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去坤寧宮請罪
沁柔要說擔心也是有的,不是擔心小李庶妃,而是因爲小李庶妃這事兒終究牽扯上了她,別人和自己相比,終究是自己比較重要。
宮裡五座大山,康熙或許會不在意,皇太后一直以來也不管事,鈕祜祿妃更是面上從不會爲難人,這三人沁柔或許有幾分擔心,但也還沒那麼重,唯有兩個人最緊要,一爲皇后,皇后爲後宮之主,直轄內廷,後宮中樁樁件件的事,都免不得要皇后經手,皇后無大過,康熙也不好插手。
妻者,齊也;皇后的顏面也代表着康熙的顏面。別說歷史上從不少了寵妾滅妻的帝王,但皇后本身能坐在皇后的位置上,就代表了一種本事,旁人都不及的本事,赫舍里氏擺在那兒,可不是擺設。
沁柔沒記錯的話,康熙十二年,正是撤三藩之始,沁柔別的不提,也隱隱約約看出來了一些跡象,她與馬佳庶妃相繼有孕後,尤其是她診出有孕這段時日,宮中可沒崛起什麼寵妃,康熙去皇后和鈕祜祿妃那的次數多了。
當然,可能也有人認爲,宮中嬪妃都不得寵,老人們也就這樣了,宮裡又未入新人,庶妃都不得皇上喜歡,皇上多去皇后和鈕祜祿妃宮裡也是尋常。葉赫納喇庶妃明顯是不得寵了的,自她出月子後,所有人都有意識到這一點,早早跌出了寵妃行列,不過膝下好歹還有個五阿哥撐着。
倒是馬佳庶妃寵愛依舊,李庶妃一往如常,但也還是皇后和鈕祜祿妃在漸漸日月爭輝。
康熙是一個帝王,會做一個最優解,他想起戰事、除蘚疾,必要先安民心、穩軍心,號令羣臣,以謀所求。
沁柔閉了閉眸,思考着未來的局勢,索額圖是康熙的心腹重臣,必然是與帝王站同一立場,大敵當前,大計在前,只要索額圖、只要赫舍里氏一族不會歪了立場,康熙絕不會腦子進了水,做出臨陣換了索額圖、打壓赫舍里氏一族兒郎的事來,用誰不是用呢?於康熙這名受太皇太后教導的帝王而言,只要有用!
只要朝堂上索額圖和赫舍里氏穩得住,皇后權威勢重,只會更甚從前,更別提皇后本就是中宮之主。
除了皇后,沁柔也還更擔心太皇太后,史上康熙後宮格局,很難說不是受太皇太后影響。太皇太后,只怕是最見不得後宮偏寵頭一人,沁柔擔憂,自己無知無覺就踩到了哪條線上,太皇太后一份不喜,於沁柔,就是天災地動,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沁柔搖擺不定,是否要去坤寧宮請罪?叫她很是爲難,什麼態度總要拿出來。去或不去,就是兩種態度了,去坤寧宮請罪,做事要做全,也還要爲小李庶妃備上一份禮,算是退了一步,反而心機深沉了,做事周到,但日後會多麻煩事,一個周到周全之人,可會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人無完人!沁柔既然孤傲慣了,就要孤傲到底。拿定主意,起身吩咐,“去坤寧宮。”
“庶妃是去?”奴才試探着問?
“請罪。”沁柔道。
人也就不多帶了,一個陳姑姑,劉嬤嬤、巴嬤嬤中點了劉嬤嬤,帶上巧兒、菱兒,並兩個太監,總共六個伺候的人,她正懷着身孕,帶這點人也不算多,皇嗣爲重。
宮女打頭,陳姑姑、劉嬤嬤隨侍在側,兩個太監在身後跟着,他們力道大些,有什麼事墊背也好、穩住沁柔也罷,這個位置正是適宜。
到了坤寧宮,沁柔沒能立刻進去,坤寧宮的宮人進去稟報了,沁柔帶着人在檐下等着。不一會兒,圜燕出來,行了禮,“皇后娘娘有請。” 皇后適才回來一會兒,沁柔福分了幾人在外頭等着,她只帶了陳姑姑進去。皇后宮中能出什麼事兒,如果真出了,那隻能是天要亡我,最終都是一個結局。不過,皇后大概不會蠢到這麼幹,威信的樹立需得天長日久,摧毀不過剎那間。皇后不會打了老鼠,傷了玉瓶。
對了,她纔是老鼠,皇后是玉瓶。
皇后寢宮威嚴大氣,是爲正宮之居,皇后娘娘正端端正正坐於羅漢榻上,一身皇后常服婉約端莊,沁柔由陳姑姑扶着行禮道:“奴才拜見皇后,皇后娘娘萬福金安。”
皇后含笑,看向她的時候沒有厭惡,好似當真喜歡一般,“起,”皇后吩咐,隨即又吩咐一旁的奴才,“賜座。”
納喇氏的來意皇后有所猜測,皇后也不忘惦記着,這是個孕婦,不看僧面看佛面,皇后總要顧忌着皇嗣安危。
繡凳未曾搬來,沁柔也不拐彎抹角,“皇后娘娘疲累,奴才不願擾了娘娘休息時間。”沁柔話畢,她還未起,直接請罪道:“小李庶妃胎象不穩,其中內情奴才已知一二,與奴才有干係,奴才特來請罪,皇后娘娘但請責罰。”
功過多少,沁柔也懶得分辨,也不會去分辨,她未必覺得多抱歉,來這一遭,也無非是把態度擺出來,不叫皇后心懷不滿,更免了叫旁人有刺可挑。
不出皇后所料,皇后溫和和婉,端莊大度,輕搖慢步來,好將沁柔扶起,道:“四年,天使帶着封后聖旨下到本宮母家,同年,本宮入主中宮,至今也有六七年光景,”皇后拍了拍沁柔的手,而後才又轉身往前行走,繼續道:
“後宮嬪妃數十人,千種人千個性子,這數十人也就有數十個性子,其中或有相同之點,然而更多的是不同之處。這些都不緊要,重要的是要爲皇上誕下皇嗣。”皇后細聲溫言,說到此處,轉過身來,看向沁柔,繼續道:“本宮知道小李庶妃一事說來與你無什麼干連,你也不要覺着委屈,小李庶妃性子不好,可她腹中有皇嗣,本宮便要顧及她。不爲她,爲她腹中的皇嗣。”
皇后輕飄飄地,說罷,皇后安慰她,“你不必在意小李庶妃那些話,本宮知道你無過,她胡言沁語,可她如今胎象不穩,臥在牀榻保胎,本宮卻是不能在這個時候罰她,你可明白!她千不好、萬不好,皇上皇嗣爲重!”
也就是說,小李庶妃所做所爲,有錯當罰,沁柔無辜,但小李庶妃腹中皇嗣不穩,皇后以皇嗣爲重。不會罰她,反而要叫她安心養胎。
沁柔當即道:“正是因爲小李庶妃腹中皇嗣不安,奴才纔來請罪。”
她不在乎小李庶妃,小李庶妃就是死了,沁柔也只會多一分可惜,惋惜世事無常,世間又少了一條鮮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