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東騎有使

沒說到多久,嬴渠樑直奔主題,對甘龍道:“上大夫有禮!”甘龍道:“臣不敢!”嬴渠樑笑着道:“不知上大夫齋戒沐浴,這招賢令可出來了?”

甘龍笑道:“不負君恩。”說着從袖口抽出竹簡,交由內史盛上。

內史小着心,轉內侍送到了秦公嬴渠樑的手上,那秦公嬴渠樑展開來看,只一會兒,也不見他的喜色,卻是一收,伸出去,對內史公孫賈道:“念出來。”

這公孫賈是個知機的,立時知道這是嬴渠樑不滿意這篇時文,當下也不多說,用一口既定的雅言陳述道:“……興國之,在於舉才用才,堯舉舜,舜舉禹,文王訪呂尚,桓公得管仲,穆公得百里,皆聖王明君舉才用才之楷模,今我秦國當興,國君明銳,期盼列國名士入秦,共成大業……”

當這一篇華文唸完了,公孫賈心裡也是有點鬱悶,從這文筆上說,雖有老舊,但這篇文章從旁引證,道古論今,述前明後,知前斷非。可以說算得上是一篇不錯的文章了,就算是嬴渠樑不滿意其中一點點,可是也可以改改再用呀,至少這篇文章是可以堪用的。

一片沉靜之後,嬴渠樑擡起頭,直視其下位感覺如何?”

“精彩,絕妙!”杜摯站出來道:“老師華文一篇,可以讓那齊國的稷下學宮都黯然失色,當叫他們那些個人看看,什麼顯學大儒,真正的飽學之士,在這兒!”甘龍卻沒有笑出來,他看着嬴渠樑的臉色,可以知道,嬴渠樑並不滿意!

與其讓別人道明,還不如自己直接承認,甘龍道:“老臣老啦,腦筋是不行了,君上,是不是老臣寫的有什麼不對之處,還請君上指出來!”

嬴渠樑沒和他客氣,直接道:“聽着不實!”公孫賈道:“請問君上,上大夫之文還算中可,不知哪裡不實了?”嬴渠樑道:“我們秦國的實情大家不是不知道,我們雖然度過了滅國之危,但說起來,就國力而言,還是二流之國,我們沒有富足的銅鐵,沒有暖身的絲麻,沒有足夠的糧草,軍隊是得到了回覆,可還是和從前一樣,大軍出動,騎兵雖可野戰,卻不能攻城,而步軍老弱,百姓傷疲。在這種情況下,我秦國是又窮又弱,現在是我們向外招賢,是我們求人家,可不是人家上趕着求我們,說得好像我們恩賜一樣,這樣下去,文章是美了,可是誰會來我們秦國?六國卑秦也不是一二日了,六國士子幾乎從不入秦,這樣的時文出去,是你,你會來嗎?”

甘龍黯然道:“君上說的是,是老臣想錯了!”杜摯也在一邊蔫了。

公孫賈道:“不知君上的意思,是要如何寫就?”嬴渠樑道:“當要紮實,求實!”

甘龍道:何個紮實兒呀!”衆臣聽他一說,都知道這位老臣也心生了怨懟,給嬴渠樑這樣的駁回了面子,以他的這張老臉,還真不好說。這卻是一個無奈的地方。畢竟,這樣的大事是一定要和甘龍照面的,因爲他是柱國大臣,而他辦的不合君意,這又不免傷了甘龍的自尊。想他甘龍是什麼人?此人至秦之後,由於捧着秦獻公上位,一直是秦國政壇的大佬,就算是現在是嬴渠樑當國,可甘龍是三世老臣,這一點是不能小視的,似嬴渠樑這樣年青君主,那可是絕對不能對甘龍下手的。

“求實,不要那些華麗的文藻,只說事實,來我秦國,但是有才,就給官做,給權利,放其施展,任由揮,只要可以強我老秦,壯我秦國,嬴渠樑願與之共治天下!”

衆臣都給震動了,嬴渠樑這句話中最震動人心的就是那句“共治天下”。這話立時惹得那些秦國老臣們眼睛亂轉。怎麼可能,怎麼會這樣?與其說是驚於嬴渠樑的這句話,不如說是驚於嬴渠樑對國內不滿的雄心。事實上,雖然現在的秦國窮弱,但秦國的臣子卻是不想要變,這種變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地位。誰會想秦國的廟堂上多一位和衆臣搶奪權利的。嬴渠樑雖說是與之共治天下,那意思是說要把自己的權利分出去,這等於就是在衆臣的頭上給再加上一座大山!

對於秦國的官員來說,他們要的是現在的這種平穩,可嬴渠樑不要,他要的是雄心壯志!這是現在的秦國所不能滿足他的。在此,秦國的新君和他朝下的臣子們開始了第一次的對面碰撞!

本來嬴渠樑了話,在這時要站出來的當是內史,可是公孫賈卻是不一言,只是在一邊站着,甘龍沒做成的事,他可是不敢接手,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地位,可不想真的得罪滿朝衆臣之的甘龍。

“在座,誰願意重寫這份令文?”嬴渠樑問了。他看的是公孫賈,除了老甘龍,在這個朝堂上,就學問來說,就屬他公孫賈了。但公孫賈卻是道:“臣文筆粗疏,此文既出上大夫之手,那就請上大夫繼續修改好了!”

“君上說的是重寫,這重寫啊,還是你寫好了!老夫可是寫不了了!”甘龍既然失了一次面子,那是怎都不肯再寫的,當下推了開來。同時,他也可以向嬴渠樑表示自己的不滿。

此時,景監行禮道:“臣才疏學淺,恨不能替君上分憂!”其實景監不是沒有才,可要他寫一篇這種文章,卻是不行,他學的是實學,可不是這種文章的夫。寫一篇文章,不是一般人可不敢下筆,那是要丟面子的。

眼見無人分憂,嬴渠樑微怒,他輕哼了一聲,忽然從案邊拿起一卷空白的竹簡,隨手一挑就攤了開來,只見嬴渠樑拿起一支楚國筆,就了墨水,在竹簡上自行寫了起來。既然臣下無人做,嬴渠樑自己寫,不求別人了。這種作派,弄得堂下羣臣瞠目結舌。一般來說,君上做事只是批令,這種行文斷然不會由一國之君書寫,不然的話,國君天知道要寫多少東西,可是現在,嬴渠樑不顧體面,自己書寫,可以見出,他的這種決心已經到了何種的地步。

不旋即,嬴渠樑寫得都掉下了淚來。在嬴渠樑的身後,有兩個內侍,一個是老內侍黑伯,他是目不斜視,只看前方。另一個卻是小妹熒玉,她可是大膽子的,在一邊看着,上面的字字句句她都是第一個知道的。只見這熒玉也是張大了嘴巴,可見嬴渠樑寫的有多震憾。

好一個大秦國君,一筆揮就,把文章利利落落的寫完,這本就是壓在他心裡的心底話,所以一下子就全說出來了。這也是他內心的一個表達。放下了筆,嬴渠樑淡看一眼,對內使道:史公孫賈上前拿過,墨跡未乾。他本待要念着的,可是一看,卻是猶豫了,忽然,他退開一步,轉給景監,景監的官位也是內史,是公孫賈的副手,公孫賈假着嗓子道:“我方纔唸的時候岔了氣,你來念!”

景監拿過在手,看了之後心罵公孫賈是小人!自己不敢念,卻來給我!不過景監是景監,他可不在乎,反正這也不是他寫的,當下道:“招賢令國人列國賢士賓客: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爲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爲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河西失地,函關易守,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國人賓客賢士羣臣,有能出長策奇計強秦興秦者,吾且尊官,領國政,持權柄,與寡人共治秦國。”

景監唸完,不由熱淚盈眶,便如一口老秦酒直入胸腹,讓他迴腸蕩氣不能自己。

衆臣子卻是沉寂了。好一會,左庶長道:“這算什麼,君上,您招賢是招賢,也不能數落自己祖上麼!天下哪有這樣的招賢令?”

嬴渠樑搖頭道:“爲什麼不能數落先祖,祖上做得不對,還怕人說?我們不說,別人就不說不知道嗎?本公今書此令,只求訪到真才,興我秦國,其餘一律不論!”緩了一緩,嬴渠樑道:“在坐諸公,除左庶長外,還有其它的建議嗎?”

明明嬴虔是牢騷,說的是意見。可在嬴渠樑的嘴裡,卻成了建議,也就是說,嬴虔不是反對嬴渠樑的手書詔令,而是建議!嬴虔一想,得了,都這樣了,他也就沒有再說話了。

正這時,嬴渠樑身後的人道:“小臣有話說?”嬴渠樑一奇且說來!”他相信妹妹不會當面給自己拆臺的。果然,熒玉道:“君上對賢才求之若渴,就不能用‘招賢’二字,我看字爲君上以爲如何?”

嬴渠樑一聽,哈哈大笑,少有的張揚起來的好,本公就是求賢若渴!景監,就改名爲求賢令,由內史處抄錄分傳國府並各國!!”

公孫賈面目低沉,沒有說話,本來內史的事是他的事,可嬴渠樑一語就越過了他。

景監道:手接過。不過還沒有下朝,他還不能走。

解決了這件事情,嬴渠樑心情好了不少,他望向朝下衆臣,淡淡道:“還有何事,直報上來。”他這一說,政事堂外的一名內侍步入報君上,有東騎外使求見!”

這裡要說一下朝會的規矩。一般來說,在這種朝會上,除了軍機大事,或是有大國外使,尋常的事都是要等着朝臣官員們議政完畢,在他們議完事後,一些小事纔可以送上臺面。說起來,東騎只是一個不足道的小部族,當然要等秦國君臣把他們的大事商議下來纔可以接見。

如果是平常的小部族,那不要說了,秦國君臣怕是沒幾個在意的,可是東騎不一樣。

劉羲在到雍城的時候,收購了一大批的產業,這批產業劉羲是交給秦國本國商人朱夷吾管着的,他把這筆生意分成股份,自己拿一份利,給秦國老世族們還分了一分利,同時,拉起了楚國猗氏和魏國白氏兩家大商的虎皮,這叫做拉起虎皮做大旗,牌子響,名號正。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羲的生意順風順水,並且,這生意不是他管的,他完全不費心,他只是提供好的食品和一些新鮮的生意理念。

僅僅一個月,就賺到了足夠的錢,之後每個月生意都是大好,現在,雍城裡最大的商家其實就是東騎人劉羲的生意。當然,雖然秦國和其它的國家一樣,也有着不官員亂政的事,也有貴族欺負老百姓的事,這種事本就是不足爲奇。

但有兩個原因秦的百姓牛得很,他們都是動不動就能抄刀子砍人的狠角色,所以不是一些大佬,是不會有誰真想把百姓死逼的。因爲這些百姓瘋起來全是不要命的。二來則是秦國的官員雖然欺負百姓,可卻是不會欺負往來秦國的商人。

之前說了,在戰國時代,商人是一個特殊的團體,特別是一些的大商,這些大商的能量很大,非常的厲害了不起。他們交遊廣闊,往來都是高官顯貴。東騎的牌子太小,劉羲借用了楚魏兩國的招牌,而他又結好了這些老雍城裡的世族,這生意還怎麼可能不好?

嬴渠樑還沒有話,那白縉上前道:“君上,外族來朝,不可不見!”

嬴渠樑點點頭行右說的有道理,宣東騎使者上堂!”秦國的規矩還沒有到後世秦始皇的那個地步,很快的,在嬴山的帶領下,一個皺臉皮老人臉的漢子猥瑣的跟着嬴山進入政事堂,他的樣子也許沒有什麼,但氣度還是可以的。

這也是難怪,猗樑從前就是大商,猗大是猗樑的老家人,說是二把手的親隨也不爲過,就相當於現在劉熊之於劉羲。所以這位家人下小雖地位不高,卻有着常人難及的眼力和見識。

“小使猗大,拜見秦伯國公。”猗大拜服下身。

秦國在周天子的封爵中是伯。爵位,又稱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貴族的封號,用以表示身份等級與權利的高低。堯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伯商朝置爵三等伯,無子、男二等。周天子時代,分爲公子、男五等爵,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在封國內行使統治權。

雖然秦國的封爵是伯,可秦國卻是自立的公國,所以歷代秦國國君都是自號爲公。這並不足奇,世上名不符實的東西多了,比如楚國本來就是蠻夷,有了實力自號爲王,還不是一樣當王了。魏王想要當王,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隨後,齊國也稱王了。接下來,更好笑,魏齊楚三國都承認彼此王號,也就是說,這三國的王號是給正名的,但說來,只是讓周天子去蓋個章,承認一下。

所以猗大先一步點出秦國的實爵,再尊稱秦國的地位!

嬴渠樑微微一怔,一個區區的小民,也有這樣的見識才學?

“山哥,這是怎麼回事?”嬴渠樑沒有理會猗大,反而先一步和嬴山打招呼。嬴山深深的知道,這其實是嬴渠樑在怪他爲什麼沒有先一步的報告。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414章 黃河谷口之戰第269章 走出悲傷第95章 六國密探第22章 浴血公子第374章 與第二兵聖相見第488章 和平的麻煩第204章 箭支的重要第773章 七月出兵第6章 都是看不透的人第787章 選擇上策第261章 議和第317章 斬頭盞茶回第674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五)第299章 再回安邑第502章 北秦的報業發展第429章 北賽山聯歌第780章 滅國警鐘長鳴第283章 鬼車揚威第11章 公子卬的雅第317章 斬頭盞茶回第799章 龐老總之死第457章 破城大勝第81章 餘韻未消第288章 妖教第112章 逐狼第403章 私通贖人第129章 大王子的回軍第505章 兩法之異第114章 殺戮,只是開始第577章 林胡的冬天要到了第750章 龐涓三策第729章 中山殤第746章 刺殺時代的到來第189章 大商入秦第758章 求救於楚第296章 小狐射鹿第119章 軍議第121章 奮擋千軍第648章 櫟陽城裡北秦使第685章 強國的態度問題第632章 鱷魚的眼淚第421章 兩國的談判第236章 白牛精兵第583章 戰前巡閱第21章 加錢第324章 前奏之曲第183章 借第587章 戰前序曲第491章 關於和平第183章 借第649章 北秦的國書第395章 東騎法第618章 要和平不要戰爭第53章 櫟陽城下第390章 家事難寧第605章 援兵到來了第568章 援兵初到第207章 不許長大第155章 重師重匠第267章 河西將軍的墜落第324章 前奏之曲第794章 魏王稱夏第766章 桂陵之戰第335章 何以堪認第260章 涇北失守第278章 打不起來的最後一戰(一)第129章 大王子的回軍第243章 遲到的援兵第13章 豈曰無第339章 十五歸國記(二)第186章 櫻亭下第423章 假公主事件第154章 鬼車的臣服第592章 狐族的決定第126章 烽火狼煙第531章 列國賽馬第144章 猜疑第294章 二次入魏第290章 求賢令與求商令第71章 落敗遭擒第301章 發行紙錢的計劃第130章 小熊之歌第669章 集團軍時代的到來第436章 出逃的雪莉公主第724章 自古帝王皆好色第74章 立國之志第647章 秦國的新都第324章 前奏之曲第575章 北秦公主不外嫁第163章 花田議商第159章 沒有人瞭解鬼車第353章 康公有後第245章 東騎人不可捉摸的下一步第183章 借第227章 與鄧陵子論學(二)第674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五)第778章 齊國找扁第781章 國局的無奈第571章 三公子的慘敗第109章 及時雨
第414章 黃河谷口之戰第269章 走出悲傷第95章 六國密探第22章 浴血公子第374章 與第二兵聖相見第488章 和平的麻煩第204章 箭支的重要第773章 七月出兵第6章 都是看不透的人第787章 選擇上策第261章 議和第317章 斬頭盞茶回第674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五)第299章 再回安邑第502章 北秦的報業發展第429章 北賽山聯歌第780章 滅國警鐘長鳴第283章 鬼車揚威第11章 公子卬的雅第317章 斬頭盞茶回第799章 龐老總之死第457章 破城大勝第81章 餘韻未消第288章 妖教第112章 逐狼第403章 私通贖人第129章 大王子的回軍第505章 兩法之異第114章 殺戮,只是開始第577章 林胡的冬天要到了第750章 龐涓三策第729章 中山殤第746章 刺殺時代的到來第189章 大商入秦第758章 求救於楚第296章 小狐射鹿第119章 軍議第121章 奮擋千軍第648章 櫟陽城裡北秦使第685章 強國的態度問題第632章 鱷魚的眼淚第421章 兩國的談判第236章 白牛精兵第583章 戰前巡閱第21章 加錢第324章 前奏之曲第183章 借第587章 戰前序曲第491章 關於和平第183章 借第649章 北秦的國書第395章 東騎法第618章 要和平不要戰爭第53章 櫟陽城下第390章 家事難寧第605章 援兵到來了第568章 援兵初到第207章 不許長大第155章 重師重匠第267章 河西將軍的墜落第324章 前奏之曲第794章 魏王稱夏第766章 桂陵之戰第335章 何以堪認第260章 涇北失守第278章 打不起來的最後一戰(一)第129章 大王子的回軍第243章 遲到的援兵第13章 豈曰無第339章 十五歸國記(二)第186章 櫻亭下第423章 假公主事件第154章 鬼車的臣服第592章 狐族的決定第126章 烽火狼煙第531章 列國賽馬第144章 猜疑第294章 二次入魏第290章 求賢令與求商令第71章 落敗遭擒第301章 發行紙錢的計劃第130章 小熊之歌第669章 集團軍時代的到來第436章 出逃的雪莉公主第724章 自古帝王皆好色第74章 立國之志第647章 秦國的新都第324章 前奏之曲第575章 北秦公主不外嫁第163章 花田議商第159章 沒有人瞭解鬼車第353章 康公有後第245章 東騎人不可捉摸的下一步第183章 借第227章 與鄧陵子論學(二)第674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五)第778章 齊國找扁第781章 國局的無奈第571章 三公子的慘敗第109章 及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