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讓他倒給錢都行(已更新)
宋老爺子不願意坐飛機,他想坐火車看看闊別幾十年的祖國。
貴客的要求當然要滿足,上面直接在羊城開往江南的列車上安排了一節車廂,務必讓老先生滿意。
宋華年、宋鶴亭和宋敬亭都是在中國出生、長大,重回故土自然感慨萬千。
他們離開的時候戰火紛飛,到處都是斷壁殘垣,現在雖然縮減支出都是灰濛濛的,站臺上的行人衣着也很素樸,但人們臉上的笑容是真實的。
祖國已經走出了戰爭的陰霾,正在走向光明的未來,小輩們沒有太深的感觸,長輩的心頭卻是難以言喻的感動。
尤其是宋華年,他沒能出生在一個和平年代,才更加希望祖國能夠強大起來。
這是他女兒爲之付出生命的事業,如今能親眼看見,也算全了他多年的思念。
他忍不住看向身邊的顧清野,外孫也走上了和女兒一樣的路,都是好孩子啊,可他的心怎麼這麼疼呢……
顧清野的手一直被老人家攥着,一路都沒鬆手,佈滿皺紋的手掌傳來源源不斷的溫度。
他從未享受過長輩關懷,喬山村那對“父母”不曾,遇到顧伯淮時他已經不需要了。
如無意外,這個老人以後會是他的親人,他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親人。
“孩子,怎麼了?”
宋華年笑容慈祥和藹,情緒逐漸平緩之後他也回到了儒雅沉穩的模樣,只是對於顧清野,他更像一個普通的、關心孫輩的老人家。
“沒什麼。”顧清野輕輕帶起嘴角,他還是不習慣和長輩交流。
宋華年也看出來了,這個孩子不是個多話的人,不想說就不說吧,無所謂。
在無人照看的地方,外孫獨自成長爲一個頂天立地的軍人,除了驕傲、自豪和心疼,再沒別的了。
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如此優秀,錦書泉下有知一定會很高興的。
江南地界早就得到通知有外商回來祭祖,嚴陣以待,火車到站後,接待隊伍又長了一截。
不過宋華年不管這些,他依然和顧清野待在一起,再加上小尾巴宋韻卿,三個人墜在隊尾。
宋家從明朝年間就在江南繁衍生息,宋華年這一支富貴了好多輩,雖然起起伏伏,卻一直是江南大戶。
只是因爲三代單傳,到宋華年出生時宋家名聲並不如祖輩那樣顯赫,但家底到底多厚無人能知。
這也是爲什麼宋家大小姐看上一窮二白的顧伯淮那麼多人驚掉眼球。
不是普通的門不當戶不對,這是泥腿子娶仙女,神話傳說纔會有這麼不合理的劇情。
宋家人離開時不動產沒法帶走,宋華年便把帶不走的家資全部捐給了組織,無論有沒有用,只當全了自己的慈父心腸。
這次知道宋家人回來,當地正文府咬咬牙心一橫,把宋華年當年捐的依然完好的不動產整理出來,該清退的清退,辦公的全遷走,找出地契準備還給宋家。
他們還早早派人去了宋家老家,把祭祖的路線清掃乾淨,還組織當地村民把祖墳附近的雜草都清理乾淨。
好在村子裡大多是宋家後裔,祖墳一直有人看顧,村民們知道對宋華年要攜家人回來都很高興。
宋華年有些吃驚,沒想到會受到如此禮遇。
當年宋家在風雨飄搖之際遠走他鄉,他知道保全家小不是錯,但偶爾午夜夢迴,也會夢到祖宗指着他鼻子罵逃兵。
雖然女兒付出了性命,但這份大禮他受之有愧。
“這些我不能收,當初捐出去就沒想過再收回來,只當是宋家對家鄉的微末貢獻吧。”
官員有些着急,精心準備的大禮送不出去怎麼行。 “宋老先生……”
一邊堅持要送,一邊堅持不要。
在一番很符合中國傳統習俗的來回之後,以宋華年收回祖宅、其餘資產以宋錦書的名義捐獻而告終。
掃墓之後就是晚宴,規格相當之高,當地是正式的外事規格來辦的。
宋華年依然坐在顧清野旁邊,當地的心意不好拒絕,但他更渴望的其實是家宴。
“等到了京城我們再一起吃頓飯,就我們一家人。”
“好。”
宋華年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輕輕拍着顧清野的手:“不耽誤你工作吧?”
“不耽誤。”爲了讓他配合各部門工作,咅阝阝人專門給了他三天假。
“那就好,那就好!”
好不容易見到的外孫,老爺子巴不得顧清野24小時在他眼前。
什麼資產、什麼特權他都不稀罕,要是外孫能長長久久陪他,讓他倒給錢都行。
外經貿咅阝的領導要是能聽到宋華年的心聲,估計會高興得暈過去,也就是顧清野不歸他們管,不然早就把人打包送到老爺子身邊了。
宋家人在江南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乘專機前往京城。
飛機上顧清野說了顧伯淮的請託。
“宋老先生……”
顧清野剛開口就被打斷,宋華年不贊同地看着他,眼裡又是傷心又是悲切。
“清野啊,你、你……是不想認外公嗎,還是對外公有什麼意見?”
這邊除了宋華年和顧清野,還有宋韻卿兄妹和宋敬亭的兒子,幾個年輕人齊刷刷扭頭看着老爺子。
我的天!
這個腔調,這個表情!
這是他們學貫古今、筆走龍蛇、鐵畫銀鉤的著名書法家、畫家、收藏家爺爺嗎?!
是什麼矇住了他們的眼睛?!
“不是。”顧清野只是不習慣罷了,見宋華年傷感,他開口喊了一句,“外公。”
“誒!好好好,以後都這麼叫啊!”
宋華年立刻換了個表情,笑得眼睛都眯起來了。
宋家三兄妹你看我我看你,主動收回視線。
估計這段時間爺爺心裡只會有新孫孫,沒有舊孫孫了,不過他們一點都不嫉妒。
七十多歲的老人家能笑口常開是全家人的幸事,也是全家人的共識。
宋華年又把顧清野的手拉過來握住,沒別的,握在手裡才心安。
“清野啊,有什麼事要和外公說?”
“顧伯淮問能不能見您一面,他想當面和您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