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六 水軍出征

其實,蘇詠霖自己何嘗不眼饞經過那巨量的成品戰船、造船物資和造船工匠呢?

他缺這些缺的眼睛都發綠了。

在整個山東以及河北大量徵求匠人,出高薪聘請高級技術人才,所得依然很有限。

最優秀的匠人和技術都在金國中樞,民間很少。

民間所能找到的無非就是些一般的匠人,而那些能製作軍器乃至於革新軍器的,都在金國朝廷的控制下。

蘇詠霖一路征戰獲得的優秀軍器匠人基本上都是在重要城市的軍器部門裡找到的官方匠人,散落民間的則幾乎沒有。

不過稍微問一問這些軍器匠人的生活水平,政治地位,還有日常的一些待遇之類的,也總是能得到一些相近的回覆,得知他們的待遇非常一般,甚至可以說很差。

這大抵能夠代表封建統治者對科學技術的態度。

蘇詠霖曾經天真地認爲封建統治者都是二愣子、井底之蛙、智力缺陷者,根本不懂科學技術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多好的事情爲什麼不去大力支持呢?

後來他才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細細想想,技術的革新總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不一樣的變化,而人類面對不一樣的變化時,總是恐懼大於激動的。

技術革新對自己有好處則樂於接受,技術革新對自己沒有好處反而還有壞處,那當然就會一力反對,恨不能將技術維持在對自己最有利的情況下,直到永遠。

封建統治者大抵也是這樣想的。

統治者對於穩定的追求超過一切,一旦從混亂中走出,就希望永遠維持穩定,維持太平盛世,不要再起爭端。

爲了順應這樣的根本需求,讀書人們用三綱五常和上下尊卑觀念爲他們構築了一個超穩定社會結構的藍圖,管束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讓一切都變得穩定,再把這一套推銷給統治者,讓統治者大爲歡喜。

而在這個超穩定社會結構之中也並不是沒有存在變數,最大的變數莫過於來自科學技術發展而導致的生產關係變革。

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一個極大的不確定因素,是一個極爲不可控的躍動因素,爲了維持超穩定的社會結構,統治階層天然的敵視科學技術的發展。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希望世界永遠不要發展。

當然,出現外敵入侵等不可抗力時,他們還是需要科學技術武裝他們的軍隊,他們會被迫發展科技,儘管如此,爲了壓制科技發展帶來更大的不可控,也要降低技術人才的社會地位。

古人並非不知道技術發展的好處,那些萬里挑一的人傑們怎麼可能看不到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

然而就是因爲他們太聰明瞭,思維一下子跳躍到了更遙遠的地方

掌握了這些先進生產工具的百姓,會不會因爲生產力大大提高、生活更加富足而多出了不該有的心思呢?

會不會影響到我這一家一姓之王朝呢?

凡事觸及到這個層面,就必須要停止了,於是科技革新到此爲止。

南宋自恃文明,自恃正統,號稱科技發達,科技發展繁榮昌盛,但是卻被蒙古從經濟、軍事、科技等各個維度全面超越乃至於吊打,被碾壓,最後悲慘的亡國。

這一故事告訴蘇詠霖科學技術纔是第一生產力。

所以蘇詠霖在招募工匠大規模造船的同時,也明確了對掌握各類技術的匠人的優厚待遇,以此吸引更多的優秀匠人爲光復軍服務。

不說待遇多好吧,反正絕對比他們在金國統治之下得到的要多,也被提高了社會地位。

接下來,等本錢更雄厚了,蘇詠霖還要大規模革新匠人制度,擡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乃至於政治地位,讓他們全力施爲,引領一波科技革命。

很多技術革新就不要等到明朝中後期了,現在該搞的就可以搞起來了,他還等着用科學技術武裝自己碾壓南宋呢。

工匠啊,工匠啊,蘇詠霖想完顏亮手下那些技術精湛的工匠想的望眼欲穿,垂涎三尺。

儘管如此,這一戰還是以全滅金國水軍爲第一準則,能用的武器都用上,能打多狠就打多狠,能燒的多兇就燒多兇,狠命的,用盡全力的,把他們沉到大海里永不超生!

六月三十日,蘇家水軍揚帆起航,從滄州南部海灣出發,順着海岸線一路往北。

出動水兵數量有四千,另外還有五百虎賁營精銳騎兵隨船出征,用於登岸作戰破敵大營之用。

金國水軍的建造大本營在大興府沿岸地區,大概也就在天津沿海地區,當然,此時這裡還是地廣人稀,還沒有後來【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的繁盛境況。

金人在沿海地區建造了大型連營,將人數超過三萬人的建造團隊安置在這裡,把大量木料和其他造船原料從各處運送到這裡,在這裡大造戰船,建設規模龐大的水軍。

雖然金人不擅長水戰,不太會水戰,但是他們還是財大氣粗,本錢雄厚,拉起一支相當規模的水軍不是難事。

只要完顏亮捨得花錢,敢於花錢,打造一支規模比南宋還要大的水軍也是可以的。

當然,水軍這種技術經驗兵種就不是數量大就可以取勝的,還是要講究戰術戰法和經驗的。

戰術戰法不到位,經驗不到位,那水軍再多也等於是去給敵人送菜,白白把大量裝備送給敵人,讓敵人更加強大。

一如當年金國水軍被南宋水軍擊敗的事情。

蘇詠霖探知整個金國建造大營的主要負責人是工部尚書蘇保衡,而負責安保工作的則是都水監徐文,這兩人的身份來歷也被摸的差不多。

於是蘇詠霖得知自己的這位蘇姓本家原來是遼國漢人,其父官至遼國西京留守,投降了完顏宗翰,蘇保衡於是被完顏宗翰一路提拔,到如今就有了工部尚書的地位。

而那個徐文就更有意思了。

他原本是宋將,山東人,當年趙構一路南逃的時候他跟着護駕,立下了功勞,可後來因爲同爲北人的孔彥舟、李成背叛南宋投奔僞齊,於是南宋政府就開始懷疑徐文也有背叛的嫌疑。

加上他素來善戰,立下不少功勞引得同僚嫉妒,有人在朝廷嚼舌根,污衊他要背叛,使得朝廷派人攻擊他,他心灰意冷之下渡海投奔僞齊,爲劉豫效力,後來順勢跟了金國。

在金國麾下,他多次在針對南宋的戰場上立功,所以在金國混得不錯。

完顏亮登基以後,作爲漢人,他也得到了完顏亮的信任,這一回金國準備建造水軍南征,作爲有水戰經驗的老將,徐文被委任了職位。

據說他對於自己將會出徵南宋一事還是比較高興的。

蘇保衡不算什麼,沒什麼軍事能耐,只是個純粹的行政官僚,因爲工部尚書的身份所以總領水軍事宜。

徐文倒是個老手,有水戰的經驗,但是僅僅是主將有經驗還是不夠的,打水戰不僅要主將有經驗,部下軍官也要有經驗。

徐文很明顯沒有這個條件。

蘇詠霖在水軍出動之前數日就下令雄州霸州前線的軍隊發起略微強勢的攻擊,威脅瓦橋關和益津關,以此吸引金廷的注意力,讓完顏亮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雄州霸州這邊,而不是水軍大營。

到了水軍出動的這一日,雄州霸州戰事正酣。

整個金廷誰也沒想到蘇詠霖居然玩了一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直接奔着水軍去了。

當蘇詠霖的水軍出現在蒼茫的海面上的時候,正值黎明時分。

孫子義把時間算的很好,全軍按照一定的速度在海面上行駛,大致抵達金軍水軍大營外圍的時間就是黎明時分。

抵達水營之前,孫子義選了一處便於登陸的海岸,把船上的五百騎兵放了下來,給他們分配了嚮導,讓嚮導引着他們直接從陸地奔赴金軍水營,抄他們的後路,爭取截住更多的工匠。

然後水軍繼續前進,直奔金軍水營。

當天風不大,整個水軍大營外圍沒有一艘金軍海船在外巡邏,靜悄悄的就跟整個營寨內沒有人一樣。

瞭望塔上的瞭望手隱約看到了水營內排列整齊的密密麻麻的金軍水軍戰艦,數量之大令人咂舌,彷彿一眼望不到頭似的。

孫子義乘坐旗艦,用旗語傳令,下令所有大小戰船都把牀子弩上勁,把火箭裝置好,等待發射的命令。

水軍士兵們迅速進行裝置,很快裝填完畢。

孫子義多留了一點時間給牀弩手用以更好地裝填和瞄準,然後下令戰船分作三隊,從不同的方位接近金軍水營。

孫子義領一隊,副將孔振德、周滿城各領一隊,等船隊接近到水營之外一定範圍的時候,孫子義下令朝天放三支響箭。

那是發起進攻的號令。

火藥筒的引線被點燃,水軍戰船上的牀弩擊發手們紛紛掄起手裡大錘,狠狠地錘擊下去,粗大的火箭呼嘯而出,劃破長空,直衝着水營內的金軍戰船而去。

二百三十一 此刻,正是徹底毀滅勝捷軍之時!一千零八十八 樊城破一千二百四十三 立賺百分百四百 他們已經不把自己當人了一百一十二 上等人夾谷阿速五百二十 蘇詠霖還是更期待趙構本人做他的俘虜六百八十八 爲何我感覺自己在孤軍奮戰呢?一千五百零七 你這是在把主席架在火上烤!一千四百七十三 爲了生存一千四百九十三 安南中直轄一百九十九 河北攻略已經成功了一半八百零一 大明作爲上國,怎麼會奪取藩屬國的政權呢?一千五百九十五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四百三十四 完顏亮,你敢嗎?一百九十六 趙開山想要速戰速決一千二百四十八 這就是明國的革命九百零四 逆賊張中彥束手就擒一千一百二十五 毛騰是個人才八十 你是個猛男啊辛棄疾!第1667章 狂飆突進的大明五百五十五 萬不可因此引起光復軍的不快二百五十 如你一般的人,還是太少了五百五十四 他也打心眼兒裡瞧不起南宋第1625章 反動勢力已經不復存在一千四百七十六 量花剌子模之物力,結古爾王朝之歡心五百七十一 關中門戶洞開三百四十四 水上攻勢八百八十三 農民軍大反攻一千零七十一 一夫一妻六百七十八 如此,大宋方能再次中興!二百五十二 趙作良引咎辭職三十四 你這樣做,是要玷污我兄長的名聲嗎?三百一十六 趙開山之死三百三十四 高存福絕望地哭泣着一百三十八 姚宏放還記得七百七十四 人皇之名實至名歸一千三百四十二 泉州是安全港口五百四十四 怎麼就成了南宋最忠誠的協約夥伴呢?一千二百八十一 大明爸爸來了一千三百五十六 蘇詠霖發現了一些問題七百六十九 強大的克烈部自此不復存在一千六百一十三 大家都有着靈活的道德底線四百九十 黃金三百萬,白銀一千萬一千三百九十七 一網打盡一千二百四十 川蜀窮鬼已經山窮水盡了八百八十 宋軍炸營五百五十三 識大體的西夏四百八十二 豺狼最懂豺狼七百五十七 我還以爲明國皇帝是天上人二百五十九 對契丹人徵兵三百二十七 兵變進行時(上)四百一十九 完顏亮堅持南下四百六十 殺賊!!一千零三十五 他還不夠輕敵一千二百四十五 他要是蘇詠霖的話,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嗎?四百八十九 把他們的脊樑打斷二百零七 金國中央軍來了十 造反,開始了一千三百八十四 喬豐被捕一千零五十九 危急存亡之秋一百八十五 震怒的完顏亮三百零一 蠢到無以復加的蠢貨!五百三十九 務觀,你多慮了一千二百六十一 就不知道大宋的太祖皇帝究竟在誰的心裡活着九百三十三 大明國營樹人書社二百七十 趙作良來訪一千二百三十一 趙不息是個體面人四百八十六 臣等懇請太子殿下登基稱帝三百八十五 一時構亮一千二百五十三 狠狠賺他一筆八百七十五 蘇詠霖曾經也是個宋人一千一百四十九 戰爭的意義四百九十四 金帝國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一千五百一十八 《洪武革新詔》五十二 他已經是“名將”了一千三百一十七 南下滅宋一千一百九十六 禁止蜀錦貿易一千零九十六 戰犯追責制一千一百九十四 蜀宋政權四百 他們已經不把自己當人了一千四百七十三 爲了生存三百九十三 不會有人感激他們八百八十二 把鬼變回人五百七十 烏延蒲離黑無可奈何一百二十七 趙玉成不懂政治一千四百三十五 他們成爲了歷史名詞一千五百一十八 《洪武革新詔》一千零九十三 可以審判你的人不是我一千四百七十一 讓我破點皮流點血不就行了?第1668章 第二次民衆代表會議一千四百九十五 和談四百八十一 他蘇詠霖到底是個什麼態度?二百零四 將軍難道認爲自己沒有戰勝的把握嗎?三百八十三 您是真的有十萬精銳?四十八 他們的命運已然相連五十七 上等人之死三十五 蘇詠霖覺得金人還是下手太輕了一千六百零九 徐通有政治眼光五百五十 西夏來使九十八 完顏盛濤之死
二百三十一 此刻,正是徹底毀滅勝捷軍之時!一千零八十八 樊城破一千二百四十三 立賺百分百四百 他們已經不把自己當人了一百一十二 上等人夾谷阿速五百二十 蘇詠霖還是更期待趙構本人做他的俘虜六百八十八 爲何我感覺自己在孤軍奮戰呢?一千五百零七 你這是在把主席架在火上烤!一千四百七十三 爲了生存一千四百九十三 安南中直轄一百九十九 河北攻略已經成功了一半八百零一 大明作爲上國,怎麼會奪取藩屬國的政權呢?一千五百九十五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四百三十四 完顏亮,你敢嗎?一百九十六 趙開山想要速戰速決一千二百四十八 這就是明國的革命九百零四 逆賊張中彥束手就擒一千一百二十五 毛騰是個人才八十 你是個猛男啊辛棄疾!第1667章 狂飆突進的大明五百五十五 萬不可因此引起光復軍的不快二百五十 如你一般的人,還是太少了五百五十四 他也打心眼兒裡瞧不起南宋第1625章 反動勢力已經不復存在一千四百七十六 量花剌子模之物力,結古爾王朝之歡心五百七十一 關中門戶洞開三百四十四 水上攻勢八百八十三 農民軍大反攻一千零七十一 一夫一妻六百七十八 如此,大宋方能再次中興!二百五十二 趙作良引咎辭職三十四 你這樣做,是要玷污我兄長的名聲嗎?三百一十六 趙開山之死三百三十四 高存福絕望地哭泣着一百三十八 姚宏放還記得七百七十四 人皇之名實至名歸一千三百四十二 泉州是安全港口五百四十四 怎麼就成了南宋最忠誠的協約夥伴呢?一千二百八十一 大明爸爸來了一千三百五十六 蘇詠霖發現了一些問題七百六十九 強大的克烈部自此不復存在一千六百一十三 大家都有着靈活的道德底線四百九十 黃金三百萬,白銀一千萬一千三百九十七 一網打盡一千二百四十 川蜀窮鬼已經山窮水盡了八百八十 宋軍炸營五百五十三 識大體的西夏四百八十二 豺狼最懂豺狼七百五十七 我還以爲明國皇帝是天上人二百五十九 對契丹人徵兵三百二十七 兵變進行時(上)四百一十九 完顏亮堅持南下四百六十 殺賊!!一千零三十五 他還不夠輕敵一千二百四十五 他要是蘇詠霖的話,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嗎?四百八十九 把他們的脊樑打斷二百零七 金國中央軍來了十 造反,開始了一千三百八十四 喬豐被捕一千零五十九 危急存亡之秋一百八十五 震怒的完顏亮三百零一 蠢到無以復加的蠢貨!五百三十九 務觀,你多慮了一千二百六十一 就不知道大宋的太祖皇帝究竟在誰的心裡活着九百三十三 大明國營樹人書社二百七十 趙作良來訪一千二百三十一 趙不息是個體面人四百八十六 臣等懇請太子殿下登基稱帝三百八十五 一時構亮一千二百五十三 狠狠賺他一筆八百七十五 蘇詠霖曾經也是個宋人一千一百四十九 戰爭的意義四百九十四 金帝國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一千五百一十八 《洪武革新詔》五十二 他已經是“名將”了一千三百一十七 南下滅宋一千一百九十六 禁止蜀錦貿易一千零九十六 戰犯追責制一千一百九十四 蜀宋政權四百 他們已經不把自己當人了一千四百七十三 爲了生存三百九十三 不會有人感激他們八百八十二 把鬼變回人五百七十 烏延蒲離黑無可奈何一百二十七 趙玉成不懂政治一千四百三十五 他們成爲了歷史名詞一千五百一十八 《洪武革新詔》一千零九十三 可以審判你的人不是我一千四百七十一 讓我破點皮流點血不就行了?第1668章 第二次民衆代表會議一千四百九十五 和談四百八十一 他蘇詠霖到底是個什麼態度?二百零四 將軍難道認爲自己沒有戰勝的把握嗎?三百八十三 您是真的有十萬精銳?四十八 他們的命運已然相連五十七 上等人之死三十五 蘇詠霖覺得金人還是下手太輕了一千六百零九 徐通有政治眼光五百五十 西夏來使九十八 完顏盛濤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