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家書

牛氏心裡惦記着兒子對於婚事的反應,就先拆了秦安的信,不過沒交給秦含真來讀,而是遞給了丈夫秦柏。倘若信裡有什麼不適合女孩兒聽的話,秦柏自然會隱瞞下來。

至於趙陌,因着秦家人是在讀家書,興許秦安在信裡還會說些不大中聽的話,惹秦柏牛氏生氣。爲防到時候有外人在,二老想罵人都沒法爽快罵,大家尷尬,他就索性躲開了。反正真有什麼他能知道的大事,秦含真也會告訴他的。

秦安在信裡先是向父母請了安,又問兒子好不好,還有兄長秦平南下赴任,是否一切順利,吳少英考中進士後授了什麼官,他也沒得到消息,因此順嘴問上一句。他還說很喜歡父母給小女兒起的名字,已經讓家人改了口,喚她珠姐兒了。梓哥兒的大名他也覺得不錯,並且很高興兒子順利上了族譜。

對於父母給他在江寧定下的親事,他並沒有反對,只是有些意外於父母的先斬後奏。

他其實曾經想過不再娶妻的,反正已經有了謙哥兒這個兒子,還有含珠這個女兒,房內亦有一個妾室金環在,私人生活上頗爲稱心如意。家事與對外交際有秦泰生打理,後者如今已經再娶,新媳婦頗爲能幹,也可以幫着料理庶務。女兒的教養則可以先託付給父母派來的盧嬤嬤,等到女兒大些了,就送到京城家裡去,交給母親教導。秦安覺得自己其實並不是那麼需要一個妻子的存在。

不過,父母既然要他娶,那他娶就是了。

前頭那次婚姻,他違逆了父母的意願,也沒能過上幾年好日子,差一點連前程都賠進去了,還連累了哥哥嫂子與侄女。如今京中的消息已經傳到大同,不少人都知道他已休棄的前妻原來跟前晉王世子有一腿,還給後者生了個女兒,卻養在秦安家中,差一點兒入了秦家的族譜。雖說大家都是同袍,同甘共苦的,也沒必要當面給他難堪,但背地裡的議論卻從來就沒少過。

還有人提起當初何氏在大同時,不止一次上趕着巴結晉王府,帶着女兒去給晉王妃請安。哪怕別人說再多的閒話,勸再多的好話,也當沒聽見,原來根底是在這裡。人家祖孫相會呢,旁人又有什麼可說的?只可憐了秦安什麼都不知道,從頭到尾都被矇在鼓裡,只當自己是在撫養同袍遺孤,哪裡知道那位同袍陳校尉,也是被戴了綠帽的呢?

也有人疑惑爲什麼前晉王世子不肯認親生女兒?若說何氏是有夫之婦,不好相認,孩子總是他親骨肉吧?哪怕是安置成外室也好,孩子抱回王府去,隨便尋個姬妾認在名下,好歹還能上玉牒。結果前晉王世子就這麼由得何氏大着肚子嫁給了別人,還給別人生了兒子,也沒吭一句,害人害己。不過別人提起王家三姑奶奶厲害不容人,再結合遼王世子繼室的傳聞,大家也就明白了,只是唾棄一聲何氏不要臉,既然嫁了人,怎麼還有臉回頭做前頭情夫的妾?既然做了前頭情夫的妾,就別去尋早已斷絕了關係的前頭婆家。鬧得如今所有人都丟盡了臉面,她倒是死了,躲得乾淨!

秦安如今在大同,處境也是艱難。哪怕沒有人當着他的面說什麼,但他總覺得別人在背地裡笑話自己。他對何氏的那點夫妻之情,早已不剩下什麼了,只怨自己這麼多年都沒發現她的真面目,更沒看出她跟前晉王世子還有那等關係!

仔細想想,陳家無緣無故,怎會說她肚子裡的孩子不是陳家的種?就算陳氏族裡要霸佔陳校尉的遺產,也可以用孕婦腹中孩兒還未出生,不知男女的理由,出面接管陳校尉的遺產。等在何氏生下女兒後,再以過繼嗣子的名義,名正言順地拿到陳校尉的產業,根本沒必要對寡婦孤女趕盡殺絕。女兒又不可能繼承家業,不過就是備一副嫁妝嫁出去的事。寡婦也可以再嫁,反正西北素有風俗。陳氏族人若真要對付何氏,有的是法子。真正吵着嚷着把事情鬧大的何氏,纔不是省油的燈。

她說陳校尉曾經秘密返回家中,難道就不會是說謊了麼?只因她多流了幾滴眼淚,扮一扮可憐,他居然就相信了她,不曾多查訪證據,就成爲了她欺瞞夫家族人的幫兇!怪不得陳家至今對他懷有怨恨呢,換作是他,也要怨恨的。

秦安後悔不迭,即使知道自家養大的章姐兒下落不明,也無心去過問了。章姐兒已經回到了親生父親身邊,他這個只有幾年養育之恩的養父,又有什麼資格去管呢?倒是陳家那頭,被他權勢所迫,受了不少委屈,他還得送些財帛過去賠個禮呢,順便也遣人去給陳校尉上炷香,向對方懺悔,本來是有意照看陳校尉妻兒的,哪裡想到陳校尉也是個冤大頭而已?

礙於如今大同的輿論,秦安也覺得,接受父母的安排,再娶一房身家清白、品行可靠的妻子,是非常有必要的事了。好歹要把前妻的事翻過篇去,省得別人見他孑然一身,就總唸叨起他前頭給人戴綠帽的妻子來。女兒年紀雖然還小,但也要考慮將來的名聲,不能叫何氏誤了秦含珠日後的前程。

知道小馮氏亦是書香人家的女兒,只是父母雙亡,還帶着個弟弟,秦安也沒有意見。未來妻子孃家人口簡單,又與秦氏宗房有親,來歷清楚明白,更有孝悌的好名聲,可比何氏強得多了。姑娘性情堅毅,能支撐門戶,想必到了大同後,也能很快習慣這裡的氣候與生活。至於未來的小舅子,他覺得問題不大,不過就是多養一口人罷了。他從前也習慣了養大舅子,這馮玉庭總比何子煜要省心。大同也有學堂,可以讓馮玉庭來此附學。若是有意入軍,他也可以幫着引薦。

秦柏讀信讀到這裡,就忍不住搖頭:“糊塗!他以爲書香門第的孩子象他那樣不求上進麼?人家是要走科舉路的,怎會投軍?大同的學堂更是不成事!倘若唐復還在,倒還能教出好學生來。唐復既然早就沒了,玉庭還不如跟在我身邊呢。”

牛氏哂道:“安哥只不過是不清楚馮家孩子的志氣罷了,他原也是好意,說清楚就好了。你怪他做什麼?我看他信裡說的話,倒比先前明白得多了。”

秦含真也點頭承認:“確實明白了些,也沒再粘粘糊糊地念叨什麼舊情,可憐何氏跟章姐兒了。好象也沒說謙哥兒改記庶子的事有什麼不好?”雖然秦安只說了謙哥兒改名與入譜的事,沒提改嫡爲庶,但這顯然就是默認了。

秦柏淡淡笑了笑:“難得他有了些長進。盧嬤嬤離京時,我曾請她多在安哥面前說說規矩道理,若他行事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也請盧嬤嬤提醒一番。盧嬤嬤是宮裡出來的,又有品級在身,還是領了我們夫妻之命前去照看孫女的,安哥總要敬她三分,想必也願意聽她的勸。”

牛氏這才明白了,笑道:“嬤嬤勞苦功高了,將來她回了京城,我定要好好謝她纔是!”閒事議論完,她又關心地問,“安哥後面還說了些什麼?”

秦柏便繼續讀信了。

秦安把明年幾個合適的吉日寫出來讓父母做參考,從中選擇婚期。這些吉日都是他特地請了大同城裡有名的陰陽先生擇的,還夾雜着幾處有點名氣的寺廟裡方丈或主持的意見,簡直就是大雜燴。但這種事還真是要看他本人的意見,畢竟大同是邊鎮,不同於別的地方。軍中三天兩頭地演習、集訓,倘若撞上個不方便的日期,到時候還要改婚期,豈不是麻煩?如今秦安給出的日子,就是他得閒的時候。

秦柏早先也看過皇曆,心裡對明年的吉日有了底,如今再看看次子在信中提到的日子,很快就擇出了一個日期:“五月中就挺好。我們開春後回京,等四月底再出發往大同去,時間還算寬鬆。那時候氣候也正暖和,並不是十分熱,正適合辦婚禮開宴席。”

牛氏自然沒有異議。

不過秦安在信的末尾,還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同城裡知道他舊事的人也多,清楚兒女身世的人亦不少。即使他再娶了一位賢惠妻子,外人對他的閒話,恐怕也不是三年五載就能平息下去的。不知道這對於新娶的妻子來說,是否有不好的影響?他心裡覺得,與其留在大同,還不如換一個全新的地方。他倒是很想回米脂去,回榆林去,那畢竟是他從小熟悉的環境,況且米脂還有他家的產業在呢。父母既然不能回去了,他也可以幫着照看。

秦柏纔讀完這幾句話,就氣得笑了:“胡說八道!”

牛氏也皺眉說:“這是瘋了不成?大同離京城好歹只有幾百裡,咱們想他了,過去看他也不算麻煩。真要回了榆林關,來回都要兩三個月的功夫!況且那邊的人難道就不知道他的舊事?才說安哥有了長進,他就犯了糊塗。明年我們見了他,定要好好罵他一頓纔是!”

秦含真小聲問:“這話真的是二叔的意思嗎?他前頭半句不提,等到信末才提了這麼一句,也太突兀了。”

秦柏淡淡地說:“這確實不象他會說的話。我看着倒象是想求家裡幫着活動,讓他換個地兒呢。只是他才升官不久,少說也要做滿了兩年纔好離任,否則象什麼樣子?若是安哥的本意,他大可直說,如此拐彎抹角的,也不知又是哪個人在他耳邊嚼舌頭了!”

他收起了信,不再多說這件事,改而拆起了吳少英的信。

信一打開,秦柏才掃了兩眼,臉色就變了:“怎會如此?!”

秦含真忙問:“怎麼了怎麼了?!”

秦柏面色古怪地看向妻子與孫女:“少英授了官……竟然是金陵府經歷!”

第二百一十五章 情義第二百一十四章 舊友第一百六十六章 委屈第九章 古畫第三十章 態度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捨第二百五十八章 路遇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八十八章 分析第二百八十三章 攤牌第二百零二章 疑點第一百九十三章 擔憂第三百零一章 哭求第二百一十一章 構思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火第十三章 偷聽第一百六十五章 懟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鬆口第二十一章 相告第四十四章 請教第五百二十章 議定第二十五章 建議第一百零二章 新人第四十五章 虎勇第二十六章 驚聞第九十章 殷勤第一百五十三章 比拼第二百一十七章 消息第三百九十九章 梳妝第二百六十七章 小宴第二百一十三章 呵呵第六百四十五章 喜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三百三十九章 諷刺第六十三章 打攪第四百一十一章 追蹤第八十四章 軒窗第六百六十一章 臘月第二百三十八章 笄禮第五百六十三章 差事第五十三章 心涼第五百四十九章 告誡第五章 往事第三百章 有愧第四百四十二章 笄禮第七百二十章 官司第五百七十八章 聞訊第六百二十三章 了悟第四十九章 雙陸第八十七章 報信第五章 課程第三百一十六章 錯娶第二百章 腦洞第二百零七章 園林第四十二章 溫家第七百一十章 求助第一百七十六章 園中第九章 請求第一百八十七章 急報第六百三十七章 拖延第二百五十章 見證第八十二章 逼問第四百三十七章 戳心第二百零六章 主次第六百一十九章 察覺第四章 口供第十七章 惱怒第二十七章 印石第九十六章 圓謊第二百三十七章 傳話第三十四章 照面第二百二十一章 壁咚第一百八十五章 折服第四百零五章 後事第五十六章 消遣第十一章 去向第四百四十八章 疑心第四十八章 夫妻第五十三章 過府第五百五十四章 懷疑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一百九十六章 高升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次第五百六十二章 雨後第一百三十章 賠禮第一百零一章 請求第六百九十八章 告狀第一百四十六章 內情第三十四章 不捨第十三章 正名第二百四十章 放飛第五百八十七章 做媒第六十八章 迴歸第五十章 哭求第二百一十八章 進言第二百四十八章 示好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門第一百七十四章 靜夜第二百三十八章 發作第一百四十二章 來接
第二百一十五章 情義第二百一十四章 舊友第一百六十六章 委屈第九章 古畫第三十章 態度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捨第二百五十八章 路遇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八十八章 分析第二百八十三章 攤牌第二百零二章 疑點第一百九十三章 擔憂第三百零一章 哭求第二百一十一章 構思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火第十三章 偷聽第一百六十五章 懟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鬆口第二十一章 相告第四十四章 請教第五百二十章 議定第二十五章 建議第一百零二章 新人第四十五章 虎勇第二十六章 驚聞第九十章 殷勤第一百五十三章 比拼第二百一十七章 消息第三百九十九章 梳妝第二百六十七章 小宴第二百一十三章 呵呵第六百四十五章 喜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三百三十九章 諷刺第六十三章 打攪第四百一十一章 追蹤第八十四章 軒窗第六百六十一章 臘月第二百三十八章 笄禮第五百六十三章 差事第五十三章 心涼第五百四十九章 告誡第五章 往事第三百章 有愧第四百四十二章 笄禮第七百二十章 官司第五百七十八章 聞訊第六百二十三章 了悟第四十九章 雙陸第八十七章 報信第五章 課程第三百一十六章 錯娶第二百章 腦洞第二百零七章 園林第四十二章 溫家第七百一十章 求助第一百七十六章 園中第九章 請求第一百八十七章 急報第六百三十七章 拖延第二百五十章 見證第八十二章 逼問第四百三十七章 戳心第二百零六章 主次第六百一十九章 察覺第四章 口供第十七章 惱怒第二十七章 印石第九十六章 圓謊第二百三十七章 傳話第三十四章 照面第二百二十一章 壁咚第一百八十五章 折服第四百零五章 後事第五十六章 消遣第十一章 去向第四百四十八章 疑心第四十八章 夫妻第五十三章 過府第五百五十四章 懷疑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一百九十六章 高升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次第五百六十二章 雨後第一百三十章 賠禮第一百零一章 請求第六百九十八章 告狀第一百四十六章 內情第三十四章 不捨第十三章 正名第二百四十章 放飛第五百八十七章 做媒第六十八章 迴歸第五十章 哭求第二百一十八章 進言第二百四十八章 示好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門第一百七十四章 靜夜第二百三十八章 發作第一百四十二章 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