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弔唁

親家死了,秦老先生自然不能安坐,立刻就要換了衣服去弔唁。

牛氏勸他:“天都快黑了,咱們家離縣城十幾里路呢,等你趕過去,城門都關了,你一樣到不了關家,不如明兒早上再去也不遲。況且大晚上的騎馬,土路顛簸,我也不能放心,萬一摔着了,可不是玩兒的。”

秦老先生想了想,覺得也對,便道:“也罷,明兒我早點起來,最好趕在太陽出來前出,騎快馬進城。等天大亮了,也就到關家了。”不過他又有些猶豫,“我若要騎快馬,桑姐兒可怎麼辦呢?她可受不住馬上顛簸。”

牛氏立刻反對了:“你去就行了,帶上桑姐兒做什麼?今兒她坐車去了一趟關家,路上不知受了多少罪,病都加重了三分。這還沒歇過氣來呢,明兒又要跑一趟。這不是去給她姥爺送行,竟是要她陪她姥爺一塊兒上路呢!”

秦老先生便爲難了:“可桑姐兒外祖去世,她總不能不出面吧?我知道你對關家有些不滿,但也不好在這等大事上怠慢的。”

牛氏撇了撇嘴,道:“你明兒先去上個香,把原委跟親家太太提一提。她若心疼外孫女,自然能體諒。等過幾日親家老爺出殯時,再讓桑姐兒過去磕頭就是。到那一日,咱們提前安排了馬車,慢慢趕路,將孩子送到縣城裡,歇上一日,再到關家去,孩子想必就不會那麼難受了。”

秦老先生雖然覺得這麼做有些不妥,但孫女兒病弱,受不得路上顛簸卻是事實。他猶豫過後,終究是疼愛孫女的心佔了上風,答應了牛氏的建議。

他自去安排明日弔唁的事宜,牛氏卻叫了虎嬤嬤過來,囑咐道:“你去告訴桑姐兒,她姥爺沒了,她只管傷心難過,但不要心急着去關家。她身子太弱了,路上定然又要受罪的。這些事我與她祖父會安排好,叫她不用操心。”

虎嬤嬤道:“太太這是不想讓桑姐兒與關家人相處太多?只是到了出殯那日,姐兒還是要過去的。若是姐兒提前一日到縣城,在關家住上一兩日,親近的時候豈不是更多了?”

牛氏不以爲然:“我只是說讓桑姐兒提前進城,哪裡說讓她住進關家了?這還有好幾天呢,難不成我們還沒法尋個小院子?到時候桑姐兒另有住處,也用不着聽關家那丫頭胡說八道了,更不必擔心她姥姥成天想着法兒撮合她跟她表哥!”

虎嬤嬤驚訝地看着牛氏,牛氏有些得意地笑笑:“王復中在縣城裡有個小院子,兩進的,原是他家兄弟們分家後他買來自住。但他做了官,帶家眷搬去了京城,那小院子就空了下來,平日裡只叫一房家人照管。我們借來住兩天,以咱們兩家的交情,王家斷不會拒絕的。那小院子離關家不過隔着一條街,來去也方便。”

王復中是秦老先生的得意門生,因有個親戚在縣衙禮房做司吏,早聽說秦老先生學問好,就把剛開蒙不到兩年的王復中薦來求學。王復中一路跟着秦老先生,從童生考到秀才,再到舉人,後來赴京會試,高中二榜第七名進士,入了翰林,在米脂縣裡可算是屈一指的人物了。因爲這份師生情誼,王復中與秦老先生一向相厚,如今他的族弟就在秦家讀書。秦家有喪事,學生四散,王復中族弟也堅持住了下來,時不時幫襯老師辦點事。如果秦家開口想借王復中的宅子住兩天,王家肯定會答應。京中的王復中聽說,也不會有二話的。

虎嬤嬤明白了,連忙道:“張醫官聽聞就住在西街,正好在王家後頭。若是姐兒到時候身上有什麼不適,也可以請張醫官過來看一看。”

牛氏道:“也不必什麼小病小痛都請張醫官來,人家畢竟是個醫官。田大夫的脈息也不錯,治治暈車症足夠了。他一樣是住在西街的,請來也極方便。”

事情就這麼定下了,虎嬤嬤自去尋丈夫說話。牛氏也幫着丈夫秦老先生斟酌,弔唁時要準備多少帛金才合適,見了親家太太與關大舅夫妻,又要說什麼。牛氏打算讓虎伯騎馬,陪秦老先生先行一步。虎嬤嬤帶着胡大坐車,稍後趕上,代表牛氏慰問喪家的女眷。雖說這個時候,不方便將牛氏對孫女婚事的意見直接轉達給關家人知道,但略透點口風是沒問題的。回程的時候,虎嬤嬤還能順道去一趟王家,把宅子給借好了。

秦含真在自己屋裡,也聽說了外祖父去世的消息。她對今日匆匆見過一面的老人沒什麼太多的印象,只記得他抓自己的手腕,抓得很緊,還把自己給認成了母親關氏。當時關大舅急急將她抱開,也透着古怪,不過現在不是關注這種事的時候。

秦含真低頭作悲傷狀,還偷偷掐了自己的大腿幾把,擠出幾滴淚來。

張媽哽咽着安慰她道:“姐兒別難過。親家老爺已經病了好幾日了,不是早就說,大概也就是這兩日的事了麼?姐兒好歹還趕上了最後一面,想必親家老爺走的時候,也是安詳的。”

秦含真看了看窗戶外頭的天色,問張媽:“我是不是明天要去給姥爺磕頭?”

張媽道:“這是當然的,姐兒吃過飯,就早些睡吧。明兒必定要早起了。”

誰知沒多久,虎嬤嬤就過來傳牛氏的話,說秦含真明日不必去了,等關老爺子出殯的時候再去磕頭。秦含真十分意外,想起今天在祖母面前說了小姨的壞話,難道是爲了這個,牛氏纔不許她去牛家的?

哎呀,她可沒有這個意思呀!

還好張媽問過虎嬤嬤了,回頭安撫秦含真:“太太這是心疼姐兒呢。姐兒今日去了縣城一趟,路上吐得厲害,到家這麼久了,還緩不過來。太太擔心姐兒明天再折騰一回,病情會加重,所以才讓姐兒歇幾日再去。親家老爺一向疼姐兒,不會怪罪的。姐兒只管聽太太吩咐就好。”

原來是這樣。

秦含真低頭看看自己的小身板,深以爲然。也許對關家人有些過意不去,但她現在的身體狀況真是太糟糕了。她與其再難受一回,半死不活地趕到關家去磕個頭,再半死不活地趕回家來,還不如趁着這幾天的功夫,吃好睡好,養足了精神,再趕那十幾裡的路呢。

秦含真安分下來了,西廂房那邊卻有些騷動。

關老爺子的死訊同樣傳到了二房何氏的耳中。她摒退左右,只留下心腹泰生嫂子,抱怨不已:“關家老頭怎麼偏在這時候死了?死得太早了,我們的佈置還不曾見效呢!”

泰生嫂子也覺得遺憾:“奶奶,如今可怎麼辦呢?”

何氏想了想:“該怎麼辦,還怎麼辦。不過是死了個老頭,少看一出好戲罷了。吳少英還在呢,就趁着他這幾日要忙喪事,不得空閒,趕緊照原先計劃好的去做。等他聽到風聲,流言已經傳得到處都是了,我看他還怎麼翻身!”

泰生嫂子悄悄看了她一眼,偷偷打了個冷戰,面上卻半點異狀不露,恭恭謹謹地應了一聲“是”。

次日清晨,秦老先生天還沒亮就起來了,換上素服,帶着虎伯,主僕倆騎快馬趕去了縣城關家。

關家已經升起靈堂,親戚朋友們幫着佈置好了。外甥吳少英腰間繫着白布,不知打哪裡尋來六七個老成的男女僕婦,裡裡外外地幫着操持,訓練有素,十分能幹。

關老太太帶着兒子媳婦孫子在堂中哭靈,小女兒關芸娘卻不見蹤影。親戚們問起,關老太太就說:“她父親才嚥氣,她就傷心得病倒了,如今在她自個兒屋裡呢,哭得眼都腫了,起不來身。”

如果有親戚想去探個病,道個惱,關老太太就哽咽着說:“您有心了,只是怕過了病氣,那叫我們家如何過意得去呢?”說完就作悲痛狀,好象隨時都要傷心得暈過去。關大舅與關舅母立時上前勸慰,還有兩個生面孔的中年僕婦在旁解說,言道關老太太如何傷心,昨夜已是哭了一夜,體力不支,有禮數不周到之處,還望親友們多多諒解,云云。

親戚們雖然覺得關芸娘一夜之間病到不能起身,未免太誇張,怕是有內情,但看到關家人這個架勢,也不好多說什麼了,頂多就是自傢俬下里嘀咕兩句而已。

等秦老先生到了,過去曾在關家學堂求學的學生們也依次抵達,關家頓時哭聲四起,也沒人有閒心提起關芸娘來了。

關老太太哭得真暈了過去,被兒媳與僕婦合力扶到西廂北屋去歇息。虎嬤嬤這時候也到了,上過香後,特地來安慰她。

屋裡還有許多親友家的女眷在,關老太太不好直問秦家對她結親的提議是否贊成,只能心裡暗暗着急。虎嬤嬤趁機表示,桑姐兒回家後又病了,因此今日來不了,過幾日出殯時定會出現。關老太太才鬆了口氣,連忙說不要緊,又問外孫女的病情。

說完了話,虎嬤嬤見在場的人多,自己趕緊尋機告退出來,路過南屋門口的時候,看到門上掛着把大銅鎖,還多瞅了幾眼。她出了門,透過窗子朝南屋裡頭張望,只看到一個女子和衣躺在炕上,背對着窗戶,動也不動,好象就是關芸娘。丫頭棗兒換了一身粗白麻衣,坐在炕邊剪紙錢,看似在服侍病倒的小主人,但更象是在看守她。

關家人能把關芸娘關起來,派專人看守,喪禮上也不讓她出來露面,顯然是下定了決心了。

虎嬤嬤心裡暗暗點頭,便到前院去跟丈夫會合,說了幾句話,又去向關舅母辭行,準備要帶胡大轉道西街,去王家借宅子了。

這時候,前院裡的僕人又高聲報了新來弔唁的客人姓名,卻是本縣的主簿,往日裡與關家也算是有點交情。但這位主簿不是一個人來的,還帶上了妻子兒女。他的女兒比關芸娘小兩歲,竟與她十分交好,聽說關芸娘病了,立刻表示要去看她。

關舅母再次祭出“過病氣”這一招,誰知主簿千金竟表示,她可以改讓身邊的丫環去看望關芸娘。不看上一眼,她就不能放心。

關舅母頓時爲難了,忍不住看向虎嬤嬤。虎嬤嬤低頭不語,內心中不靠譜的本縣閨秀名單上,又添了一個名字。

第三十四章 二門第十一章 出門第九十七章 生氣第五十章 意外第二百六十一章 熱鬧第四百二十三章 恩怨第四十五章 小宴第十章 問題第三十六章 上門第七百二十一章 喜事第四百零八章 遊玩第一百九十八章 書信第三百七十一章 孽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靈堂第二百四十九章 盤算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次第三十八章 族學第一百一十三章 肝疼第四百四十六章 岔子第六十四章 上元第三百八十九章 父女第三十章 掙扎第一百七十七章 相遇第二百一十八章 進言第四百五十三章 婚禮第二百五十一章 手足第四百四十五章 熟稔第二百五十章 循環第二十三章 上門第三百一十一章 回京第二百零三章 顧慮第二百三十四章 聖意第二百七十七章 來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悔恨第七百零四章 答案第四十九章 故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呵呵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愁第六百二十二章 見面第二章 家書第四十一章 出門第二百七十四章 幫忙第七十五章 變故第二十七章 質問第七十三章 下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滅口第五百三十二章 可疑第二百一十八章 進言第六百七十三章 喜與愁第四十三章 套話第二百九十二章 吐血第八十一章 善後第二十三章 求助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船第四百二十五章 黑鍋第二百章 含珠第四百八十一章 荒親第一百九十章 出遊第二百一十四章 舊友第二章 家書第九十八章 午後第一百六十章 糟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補救第一百一十八章 請帖第一百一十六章 驚動第四十五章 無措第一百九十七章 透風第九十一章 疑問第三百八十九章 父女第四十九章 庇護第一百二十三章 喜訊第七百零八章 消暑第六百四十九章 清單第三百五十二章 道謝第一百八十章 相約第九十六章 雨雪第五百零四章 變遷第三百七十章 吐血第一百三十六章 恩旨第六百零八章 節奏第一百五十四章 難看第三十二章 公子第七百二十六章 宿命第一百九十七章 糾纏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相第二百四十五章 喜脈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寵第一百四十九章 壓力第五百八十二章 傳聞第二百三十四章 放心第四十九章 妄想第六百五十五章 暗潮第一章 三年第一百三十三章 撲空第三十二章 報喜第三百四十二章 到達第五十五章 內宅第三百二十九章 半夜第六百四十四章 萬壽第四百五十九章 機宜
第三十四章 二門第十一章 出門第九十七章 生氣第五十章 意外第二百六十一章 熱鬧第四百二十三章 恩怨第四十五章 小宴第十章 問題第三十六章 上門第七百二十一章 喜事第四百零八章 遊玩第一百九十八章 書信第三百七十一章 孽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靈堂第二百四十九章 盤算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次第三十八章 族學第一百一十三章 肝疼第四百四十六章 岔子第六十四章 上元第三百八十九章 父女第三十章 掙扎第一百七十七章 相遇第二百一十八章 進言第四百五十三章 婚禮第二百五十一章 手足第四百四十五章 熟稔第二百五十章 循環第二十三章 上門第三百一十一章 回京第二百零三章 顧慮第二百三十四章 聖意第二百七十七章 來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悔恨第七百零四章 答案第四十九章 故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呵呵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愁第六百二十二章 見面第二章 家書第四十一章 出門第二百七十四章 幫忙第七十五章 變故第二十七章 質問第七十三章 下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滅口第五百三十二章 可疑第二百一十八章 進言第六百七十三章 喜與愁第四十三章 套話第二百九十二章 吐血第八十一章 善後第二十三章 求助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船第四百二十五章 黑鍋第二百章 含珠第四百八十一章 荒親第一百九十章 出遊第二百一十四章 舊友第二章 家書第九十八章 午後第一百六十章 糟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補救第一百一十八章 請帖第一百一十六章 驚動第四十五章 無措第一百九十七章 透風第九十一章 疑問第三百八十九章 父女第四十九章 庇護第一百二十三章 喜訊第七百零八章 消暑第六百四十九章 清單第三百五十二章 道謝第一百八十章 相約第九十六章 雨雪第五百零四章 變遷第三百七十章 吐血第一百三十六章 恩旨第六百零八章 節奏第一百五十四章 難看第三十二章 公子第七百二十六章 宿命第一百九十七章 糾纏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相第二百四十五章 喜脈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寵第一百四十九章 壓力第五百八十二章 傳聞第二百三十四章 放心第四十九章 妄想第六百五十五章 暗潮第一章 三年第一百三十三章 撲空第三十二章 報喜第三百四十二章 到達第五十五章 內宅第三百二十九章 半夜第六百四十四章 萬壽第四百五十九章 機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