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十六國
!!!!
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匈奴人劉淵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北)起兵反晉,建立漢國。同年,巴氐李雄在成都建立成國。
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劉淵子劉聰遣劉曜、石勒、王彌等攻破洛陽,俘虜晉懷帝,史稱‘永嘉之亂’。
晉慜帝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劉曜攻破長安,俘虜慜帝,西晉滅亡。次年三月,司馬睿在江東稱帝重建晉室,建元建武,史稱‘東晉’。
晉元帝大興二年(公元319年),石勒立後趙於襄國(今河北邢臺),前趙(漢)分裂。
晉成帝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後趙國主石勒,攻滅前趙(漢),基本統一中原。
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桓溫敗成(漢)兵,成(漢)滅亡,樑益二州復歸東晉。
晉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後趙漢將冉閔鄴城建立冉魏,盡屠石虎子孫。同年,氐族苻洪枋頭(今河南浚縣)起兵率部衆十餘萬回返關中,不久,被後趙降將麻秋毒死,其子苻健殺麻秋,代統父衆。
晉穆帝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冉魏攻破襄國,後趙滅亡。同年,苻健敗羌族姚襄,控制關中,自稱大秦天王,以長安爲都,翌年稱帝。
晉穆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前燕攻滅冉魏,佔領鄴城,遂都之。同年慕容俊於鄴城稱帝,改元元璽。
晉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桓溫從自江陵出發,分水陸三路進攻前秦軍鋒直至灞上。關中百姓復見官軍,涕零如雨。桓溫頓兵不前,先勝後敗,此役無功而返。
晉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桓溫再次從江陵出發北伐,迅速到達了伊水。洛陽守將周成前有姚襄圍攻,後又遇到桓溫,知己不敵,遂降桓溫。桓溫進佔洛陽,修葺了帝后的陵墓。表奏徵西將軍謝尚都督司州(即洛陽一帶)的軍事,鎮守洛陽。
晉穆帝昇平元年(公元357年),前秦東海王苻堅殺其主苻生自立。改元永興。
晉海西公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四月,桓溫率5萬大軍自鎮地姑孰(今安徽當塗)北進。六月,大軍抵達金鄉(今山東金鄉北)。七月,晉軍進至枋頭距鄴城僅二百餘里。前燕主慕容暐聞桓溫大軍逼近,欲奔和龍(今遼寧朝陽市)。慕容垂率軍5萬迎擊晉軍,同時遣使向前秦求救。八月,前秦主苻堅派大將苟池等率步騎2萬東出救燕,軍於潁川(治今河南許昌東)九月,晉軍水運不通,軍糧匱乏陷入困境。桓溫率軍與燕屢戰不利,又聞秦軍將至,遂焚燬舟船丟棄輜重,從陸路退兵。桓溫退至襄邑(今河南雎縣西),遭慕容垂伏擊,晉軍大敗,損失將士3萬餘人。桓溫第三次北伐遂以大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