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八十一 大明爸爸來了

明軍的攻勢極爲兇狠、凌厲,而川蜀衆軍閥根本來不及反應。

十二月初,他們得知明軍行動,除了侯浦大驚之下不管不顧的帶兵北返救援老巢,其餘四個軍閥趕快召開了一場緊急應對的會盟。

陸?、杜刃、劉壯劉實兄弟和謝慶生四人的勢力暫時還沒有在明軍的威懾之下,所以他們尚且還能維持冷靜,聚在一起開了一個緊急應對會議,商討着該怎麼應對眼下的局勢。

有的說要聯合起來組成聯軍反擊明軍,有的說應該分頭防禦明軍,也有的說應該趕快拿下成都再反擊明軍,還有的說大家乾脆投降算了。

投降當然不可能,這些人一個兩個都覺得自己和明國八字不合,尤其是他們麾下那些地主豪強出身的幕僚們,更覺得投降明國就等於自殺,他們纔不會做這樣的事情,所以趕快否決投降的議案。

那麼接下來就是怎麼打的事情。

陸?建議組成聯軍,由聯軍負責對抗明軍,因爲明軍很強,單獨一支人馬只會被他們各個擊破,眼下他們七大軍閥只剩下四個還在成都,還能團結抵抗,要是連他們都分裂了,這仗也就不用打了。

大家各自回去洗乾淨脖子等着明國來收拾他們吧。

陸?的建議當然是有道理的,絕大部分人都認爲分頭抵抗明軍是錯誤的,應當集合全部的軍隊一起抵抗明軍,這樣纔有勝利的可能。 Www ◆TTKдN ◆¢ Ο

但是話又說回來,聯合歸聯合,這個仗怎麼打,怎麼確定大家的指揮和任務,誰主要負責指揮,誰主要負責執行,這些都是問題。

於是一羣人就開始明爭暗鬥了。

陸?覺得自己的實力最強,應該自己負責全盤指揮,做盟主。

杜刃覺得自己跟隨吳璘戰功最高,應該自己負責指揮。

謝慶生覺得自己跟隨吳璘時間最長,資歷最深厚,戰前的軍職也最高,應該由自己來負責指揮。

劉實直接推薦自己的哥哥劉壯做盟主,理由是他是唯一一個不屬於宋軍體系的領導人,他來負責指揮可以沒有私心。

四方面都認爲自己纔是最合適的人選,也都不打算接受各自的議案,場面一時間陷入了僵局,他們連成都都不打了,就在城外面商量吵架,拍桌子砸板凳,吵得不亦樂乎。

一直到侯浦全軍覆沒的消息傳來,潼川府老巢受到威脅的謝慶生大驚失色之下不管不顧帶兵返回潼川府之後,最後剩下的三支軍隊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他們不認爲和明軍正面對抗是明智的選擇,奈何謝慶生部下一大堆人的老巢就在潼川府,地主豪強們思念家人,擔憂家人,必須要回去。

謝慶生無奈,只能帶兵會去,其餘三人無論怎麼阻攔都攔不住謝慶生。

別的事情他們不敢說,但是他們敢說再怎麼搞下去,他們真的要被各個擊破了。

三方面十分緊張,也不敢吵了,紛紛把自己的底線擺出來,一通妥協之後,終於答應讓陸?做盟主,全面指揮他們三支軍隊。

但是在大家的老巢受到威脅的時候,陸?必須要統一爲他們提供糧秣,且軍事行動的時候大家各自的軍隊必須各自佔三分之一的數額,指揮層也必須由三支軍隊的首腦參與進去,但凡遇到大事,大家必須要統一商量。

三方面都不滿意,但是這也是三方面都能接受這樣的局面。

然後,三方面開始商量接下來是先打成都還是先抵抗明軍。

就又吵起來了。

有說攘外必先安內的,有說擊退了明軍什麼都能得到的,反正爭吵不休,而在他們還沒有吵出一個結果的時候,謝慶生被打到全軍覆沒的消息傳來了。

潼川府完了。

這下三方面勢力徹底傻眼了,直到此時此刻,他們才恍然意識到一個很大的問題——明軍是不是有點太強了?而且明軍是不是已經快要打到成都了?

三方面勢力面面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陸?問了一句——誰願意去守懷安軍?

當然沒人願意去。

甚至於接下來該怎麼打都沒有人能夠說出來了。

之後的事情毫不意外。

三方面勢力對於兇悍的明軍已經沒有了任何在成都城打贏一場仗的信心,而且杜刃和劉壯劉實兄弟的老巢大概率是回不去了,所以他們很快達成了新的協議。

杜刃率軍進駐隆州,劉壯劉實兄弟率軍進駐眉州,陸?躲在更南邊的嘉定府。

杜刃和劉氏兄弟通過答應聽從陸?的命令、幫助陸?頂在北邊防禦明軍作爲代價,換取了駐軍隆州、眉州的資格。

然後他們立刻派人回去把軍中高層的家人們快速接過來避難。

至於其他小人物……

死就死吧,他們也不在乎。

陸?也很願意答應這個要求,因爲他覺得這樣一來,就算被打敗,也有人能在前面幫自己頂着,見勢不妙,自己多少還有逃跑的機會。

明軍的勢頭有點太兇狠了,以至於他們這邊還在爭權奪利呢,剛反應過來,就得知明軍已經打到面前了。

這還搞什麼?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

一羣本地地主豪強擁護起來的軍閥能有什麼格局呢?

他們的格局甚至不如死守成都的馬永康和吳挺。

馬永康和吳挺好歹是提前做了佈局,投降了明國,在知曉未來的前提下利用堅韌的城防,盡最大的努力在十多萬軍隊山呼海嘯般的攻勢下撐了兩個月左右,終於堅持到了明軍來援。

而這幫軍閥滿腦子都是做大王奪鳥位,除了陸?稍微注意了些成都方面的消息,其他的都等於是睜眼瞎,只看着眼前,從不看四周和未來。

十二月中下旬,隨着圍城軍隊的相繼撤退,被切斷內外聯絡的成都城內實際上已經有了關於明軍抵達蜀中的推斷,而隨着圍城軍隊的全部撤退,這種推斷最終被證實。

只是他們依舊不敢貿然出城,還是擔心會有問題。

一直到十二月二十六日,明軍先鋒騎兵衝到成都城外揮舞着明軍戰旗向城內高聲呼喊着明軍勝利的口號的時候,馬永康和吳挺等人站在城頭上,終於忍不住的熱淚盈眶了。

終於來了,終於來了。

大明爸爸,我……我等你等的好苦啊!

封閉兩個多月的成都城門再次打開,一度岌岌可危的成都城終於得到了保全。

明軍先鋒大將、齊魯兵團直屬騎兵隊正將陳啓先率領明軍先鋒軍進入城內,會見了熱淚盈眶的馬永康、吳挺等人,與他們正式見面。

十二月二十九日,明軍南下大軍主將蘇海生抵達成都,進入已經被明軍接管城防的成都城,會見了馬永康、吳挺等人,並且正式接受了他們的投降。

明軍入川戰役,至此可以算是成功了。

雖然還有一些小魚小蝦沒有解決掉,但是既然明軍已經抵達了蜀中平原,他們就斷然沒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這一戰,贏了。

二百二十七 中門對狙二百八十二 契丹光復軍一千四百六十三 蕭朵魯不開城投降六百六十 大宋養士那麼多年,就養出了這樣一羣人嗎?一千二百三十 川蜀農民大起義一千四百七十五 他想要的是輸出理想和新生八百四十四 孔氏自己給了他這個機會一千四百八十四 死死抱着大明的大腿三百九十一 完顏亮兵臨河間一千零二十九 我們一直在路上一千四百七十 突如其來的劫持一百七十六 耶律成輝並不想造反五百二十八 重啓私鹽貿易九百四十八 我養你們!八百零三 滅金國者,金國也,族任氏者,任氏也!一千零三 終不與大明爲敵二百九十五 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遲一千四百一十一 日月同輝天下紅一千一百零七 趙昚難得做了一次霸道君主一千五百七十一 蘇詠霖其實還是挺有錢的一百零六 夾谷阿速進入了夢鄉(第三更)一百六十二 趙開山選擇一路向西九百六十九 陛下讓你去中都?七百三十 趙玉成的深切感悟七百零八 六百二十萬貫的戰爭賠償三百四十六 水軍出征一千一百九十三 趙不息登基五百八十三 匪過如梳,兵過如蓖,官過如剃四百二十二 完顏亮痛斥蘇詠霖的爲人之惡劣一百九十 趙構想要和平一千四百五十六 快跑!一千一百八十九 川蜀之變九百五十 趙昚慌了七百三十一 這個地區有造反的土壤存在四百九十九 一羣賊而已,他們懂什麼治理國家?一千一百四十 望上國寬恕江南國之罪(五更求月票、推薦票)五百九十一 蘇詠霖在這裡頭搞了大事情八百八十八 南宋政府的狀態切換之快令人瞠目結舌一千三百八十七 孔茂捷對他們的威懾力有限六百九十四 你別忘了是我提拔的你!一百八十三 我的一切,就在其中八百七十八 馮時行病死九百四十八 我養你們!一千三百零五 他們只希望看到血流成河上架感言一千零一十八 一分錢不給還想要良品?九百九十九 秘密會見三百三十二 所以我幾乎不喝酒一千零九十三 可以審判你的人不是我一千五百四十二 大明不是隻有一個蘇詠霖九百一十四 太上皇“東狩”一千一百九十九 他寧死也不要那種智慧一千三百三十三 正義的鐵拳六百二十七 那麼剩下來的選擇只有一個了一千一百五十 大明能否留一支軍隊在臨安附近駐守?一千零四十七 襄陽城和樊城的擊破近在眼前一千零三十二 燒錢的戰爭七百六十五 趙光義2.0一千四百四十四 大明會要求大理國遵照大明的法令辦事嗎?一千三百四十六 你很認同我的世界革命之說嗎?一千四百五十一 南洋探險大發現第1639章 大明需要火車一千六百一十三 大家都有着靈活的道德底線一千二百八十二 這問題有點直接啊五百九十二 孔拯注意到了一個華點三百七十六 耶律元宜選擇退軍九百零二 不把神銳軍薅禿了,他就不姓姜一千三百二十九 清官少,貪官多二十二 打出一分戰果,要宣傳出十分的氣勢八百三十九 大明國或許沒什麼不同一千五百七十二 或許整個歷史上也只能看到一次一千三百七十二 好不容易得到的獨立局面,難道要捨棄嗎?一百八十一 辛棄疾遭到了劇烈的思想衝擊八百八十四 複製蘇詠霖走過的路四百三十 從河間城開始反擊七百三十 趙玉成的深切感悟一千二百五十一 朕不給,你不能搶六百一十二 大宋和明國是盟國,不需要再多一個一千三百零二 跟誰過不去也不能跟錢過不去一千二百三十六 打仗,果然是一筆生意三百四十五 這是可以原諒的錯誤一百三十 兵敗如山倒二百七十四 這兩人的狼子野心終於暴露無遺!七百七十九 這羣腐儒在朝中得罪的人難道還少嗎?九 你能管他們一世飽飯?六百二十二 他們再也不怕被卷死了五百一十一 他們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九百二十九 趙昚顯然已經是一個學會甩鍋的成熟帝王了一千一百五十八 沈該“大封羣臣”五百零三 孔拯激動的熱淚盈眶六百零一 明一千四百四十六 西域熱三百一十一 結婚六百八十八 爲何我感覺自己在孤軍奮戰呢?一千四百七十 突如其來的劫持一百四十九 烏古論濟格的末日四百四十四 中都再見一千二百四十六 錢都到哪裡去了?三百五十二 契丹人選擇抗擊到底一百七十 誰想要我的命,我先要了他的命!
二百二十七 中門對狙二百八十二 契丹光復軍一千四百六十三 蕭朵魯不開城投降六百六十 大宋養士那麼多年,就養出了這樣一羣人嗎?一千二百三十 川蜀農民大起義一千四百七十五 他想要的是輸出理想和新生八百四十四 孔氏自己給了他這個機會一千四百八十四 死死抱着大明的大腿三百九十一 完顏亮兵臨河間一千零二十九 我們一直在路上一千四百七十 突如其來的劫持一百七十六 耶律成輝並不想造反五百二十八 重啓私鹽貿易九百四十八 我養你們!八百零三 滅金國者,金國也,族任氏者,任氏也!一千零三 終不與大明爲敵二百九十五 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遲一千四百一十一 日月同輝天下紅一千一百零七 趙昚難得做了一次霸道君主一千五百七十一 蘇詠霖其實還是挺有錢的一百零六 夾谷阿速進入了夢鄉(第三更)一百六十二 趙開山選擇一路向西九百六十九 陛下讓你去中都?七百三十 趙玉成的深切感悟七百零八 六百二十萬貫的戰爭賠償三百四十六 水軍出征一千一百九十三 趙不息登基五百八十三 匪過如梳,兵過如蓖,官過如剃四百二十二 完顏亮痛斥蘇詠霖的爲人之惡劣一百九十 趙構想要和平一千四百五十六 快跑!一千一百八十九 川蜀之變九百五十 趙昚慌了七百三十一 這個地區有造反的土壤存在四百九十九 一羣賊而已,他們懂什麼治理國家?一千一百四十 望上國寬恕江南國之罪(五更求月票、推薦票)五百九十一 蘇詠霖在這裡頭搞了大事情八百八十八 南宋政府的狀態切換之快令人瞠目結舌一千三百八十七 孔茂捷對他們的威懾力有限六百九十四 你別忘了是我提拔的你!一百八十三 我的一切,就在其中八百七十八 馮時行病死九百四十八 我養你們!一千三百零五 他們只希望看到血流成河上架感言一千零一十八 一分錢不給還想要良品?九百九十九 秘密會見三百三十二 所以我幾乎不喝酒一千零九十三 可以審判你的人不是我一千五百四十二 大明不是隻有一個蘇詠霖九百一十四 太上皇“東狩”一千一百九十九 他寧死也不要那種智慧一千三百三十三 正義的鐵拳六百二十七 那麼剩下來的選擇只有一個了一千一百五十 大明能否留一支軍隊在臨安附近駐守?一千零四十七 襄陽城和樊城的擊破近在眼前一千零三十二 燒錢的戰爭七百六十五 趙光義2.0一千四百四十四 大明會要求大理國遵照大明的法令辦事嗎?一千三百四十六 你很認同我的世界革命之說嗎?一千四百五十一 南洋探險大發現第1639章 大明需要火車一千六百一十三 大家都有着靈活的道德底線一千二百八十二 這問題有點直接啊五百九十二 孔拯注意到了一個華點三百七十六 耶律元宜選擇退軍九百零二 不把神銳軍薅禿了,他就不姓姜一千三百二十九 清官少,貪官多二十二 打出一分戰果,要宣傳出十分的氣勢八百三十九 大明國或許沒什麼不同一千五百七十二 或許整個歷史上也只能看到一次一千三百七十二 好不容易得到的獨立局面,難道要捨棄嗎?一百八十一 辛棄疾遭到了劇烈的思想衝擊八百八十四 複製蘇詠霖走過的路四百三十 從河間城開始反擊七百三十 趙玉成的深切感悟一千二百五十一 朕不給,你不能搶六百一十二 大宋和明國是盟國,不需要再多一個一千三百零二 跟誰過不去也不能跟錢過不去一千二百三十六 打仗,果然是一筆生意三百四十五 這是可以原諒的錯誤一百三十 兵敗如山倒二百七十四 這兩人的狼子野心終於暴露無遺!七百七十九 這羣腐儒在朝中得罪的人難道還少嗎?九 你能管他們一世飽飯?六百二十二 他們再也不怕被卷死了五百一十一 他們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九百二十九 趙昚顯然已經是一個學會甩鍋的成熟帝王了一千一百五十八 沈該“大封羣臣”五百零三 孔拯激動的熱淚盈眶六百零一 明一千四百四十六 西域熱三百一十一 結婚六百八十八 爲何我感覺自己在孤軍奮戰呢?一千四百七十 突如其來的劫持一百四十九 烏古論濟格的末日四百四十四 中都再見一千二百四十六 錢都到哪裡去了?三百五十二 契丹人選擇抗擊到底一百七十 誰想要我的命,我先要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