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她不樂意,即使她想要在宮中留到二十五歲,三十歲,哪怕留一輩子,他也願意養着她!
四爺打定主意後,心情更是暢快了許多。
倏而又想起閨女剛纔的那句話……
這意思是,長幼有序,哥哥有了着落,妹妹纔好分配。
四爺琢磨了下,便讓蘇培盛傳弘旦阿哥來養心殿。
弘旦以爲他皇阿瑪要跟他談什麼國家大事,結果卻沒想到是催婚。
得知爲何突然被催後,更是無語的很。
面無表情的冷淡表態:“兒子還小,不急。”
四爺聽了這話,瞪眼:“小什麼小,你如今都十三歲了,朕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是孩子都滿地跑了,你要爲弟弟妹妹們做出表率!”
弘旦依然是那副淡淡的神色,輕而易舉的便回懟:“那還不是都夭折了,可見早婚早育,質量不高。”
“你!!”四爺氣急,恨不得將桌上的硯臺呼他臉上。
這臭小子!
想到他對富察家的那個小姑娘磨磨唧唧,四爺便一臉不耐煩,很是嫌棄。
這小子的效率比起他當年簡直差遠了!
“朕明日就讓你額娘選定命婦之女,爲你擇一賢良淑德的姑娘作爲正妻。”
原來是六部:禮、戶、吏、兵、刑、工當鴉片戰爭後特別是1895年後清政府爲了迎合帝國主義的侵略又加了一個:外交部,主管涉外事宜,權在六部之上,
冬至是太陽抵達南迴歸線的一天,這天的晝最短、夜最長。自夏代開始,人們即將冬至視爲節氣的起點。
因爲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曆法準確,則可證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順天應人的資格,所以古人特別重視冬至。
“冬至”最初並非節日,只作爲正月。3000年前,周公以“土圭法”測得“洛邑”(今洛陽市)是天下的中心,令洛陽成爲日後十三朝古都。後來他又用此法測得“日影”最長和最短的日子,即現在的冬至日和夏至日,並將日影最長的一天作爲新一年的開始。
清朝的皇帝不屬於任何旗,皇帝親領上三旗,也就是說他是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的旗主。
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也就是上三旗中,正黃旗屬於皇帝、鑲黃旗屬於太子、正白旗屬於太后。
但是不管是那種說法,皇帝都不屬於任何旗,只能說哪些旗屬於皇帝。
皇帝如果不是幼年登基,或是很早就被封爲太子,那麼在他當皇子的時候是被劃分了旗籍的(也就是成年分府時)。比如雍正皇帝在做皇子時就是鑲白旗的,但他在即位後就不再屬於這一旗了。
而且從康熙開始,無論是給他的兄弟還是兒子劃分旗籍,都沒有任何一個是屬於上三旗的,康熙之後沒有任何一個近支宗室是正黃旗。
樓上說的那些只能說正黃旗裡有那些姓氏,但不是說姓那些姓的都是正黃旗。絕大多數的姓都是分散在各旗的,從姓氏是看不出旗屬的,最多是某姓在某旗中分佈的多少有區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