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晉王府

因爲吳少英言明要單獨見秦老先生,所以秦老先生並未請他進正屋,而是讓人領他進了西耳房。那裡是秦老先生自己的小天地,跟中院書房那種可以用來接待客人或者見學生的地方完全不一樣,外人是進不得的,就連自家人,也很少涉足,打掃整理之類的事,是虎伯親自做的。

吳少英看起來比當初離開的時候要削瘦了些,上脣下巴都有着短短的青胡茬,看起來有些狼狽。他原本紮了整整齊齊的髻,此時卻有些散鬆開,並未重新梳理好,身上的衣服也帶沾着些塵土,十足一付風塵僕僕的模樣。

秦老先生看到他這樣子,有些意外:“你這是打哪兒來?”

吳少英向他行了禮,等不及他落座,就脫口而出:“老師,表姐夫還沒死!”

秦老先生愣了一愣,就笑了,走到椅子上坐下:“你怎麼知道的?”

吳少英看到他這個反應,驚訝極了:“老師已經聽說了?”

秦老先生含糊地道:“說來也巧,今早我在京城的族人打了僕從來送信,就是平哥寫的。原來他給貴人做嚮導,提前離開了哨所,然後上京去了,偶然與我在京城的族人遇見,彼此相認,便託人捎了家書過來。他如今已經在京城入了禁衛,還勸我帶家眷上京去呢,卻對家中變故一無所知。我與你師母措手不及,正不知該如何是好,也不知該如何向你姨母和表兄交代,剛剛派了人去縣城送信,請他們明日過來。”

吳少英愣愣地“哦”了一聲,接着就紅了眼圈,低頭道:“陰差陽錯……說來都是何家兄妹做的孽!若是表姐當日沒出事,如今接到家書,還不知該有多歡喜呢,就連姨父,也一定爲表姐夫能出人頭地而高興。”

秦老先生嘆了口氣,師生二人都沉默下來。

過了好一會兒,吳少英才勉強擠出一個微笑,道:“不管怎麼說,這總是好事。老師膝下有子盡孝,桑姐兒也有父親照顧了。學生心裡也能安心許多。”

秦老先生也勉強笑笑,問他:“此事你是從何處聽來的?若不是平哥從京城來信,我還不知道呢。你這些日子到底是去了哪裡?怎會聽說這等消息?”

吳少英深吸了一口氣:“不瞞老師,學生……其實是跟着那位李大人辦事去了。他是錦衣衛的人,來榆林是要查一件大案。學生聽聞這裡頭還有牛家樑哨所被焚之事,想起表姐夫就是在那裡出事的,便忍不住摻了一腳,其實不過是幫着做個耳目罷了。學生是在米脂長大的,又是個國子監學生,在榆林城裡並不顯眼,在臨縣也不是會引起懷疑的人物。更何況學生還有追蹤何氏兄妹這個幌子在,旁人見了學生,只會以爲學生是爲何氏而來,哪裡會想到學生真正的目的呢?”

秦老先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錦衣衛?!你……你怎會跟着他們走?我當日不是說了,讓你不要再插手此事麼?!”他想起來都有些後怕。秦王尚且遇上了大風險,幾乎丟了性命,不得不躲着某些地方走,更何況是吳少英這麼一個小小的監生?而且那李大人一行有官面上的身份保護,頂多就是被矇蔽而已,不會有人膽敢公然傷害他們。可吳少英沒有官身,去做耳目,只會更危險。

吳少英卻不是很在乎這一點,隨意笑笑:“只要能查清表姐夫哨所被焚的真相,冒些風險也無妨。更何況,李大人也派了人在學生身邊,保護學生的安全。學生一路都非常小心,並未露出馬腳,反而還打聽到了許多有用的消息,也得到了李大人的賞識。若非如此,學生也沒那麼容易知道一個重要的消息。”

秦老先生不解:“什麼重要的消息?你來找我,難道不是爲了告訴我平哥無事?”

吳少英搖頭,如果只是這個消息,他就沒必要提出單獨見秦老先生了。他想說的是更重要的事:“老師,你可知道是誰襲擊了秦王?又是誰焚了牛家樑哨所?”

秦老先生的表情頓時變得嚴肅起來:“願聞其詳。”

秦王遇襲的始末,吳少英都已從李大人與王府侍衛周艮處聽說了,此時複述出來,秦老先生再結合金象在京中聽聞的傳言,也就弄清楚了箇中詳情。此節略過不提。

秦王當時見到的襲擊人馬,穿的是北戎人服飾,說話卻是晉地口音,他就知道這支兵馬身份有問題。他出於謹慎,選擇遠離榆林城與太原兩地,改道去了駐將爲京城世家子弟的朔州。到達朔州衛後,他一聽說牛家樑哨所被馬賊襲擊焚燬,就立刻察覺到了這事兒必定跟榆林衛脫不了干係。

牛家樑距離榆林城只有二三十里,可以說已經很近了,並不是靠近邊疆的地帶,再往北,還有金雞灘等數個哨所。別說如今朝廷與北戎已經多年不起戰端,光是憑着在互市上的收穫,北戎就已經能勉強維持溫飽,基本不需要南下劫掠。就算真有北戎人膽敢冒這個險,也不會在未能驚動層層哨所的情況下,迅接近牛家樑這種距離榆林城極近的地方。如果真讓一批多達兩百人的兵馬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榆林城下,榆林衛上下都可以去死了。

既然不是北戎人乾的,那就是馬賊。可馬賊只是劫掠來往商隊而已,連趕盡殺絕都很少,免得嚇壞了商隊,無人敢來,他們也就沒了財緣,更別說是正面與朝廷軍隊哨所衝撞了。直接焚燬了一個哨所,還將裡面的士兵全部殺光,這簡直就是在嫌命長。在邊城這種軍隊當家的地方,真有這麼大膽的馬賊嗎?

襲擊秦王的人分明是軍中路數,穿着北戎人的服裝,操着晉地的口音,與長樂堡守軍有勾結,還打着馬賊的旗號行事,榆林衛也不查查清楚,就直接宣佈是馬賊乾的,然後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剿匪行動。秦王反而覺得榆林衛上層有貓膩。再加上朔州守將無意中提及,榆林衛因輪換的緣故,有很大一批現任將領是從大同或者晉地其他衛所調過去的,秦王就疑心上了晉王府。

他疑心的是晉王府,卻不是晉王。因爲早在他前往榆林之前,經過太原的時候,就見過晉王這個小弟弟了。這一面見得可不太容易。秦王是奉皇命來巡視的,按理說消息肯定提前幾天就傳到了,晉王本該留在王府裡,等着見哥哥纔是。誰知秦王到了太原後,原想第一時間先去見弟弟,不料晉王府的人先是宣稱晉王去了外地禮佛,不在城中,後來露了破綻,才勉強承認晉王身體有些不適,不想見客。秦王擔心弟弟身體,硬是闖進了王府內院,見到晉王時,簡直不敢相信。

晉王已經病入膏肓了,昏迷不醒,人也瘦得脫了形。王府醫官都被軟禁在王府裡,爲晉王秘密診治,但誰都沒有法子能治好他。若是上報京城,請來御醫,興許還有些希望,可晉王妃卻禁止王府中人將消息外泄。若不是秦王闖府,興許他還不知道弟弟已經病得這樣重了呢。

秦王質問弟妹晉王妃,晉王妃反而振振有辭,說這是晉王本人的意願,再三下了嚴令的。她身爲妻子,也只是想遵照丈夫意願行事罷了。因爲晉王一直沒醒,秦王也弄不清楚這是不是他的意思,無奈之下,只能離開。

但秦王辦完了公務,準備要離開太原的時候,卻有人悄悄接觸他的隨從,給他遞了話,說是晉王側妃與側妃所出的二公子、三公子請他伸出援手。因爲晉王並沒有說過封鎖消息的話,反而盼着身在京城的嫡長子能趕回來見他最後一面,是晉王妃私心作祟,才封鎖了消息,甚至不許王府長史上書朝廷,請皇帝賜下御醫靈藥救治晉王,還把側妃母子三人禁足,又對側妃下了慢性毒藥,存心要置他們母子於死地。

而晉王妃之所以會這麼做,不過是因爲晉王世子如今在京城,正討皇帝歡心,非常有希望在太子死後入主東宮罷了。傳言說太子近來身體欠佳,已經病了小半年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熬過去。一旦太子薨逝,儲君之位出缺,晉王世子就是最有希望上位之人。在這種緊要關頭,晉王世子怎能離開京城,返回晉地,爲父親侍疾或是守孝?爲了給兒子爭取時間,晉王妃纔會特地封鎖消息,甚至爲了延長晉王的壽命,放棄一些有可能治好他卻比較有風險的診治方式,改用了保守卻對他身體更不利的藥方。正因如此,晉王纔會一直昏迷不醒,王府內外都由晉王妃把持。

秦老先生聽到這裡,震驚得立刻站了起來:“你說什麼?晉王世子怎會入主東宮?太子……太子病重了?!”

吳少英並不驚訝,太子乃是國之儲君,知道他病重,誰會不震驚?誰會不擔心呢?

吳少英對秦老先生道:“老師身在西北邊城,對京中的消息不大靈通,也不知道這些朝廷大事。學生在京城的時候,就沒少聽人說起。當今膝下只有太子一個子嗣,早年倒還有過兩位小公主,但都小小年紀就夭折了。太子自出生就有不足之症,多年來一直體弱,立了正妃與側妃後,只生下了一位小皇孫,偏偏養到九年前,又夭折了。此後,只有太子妃生下一位皇孫女,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子嗣。朝野內外都在爲皇嗣憂心,宗室中提起了過繼之法,聽聞當今也有些動心。晉王與當今自少年時就親厚,子嗣又多,九年前甫聞皇孫之殤就送了嫡長子入京,爲的就是他有朝一日能過繼到宮中爲嗣。京城內外,無人不知。”

第八十三章 犯倔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報第三十七章 癲狂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船第一百五十七章 讀信第六百三十七章 拖延第二百零七章 園林第一百四十三章 巧合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府第二百九十四章 歸來第二百四十四章 蠢材第二百五十三章 坐困第二百三十四章 勸母第二百一十章 思念第一百七十六章 輕重第一百零三章 質問第六百八十一章 淒涼第八十二章 激勵第五百一十一章 輿論第二百四十六章 借腹第三十七章 吐血第五百三十二章 可疑第六十六章 分說第一百七十章 貴客第二十六章 商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墳第三十六章 上門第六百七十九章 暴露第七十五章 邀請第一百七十七章 賠禮第一百七十七章 賠禮第七百章 糾結第二百七十二章 疑點第十四章 沒有第五百三十三章 知錯第三章 小聚第三十七章 癲狂第八章 幼儀第五十六章 盯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放過第四十七章 求助第一百一十四章 盤算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報第三十五章 來客第二百零二章 警告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婚(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可疑第八十四章 軒窗第二百六十九章 用心第十六章 分析第一百六十九章 賀壽第一百八十六章 助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墳第三百七十一章 孽子第四百三十二章 怨恨第五十五章 接手第六百五十九章 串門第一百四十五章 押送第二百九十九章 暴露第十四章 膈應第三百一十八章 拱手第一百三十二章 祖孫第四十三章 差別第四百七十七章 壓力第五百六十六章 別後第四章 厚顏第二百三十四章 勸母第一百一十五章 形勢第三百零五章 軟語第三百一十章 晦氣第三十九章 畫像第七百零四章 答案第九十八章 午後第九章 巧合第二百六十五章 陪嫁第四百一十三章 燈會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懷第六章 積怨第一百一十六章 迴歸第三百二十九章 半夜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門第六百一十二章 考驗第七章 壽禮第六百七十八章 回朝第四百二十一章 膽大第五百四十四章 推崇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火第十九章 發泄第一百零五章 重振第三十三章 疑點第三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一十四章 盤算第七百一十三章 灰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心灰第二十六章 商議第二十三章 求助第三章 小聚第三百二十八章 目的第五十二章 化妝第五百七十六章 意向
第八十三章 犯倔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報第三十七章 癲狂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船第一百五十七章 讀信第六百三十七章 拖延第二百零七章 園林第一百四十三章 巧合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府第二百九十四章 歸來第二百四十四章 蠢材第二百五十三章 坐困第二百三十四章 勸母第二百一十章 思念第一百七十六章 輕重第一百零三章 質問第六百八十一章 淒涼第八十二章 激勵第五百一十一章 輿論第二百四十六章 借腹第三十七章 吐血第五百三十二章 可疑第六十六章 分說第一百七十章 貴客第二十六章 商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墳第三十六章 上門第六百七十九章 暴露第七十五章 邀請第一百七十七章 賠禮第一百七十七章 賠禮第七百章 糾結第二百七十二章 疑點第十四章 沒有第五百三十三章 知錯第三章 小聚第三十七章 癲狂第八章 幼儀第五十六章 盯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放過第四十七章 求助第一百一十四章 盤算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報第三十五章 來客第二百零二章 警告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婚(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可疑第八十四章 軒窗第二百六十九章 用心第十六章 分析第一百六十九章 賀壽第一百八十六章 助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墳第三百七十一章 孽子第四百三十二章 怨恨第五十五章 接手第六百五十九章 串門第一百四十五章 押送第二百九十九章 暴露第十四章 膈應第三百一十八章 拱手第一百三十二章 祖孫第四十三章 差別第四百七十七章 壓力第五百六十六章 別後第四章 厚顏第二百三十四章 勸母第一百一十五章 形勢第三百零五章 軟語第三百一十章 晦氣第三十九章 畫像第七百零四章 答案第九十八章 午後第九章 巧合第二百六十五章 陪嫁第四百一十三章 燈會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懷第六章 積怨第一百一十六章 迴歸第三百二十九章 半夜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門第六百一十二章 考驗第七章 壽禮第六百七十八章 回朝第四百二十一章 膽大第五百四十四章 推崇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火第十九章 發泄第一百零五章 重振第三十三章 疑點第三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一十四章 盤算第七百一十三章 灰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心灰第二十六章 商議第二十三章 求助第三章 小聚第三百二十八章 目的第五十二章 化妝第五百七十六章 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