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由愛故生憂
“奴才想着,皇上心情大約不太好,瞧見了奴才,心情大約就更不好了。”沁柔能說,她以爲,康熙不去陪皇后,也是去陪董庶妃嗎?
尤其二格格白日了才高熱了一場,忙碌的是皇后娘娘,擔憂了一整個白日的是董庶妃,就是鈕祜祿妃娘娘,也是西五所裡守了整整一日呢?
三人都在康熙跟前,皇上總不能忽略了皇后的辛苦、董庶妃的擔憂、鈕祜祿妃娘娘的相伴吧!
“你這是哪裡得出來的結論。”康熙明顯有些驚愕,難免覺得有些好笑,便也笑着追問了一句。
“奴才胡思亂想呢?”沁柔怎麼好說,就算想說,她也要好好組織語言,“二格格白日裡病了一場,皇后娘娘擔憂、董庶妃擔憂,奴才雖然沒有見着皇上的面,但也能知曉,皇上定然是擔憂的。”不擔憂,康熙就不會收到了消息,就趕往西五所裡去。
當然,帝心難測,康熙帝究竟擔憂與否,就只有他自己知道。沁柔道:“奴才還想着,二格格已然無恙,皇上心中的擔憂雖然退去,但也疲憊,還道皇上會在別宮就歇下了。”
可以是坤寧宮,也可以是長春宮,更可以是別的其它什麼宮,但沁柔沒覺得,皇帝會到承幹宮來,會到貞順齋來。
“朕不是說了,來看看你。”康熙道,“二格格已經無事了。”
康熙也是在二格格有所好轉後,纔回了幹清宮。待收到二格格高熱已退的消息,康熙又召了太醫來問,心中的擔憂也就散去了。
畢竟,帝王日理萬機,許多擔憂,來得快、去得也快!
“奴才也聽說了,”沁柔順着康熙的話應道,她回憶着,“適才我們去坤寧宮正殿裡向皇后娘娘請安,皇后娘娘尚還留在西五所裡照看二格格,不得脫身,就令絲雨前來吩咐我們散了。我們見了絲雨,就多問了幾句。”
總歸,消息是從絲雨那裡得來的。
“皇后自來要關心後宮皇嗣。”康熙帝道。大阿哥出生的時候,皇后便精細地照顧着,恭謹細緻、賢良明德,康熙帝也道:“皇后對皇嗣們,貫來是慈母之心。”
大阿哥、三阿哥、大格格,都得皇后精細照料過。
日子還短,皇帝不免還想起了早夭的大阿哥、三阿哥和大格格。
“奴才也以爲,聽聞今日裡二格格病的時候,董庶妃也在二格格身邊守了正在一天。”沁柔不知怎的,就想起了董庶妃:“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丁點的咳嗽,都要時刻牽掛着,何況還是起了高熱。董庶妃記掛着,以尋常母親論,董庶妃怕是夜裡也是心中擔憂。”
畢竟心裡時時有牽掛,能一夜安眠纔是奇怪。難道就不擔憂,一閉眼、一睜眼就是永恆。
“皇后留了絲竹在二格格那裡守着。太醫們也都在二格格那裡守着。”也是防着奴才們不盡心伺候,在這一方面,皇后素來是能夠做得讓人放心的。
康熙也擔憂奴才們不盡心伺候二格格,有絲竹盯着,奴才們必然盡心盡力。絲竹,是皇后娘娘的另一個陪嫁丫鬟。
至於太醫們,休息,那是沒有的,什麼時候二格格好完全了說。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太醫們不光是供奉着自己的醫術,更要奉上自己全部的時間。
沁柔也不打算就這個話題繼續聊下去,她直接打了一記直球道:“奴才還想着,皇上會去長春宮裡陪董庶妃。” 畢竟二格格剛生了病,她心生擔憂,康熙見着她,只要生起一絲的憐惜,帝王的一份憐惜,就足以保後宮庶妃短時間內的一份寵愛了。
董庶妃有這份憐惜的話,康熙去瞧瞧她也不奇怪。
而皇后自來賢惠,倘若康熙要往長春宮裡去,皇后大約只有做出高興的份兒,皇后、主母的大度支撐着她,她不得不做一個合格的主母,有氣度、也有儀氣。
做一個合格的賢內助。
“二格格白日裡剛病一場,已然安好。朕去她宮裡,也只是兩個人一道擔憂二格格。感覺在詛咒二格格不好似地。”康熙皺着眉頭,二格格既然安好了,他自然也就不希望二格格再反覆。
去了長春宮,不用董庶妃提,康熙都知道怎麼擔憂,康熙也不想再平添一份喪子之痛。康熙也會拒絕去想、去經歷。
沁柔沉默,她是女子,就算未曾真正經歷,但也天然地能夠共鳴十月懷胎之苦,沁柔此刻不分敵我,亦不辯好壞,總想爲董庶妃分辨一句: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董庶妃十月懷胎生了二格格,那是十個月,不是十個時辰,亦不是十刻鐘,母憂子,是本能。”
所以,董庶妃擔憂二格格,纔是正常事情。作爲一名母親,不去擔憂自己的孩子,纔是一件怪事。十月懷胎,是十個月的朝夕相處,是十個月的生死相隨,看着一個生命體由你一手造就撫養,只要不是一開始就對這個生命體充滿了厭惡,做母親的,怎麼也對孩子討厭不起來。
說句實在話,但凡還有心的,哪怕是養只貓、養條蛇、養只鳥兒,養了十個月,怎麼也能心生不捨了吧!
二十一天養成一個習慣。一個習慣養成不容易,戒斷時的戒斷期更是辛苦。“尤其小孩兒那麼脆弱,自來子嗣都難將養。”
三災八難的,哪個孩子出生後,沒經歷過。普通人家裡,吃不好、睡不好,孩子養得面黃肌瘦,一場病痛襲來,早夭的不知凡幾。
勳貴和皇室裡,也沒好到哪裡去,太醫們隨時伺候着,還配了不少奴才跟着伺候,但孩子呢?還不是一個接一個的幼夭。
這樣的情況下,董庶妃若是能安然自在,那纔是奇怪事。沁柔都得歎服一聲董庶妃這個母親,是真的心大。
也是真的心糙。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心疼,那麼這世間,又有誰會爲你心疼。
半條命踏進閻王殿裡,生下她,不容易!
所以,董庶妃會擔憂,纔是應當。
沁柔,倒是能夠與董庶妃共感。康熙將沁柔攬入懷中,“只是朕心裡也難受。”
康熙又何處不是在逃避那個結局。
“爲朕更衣吧!平日裡你不愛動彈,都隨你。這一回,親自。”康熙在沁柔耳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