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紛亂的天下

北信君感慨萬端,他想了想,道:“在位的軍官,人手一弩,也給本君一支,本君想,這弩的箭要另配吧!”紀老實笑道:“正是如此!”北信君點點頭道:“每人一百支箭吧!”紀老實點頭稱是!北信君用手指敲着自己的桌子,然後扶了扶自己的墨鏡,道:“好了,話歸正題,我們會在明年開始戰鬥,一直以來,你們只是訓練,沒有戰鬥,武人有一句話,十年磨一劍,本君的確是想磨你們十年的,但是現在……”

劉已吾、劉而已、劉金吾、劉持白、劉三省、劉興波、劉省言、劉步老、劉遲重、劉病己目目交換,每個人都興奮起來了。一直以來,除了在西豲的一戰之後,由於北信君苦心訓練出的步軍死傷慘重,那叫一個離譜,五十人死了三十八人,剩下兩個也由於傷的原因,最後還是死了,只有劉病己沒有死,但也殘了一隻腿。由於這個原因,北信君在新招了士兵後,就一直沒有用他們,哪怕是在打義渠的時候,也沒有用上他們。

眼看着騎兵大放光彩,步軍自然是痛苦萬分,這幾個步軍的頭子一直想要振奮軍心,看着東騎建立,卻沒有步軍的影子,這怎麼可以讓他們放心。所以十人鐵了心的死訓步軍,若然非是如此,這些平均十四五歲的二期兵怎麼可能會有如斯的戰鬥力。

北信君道:“現在說一下我們下面要做的事情!我們東騎要組建三個軍團,軍團的編制爲一個萬人步軍隊,一個騎兵師,兩個後勤千人隊,三個軍團其中一個是要駐守東騎內的,而兩個則是會和我們一起大徵!這次的出征時間很長,但本君希望這個時間短!不過那是次要的,現在重要的是……我們這裡會有三個萬人長誕生!”

劉已吾、劉而已都笑了起來,他們兩個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北信君道:“說出一個代替你們管理這裡的人,不然你們誰都走不了!”這下兩人都愣住了,看北信君的樣子,是要在下面挑一個人來主持彭盧的事物,只是這下面除了劉病己,還有七個人,選誰不選誰,這都是頭痛的事情。就在兩人猶豫的時候,劉三省道:“君上,交給我吧!”

劉已吾、劉而已一起道:“君上……”北信君道:“那就這樣定了,你留下主持這裡的工作!”劉三省微微一笑,道:“尊令!”衆人頓時輕鬆起來了。

北信君道:“這一次,留守的任務遠遠大於出征的任務,劉已吾,你做留守,願不願意?”

劉已吾頓時猶豫了,道:“君上!”北信君搖了搖頭,道:“留守是必然的,你是衆人之首,不留你,留誰?再說了,留下來你就是第一軍團的軍長!你不願意?”劉已吾道:“可我想隨着君上打仗!”北信君哼了一下道:“好,我們做遊牧人,全軍上下,走到哪裡,打到哪裡,我們佔領過的地方都不要,全都不理會,是不是?好不好?”見北信君發怒了,劉已吾道:“留就留,但君上在下一戰時,必要用我!”北信君微微一笑,道:“我們的日子長着呢,有的是足夠的時間打仗,到時,如本君說的,我們要打到天的那一邊

!”這話一說,衆人都流露出嚮往不已的神情。這也是一個必然,這些人都是孤兒,他們是北信君**來的,在此,所以他們纔會沒有任何拖累和其它想法的願意和北信君一起戰鬥!從他們不是奴隸起,他們就是和北信君一起學習戰鬥和學習殺人,不戰鬥,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在電影《亞力山大》裡面,那個馬其頓王子就是對自己的馬說:“跟我來,我們一起向着太陽跑,一直到天的那邊!”但可惜的是馬其頓人沒有做到,做到了這一點的是蒙古人,當成吉思汗對自己手下兩萬人指着西方說,給我追,不見天邊不要回來!此後,這兩萬人一直打到了萊茵河,歷時兩年,才凱旋而回。

北信君緩了一下,道:“接下來,劉已吾、劉而已、劉金吾,你們三個人帶着足夠的軍器到北山大營,騎兵部隊的兄弟們會到達那裡,同時把我們需要的步軍帶上,你們在那裡用最快的時間進行訓練,由於時間短,所以本君要你們不擇手段的進行訓練,一個月的時間,在明年出征的時候,本君要看到一支算得上中可的軍隊!我們會在路上進行行軍訓練!還有什麼問題麼?”衆人立起道:“沒有,君上!”

北信君道:“很好,劉三省、劉省言、劉步老、劉遲重,你們留下來,繼續負責這裡面的學員訓練!劉持白、劉興波,你們兩個人立時到西海,在那裡組織步軍,你們兩個在當地的財力下自行發展,能組成多少兵力,就看你們的本事了!你們有兩年的時間,在兩年後,你們兩個也會有自己的軍,不過人要慢慢的招,速度也要放慢,現在我們沒錢,只能這樣了,你們的任務是訓練對付趙隊的步軍,金猊師團和螭吻師團都在西海,你們兩人和金猊師長公羊大和螭吻師長陳麻組成最高四人團,要想盡辦法對付趙人,要把他們抓來,給吸收的吸收入軍,不從令的就殺了,不要給趙人好日子過!”

關於北信君給龐涓設計,害得他差點喝了尿,特別是趙茗竟然逃了,那個的身材曼妙,北信君對她的十分迷戀,兩恨加一處,北信君對趙人可是一點好感也沒有,就一羣窮鬼,北信君認爲窮是三大原罪之一,自然是要加以對付的。無論如何,北信君是一定要向龐涓和趙人報復的!可北信君暫時沒有辦法對付龐涓,只能拿趙人先撒撒火了。

在周顯王十二年,發生了什麼事呢?在北信君帶着彭盧之軍到達了北山,小住三日後,回到了鬱郅城,此時是十月末,他得到了依次而來的幾個消息。其中之一,是齊國到底出事了,那個不幸的齊王田午終於“幸福”的死了。在他死後,他的兒子太子因齊自然而然的登位,於是成了新的齊王,但在各國的稱宣中,只承認齊國的田午爲公!死後的諡號爲“桓”,一方面是太子……新齊王認爲自己的父親是一個功勞大大的國王,可以和姜齊的姜小白相比。這一點得到了大臣們的認可,畢竟,如果齊桓公的話,那也是說那些臣子們可以算成是管子一樣的人物,別看現在的齊國用的人多是信奉儒家的,可是他們還是覺得管子是齊國了不起的人物

!齊王雖然是齊王,但現在還沒有人承認,直到齊國第二次打敗了魏國,也就是馬陵那一戰,爲求自保和息兵罷戰,魏王與齊王“會徐州相王”,算是承認了齊王是王爵稱號。此後,在歷史上,纔會承認齊王是王

可惜的是,在齊王繼位之後,就放棄了一切,他不修政事,一意聽歌賞舞。

於是在此,龐涓向魏王提出,和趙國休兵,共同進攻齊國。本來對此魏王是不同意的,但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事,那就是突然間,在一個白天,一顆流星從天上掉下來了,龐涓借天說事,認爲連星星都大白天的掉下來,這難道還不重要麼?這是上天對我們的示警。古人信鬼神,魏王由此動心,於是向趙國表示議和。對此,本來國力就不如魏國的趙國同意了,魏國於是正式的放棄了中山國,大軍退守離石要塞,大軍開始轉向,和趙國一樣,兩國向着齊國進兵,爲了配合,他們要求韓國這個小弟也出兵,這表示是三晉出兵!而不是一國出兵!本來韓國是不願意出兵的,但爲了向天下證明經過變法的韓國與往不同,於是韓國就因此出了兵,由於三國中韓國的出力最大,效果最明顯,故而讓三晉生疑,最後魏軍先不顧道義的退去,其後趙軍也藉口(八成是事實)糧草不足,跟着退兵,到了此種地步,韓軍不得已,也就只好退了,可是由此一戰,也顯示出韓國訓練出來的軍隊的威力,短短的時間,韓軍已經不同於以往。說到底,這是一次不齊心的戰鬥,不然,齊國的頭就大了。可由此,韓國也打出了天下小霸的名頭,申不害名動四方。

而在這個時候,衛鞅也正式進入了秦國。他是和趙亢、田常二十多人一起入到了秦國。

在途中,衛鞅遇上了魏國士子王軾,由於入秦的士子中以齊國的士子名氣最大,所以衛鞅拉着王軾幾個湊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的小團體。不過萬萬沒有想到,秦國的內部阻力竟然這麼大!無可奈何之下,秦公只得進行內部的整理,他先借口讓士子們瞭解秦國,同時開始在國內下手,用明升暗降之法,把國內的一些重要職位先一步的空出來。

在十一月的時候,桑紋錦說動了墨家總部,這點很離譜。本來桑紋錦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爲相里子和鄧陵子都在積極的反對。可在這個時候,禽滑釐自楚而歸,他的年歲大了,已經不大好了,回來之後,就不大想着再外出了,他決定在此終老等死,因爲是他的回來,纔算是中止了三個大師兄的爭吵。因爲和其它的弟子不同,禽滑釐是最得老墨子之心的。和老墨子一樣,禽滑釐也是先師於儒,後學於墨,在《墨子》中的記載,墨子和公輸家比鬥,公輸家九次鬥法都輸了,而墨子贏了。公輸敗了之後說:“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我知道如何打敗你了但是我不說)。”墨子說:“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我知道你知道你怎麼對付我了但是我也不說)。”

於是當時的楚王就問這是怎麼回事。墨子說:“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在這裡,禽滑釐就是墨子的後手,也由此可以證明,當時的禽滑釐已經得到了老墨子的真傳。事實如此,在墨子後來收的徒弟中,所傳授的知識,也是大多的由禽滑釐代師而授。這也是墨子死了,而墨門還能得到發展和控制,可惜的是禽滑釐死了之後,繼任的相里子就不能控制墨門。因爲禽滑釐等於是相里子、相夫子、苦獲、鄧陵子四人的半師。這纔是禽滑釐遊遊蕩蕩的在列國來回,還可以把墨門死死的控制住的原因。

桑紋錦說的太吸引人了,雖然鄧陵子對北信君多言其惡,但問題在於北信君開出的條件已經到達了一個離譜的地步。這一點甚至禽滑釐自己都有點不信,於是他決定派一箇中可的人去看看,果然,老東西的心思給這些次代的墨門弟子看透了,於是相夫子帶着一千三百多的神農大山的墨門弟子出發了。一下子,墨門的弟子少了一小半。

秦國,櫟陽。國府書房,秦公嬴渠樑目閱簡牘,他可沒有東騎紙,只能在邊上高高摞起的竹簡上一卷一卷文令的看,這上面是用經過處理的黑油墨寫的,在他看完之後,會把簡牘分類,要回的會自己寫一卷,不再用到的,就會丟向一邊,然後國府中會有內侍把竹簡收下去,用刀把表面的油墨刮掉,做下一次的用。不過,也有一些必要的,秦公嬴渠樑會讓人用刻刀刻下來,作爲存檔記念。

又一卷行文放在一邊,秦公嬴渠樑嘆了口氣。轉過身對在旁服伺的景監道:“那些士子們回來了麼?”景監道:“有的回來了,但有的沒有,他們是十月走的,按理,當十二月尾回,也就是說,在一月前回來!”衛鞅一行人是在九月到的,最快的人,是在六月到的,秦公嬴渠樑一面招待這些人,一面想取才以用,但顯然秦公嬴渠樑小瞧了自己的求賢令,人一下子多了起來,最後他就只好讓車英建立召賢館。

到了九月衛鞅一行人到了的時候,他們就再也忍不住了,衆人羣起而圍攻,由此,秦公嬴渠樑才意識到了國中變法的不易,要知道這次的羣起圍攻出面的僅僅只是那些公族,而並不是老甘龍,如果老甘龍也出面,那事情簡直不堪設想。秦公嬴渠樑再一次意識到秦國的危局,如果不是他的大哥嬴虔持掌着軍權,那他的位子就可能不穩了,但作爲一個君上,秦公嬴渠樑也不可能長時間的把軍權交到一個人的手上,這怎麼都是不安全。

所以現在的秦公嬴渠樑迫切的需要幫手!他對景監道:“此行你回來,對齊國的那批士子怎麼看?那個雲陽雙英,是不是真的人才?”景監猶豫了一下,道:“似有些言過其實!”秦公嬴渠樑不滿道:“盛名之下豈有虛士?”景監道:“可他回來很快,我們派他們出訪秦國山川,瞭解秦國的民政,但趙亢其人與一衆齊國士子只是到了雍城,在猗氏酒莊、東騎食肆歡歌宴舞,哪算是爲了我秦國着想!”

猗氏酒莊、東騎食肆還有其餘的一大批的商鋪客棧,這些已經在東騎人的開辦下盛興起來了,他們大肆的出售東騎的一切,生意興隆無比

。從理論上,這就是商業的一種傾銷,是變向的搜刮着秦國的財富。但由於雍城的富人大多是那些公族貴族,所以在秦國本身,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不正常的現象,相反,就國府來說,他們還是樂於見到雍城的商稅的節節升高,但他們並不知道,這是把本在公族貴族的錢財搜刮上去,大部的進入了東騎,只有所謂的商稅纔是進入到了秦國的國府。相對的,東騎的商品,比如大椅大桌還有便利便宜的東騎服裝都開始進入秦國。甚至令人髮指到了……東騎人用收破爛雜草的價格在秦國收購秦人的野茶,然後在東騎進行加工,最後以吳茶的價格轉售入雍城的秦國。雖然東騎的茶和吳茶相比,是有一點不對的,但從口感和味道來說,兩者相差無幾,就算明知道兩者不對的人,也不會說出來,並且東騎人往往會在售出高價的茶後,附贈一小瓶小到了極點的蜂蜜,東騎把這種蜜叫蜂王漿,結果帶動了東騎蜂王漿的銷售。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612章 白牛破陣第492章 老夫人一口應了第727章 吃肉與喝湯第469章 東騎第一次的朝會第105章 篝火晚會第538章 魏使激趙種第635章 再見積屍堡第214章 墨門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655章 送親第742章 燕國再譜刺秦曲第381章 鍾離氏獻第200章 重樂聚人心第506章 東騎的藝術發展第323章 邦交之禮第272章 東騎有使第38章 風雪第195章 家事難寧第511章 墨家裡的辯論第20章 生擒老公叔第194章 上課第224章 墨者登門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349章 衛鞅,還是走了第325章 古代劍客的比劍第270章 過年第75章 釋公叔第473章 國防部的成立第773章 七月出兵第152章 難入東騎第107章 劉羲獻金第500章 不放過匈奴人第513章 墨門風波起(二)第349章 衛鞅,還是走了第137章 五千人大閹割第755章 諸夫人歸位第13章 豈曰無第111章 狼禍第657章 秦國的紙元第295章 在時間與歷史面前的沉思第405章 衛鞅面君第1章 路有遺第603章 不休止的戰鬥第265章 牛四的建議第535章 文化的革命第230章 比劍較技第708章 父子歧路第783章 愛拼不一定會贏第535章 文化的革命第575章 北秦公主不外嫁第169章 不怕趙國第336章 登泰山觀日第542章 燕公的無奈第763章 楊朱出兵第260章 涇北失守第656章 雙雄相會第397章 紛亂的天下第760章 熒玉的鬱悶第99章 議商情第557章 磨刀第203章 貴客臨門第172章 青堡會議(一)第168章 問案第277章 大奔襲作戰第706章 命不相同第683章 鬱郅國家賓館第673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四)第251章 後宮的陰謀第175章 青堡會議(四)第239章 投名狀第6章 都是看不透的人第318章 故人之女第292章 與百里老人會談第274章 劉羲封王第788章 送上門來了第565章 沒有萬箭之禮第432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第81章 餘韻未消第575章 北秦公主不外嫁第301章 發行紙錢的計劃第415章 步軍真正的初戰第725章 西域走廊的安排第353章 康公有後第273章 軍校第276章 羊馬河的水第500章 不放過匈奴人第505章 兩法之異第809章 兵臨城下第128章 匈奴大軍第393章 求仕於墨第231章 實力第142章 最大的一筆人肉生意第805章 明令伐齊第539章 名君齊王哉第567章 三公子範第600章 快速死亡戰第600章 快速死亡戰第56章 二向虎山行第581章 趙侯打蘇慢第121章 神兵兇器出世
第612章 白牛破陣第492章 老夫人一口應了第727章 吃肉與喝湯第469章 東騎第一次的朝會第105章 篝火晚會第538章 魏使激趙種第635章 再見積屍堡第214章 墨門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655章 送親第742章 燕國再譜刺秦曲第381章 鍾離氏獻第200章 重樂聚人心第506章 東騎的藝術發展第323章 邦交之禮第272章 東騎有使第38章 風雪第195章 家事難寧第511章 墨家裡的辯論第20章 生擒老公叔第194章 上課第224章 墨者登門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349章 衛鞅,還是走了第325章 古代劍客的比劍第270章 過年第75章 釋公叔第473章 國防部的成立第773章 七月出兵第152章 難入東騎第107章 劉羲獻金第500章 不放過匈奴人第513章 墨門風波起(二)第349章 衛鞅,還是走了第137章 五千人大閹割第755章 諸夫人歸位第13章 豈曰無第111章 狼禍第657章 秦國的紙元第295章 在時間與歷史面前的沉思第405章 衛鞅面君第1章 路有遺第603章 不休止的戰鬥第265章 牛四的建議第535章 文化的革命第230章 比劍較技第708章 父子歧路第783章 愛拼不一定會贏第535章 文化的革命第575章 北秦公主不外嫁第169章 不怕趙國第336章 登泰山觀日第542章 燕公的無奈第763章 楊朱出兵第260章 涇北失守第656章 雙雄相會第397章 紛亂的天下第760章 熒玉的鬱悶第99章 議商情第557章 磨刀第203章 貴客臨門第172章 青堡會議(一)第168章 問案第277章 大奔襲作戰第706章 命不相同第683章 鬱郅國家賓館第673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四)第251章 後宮的陰謀第175章 青堡會議(四)第239章 投名狀第6章 都是看不透的人第318章 故人之女第292章 與百里老人會談第274章 劉羲封王第788章 送上門來了第565章 沒有萬箭之禮第432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第81章 餘韻未消第575章 北秦公主不外嫁第301章 發行紙錢的計劃第415章 步軍真正的初戰第725章 西域走廊的安排第353章 康公有後第273章 軍校第276章 羊馬河的水第500章 不放過匈奴人第505章 兩法之異第809章 兵臨城下第128章 匈奴大軍第393章 求仕於墨第231章 實力第142章 最大的一筆人肉生意第805章 明令伐齊第539章 名君齊王哉第567章 三公子範第600章 快速死亡戰第600章 快速死亡戰第56章 二向虎山行第581章 趙侯打蘇慢第121章 神兵兇器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