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萬壽

遼東那邊確實有了異動。邊鎮傳來消息,有幾股北戎騎兵在國境線上遊弋,動向未明,還有一處小山村半夜被襲擊了,只走脫了兩個當晚並未回村中休息的獵人。那處小山村的地點非常敏感,正好在邊境線的一處山口上,緊挨着一大片原始森林,位置相當隱蔽。邊鎮守將懷疑,這是北戎人暗地裡偷進森林中潛伏,預備隨時對我朝邊關軍民進行偷襲。

這只是從遼東傳回來的第一份急報,算是個預警。緊接着的兩天,又接連有遼東急報馳至京城,前一天是我朝的邊鎮守軍在巡視森林過程中,與北戎士兵短兵相接,發生了戰鬥,互有死傷,暫時把人給趕回北戎國境去了;後一天則成了北戎人正式出兵,攻打我朝邊鎮守軍,而且是三面開花,兵分三路同時攻打三處邊鎮。

雖然朝廷早有提防,在遼東那邊佈置了許多人力、物力,連軍糧都調配了一大批過去,但北戎人的行動比朝廷預料的要早很多,一些原本正在路上的物資,受大戰影響,可能要暫時停滯在途中,沒法按時送到邊鎮去。還有原本正在路上的幾支軍隊,也一時半會兒趕不到戰場上,這都是需要煩惱的事兒。朝廷可以說是胸有成竹,但也有些始料未及,在短時間的忙亂過後,纔算是調整到了秩序井然的狀態。

趙陌並未參與軍務,但他有份調配軍糧,這一回也必須天天往宮裡、兵部、戶部跑,日日早出晚歸,忙得象陀螺一樣。

他愧疚地向新婚妻子秦含真賠罪:“本以爲還能多陪你悠閒幾日的,沒想到北戎人如此沒眼色,皇上那邊又實在需要人手……”

秦含真忍不住笑出聲來:“你說什麼呢?我是這麼不懂事事情輕重緩急的人嗎?就算是新婚又怎樣?我們的人生又不是除了你儂我儂,便再沒別的事可做了。等把北戎人解決了,你有的是時間能陪我,哪裡就差這幾個月了?你也不必給我賠不是,關鍵是儘量輔助皇上與太子殿下,把北戎人給解決了再說。我纔不會因爲你忙於公事,陪我的時間少了,就會生氣呢。正相反,你表現得越能幹,越出色,我就越開心。這證明我挑選丈夫的眼光再好不過了,這京城內外,有幾個女孩兒的眼光能比得上我?”

這番話說得趙陌頓時豪情萬丈:“好真真,你放心!別說全京城內外了,就是全大昭,也不會有比你更有挑男人眼光的女子了!”他覺得,哪怕是爲了心愛的妻子的臉面,這一回也得竭盡全力做到最好呀!

秦含真給他拍掌打氣,還說:“我給你做好後勤,衣食住行全不用你擔心。你有什麼需要的,只管打發人回來跟我說。家裡你就交給我吧,王府的產業我也能替你打理着。前面院子那些屬官的生活瑣事,也都有我呢。”

趙陌感動地摟住她:“好真真,你真是我的賢內助!這京城內外,也不會有哪個男子挑妻子的眼光好過我了。”

這一波商業互吹可以的。秦含真厚着臉皮表示,事實證明她與趙陌確實是天生一對。

有了秦含真的後勤保證,趙陌就真的全身心投入到公事上頭去了。他雖然只是協助戶部徵集軍糧,但任務還是相當繁重的,需要的時候還得出外差,一出一兩個月。夏天裡直隸全境大雨,大大影響了秋糧產量,今年秋糧的收成還不如去年的四分之一,爲了救災賑災又得再花一部分糧食出去。即使趙陌已經往南邊去了一趟,徵集了大批糧食北上,同時要應付直隸百姓所需與遼東軍糧的缺口,也是遠遠不夠的。幸好如今各地都已結束了秋收,想必還有餘糧可徵兆。趙陌這一回南下,總不至於空手而歸。

秦含真送走了新婚丈夫,便真個留守京城,替趙陌看家了。她大大減少了出門的次數,除了進宮,幾乎是閉門謝客。當然,私底下她還是會在別院見孃家親人,又或是跑孃家來的。但其他的交際場合,就幾乎不見她蹤影了。

這種時候,原也不需要她去替趙陌操心京城的人情往來。反倒是以趙陌的宗室身份,參與到朝廷機要軍務大事之中,家人做出避嫌的姿態來,更合乎規矩。

也不知皇帝與太子是不是對秦含真的做法十分滿意的緣故,太后娘娘對她是越發和顏悅色了。每次見她進宮,都要拉她到身邊坐下來,說好一會兒的話,態度親切又和藹,也願意帶她參與臨安長公主等宗室貴婦們的小聚會。她在宗室皇親圈子裡的交際對象,似乎比從前還要再上一個檔次,不再是以休寧王妃以及一衆宗室晚輩女眷爲主導了。幾位親王妃、郡王妃——當然也包括休寧王妃在內——還有大長公主、長公主們,都對她十分親切。雖然秦含真明白,她們這都是看在太后娘娘的面上,但能沾的光,不沾白不沾呀。這幾位貴婦的能量,可不比那些親王、郡王們差。

以往秦含真交際的,除了休寧王妃等幾位常來往的宗室長輩以外,基本就是各家王府的少奶奶或是年輕一點兒的郡王妃、世子妃們。如今不一樣了,她直接跟這些郡王妃、世子妃與少奶奶們的婆婆、太婆婆打起了交道,在郡王妃、世子妃與少奶奶們的眼中,地位都高了不少。

也許這麼一來,她可能會交到的朋友就會少了許多,並不是人人都象汧陽郡王妃孫氏那般,願意與她平輩論交,不在意她身後所代表的權勢的。但她覺得這也沒什麼不好的,其實她並不是很樂意跟別人整天討論些什麼“如何抓緊男人的心”、“如何對付小妾通房”以及“如何早日生個兒子”或是“如何跟妯娌勾心鬥角”之類的話題。

秦含真如此淡定,簡直就是寵辱不驚了。太后看在眼裡,越發喜歡她,原本只是憐惜秦含真新婚就與丈夫分開的,如今則更多的是覺得她的性情合自己心意。有時候太后還會當着秦含真的面說:“哀家從前只當你是你祖母教養出來的,你祖母的性子,與哀家一定合不來,所以哀家也不必勉強跟你相處太多,免得各人尷尬。如今哀家卻覺得,從前真真是想錯了。你這樣挺好的,你祖母也未必如哀家想象的那樣,八成是見得少了,並未深談,因此相互也不瞭解,纔會有所誤會罷了。哀家以後就多召永嘉侯夫人進京,說不定會相當合得來。”

秦含真只能乾笑,想想自家祖母也沒什麼明顯的缺點,就是有時候行事風格與思想方式跟京城貴婦們格格不入。不過這也不是大毛病。牛氏剛到京城時,可能在禮數上還會有所缺失,如今適應了幾年,身邊又時常跟着兩位內務府出來的嬤嬤,平日更是經常與休寧王妃、雲陽侯夫人、壽山伯夫人等貴婦們有往來,大面上已經不會出什麼差錯了。就算對於談話話題的把握還不是很精準,大不了不主動挑起話題,跟着太后娘娘的話風走就是了。退一萬步說,以秦柏與皇帝父子的關係,牛氏就算真說錯了什麼話,太后娘娘難道還真會跟她計較不成?多半也就是一笑而過罷了。太后若是心裡不高興了,以後少召牛氏進宮就是。

於是秦含真出宮後,特地回了一趟永嘉侯府,如此這般囑咐了牛氏一大通。沒兩天,慈寧宮果然就召見了牛氏,不過順帶還把蔡勝男這位永嘉侯世子夫人給捎帶上了。有蔡勝男陪着,暗地裡指引着,牛氏半點差錯都沒出,還陪太后聊得十分愉快。可以想見,太后今後召見牛氏的次數也會有所增加了。

九月轉瞬即過,轉眼就到了十月初七。在朝廷一片緊張的氣氛中,萬壽節到來了。

今年本來皇帝有心要大辦,也是爲傳位之事做個預熱,沒想到先有雨災,隨即又有遼東兵事,皇帝便下令一切從簡。這個萬壽節,遠不如往年的熱鬧,各種慶典都是能省就省。國庫有多餘的錢糧,都優先供應遼東那邊與賑濟受雨災影響的百姓。再加上前不久,皇宮才放了一大批宮人出宮。一時間,朝廷上到處都是讚頌皇帝仁愛的聲音。

隨即,皇帝在萬壽節當日的大朝會上,宣佈了明年元日將要傳位給太子的決定。朝臣三次恭請皇帝留位,皇帝辭了三回,最終還是下了旨意。

這件事,雖然很多人都已經心中有數,但對於大部分的臣民而言,實在有些太突然了。皇帝看起來身體還很健康,精力也足夠,明明可以再在皇位上坐幾年,爲什麼忽然就說要禪位了呢?太子雖然挺好的,但前幾年他還差一點兒被認爲是體弱短命之人,這幾年雖然有所好轉,但也依舊有體弱的名聲,而且至今無嗣。皇帝傳位給太子,真的不要緊麼?朝野之間,議論紛紛。

但很快,議論的人就沒功夫去考慮太子是不是有足夠的體力勝任新君這個位置了。因爲皇帝與太子共同宣佈,新君新年即位,本當大赦天下,如今赦令是出的,但範圍小很多,同時又再宣佈了要舉行小恩科,於明年春天進行恩科會試。那些在今年春闈落榜的舉人考生們,可以再考一回啦。

第二百一十三章 報信第六百六十二章 歸來第四百三十九章 孽子第五十一章 猜度第一百零六章 教女第二十六章 後悔第二百四十八章 示好第六百四十八章 無人知第五百九十四章 共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後悔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戲第二十二章 歷練第三百九十九章 梳妝第九章 當年第十章 入府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一百二十七章 歸期第五十五章 內宅第六百七十六章 過繼第五百一十六章 籌謀第十五章 心虛第一百零六章 調虎第五百五十八章 處罰第三百六十六章 桔子第四百六十六章 報喜第六百九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意外第三百四十四章 嬉鬧第一百三十六章 發泄第五十二章 故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盤查第二百七十四章 幫忙第一百八十二章 上門第一百二十章 來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用心第三十一章 機關第三百八十四章 默契第二百一十一章 構思第四十章 褻瀆第二十六章 閒話第四百七十九章 着急第五百二十六章 何苦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家第五百七十五章 孫家第四百三十七章 戳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光第九十章 交惡第三百四十四章 嬉鬧第六百零七章 聽聞第二百二十八章 牽掛第三百七十四章 線索第一百七十三章 期許第二十四章 喝斥第十九章 坦言第一百五十五章 恩怨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和第一百六十三章 賜死第七百零八章 消暑第七百一十章 求助第六百零一章 畫屏第一百六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梳妝第三十九章 團聚第七十五章 變故第四百九十八章 宴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擇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破第三十一章 傳聞第六十章 出城第六百五十三章 跪靈第三十五章 勸說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兒科第四百零八章 遊玩第一百六十五章 懟上第七十八章 盤問第六十五章 旨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警告第二百七十七章 來人第二百四十章 心結第一百五十三章 創業第三十八章 族學第八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八十一章 交好第一百三十二章 安慰第一百四十九章 外放第三十一章 遇見第一百六十二章 告密第六十章 家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蘸料第十章 刻字第五十三章 見面第六百四十三章 遇阻第一百八十章 默契第二百四十一章 風聲第四章 口供第四十三章 遷居第八章 金簪第二十六章 商議第一百八十二章 疑慮第一百七十章 氣憤
第二百一十三章 報信第六百六十二章 歸來第四百三十九章 孽子第五十一章 猜度第一百零六章 教女第二十六章 後悔第二百四十八章 示好第六百四十八章 無人知第五百九十四章 共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後悔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戲第二十二章 歷練第三百九十九章 梳妝第九章 當年第十章 入府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一百二十七章 歸期第五十五章 內宅第六百七十六章 過繼第五百一十六章 籌謀第十五章 心虛第一百零六章 調虎第五百五十八章 處罰第三百六十六章 桔子第四百六十六章 報喜第六百九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意外第三百四十四章 嬉鬧第一百三十六章 發泄第五十二章 故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盤查第二百七十四章 幫忙第一百八十二章 上門第一百二十章 來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用心第三十一章 機關第三百八十四章 默契第二百一十一章 構思第四十章 褻瀆第二十六章 閒話第四百七十九章 着急第五百二十六章 何苦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家第五百七十五章 孫家第四百三十七章 戳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光第九十章 交惡第三百四十四章 嬉鬧第六百零七章 聽聞第二百二十八章 牽掛第三百七十四章 線索第一百七十三章 期許第二十四章 喝斥第十九章 坦言第一百五十五章 恩怨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和第一百六十三章 賜死第七百零八章 消暑第七百一十章 求助第六百零一章 畫屏第一百六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梳妝第三十九章 團聚第七十五章 變故第四百九十八章 宴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擇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破第三十一章 傳聞第六十章 出城第六百五十三章 跪靈第三十五章 勸說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兒科第四百零八章 遊玩第一百六十五章 懟上第七十八章 盤問第六十五章 旨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警告第二百七十七章 來人第二百四十章 心結第一百五十三章 創業第三十八章 族學第八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八十一章 交好第一百三十二章 安慰第一百四十九章 外放第三十一章 遇見第一百六十二章 告密第六十章 家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蘸料第十章 刻字第五十三章 見面第六百四十三章 遇阻第一百八十章 默契第二百四十一章 風聲第四章 口供第四十三章 遷居第八章 金簪第二十六章 商議第一百八十二章 疑慮第一百七十章 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