉省察第二十七章 倦鳥歸巢第一百二十三章 仁者無敵第一百一十章 顧此失彼第一百五十三章 返鄉省察第二百四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七章 英雄歿去第二百五十五章 奸相弄權第二百一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九十七章 運籌天下第八十三章 渣滓泛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百官勸進第九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零三章 再添良將第二十三章 好漢意氣第二十七章 倦鳥歸巢第一百四十三章 諸全告急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五十六章 臨機應變第二百三十八章 明夏歸附第四十五章 初擔大任第八十六章 平地生波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第二百四十四章 驕兵冒進第一百四十二章 挺進八閩第一百五十四章 造化玄妙第二百零四章 恩威並施第四章 無辜受罰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北並進第一百六十四章 英雄末路第六十二章 得隴望蜀第八十八章 爾虞我詐第二百四十九章 營建中都第二百二十九章 分封諸王第十章 無奈離寺第一百五十六章 臨機應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暗箭難防第十一章 混跡市井第一百零七章 遠攻近交第二十六章 箇中緣由第九十五章 龍灣大捷第四十一章 遠大志向第一百二十七章 直抒胸臆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帝崩殂第二百四十四章 驕兵冒進第二十三章 好漢意氣第二百四十四章 驕兵冒進第八章 高人心思第二百四十三章 再次北伐第五十七章 因勢利導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詭百出第九十一章 君臣初遇第十一章 混跡市井第六十章 忠勇之士第十章 無奈離寺第二百五十四章 法理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