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相

秦含真走出慈寧宮後殿的時候,要費好大的力氣,才勉強維持住了平靜的表情。

她身後還跟着蜀王世子妃。後者表情平靜之餘,還帶有一種彷彿大仇得報的喜色,但眼眸之中,又好象隱隱有幾分悲哀。秦含真想起方纔聽到蜀王世子妃與秋嬤嬤的對話,也明白前者爲何會有這種心情了。

她嘆了口氣,對蜀王世子妃道:“我聽聞世子妃孃家母親與兄弟已經上京來尋你了,眼下雖不知他們住在何處,但據說他們幾乎每天都要到世子府外眺望,想必還指望着有朝一日能與世子妃重聚?世子妃不必太過灰心失望,既然有能與親人團聚的希望,那日後世子妃與兩個孩子的生活,總還有所依靠。只要世子妃將自己所知道的事和盤托出,沒有半點隱瞞,太后娘娘與皇上想必也會有所回報的。”

蜀王世子妃的眼神微微有了變化,面上也露出了幾分驚喜之色:“郡王妃此言當真?!我母親和弟弟果真……”

秦含真點頭:“這是真事。蜀王世子應該已經知道了,他沒有告訴世子妃嗎?聽聞楚良媛之母日前在街上遇險,正好就被令弟所救。楚良媛得知後,還拿這個做理由,求太子殿下賞世子府一個恩典呢。”

蜀王世子妃的喜色頓時僵住,很快就化爲了冷笑:“世子還真是……用心良苦呀!在他心目中,什麼人都可以利用,什麼情誼都可以捨棄,只要楚渝娘在東宮過得順利就行了,是不是?!”

她這麼問,其實並沒有期待秦含真的回答,所以馬上又對秦含真正色道:“郡王妃放心,我這就把自己知道的事全都寫下來。若有任何遺漏,皇上只管打發人來問我,我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秦含真點頭,看見皇帝的心腹大太監張朝貴就站在前方不遠處的角落裡,想必是在等着給蜀王世子妃母子三人引路呢,便將蜀王世子妃請了過去,對張朝貴道:“接下來就拜託公公了。”

張朝貴笑着給她行了個禮:“王妃客氣,就交給咱家吧。”他又向蜀王世子妃行了個禮:“世子妃就跟咱家來,小世孫與小縣主自有人陪着玩耍,有細心周到的宮人服侍飲食起居,還有太醫在旁候命,包管不會讓兩位小主子出事的。等世子妃做完了該做的事,便能與兩位小主子相聚了。”

蜀王世子妃回頭看見兩個孩子在宮人內侍的懷抱下出得內殿,身邊侍候的果然都是她所知道的細心周到之人,候命在旁的太醫亦是慣常爲兩個孩子看診的,也就放下了心。她對張朝貴笑了笑:“勞駕張公公了。”

張朝貴笑着行了一禮,又向秦含真辭別,便帶着蜀王世子妃轉身離開。

等小世孫與小縣主一行人也隨即離開後,秦含真鬆了口氣,轉頭看向吳司言:“我們去見太后娘娘嗎?”

吳司言道:“太后娘娘已經知曉了,此時有些不適,傳話說讓郡王妃先往乾清宮覆命。日後有暇進宮時,郡王妃再來與太后娘娘說話吧。”

秦含真明白,吳司言方纔就站在門外,屋裡的人都說了些什麼,她必然聽得一清二楚,也會即刻向太后彙報。太后心情難過,簡直太好理解了。秦含真此時也非常想見到趙陌,更希望先去找他。

她回過頭,再看了一眼殿內呆坐的秋嬤嬤,心裡不知該說些什麼,暗歎一聲,還是邁開腳步,朝慈寧宮外走去。

兩刻鐘後,她便坐在乾清宮中,向皇帝、太子與趙陌三人講述自己在慈寧宮中的經歷,尤其是當蜀王世子妃決定了要站在皇室這一邊,供出丈夫罪責之後,與秋嬤嬤再次相見時所說的話。

她驚歎地道:“原來蜀王世子妃心裡一直怨恨着秋嬤嬤,只是從來不表現出來罷了!因爲當初小縣主在慈寧宮裡摔斷了腿那一回,是跟秋嬤嬤有關的!”

蜀王世子的小女兒小縣主並不是自己從窗臺上摔下來的,原因也並不是因爲身邊的侍從疏忽職守這麼簡單。當時幾個王家女與王嬪在慈寧宮花園中發生爭吵,驚動了宮人,太后身邊的人前去詢問是怎麼一回事,太子妃也聽說了,趕去調停,卻發現幾個王家女身邊都沒有侍從。太子妃警惕這幾個王家女,命人去尋找這些侍從時,無意中找到了慈寧宮後殿。當時沒人覺得這有什麼,只到不久之後,發生了小縣主摔落事件,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去,尋找王家女侍從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直到蜀王世子妃今日與秋嬤嬤說起,秦含真方纔知道,原來當時秋嬤嬤正與惠太嬪秘密見面,將一樣要緊物事轉交到對方手中。要是被東宮的人發現,後者偏偏又不是秋嬤嬤熟悉的人,將來很可能會給秋嬤嬤帶來無盡的後患。蜀王世子派在小女兒身邊侍候的奶孃,事實上也是他的心腹。當時爲了掩護秋嬤嬤,奶孃親手把小縣主推下了窗臺,引發騷動,轉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方纔趁亂讓秋嬤嬤離開了。冒充王家女侍從進宮的惠太嬪孃家親人,也是在見過惠太嬪之後,被秋嬤嬤安排着去了外命婦侍從休息的地方,纔沒有引起懷疑的。

雖然小縣主摔傷之事,並非秋嬤嬤主使,但她卻確實是根源。蜀王世子一直隱瞞妻子真相,但蜀王世子妃愛女心切,怎會不去調查導致女兒傷殘的真正原因?當她知道了實情後,雖然一直沒有表露出來,但內心深處,卻還是對秋嬤嬤生出了極深的怨恨。奶孃她可以報復,秋嬤嬤卻是蜀王世子看重的幫手,不是她能動得了的。今日蜀王世子妃做出了背叛丈夫的決定,立刻就將秋嬤嬤供了出來。

不過,秋嬤嬤其實也算是個可憐人。她確實是因爲昔年與蜀王的幾分舊情誼,才決定要庇護、幫助蜀王世子的。當時她喪夫喪子,爲夫家所不容,纔回宮繼續侍候已成爲皇后的舊主塗氏。宮變之後,塗氏成爲了太后,又收養了失去生母的蜀王等小皇子們。秋嬤嬤被分派去照看蜀王,日久天長,漸漸地就把蜀王當成了自己的親骨肉一般。蜀王的兒子就成了她的孫子。在“兒子”慘死之後,護着僅剩的“孫子”,努力幫助“孫子”心想事成,就是她背棄與太后多年主僕之情的緣由。只是,她對“孫子”是一片真心,那“孫子”對她,卻僅僅是利用而已,多有哄騙之舉,她卻從來都沒有發覺。

蜀王世子妃毫不客氣地戳穿了丈夫對秋嬤嬤所說的謊言,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蜀王之死。

秦含真對皇帝、太子與趙陌道:“原來蜀王府的死士、私兵,最初都是蜀王世子培養出來的!他初時做這些事,是懷着自己的私心。因爲他身體不好,遠不如弟弟更得父母寵愛,他總猜疑父母早晚會把蜀王爵位傳給幼弟,便在暗中收羅人手,預備萬一。不過他那時手段不夠,很快就被蜀王發現了,蜀王將他的人手收爲己用,又發現了長子的小心思,開始爲小兒子的未來操心。”

都是親生兒子,蜀王哪怕更偏愛小兒子,也不可能把寄予厚望、繼承家業的長子給廢了。一點小心思,在蜀王看來無傷大雅。但爲了小兒子的未來,卻需得給他尋個好去處,免得兩個兒子兄弟鬩牆,傷了手足和氣。蜀王過去是打算在蜀地尋一處富庶之地,給小兒子做郡王封地的,但發現長子容不得小兒子後,生怕小兒子留在蜀地,對其不利,才轉而打起了外地的主意。聽說了晉王世子上京謀求入繼皇室的消息,他就開始爲小兒子謀劃那個皇嗣之位了。

這是最初的起源,倒也罷了。等到蜀王事敗被圈禁後,由於朝廷派出傳令的人前往蜀地需要時間,蜀王世子先一步得到了消息,就打了個時間差,在那短短的時間內準備好了後手,包括轉移死士,掩藏財產,還有聯繫寧化、廣昌兩位郡王,等等。寧化王謀逆,背後也有蜀王世子的謀劃。他促請父親與寧化王暗地裡結盟,藉着秋嬤嬤這股人脈,助寧化王成就大事。作爲回報,在寧化王計劃成功、得掌大權之後,就需得讓蜀王一家回覆自由,然後重回蜀地,繼續做富貴風光的蜀王。

寧化王事敗,蜀王世子從自己暗中的人手處先一步得到了消息。他立刻做出了決定,出賣寧化、廣昌二王,出賣自己的親生父親與親兄弟,換取自己的平安。他對秋嬤嬤痛哭,聲稱這是蜀王親自做出的決定,爲的是保住蜀王府一脈,讓他這個最清白無辜的兒子能夠存活下去,重獲自由,綿延血脈……

秋嬤嬤相信了,還一直繼續幫助蜀王世子。她以爲自己是在完成“兒子”的遺願,卻並不知道,她幫助的,其實是真正害死了她“兒子”的人。

若沒有蜀王世子,蜀王可能根本不會肖想儲位,也不會有謀逆之舉,更不會助寧化王謀逆,然後被賜毒酒。然而謀劃了一切的人平安活了下來,還獲得了他的一切。秋嬤嬤心裡暗暗怨恨着宮裡所有“害死”了蜀王父子的人,卻漏過了最大的罪魁禍首。

真相揭開,秋嬤嬤崩潰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 私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疑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會面第一百零二章 賠禮第四百九十五章 應對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方第三百二十三章 苦肉計第九十五章 意願第一百五十四章 難看第二百四十五章 喜脈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一百九十八章 耳報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發第二百零三章 盤算第一百三十四章 來訪第十章 問題第二百六十三章 開解第一百四十一章 謙虛第一百八十二章 議定第四百二十四章 蠢貨第五百二十三章 回報第七百零一章 出殯第十五章 心虛第二百五十章 循環第二百零六章 主次第二百五十四章 宅子第九十三章 晚膳第七十八章 盤問第六百四十五章 喜宴第三百八十四章 默契第一百八十七章 送嫁第四十九章 故人第二百八十章 恩旨第二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一百九十三章 顧慮第五十五章 表字第三十章 絕情第一百零八章 出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恩旨第六百九十章 暈倒第一百九十三章 顧慮第九十六章 雨雪第四十六章 往事第四百七十章 裝病第六百三十一章 發瘋第一百一十七章 福生第五十三章 心涼第四百五十九章 機宜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四百零三章 亂賬第一百四十三章 質問第二百九十二章 吐血第一百九十一章 父命第十七章 抄書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婚第一百二十二章 禮物第四百八十三章 爭執第八十四章 軒窗第一百九十九章 疑點第一百零八章 出行第六百四十七章 打聽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息第一百一十七章 福生第六百九十八章 告狀第十二章 小姨第三章 恩情第二百零二章 疑點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相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家第一章 天津第六百四十五章 喜宴第二百零六章 小產第六百六十五章 邂逅第四百八十八章 說服第二十四章 退選第一百五十七章 讀信第三十八章 借刀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五百六十七章 積怨第五百九十三章 互通第三章 小聚第七百零二章 死因第一百八十四章 宴席第六百二十三章 了悟第三百八十五章 抓包第一百七十五章 逼問第二百三十九章 歡喜第一百零七章 疑團第三十四章 拆穿第二百一十四章 嫌棄第一百三十一章 續絃第六百二十三章 了悟第十三章 生隙第二百三十二章 奮勇第一百五十九章 姑嫂第十三章 停留第十四章 表舅第一百八十五章 擇定第二百零七章 園林
第一百五十四章 私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疑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會面第一百零二章 賠禮第四百九十五章 應對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方第三百二十三章 苦肉計第九十五章 意願第一百五十四章 難看第二百四十五章 喜脈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一百九十八章 耳報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發第二百零三章 盤算第一百三十四章 來訪第十章 問題第二百六十三章 開解第一百四十一章 謙虛第一百八十二章 議定第四百二十四章 蠢貨第五百二十三章 回報第七百零一章 出殯第十五章 心虛第二百五十章 循環第二百零六章 主次第二百五十四章 宅子第九十三章 晚膳第七十八章 盤問第六百四十五章 喜宴第三百八十四章 默契第一百八十七章 送嫁第四十九章 故人第二百八十章 恩旨第二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一百九十三章 顧慮第五十五章 表字第三十章 絕情第一百零八章 出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恩旨第六百九十章 暈倒第一百九十三章 顧慮第九十六章 雨雪第四十六章 往事第四百七十章 裝病第六百三十一章 發瘋第一百一十七章 福生第五十三章 心涼第四百五十九章 機宜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四百零三章 亂賬第一百四十三章 質問第二百九十二章 吐血第一百九十一章 父命第十七章 抄書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婚第一百二十二章 禮物第四百八十三章 爭執第八十四章 軒窗第一百九十九章 疑點第一百零八章 出行第六百四十七章 打聽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息第一百一十七章 福生第六百九十八章 告狀第十二章 小姨第三章 恩情第二百零二章 疑點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相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家第一章 天津第六百四十五章 喜宴第二百零六章 小產第六百六十五章 邂逅第四百八十八章 說服第二十四章 退選第一百五十七章 讀信第三十八章 借刀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五百六十七章 積怨第五百九十三章 互通第三章 小聚第七百零二章 死因第一百八十四章 宴席第六百二十三章 了悟第三百八十五章 抓包第一百七十五章 逼問第二百三十九章 歡喜第一百零七章 疑團第三十四章 拆穿第二百一十四章 嫌棄第一百三十一章 續絃第六百二十三章 了悟第十三章 生隙第二百三十二章 奮勇第一百五十九章 姑嫂第十三章 停留第十四章 表舅第一百八十五章 擇定第二百零七章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