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214路間見聞

九月,全國上下一應徭役都暫且停止,各地遣返回鄉的役夫不勝其數。

如今正是黃豆與小米成熟收割之際,秦國上下以耕戰爲主,非戰便是在徭役。

但徭役,也不能耽誤天時收割,否則大秦糧倉何來豐盛?

因而此時便陸續有返鄉人家。

但久經壓迫的老百姓卻並未見得有什麼歡喜。

只因他們這些壯男壯女被徵去徭役,家中田地只有婦兒老幼,便是有上等田能耕種,沒法深耕細作的情況下,又如何能豐收呢?

大家根據戶籍地結伴回城,離開咸陽城外,就彷彿聽得有人在討論什麼王后仁愛……

衆人一愣。

“這位老丈,咱們秦國王后可是做什麼賞賜了嗎?”

若非有賞,他們在這鄉間地頭隨處誇耀,又是爲何?

那老丈卻歡天喜地:

“咱們王后命人新制了一種犁來,我與家中老婆子兩人牽拉,就可以將下等田翻耕好。”

“待明年再種起粟來,恐還要再多收兩三鬥!”

他溝壑縱橫的臉上一片欣喜,乾瘦的軀體都抑制不住那種溫飽的滿足感。

彷彿王后送來的不是犁,而是成谷成倉的糧食。

但成谷成倉的糧食會讓這些底層的農人惶惶不知所措,可能把地耕得更好更深更細的工具,卻是授他以漁了。

與此同時,還有距離咸陽更近的地方。

中年男人扶着自己白髮蒼蒼的老師從船上下至渡口,卻見成片成片的蘆花如今還在秋風中搖曳。

師生一行人此刻不由一怔。

“此地莫非都徵去徭役了麼?怎麼如今已秋了,蘆花還沒人採。”

窮人家過冬,便是破麻碎絮哪裡能夠?填充衣裳的,更多用的是蘆花野草。

但這江灘野草浩蕩,蘆花飄搖,分明還沒有被人採收。

“我近年觀之,徭役愈發的重。仲秋之前聞聽說咸陽城有通告,暫停部分徭役。如今看來,也只是虛談罷了。”

“我卻知之前有消息說這位秦王要在上林苑蓋一座阿房宮,只是徭役還未徵發就已停止,那些人轉道去修馳道了……”

“秦國的嚴刑峻法,一律壓在普通百姓身上,聞聽又立了王后。若王后誕下兒女,大秦統治穩定延續,則百姓越發要受苛責……”

“長此以往,不消數十年,便又有戰事要起,天下分崩近在眼前。”

衆人議論紛紛,那年邁的老者佝僂着背,緩緩看了看四處的蘆花,又看了看這漫漫江野,此刻擡步向前:

“千言百說,不如親眼去看、去聽、去問。”

“聞之,見之,知之,行之。”

“爾等只空嘆又有何用?莫要辜負了你們師祖的一生主張。”

聽老師又提起10年前去世的師祖,衆皆一默,神情中卻又有着黯然:

縱然老師名震七國,但如今天下一統的是秦國。

秦國,只要法家。

有儒家名士前去,也只做了無甚大用的博士。

不過是管些古今史事,書籍典章等。朝中大事,雖也參與,卻至今也未得重用。

他們這一生,傳道授業,便如螢火,只能在黯淡無光處生出些微末的光芒來。

又何時才能叫這世間看到他們的燦燦光華呢?

再往前行去,經過一片灌木地帶,卻見許多人都在此處挖那沉甸甸的黃泥。

這又是爲何?

不僅挖。

他們還在路邊停了怪模怪樣的獨輪小車。

這車前方有一個大斗,看起來頗能裝些物品,底下卻只有一個輪子,兩隻把手,可見工匠用料極爲儉省。

“只一隻輪子推起來不會歪嗎?便是要省些木料,也不該是在這種地方。”

弟子中便有人喃喃。

但他們謹記師傅教誨,此刻雖有疑惑,卻並不隨意下妄言,只是又停在路邊多看了會兒。

只見其中一個黑瘦的婦人挑着兩擔黃泥,赤腳踽踽前行,而後再將黃泥倒進那斗車之中。

還有一同挖泥的婦人問她:“春,你還來麼?”

那婦人搖頭:“不來了,我這已是第二車泥,也買不起許多煤粉,儉省些夠用了。”

說話間,她用一根葛藤牢牢纏縛兩隻車把,然後掛在自己的脖頸,向兩肩繞後。

身子倒轉,兩手向後,竟是直接拖拽着那獨輪車向前行走。

衆人大驚!

這獨輪車擡了滿滿一車黃泥,這婦人竟也能推動!

而且……

“只少了一個輪子,怎麼看起來竟這樣便捷?”

他們這路非官道馳道,只是鄉野小路!雙輪車行走沒有車轍的話,定然是磨損嚴重,且吃力十分難用。

可這獨輪車,卻真真是妙想了!

只是這個深秋時節,他們挖這許多黃泥,莫非是想將屋子糊得更不透風些嗎?

衆人不由自主地簇擁着老師向前行去,那婦人察覺有人跟着,回頭見是一羣穿着細布衣裳的人,便知對方身份尊貴,卻又不是官。

於是只微微側身,往這鄉野小路的邊緣走。

年邁的老者緩緩擡手,止住了弟子們的腳步,此刻向前招呼:

“這位老婦,我等是前來求學的,看此地人人都在挖黃泥,不知卻是爲何?”

那婦人聽着他這有些拗口的言語,此刻只喘口氣:“咱們王后叫人來推廣這煤餅,有錢的便直接買蜂窩煤。”

“像我家這樣窮苦的,可直接買煤粉自己和。”

“若是連煤粉也買不起,五車黃泥可以換一車煤粉。我家中已換得三車了,足夠了。”

衆人又是一愣。

什麼煤粉?怎麼還能用黃泥來換?

老人家聽不懂,於是大大方方:“這煤粉又是要做何?不知老婦家中方便否?我想帶弟子們討杯水喝。”

這烏泱泱有十幾人,那叫春的婦人猶豫一瞬,到底還是答應了。

“只你們要先去驗過符傳才行。”

出行外地,又到陌生的鄉里,不在驛亭處驗過符傳,是會容易被抓走的。

那老人家笑道:“自然。”

卻聽婦人又得意起來:“我家中子女力氣甚大,蜂窩煤也有。你們趕得巧,如今倒還有熱水喝,免得萬一生了蟲子,再得出病來。”

言語間顯然對此十分自豪。

當然了,熱水也是需要煤來燒的。

這婦人如此大方,也是因爲已經有兩名壯年男人,過來幫忙接手她的推車了。

這處黃泥地既然能容得衆人隨便採挖,自然也是離村中頗遠的。

那婦人帶着衆人又行走了二三裡地,恰巧經過一處驛亭,這邊等着人驗完符傳,那邊就又有兩名男人替她推着那獨輪車向前行走。

一邊還討論着前推還是後拉,以及在這鄉間小道上獨輪車的妙用。

這來回數裡地,假如沒有這車子,婦人便是擔黃泥,一日走來回都不知要多少趟,且還擔不回多少。

“想出此法的,定然出身貧家,做過苦工,這才懂得愛惜人力!”

他們大聲討論。

那婦人卻茫然說道:

“怎麼,你們那處沒有去驛亭處聽課領粟米嗎?獨輪車也是王后想出來的。”

衆皆大驚。

怎麼,怎麼……他們聽聞王后是了不得的貴人出身啊?

“你不懂。”婦人卻神秘道。

“我家中有親在咸陽處服役,如今回來,聽說王后乃是崑崙仙使。”

她又開心起來:“若非如此,怎會如此記掛着我們呢?待新年,還得與衆位神仙多多上些香纔是。”

衆人好生茫然。

那他們還聽說,這位王后出身巨貴,聽說巴氏家族獻得琉璃寶樹一尊,王后雖不言語,侍女卻說這隻配拿去甘泉宮鑲窗……

這路獨輪車,黃泥,還有什麼煤粉,與琉璃寶樹相差也太大了吧?

又行得一里地,總算是來到了這婦人家中。

院外有稀疏的籬笆,牆內種着些小菜,有年輕漢子正在用力翻拌着地上那一堆黃黃黑黑的東西。

那婦人見狀,還未來得及打招呼,便又急急忙上前:

“哎,你沒去驛亭聽過課就是不成!那貴人千萬交代了,黃泥切切不可貪多,否則這煤粉燒不起來,煙又大,還不能用,便像是把錢扔了!”

說話間又尋了簸箕,狠狠往裡頭加了兩簸箕煤粉纔算。

而後這才反應過來,指了指院外的一行人:“他們在路上幫我推車,驗符傳說是讀書人。如今要來家中討杯熱水喝。”

那漢子的笑意便熱誠起來。

“我今晨才服役回來,春心疼我,不叫我去推這車子……多謝各位貴人。”

“喝熱水是嗎?”

他熱切招呼衆人前去那簡陋的廳房。

門一推開,一股不甚明顯的暖意便傳了出來。

走在最前的老人又是一怔。

卻見屋子裡擺了個古怪的三腳陶土爐,上頭正放着一個陶甕。

掀開蓋子,裡頭是嫋嫋蒸騰着熱氣的水。

那漢子又有些拘謹了:“我家中沒那麼多陶碗……”

衆人忙從身上取下行囊,而後找出水壺與水囊來,心中頗感怪異。

若說這家貧吧,確實是貧。

這服役的漢子身上衣裳絲絲縷縷,顯然已經洗的快要爛了。如今深秋天氣,穿的也少,並不是保暖的樣子。

可說富貴吧,還未到寒冬,家中竟是捨得這樣取暖燒熱水。

這小小的爐子,放柴定然是不能的,必定是稀罕的木炭!

那老人家卻問道:“這就是那煤粉嗎?”

那漢子頓時得意起來:

“正是!春可是持家辛苦才換來這些,如今燒起來,只需慢慢燒。一日兩餐,常有熱水,一天不過 6個煤餅!”

他有些不好意思:“春之前黃泥也加多了,否則聽她說,只白日用,三塊就夠了。”

“我家中還有婦人待產,否則只做飯,一日一塊就夠了……”

他絮絮叨叨,什麼都講,手上動作卻不停,只麻利的將衆人的水壺水囊都小心灌滿。

老者看着那巨大的水甕,想也知道這是爲家中婦人備下的,否則哪顧得上他們這十幾人的水囊。

隊伍裡有年輕男人便問道:“這應當不比柴便宜吧?”

男人苦笑:“是要略貴些許,但這個更暖。且只做煤餅費些功夫,其餘時間,我們可以種地,做工,反而更划算些。”

他們這裡距離咸陽近,附近的山頭都是爲王所有。

稍大一些的樹林全被圈了起來,以供養參天之樹,禁止百姓上去。

因而平日裡燒飯的那些枯枝敗葉,全是鄉間地頭一丁一點兒蒐集起來的,半分也不敢浪費。

這功夫不累,但卻格外消磨時間,若哪一日沒攢夠,那一日便燒不得火。

趕在寒冬來臨之前,他們還要備下更多。還要加緊給家中的衣裳再多縫一些蘆花草葉……

貴人們一年四季都有閒暇,窮苦人家卻是睜眼都在求生存。

老人家若有所思。

那水是燒開後,又封了爐子的風門慢慢溫度降下去的,一行人站在院子裡吹着涼風,一邊看着婦人熟練的團着煤餅。

“此前聽您蜂窩煤,爲何叫這個名字?”

婦人一愣,還沒說話,就見家中有半大少年從院子外進來,聽到這話,便小心捧起手中的一摞圓柱煤球:

“這上頭有孔洞,像蜂窩,所以叫蜂窩煤。”

一行人忙湊過去看。

春卻好奇:“你這又是從哪兒來的?”

半大少年笑道:“我去匠人處了,他說亭長想再多打一副曲轅犁,咱家的須得再推一日。爲做補償,就多送我3塊煤。”

“阿母,我答應了。”

那婦人一盤算:“正該答應!你阿父才服役回來,讓他再休息一日,後日咱們再跟耕地種大麥。”

這大麥不是小麥,而是後世歐洲用來做畜牧養殖的一樣禾本,種起來便如粟米一樣,生長又快,又耐寒又耐貧瘠,還方便保存。

只是粗糙,且不如粟米耐餓。

但卻也能吃,還可以賣給貴人們用這個釀酒呢。

對於農家來說,雖此時種下稍稍有些晚,但婦人家中田畝不多,也足夠了。

又眼饞道:“亭長家中的上等田,昨日我看他用那曲轅犁耕過了,又深又細。聽說是要種小麥的,說是咸陽城流行一種包子……”

但那上等飲食距離他們來說太遠了。

婦人又滿足說道:“咱家雖沒牛,你阿父卻是能當牛使的,定能將田也耕得很好。”

一家人聽罷都美滋滋的:“王后不愧是崑崙的仙人,對咱們就是愛護!”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荀子。

荀子的主張是儒法共用,我沒什麼政治眼光,只大概覺得這個比較合適。

這個時候,他已經去世很多年了,架空就架空一個他的弟子吧(他的兩名弟子李斯跟韓非才是牛人,但我忘不了天行九歌就不寫了!)

【秦國這個時期稱鄉間婦人,就是直接稱呼老婦,小婦,不帶貶義,甚至大家也這麼自稱。如果是熟人之間,可能就是以夫家姓氏,比如張婦、李婦。】

第70章 69天下無雙第138章 137百越甘蕉第136章 135嫁娶規劃14.洗漱朝食第213章 212將軍燕琅第36章 35天賦異稟第173章 172生辰八字第78章 77傳國玉璽第53章 52銅鏡彩妝5.覲見秦王第155章 154荔枝龍眼第228章 227幹部任免第176章 175蓮花金燈17.夜明珠光第56章 55韋編三絕第98章 97風眼橐龠第68章 67黃豆妙用第222章 221清靜無爲第197章 196天下熙熙第41章 40朕乃天子6.至信如時18.硃砂鉛白第105章 104宅茲中國21.鐵鍋野草第174章 173百代秦法四月總結第111章 110轀輬車駕第160章 159秦愛紛奢第133章 132絲絨玫瑰【求月票】第72章 71天文曆法第153章 152柿餅閒談【二合一】第125章 124構皮紙成12.蘭池宮殿第31章 31陰陽不測第224章 223鹽稅改革第28章 28賞賜美人第53章 52銅鏡彩妝第108章 107事君至誠12.蘭池宮殿第84章 83死而地分第189章 188妃嬪媵嬙第217章 216太微天市第189章 188妃嬪媵嬙7.姓氏之分第164章 163史書稱頌第227章 226丹鼎蒸餾第200章 199黃蒿醫書第123章 122助產之物第147章 146魏武卒事第220章 219長久功夫第191章 190奢侈琉璃第128章 127借玉通幽第64章 63近視眼鏡2.仙人獻藥3.宰相王復22.青銅魚膾第207章 206人事安排第92章 91商人市籍17.夜明珠光第176章 175蓮花金燈第58章 57偏心若此第122章 121辛之筆墨第197章 196天下熙熙第174章 173百代秦法第149章 148只爭朝夕第55章 54丹心汗青第122章 121辛之筆墨第180章 179辛墨進度第106章 105選官制度第151章 150頻陽墓室22.青銅魚膾第47章 46隨葬驪山第159章 158宗正奉常22.青銅魚膾第194章 193長史少史第112章 111熾烈金烏第61章 60秦王對問第53章 52銅鏡彩妝第215章 214路間見聞第96章 95鍛化退火21.鐵鍋野草第190章 189百鍊鋼鐵第143章 142棄妻之爭第203章 202忠心耿耿第203章 202忠心耿耿第87章 86熒惑守心【求月票啦!!!】第71章 70實不智也第133章 132絲絨玫瑰【求月票】第37章 36蟄居野獸第83章 82前世今生【求月票】第31章 31陰陽不測第36章 35天賦異稟第187章 186王后善妒第79章 78螭虎之印第209章 208部曲制度第180章 179辛墨進度19.方士茅生第177章 176夫妻情深第150章 149名正言順
第70章 69天下無雙第138章 137百越甘蕉第136章 135嫁娶規劃14.洗漱朝食第213章 212將軍燕琅第36章 35天賦異稟第173章 172生辰八字第78章 77傳國玉璽第53章 52銅鏡彩妝5.覲見秦王第155章 154荔枝龍眼第228章 227幹部任免第176章 175蓮花金燈17.夜明珠光第56章 55韋編三絕第98章 97風眼橐龠第68章 67黃豆妙用第222章 221清靜無爲第197章 196天下熙熙第41章 40朕乃天子6.至信如時18.硃砂鉛白第105章 104宅茲中國21.鐵鍋野草第174章 173百代秦法四月總結第111章 110轀輬車駕第160章 159秦愛紛奢第133章 132絲絨玫瑰【求月票】第72章 71天文曆法第153章 152柿餅閒談【二合一】第125章 124構皮紙成12.蘭池宮殿第31章 31陰陽不測第224章 223鹽稅改革第28章 28賞賜美人第53章 52銅鏡彩妝第108章 107事君至誠12.蘭池宮殿第84章 83死而地分第189章 188妃嬪媵嬙第217章 216太微天市第189章 188妃嬪媵嬙7.姓氏之分第164章 163史書稱頌第227章 226丹鼎蒸餾第200章 199黃蒿醫書第123章 122助產之物第147章 146魏武卒事第220章 219長久功夫第191章 190奢侈琉璃第128章 127借玉通幽第64章 63近視眼鏡2.仙人獻藥3.宰相王復22.青銅魚膾第207章 206人事安排第92章 91商人市籍17.夜明珠光第176章 175蓮花金燈第58章 57偏心若此第122章 121辛之筆墨第197章 196天下熙熙第174章 173百代秦法第149章 148只爭朝夕第55章 54丹心汗青第122章 121辛之筆墨第180章 179辛墨進度第106章 105選官制度第151章 150頻陽墓室22.青銅魚膾第47章 46隨葬驪山第159章 158宗正奉常22.青銅魚膾第194章 193長史少史第112章 111熾烈金烏第61章 60秦王對問第53章 52銅鏡彩妝第215章 214路間見聞第96章 95鍛化退火21.鐵鍋野草第190章 189百鍊鋼鐵第143章 142棄妻之爭第203章 202忠心耿耿第203章 202忠心耿耿第87章 86熒惑守心【求月票啦!!!】第71章 70實不智也第133章 132絲絨玫瑰【求月票】第37章 36蟄居野獸第83章 82前世今生【求月票】第31章 31陰陽不測第36章 35天賦異稟第187章 186王后善妒第79章 78螭虎之印第209章 208部曲制度第180章 179辛墨進度19.方士茅生第177章 176夫妻情深第150章 149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