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鐲子

秦含真轉頭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祖父秦柏。

本來,王嬪與她的侄女們在宮中發生口角,雖然言行古怪,但秦含真也就是有點好奇而已,沒怎麼覺得那是重要的事,打聽打聽情況就可以了,不用着急。可王嬪居然事後要下重本厚賞她和秦錦華,連姚王氏與姚氏都想她們姐妹閉嘴不提王家女們的口角,這就不是小事了。如果只是小事,王嬪與姚王氏何必如此忌諱?前者倒罷了,她是當事人,跟她吵架的又都是她親侄女,她有心護着些,也正常的,但後者是王家二房的女兒,很不必淌這趟渾水,卻還是把自己攪和進去了,可見事情不小。

秦含真接了王嬪的賞賜,反而要鄭重的把事情告訴自家祖父了,回頭,她還想跟趙陌說一說呢。昨兒的事,趙陌的繼母小王氏也有份,定是個知情的。再聯繫到趙陌提起的,他父親趙碩近日與連襟趙碤的古怪言行,八成也攪和進去了。讓趙陌知道一下情況,多提防着些,非常有必要。

秦柏聽完孫女的話之後,也道:“這事兒我知道了,你和你二姐姐若要尋簡哥兒打聽什麼,暫且無妨,但不要往外說去。有更多的消息,再來告訴我。此外,明日初九,廣路要來邀你們兄妹一道去逛隆福寺廟會,到時候你尋個機會,把這件事跟他說一聲,叫他多加留意。”

祖父這是跟她想到一塊兒去了。

秦含真立刻答應下來,又道:“我覺着,雖然二伯孃推說她也不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但她能說出王家女們即使做成了,也是爲他人作嫁的話,可見是知道內情的。王家女們到底又想對東宮子嗣做什麼呢?總不能是再嫁一個王家女進去吧?但這種事,只要有點苗頭,皇上和太子都會駁回去的,王家女如何能成事?還是她們打的是別的主意?”

秦柏淡淡地道:“二侄媳婦是王家二房外孫女,她母親想要維護族人,乃是人之常情。她既然不看好王家女的謀劃,想要隱瞞實情,等王家女失敗後再回去老實平靜度日,倒也是她會有的想法。只是這樣的想法,未免太過天真!王家女們失敗了,難道還能保得全身而退?她母女二人又是知情的,可別把姚家與秦家都牽連了纔好。不過,如今你四妹妹已經把事情知會了太子妃,祖父也會密報皇上與太子,再加上廣路那邊小心提防,料想不會有大礙。”

至於王家女們到底在籌劃什麼,他哪裡猜得出來?不過,既然不是從前嫁女進皇家生兒子繼位這種路線,那還能有什麼法子是能讓東宮添嗣,又可以讓王家東山再起呢?再聯想到這裡頭還有趙碩、趙碤兩個宗室子弟,估計又是過繼嗣子這種老把戲了吧?只不過從前需要過繼嗣子的是皇帝,如今需要過繼的,就成了太子了。

太子雖然病癒數年,但身體還是偏弱,這幾年一直都在小心調養着。除了換季時總要小病一場,平時不能太過勞累以外,他也沒什麼大毛病,但子嗣卻一直不見增加,連個女兒都沒添。

想來皇帝在奪嫡之爭後,也傷了身體,三十多年來雖然後宮也曾有妃嬪有孕,卻不是胎兒太弱保不住,中途流了產,就是孩子生下來後沒滿週歲就夭折了。當時就有傳言說,是因爲皇帝在圈禁期間被其他兄弟暗算,傷了身體的緣故。同時被圈禁的還有秦皇后與太子,秦皇后芳年早逝,太子病歪歪了幾十年,可見這傳言並非空穴來風。既然原本身體健康,卻在圈禁後傷了身體的皇帝都沒能生下第二個健康的兒女,那從孃胎裡就受了大罪,一直大病小病不斷,直到近幾年身體纔有了起色的太子,又怎麼不可能子嗣艱難呢?

太子能有一子一女,已經很不容易了。當初太后與皇帝會選中唐氏女爲太子妃,唐家人又再挑中了陳氏女爲良娣,除了性情、品行、容貌、家世等方面的考量以外,她們身體健康,明顯好生養這一點,也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事實證明,太后與皇帝沒有挑錯人,太子子嗣艱難,太子妃與陳良娣還是給他添了一子一女,雖然兒子沒有養大,但總歸是有過的。

如今太子三十有七,膝下還只有敏順郡主一個親生女兒,尚未有能繼承大位的皇孫。秦柏身爲親孃舅,其實也是替他着急過的。不過皇帝私下告訴小舅子,太子一直在小心調養身體,如今慢慢的越來越健康了,將來未必不能生出子嗣來。因此,皇帝與太子都不是很着急,不提什麼過繼宗室子的事,反正太子的年紀還不是很大,男人嘛,只要身體好,就算到了六十歲,一樣能讓女人懷胎生子。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皇帝都不希望讓太子過繼宗室爲嗣,因爲那樣就等於是他的血脈斷絕了。

只不過,東宮如今只有太子妃與陳良娣這一妻一妾,都有點年紀了,姿色衰退,身體也不如年輕的時候健壯,未必能再生下健康的孩子。爲了子嗣計,皇帝打算給東宮再添新人。只是這人選需得仔細挑選,可不能給一向很太平的東宮帶來麻煩,而且人數也不能太多,最多兩人就夠了。太子身體本就不好,可不能爲了子嗣,就傷了身體,損及元氣。

皇帝設想周到,太子與太子妃估計心裡也有數,秦柏雖是舅舅,卻也是外臣,自然不好插嘴的。這些納妾生孩子的話,他更不好對小孫女說,只拿姚氏與姚王氏的私心提了提,也就算了。

秦柏不提,秦含真卻多留了個心眼,把王家女的古怪行徑記在了心底。

她又拿出新得的那匣子首飾和幾匹貢緞來給秦柏看,問他:“這些東西怎麼辦?雖然我收下了王嬪的賞,但我其實只是爲了安二伯孃和姚夫人的心,可沒打算替王嬪保密。”

秦柏聽了就笑了:“你當祖父不知道你的小心思麼?你若有心替她保密,就不會回頭就將事情告訴我了。也罷,既然是王嬪娘娘賞你的,你收下就是。你二伯孃與姚夫人都說了是賞賜,而不是賄賂,你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回頭我到了皇上跟前,替你說一聲就是了。”

秦含真笑着應了,便拿着東西去給祖母牛氏看。牛氏也不問她是從哪裡來的,只當真是姚夫人得了親友的禮,送過來給外孫女添彩,順手分了秦含真一份。雖說大手筆了些,可永嘉侯府是何等人家?平日裡也時常得宮裡的賞賜,還不至於把這份禮太當一回事。

牛氏興致勃勃,細看了一通那些衣料首飾,就跟虎嬤嬤等人一起討論,該拿哪個料子給秦含真做新春裝,預備開春後穿戴了。又有云陽侯府大小姐蔡元貞送了下個月春宴的帖子來,牛氏拉着孫女參詳起了她參加春宴的行頭。說起來,這還是秦含真長大後第一次參加京城高門大戶人家閨秀們的聚會,牛氏滿心要叫孫女兒出一回風頭的。秦含真拗她不過,見她正在興頭上,只得老實裝起了洋娃娃,隨她老人家擺佈了。

到了傍晚,二房那邊也打發人過來了,正是葡萄,據說是奉了小薛氏與秦錦春之命,來給秦含真送“宮宴時提過的點心”。事實上,葡萄是來給秦含真送信的,告訴她秦錦春已經把王家女與王嬪起口角的事告訴太子妃了,還因此得了太子妃的賞,乃是一對羊脂白玉鐲子,十分珍貴。

秦伯復與小薛氏不知緣由,都以爲是女兒得了太子妃青眼的佐證,欣喜若狂。秦錦春也對玉鐲愛不釋手,但她還記得,若沒有秦含真提醒,她也得不到這對鐲子,因此特地命葡萄拿錦匣裝了,送到三房來,讓秦含真也挑一隻。姐妹倆分別戴一隻鐲子,日後更加相親相愛。

她沒提讓秦錦華也分一隻,畢竟太子妃賜的東西,她日後是要戴到東宮去給太子妃看的。只戴一隻還能說得過去,兩隻都送人可就有不敬太子妃之嫌了。

秦含真看了那對羊脂白玉鐲子,笑着對葡萄道:“既然是太子妃賞的,叫你們姑娘只管收着用就是,分給我做什麼?要是叫你們大爺大奶奶知道了,問起你們姑娘爲什麼要分給姐妹一隻,她難道還能將事情的起因後果都告訴他們不成?沒得惹事。你就帶回去吧,告訴她,我也有這麼一對鐲子,不過是扁鐲,質地種水略比她這個次一些,但做工極好的,可以彌補料子的差異,看上去跟你們姑娘這對鐲子也不差什麼。下回咱們姐妹見面,就都把白玉鐲子戴上,再叫二姐姐也戴一副,姐妹三個都戴一樣的首飾,豈不是更加整齊有趣?”

其實秦含真有同樣的白玉鐲子,做工還要更精巧一點,畢竟她的鐲子是皇上賜給秦柏一家的,秦錦春的鐲子卻是太子妃拿來賞人的。不過,秦含真沒打算實話實說,反而拿另一對稍次些的鐲子說話。這些東西對她而言,是唾手可得,對秦錦春而言,卻是難得的體面。何必要拿這些小東西來刺姐妹的眼呢?

葡萄聽了,立刻就露出了真誠的笑容:“三姑娘果然好主意,回去我就告訴我們姑娘去!”其實內心深處,葡萄也不想真把這鐲子分一隻給三姑娘秦含真。雖說秦含真跟她們姑娘要好,也一向對她們姑娘照顧有加,但她們姑娘難得有這麼好的一雙鐲子,將來做嫁妝豈不體面?分一隻給人算什麼呢?三姑娘家大業大,又不缺這點子東西。如今秦含真大方,她們做丫頭的也替小主人開心,再面對秦含真的時候,心裡越發覺得親近信任了。

秦含真看着葡萄笑了,心裡猜到她的想法,也不在意,改問起了另一件事:“明兒初九,隆福寺有廟會,大堂哥約好了帶二姐姐和我去看熱鬧,順道還約了肅寧郡王。二姐姐說要請四妹妹一道去的。四妹妹昨兒宮宴時沒給準話,說要問過大伯父大伯孃才能決定,現在怎麼說?”

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懷第六十四章 見禮第六十二章 焦躁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婚(上)第二十一章 蘭雪第二百零四章 後悔第十五章 功課第八十六章 緣由第六十二章 焦躁第五十章 哭求第六百三十二章 審問第四百九十七章 名師第二十六章 驚聞第六百三十一章 發瘋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二百零一章 王家女第三百九十九章 梳妝第一百一十九章 私心第四百一十五章 掃墓第四十七章 惶然第九十三章 晚膳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四十七章 求助第二十三章 上門第三百九十八章 懇求第二百一十五章 誤會第三十四章 照面第一百三十七章 關鍵第一百九十九章 疑點第二百二十七章 牌局第一百零五章 重振第二百一十四章 尋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墳第三百零三章 洗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失靈第五百二十七章 禮成第三百八十三章 挖坑第一百零三章 巧宗兒第一百零四章 鐲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詭異第四章 往來第九十七章 怪異第一百一十六章 驚動第六百八十章 反應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六百章 新婚第三百八十四章 默契第四十七章 惶然第六十一章 決定第三十八章 來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落荒第五百四十七章 偷閒第二百一十七章 應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憤怒第六十四章 見禮第十章 分析第五百三十七章 探問第四百六十四章 憤然第三十章 告狀第九十六章 新居第二百三十二章 奮勇第一百九十六章 高升第二百八十章 恩旨第八十八章 分析第三百六十二章 條件第三章 小聚第三十三章 好奇第二百六十六章 壞蛋第四百六十二章 探病第七百零六章 去而復返第一百九十章 打探第四百零三章 亂賬第六百五十九章 串門第三十一章 逃奴第二十七章 質問第二百零五章 承諾第六百六十九章 教誨第八十七章 惶恐第二十五章 調虎第三十九章 催促第二百七十二章 疑點第五百三十五章 打聽第四十六章 兄妹第五十二章 稱呼第六百八十五章 嫉恨第二十章 合力第八章 安慰第二百二十三章 搪塞第一百八十六章 助力第二百零三章 恍然第五百二十章 議定第二章 鐲子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一百一十五章 形勢第七十七章 好戲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六百一十二章 考驗第三十五章 身份第七百一十四章 叔侄第二百五十三章 坐困
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懷第六十四章 見禮第六十二章 焦躁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婚(上)第二十一章 蘭雪第二百零四章 後悔第十五章 功課第八十六章 緣由第六十二章 焦躁第五十章 哭求第六百三十二章 審問第四百九十七章 名師第二十六章 驚聞第六百三十一章 發瘋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二百零一章 王家女第三百九十九章 梳妝第一百一十九章 私心第四百一十五章 掃墓第四十七章 惶然第九十三章 晚膳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四十七章 求助第二十三章 上門第三百九十八章 懇求第二百一十五章 誤會第三十四章 照面第一百三十七章 關鍵第一百九十九章 疑點第二百二十七章 牌局第一百零五章 重振第二百一十四章 尋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墳第三百零三章 洗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失靈第五百二十七章 禮成第三百八十三章 挖坑第一百零三章 巧宗兒第一百零四章 鐲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詭異第四章 往來第九十七章 怪異第一百一十六章 驚動第六百八十章 反應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六百章 新婚第三百八十四章 默契第四十七章 惶然第六十一章 決定第三十八章 來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落荒第五百四十七章 偷閒第二百一十七章 應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憤怒第六十四章 見禮第十章 分析第五百三十七章 探問第四百六十四章 憤然第三十章 告狀第九十六章 新居第二百三十二章 奮勇第一百九十六章 高升第二百八十章 恩旨第八十八章 分析第三百六十二章 條件第三章 小聚第三十三章 好奇第二百六十六章 壞蛋第四百六十二章 探病第七百零六章 去而復返第一百九十章 打探第四百零三章 亂賬第六百五十九章 串門第三十一章 逃奴第二十七章 質問第二百零五章 承諾第六百六十九章 教誨第八十七章 惶恐第二十五章 調虎第三十九章 催促第二百七十二章 疑點第五百三十五章 打聽第四十六章 兄妹第五十二章 稱呼第六百八十五章 嫉恨第二十章 合力第八章 安慰第二百二十三章 搪塞第一百八十六章 助力第二百零三章 恍然第五百二十章 議定第二章 鐲子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一百一十五章 形勢第七十七章 好戲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六百一十二章 考驗第三十五章 身份第七百一十四章 叔侄第二百五十三章 坐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