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軟語

許氏也許是吸引了前頭的教訓。她請來秦幼珍,並沒有提什麼敏感的話題,只是和藹可親地問起後者行李收拾得怎麼樣了。

秦幼珍爲了收拾行李,正忙得頭暈腦漲呢,一聽伯孃這話,可以說是問到點子上了。她和長子盧初明此番南下濟南,是要趕路的。因爲雲陽侯府定下了七月底辦喜事,又要等盧悅娘回門,所以他們母子纔會拖到這時候方纔預備起程。

按照計劃,他們母子要坐船走運河抵達德州碼頭,然後換乘馬車,趕上二百多裡地,才能到達目的地濟南。今科秋闈三場考試,分別在八月九日、十二日與十五日舉行。他們最遲初八就得到達濟南了。而且爲了盧初明的應試狀態着想,最好是能在考前休息上一兩天,也就是初七前能到達最好。滿打滿算,他們就只有十天左右的功夫能花在路上而已。雖說如今正是運河水豐,又沒有遇上漕運旺季的好時候,可世事難料,爲了穩妥起見,他們路上肯定是要日夜兼程的。選擇走水路,也是爲了能少受些罪而已。

爲此秦幼珍連小兒子盧初亮都不帶,就跟長子兩人,帶上幾個丫頭婆子與隨從出門,行李也要儘量精簡,只夠在考試期間用的就好。盧家在濟南有宅子,族中也有幾名子弟是今科要應鄉試的,住宿飲食都不必操心,只需要在路上小心謹慎就行。說起這個,秦幼珍心裡就忍不住再謝一次肅寧郡王趙陌了,因爲他賣給了盧家宅子,解決了她一大難題,如今她可以放心把小兒子與部分下人,以及帶不及帶走的行李、財物放在自家宅子裡,與長子輕車簡從南下,省了好大的功夫呢。但是他們到底要帶些什麼,不帶什麼,她也要操不少心就是了。

許氏聽着侄女兒的訴苦,溫言軟語地傳授了一些前人的經驗。許家也是走科舉路的,自然也有不少子弟應試,留下不少心得,傳承後人。不過許家定居京城已經有幾十年了,許氏從未親自經歷過送家人往異地應考之事,所以能提供的,也就只有從別處聽來的經驗而已。這些經驗,盧家也有許多,還更詳細更齊全些呢。不過怎麼說也是許氏的一番心意,秦幼珍還是感激地謝過了伯孃。

許氏還讓秦幼珍不必擔心小兒子。盧初亮暫時也不必回長蘆去尋父親了,就留在京城裡讀書吧。有表兄弟們作伴,所有舅舅舅母們都會看顧他,比起他去了長蘆,身邊卻沒有母親姐姐照料,父親又要忙於公務無暇管教他的好。盧初亮是個調皮孩子,沒有大人看着,還不定會闖出什麼禍來呢。留在京城,就近有外家的長輩們管着,學業上又有永嘉侯秦柏可加以指點,親姐姐盧悅娘更是能時不時派人來看他,可保他生活學習無憂。

秦幼珍原也有意把小兒子留下來,不過並不是長留,只是打算等長子秋闈結束後,母子倆再返京與小兒子會合,然後正式收拾行裝,遷往長蘆丈夫任上。京中的宅子只要留兩房家人看守就好。明年會試,若是盧初明能順利考中舉人,自然是要上京赴會試的。盧氏族中亦有不少子弟要參加考試。有了這處宅子,就等於是盧氏一族在京城裡有了落腳之處,日後有的是人來住,不愁宅子會拋了荒。

然而許氏卻對她道:“何苦讓孩子們跟着你跑來跑去的?盧姑爺在任上,需要你去照顧,這是常理。你去了,也能給他做個賢內助,替他打理內務,幫他與人交際往來。但是兩個兒子也跟着去,又有什麼益處?初明不管能不能考中舉人,總是要繼續讀書備考的。初亮更是要靜下心來好好讀幾年書。長蘆那地方,能有什麼好先生?盧姑爺忙於公務,又哪裡有空閒能指點他們功課?倒不如就讓他們留在京裡,多的是好先生呢。即使不能拜個名師,你三叔的學問也儘夠了。他教出那麼多進士呢,還有學生在御前行走,你還怕他教不了兩個孩子?如今你們家也有宅子在這裡,下人是儘夠的,我們兩房的長輩就能替你照顧好他們了,還有他們姐姐姐夫在,有云陽侯府的名號,誰還敢欺負他倆不成?就讓兩個孩子在京中好生讀幾年書,別再叫他們奔波勞累了。”

說罷她又壓低了聲音:“悅娘一個人在蔡家,雖說公婆都誇她好,女婿也待她和氣,但有孃家人在,底氣終究能足些。我們家自然會替孩子撐腰,但悅娘長了這麼大,回京才大半年,跟我們家再親近,也比不得跟兩個親弟弟親近。她若知道兩個弟弟就在京城裡頭,離她也不遠,心裡想必會更安心些。若是在婆家遇到什麼爲難的事,不好意思跟我們說的,跟弟弟們就沒有那麼多顧慮了。再者,初明初亮年紀都小,父母不在身邊,常去看望姐姐,誰也挑不出不是。若能借機與雲陽侯府多親近親近,對他們將來更有好處不是麼?”

秦幼珍不由得心動了:“伯孃說得有理。我竟沒想到這一層!”

許氏微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你們一家子從來就沒分開過,心裡不捨,也是有的。只是如今孩子們都大了,做父母的就該爲他們前程着想了。悅娘嫁得了好人家,日後福氣還在後頭呢。初明初亮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你該開始多爲他們考慮了。”

秦幼珍聽得連連點頭,目露不捨:“我是真捨不得,但再捨不得,該狠下心的時候,還是要狠下心腸的。我何嘗捨得把女兒遠嫁?但蔡家是難得的好人家,我們老爺也要奔自己的前程,我既不能把女兒留在身邊一輩子,也不能攔着老爺的仕途。初明初亮也是如此,若是他們能順順當當考中進士,日後爲官作宦的,自有他們的去處,我萬萬沒有攔着他們出門的道理。”

“這就對了。”許氏笑得更開了,握着秦幼珍的手,語重心長,“比如你妹妹,我就捨不得她往大同去,可那又有什麼法子?她夫婿要去大同,我還能叫他們夫妻母子分離不成?只要是爲了孩子們好的,做孃的便是一時心裡難受些,往日天天牽腸掛肚,還不是要忍着難過,替他們打點?你如今長女都出嫁了,過得兩年就能抱外孫了,是該要把目光放長遠一些,不要總念着一家骨肉團團圓圓的美夢。那些小門小戶的人家,倒是一家子骨肉團圓了,但家裡的孩子又能有多大的出息?你們盧家不是一般人家,難道還能叫孩子們去過小門小戶的日子不成?”

秦幼珍笑着謝過伯孃的提醒,又請她幫着照看留在京城的孩子。雖然尚未與丈夫商量過,但秦幼珍心裡有數,盧普多半是不會拒絕的。夫妻倆上京之前,其實就有過要在京中爲長女長子擇配,並讓長子留下來求學的想法,只不過後來盧普外放長蘆,離京城頗近,又是個難得的好缺,纔想要嫁了女兒後,便一家子到任上去罷了。

許氏見秦幼珍如今對自己信服之極,想到自己的盤算,覺得事先打個招呼也好,讓盧普秦幼珍夫妻倆心裡都有個數,日後的態度不至於太過抗拒。於是她便對秦幼珍道:“其實,讓初明初亮留京,還有個好處。他們哥倆都是一表人材的好孩子,功課也好,初明更是年紀輕輕就有了功名,未來前程不可限量。然而他們長年隨着盧姑爺在外任上,在京中聲名不顯,雖說來京後這幾個月,得幾個表兄弟引介,也認得幾個朋友,但與那些長在京中的官家子弟相比,終究還是有所不足的。他們若能在京中踏踏實實住上兩三年,學業上的好處且不說,多認得些人,日後遇事也能添個幫手。再者,那些家中有淑女的名門世家,瞧見了他們的出色之處,也就樂意將千金許給他們了。我這個承恩侯夫人,在京城還有些臉面,大約也能替兩個孩子相看相看。若有合適的,我就立刻給你們夫妻去信,也別讓兩個孩子錯過了好姻緣。悅娘不就是這樣嫁進了蔡家的麼?說不定初明初亮也象他們姐姐那樣有福氣呢?”

若許氏不說盧悅娘,秦幼珍可能還有幾分猶豫,但想到盧悅娘確實是託了承恩侯府與永嘉侯府的福,託了伯孃與堂兄弟們的福,方纔攀上了雲陽侯府這門好親,她便又沉默了。她在京城人脈不廣,又要到長蘆輔佐丈夫,沒有她在身邊的時候,初明初亮的婚事,確實還要請承恩侯府的許氏、姚氏與閔氏多加留心——牛氏素來不愛交際,這事兒沒法勞她的駕。

可是……秦幼珍想到伯孃許氏素來偏愛孃家,一心想爲孃家侄孫侄孫女兒們尋好親事,如今許家許岫尚未許配於人,而前些時候許氏分明有意撮合盧初明與許岫,雖說如今不曾明言再提起,但萬一許氏還沒有打消念頭呢?萬一許氏先前的溫言軟語都只是在鋪墊,等她離了京城,便要設法促成盧初明與許岫的姻緣呢?秦幼珍心裡對許岫這個長媳人選,有些不大樂意。

她對許氏感激萬分,可許家家風不正,又是一旦攀上來,便會糾纏不休的人家。她身爲人母,怎麼忍心讓全家寄予重望的長子惹上這等麻煩?可是這些話,她沒法跟許氏直言。許岫又沒什麼大毛病,她也不能挑人家女孩兒的刺,更不可能在答應婚事後,叫許岫與孃家斷絕往來。這門親事還是拒絕的好,可這叫她怎麼跟伯孃說呢?

第二百四十二章 鬧劇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五百一十九章 質問第七百一十章 求助第一百零六章 身份第一百一十四章 盤算第二百一十七章 消息第二百三十一章 提醒第一百六十章 續絃第一百三十八章 親戚第一百二十四章 怪病第一章 天津第二百二十七章 考量第二百零六章 對比第一百九十章 出遊第五百二十六章 何苦第六十九章 質問第一百六十三章 賜死第十章 問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門第五百九十四章 共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發瘋第二百零八章 崢嶸第八十五章 膈應第二百二十七章 年禮第五十四章 隱瞞第五百一十章 真相第二十三章 憤怒第八十九章 雲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交好第三百二十八章 目的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五十七章 心煩第一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二百三十章 反覆第五十二章 故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應第八十二章 逼問第六百五十二章 茶會第三十八章 借刀第二百三十六章 心軟第六十七章 攆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相第一百七十五章 等待第十三章 正名第四十四章 承諾第七百一十四章 叔侄第二百九十七章 蘸料第六百五十七章 冷清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七百一十章 求助第六十七章 攆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封賞第一百八十七章 急報第九十二章 密談第八十九章 問罪第一百七十章 氣憤第四十六章 往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歡喜第三十七章 起風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聽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氣第五十一章 猜度第三百八十八章 拆穿第五十三章 見面第七十一章 賞賜第十七章 名字第二百零三章 盤算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問第五百八十九章 兄弟第六百六十章 鑽營第二百一十三章 解釋第四十三章 詫異第四百八十章 倉促第三百九十六章 團圓第一百二十八章 哭聲第四百一十四章 賢妻第二百章 含珠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息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相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鍋第五百零七章 需求第四百四十四章 打趣第二百七十五章 請安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懷第六百九十四章 胡鬧第三百六十一章 籌碼第三百三十九章 諷刺第七十章 迴歸第四百九十四章 下手第八十二章 逼問第六百一十九章 察覺第一百五十二章 另謀第二十八章 絡繹第一百二十八章 生波第一百一十七章 計劃第五十七章 遺言第六十章 算計第十章 入府第一百零一章 請求
第二百四十二章 鬧劇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五百一十九章 質問第七百一十章 求助第一百零六章 身份第一百一十四章 盤算第二百一十七章 消息第二百三十一章 提醒第一百六十章 續絃第一百三十八章 親戚第一百二十四章 怪病第一章 天津第二百二十七章 考量第二百零六章 對比第一百九十章 出遊第五百二十六章 何苦第六十九章 質問第一百六十三章 賜死第十章 問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門第五百九十四章 共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發瘋第二百零八章 崢嶸第八十五章 膈應第二百二十七章 年禮第五十四章 隱瞞第五百一十章 真相第二十三章 憤怒第八十九章 雲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交好第三百二十八章 目的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五十七章 心煩第一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二百三十章 反覆第五十二章 故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應第八十二章 逼問第六百五十二章 茶會第三十八章 借刀第二百三十六章 心軟第六十七章 攆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相第一百七十五章 等待第十三章 正名第四十四章 承諾第七百一十四章 叔侄第二百九十七章 蘸料第六百五十七章 冷清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七百一十章 求助第六十七章 攆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封賞第一百八十七章 急報第九十二章 密談第八十九章 問罪第一百七十章 氣憤第四十六章 往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歡喜第三十七章 起風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聽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氣第五十一章 猜度第三百八十八章 拆穿第五十三章 見面第七十一章 賞賜第十七章 名字第二百零三章 盤算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問第五百八十九章 兄弟第六百六十章 鑽營第二百一十三章 解釋第四十三章 詫異第四百八十章 倉促第三百九十六章 團圓第一百二十八章 哭聲第四百一十四章 賢妻第二百章 含珠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息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相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鍋第五百零七章 需求第四百四十四章 打趣第二百七十五章 請安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懷第六百九十四章 胡鬧第三百六十一章 籌碼第三百三十九章 諷刺第七十章 迴歸第四百九十四章 下手第八十二章 逼問第六百一十九章 察覺第一百五十二章 另謀第二十八章 絡繹第一百二十八章 生波第一百一十七章 計劃第五十七章 遺言第六十章 算計第十章 入府第一百零一章 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