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163.史書稱頌
秦時也開心補充:
“大王,我今日入少府安排人制作蜂窩煤,只可惜時間倉促,便是烘乾也來不及只能請大王明日再看了。”
夏季蜂窩煤曬乾需三到五日,因爲烘乾也需12~24小時。
她今天中午纔得到煤炭消息,如今纔剛入夜,自然是來不及的。
“蜂窩煤?”
姬衡念出這個名字,按過往秦卿所說言語,她之來處,取名字都萬分樸實。
是什麼形狀,做什麼用處,一看便知,因而也推測道:
“這石炭清洗曬乾後,還需打出蜂窩一般的孔洞嗎?”
若是如此,那這工序便難了。畢竟石炭質輕且脆,一打便碎。
秦時搖頭:“大王有所不知,這原煤如此燃燒固然好用,只是未免太浪費了。”
“因此還需在煤粉中加三成黃土或粘土,摔打揉製成短圓柱後,再捅出十幾個孔洞來。”
她看了看姬衡的手掌——寬大,遒勁,骨節分明。握成拳頭,約摸就有蜂窩煤那般大小。
因而比喻道:“如大王拳頭大小的一塊蜂窩煤,便足可燃燒2~4個時辰。”
如此既能保證順利燃燒,且還能延長燃燒時間,最重要的是,當真節省。
姬衡默默看了一眼自己的手,再看了看秦時,而後若無其事握成拳頭:
“果真?”
這樣採出的煤粉已然比木炭好用許多,還要在其中再加三層黃土?
秦時已經迫不及待想要把蜂窩煤做好塞進自己令工匠用陶土黃泥做成的小煤爐了。
此刻重重點頭:
“千真萬確!”
……
二人說話間,周巨已在殿外令人迅速備上炭盆,而後將秦時帶來的碎煤塊放置其中,再用木炭點起。
微紅的木炭燃燒時有細微的龍腦檀香之氣悠悠縈繞,很快,又被這煙煤的微微氣味所覆蓋。
周巨皺了皺眉:秦卿所獻這煙煤雖好,卻不適合爲大王所用,味道……實在說不上好聞。
其實,煤塊充分燃燒時雖剛開始有一份獨特氣味,但當真不是那樣明顯。
只是如今,大王理所當然享受秦國最頂級的供奉,有更好的東西,自然看不上這些了。
比如咸陽宮所用的木炭,乃是選用上好的青崗櫟燒製而成。
此樹堅硬,且纖維細密雜質少。選10年以上的樹木,就是燒炭的上好木材。
而姬衡獨用的,卻是同樣10年往上年份的紫檀和黃花梨等,每年秋季乾燥時採伐燒製。
倘若那一年份上好木材不夠,便也同樣會選擇櫟木來燒。
只燒成後,還要放入檀香龍腦藥湯中,將木炭浸泡,再次烘乾。
如此,方能得到燃燒時有微微香氣的上好木炭。
一盆炭火已然點燃。
今日天氣溫涼,入夜後也有了些微寒意。
周巨忍下自己近距離接觸所生出的微微細汗,而後命人擡着炭盆,來到章臺宮。
能做大王的身邊人,縱然口才上暫且不如秦時,可心思細膩,卻是她難以企及的。
如今姬衡只簡單吩咐,周巨已無師自通了對比試驗。
兩處炭盆,一處燒了煤,一處燒了碳。
上頭都架了陶土爐,眼見着水即將燒開,這才令人將之一同擡進來。 如今,他低聲回稟:
“回大王,這二者相比,確實石炭所燒熱水更快些。”
他常年爲姬衡斟茶倒水,雖然大多數時候不必他親自燒水,可水將要沸騰時會發出的些微氣音,他一聽便知。
果然,話說完後再靜待一會兒,煙煤上方架着的陶土爐中,水已然咕嘟嘟沸騰起來。
秦時對此並不意外。
畢竟煤的熱輻射範圍和能量密度都比木炭要更大更高。同等分量與時間,它所能達到的熱度自然也更高。
只是這種用原始方法篩選的煤塊能不能做到,她心中多少也有些忐忑。
而如今看到成果後,她便知:
這樣的煤炭再送去鐵官工坊燒成焦炭,已然能成了!
待到新年,說不定當真能送給姬衡一份神兵利器!
如此,方能足夠證實她的能力。
姬衡果然也十分開懷:“由此物,便能打造神兵利器嗎?”
秦時篤定點頭:“大王只需稍等些時日,待軍中器械裝備一一更換,我大秦上下必當所向披靡。”
——纔怪。
換這些都是需要錢的。
但如今雖然匈奴西域與百越都未曾平定,但搞搞清楚,都是秦國打人家,早已被打怕了,一兩年內根本不會主動來犯。
都說槍桿子裡出政權,但在此之前,總得給百姓一條活路吧!
如今秦國上下千瘡百孔,她便是想方設法搞來錢,也會同樣想方設法用於民政。
這鐵器,只優先裝備防守匈奴的那些軍隊就好。其他的還是需要慢慢來。
否則她當真害怕,一旦駐守百越的軍隊都換裝完成,大王會毫不猶豫立時攻打!
在她所知的歷史中,都耗了強秦十年之功才徵下來的地方,就算有神兵利器,也不可能三五個月就打下來吧?
先搞民生!
先讓百姓活下來,攢攢人口再說!
但這些話自然不能說給姬衡聽,因而她又找藉口:
“神兵利器可得,上等琉璃也可得。而這二者一旦燒成,我還有一些製藥之法。”
她柔聲說道:
“此前獻給大王的藥,我也不知三五年後還能否生效,因而還需多做準備。”
“故此打造兵器之餘,還望大王允我佔用一部分資源,來爲各種神藥製作做出準備。”
手搓青黴素在如今的背景下是基本成不了的,就是費盡千辛萬苦、三五月成了,也沒法乾燥製成能保存的藥劑。
倒是大蒜素可以考慮。
但總之,如今先扯個藉口,以免姬衡今年得神兵利器,明年就要去大殺四方。
她情真意切:“我之所願,唯願大王長命百歲,無災無痛。”
“待來日長眠驪山,我也要在這帝宮深處,陪同大王一起,等待萬世千秋後的史書稱頌。”
姬衡靜靜看着她,也終於嘆息一聲:
“王后爲我大秦種種思量,寡人又焉有不允之理?”
不管是他想要的神兵利器,還是他想要的神藥,這些都關乎着他的安危。
秦卿一番心意,他知。
秦朝的燒炭工藝已相當成熟,但我沒查到秦王用的是什麼炭。
因而選了常規宮廷貴族用的上等炭來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