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

“平身。”李藎忱伸手攙扶起來自己的小舅子,“現在新的稅收法制定的怎麼樣?”

陳叔慎已經料到李藎忱前來肯定也是爲了稅收的問題。

大漢入長安之後的先前幾個月,免除了一切苛捐雜稅,只按照北周的律法徵收最基礎的稅費,當然北周之前一直徵收到三四十年後的稅收,大漢是直接推翻了的。

這個李藎忱肯定不可能承認,否則豈不是等於大漢三四十年都收不到關中地區的稅收麼,因此李藎忱雖然很想把宇文贇和楊堅拉出來暴揍一頓,這兩個傢伙明顯就是知道自己的政權不穩固了,所以乾脆折騰一番,留下來這等局面噁心李藎忱。

李藎忱明知道百姓爲此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和負擔,也只能捏着鼻子堅決不承認。關中這種地方的稅收,大漢是絕對不可能放棄的。

當然了老百姓們當然也不指望着換了天之後,新的朝代能夠承認之前朝代所許下的一切空口白話,這個心理準備大家還是有的。甚至當初如果不是北周武力逼迫,百姓們根本也不可能真的拿出來那麼多錢財。

大漢能夠免除掉其餘的亂七八糟的一切苛捐雜稅,甚至免除了一些還算說得過去的稅收,只是徵收最單純的百姓收入的稅收,大家就已經算感恩戴德了。

當然了這也只是暫時的,輕徭薄稅是必然,但是不可能已經單薄到只剩下最基礎的稅收,大漢現在還沒有資格和文景之治那樣以黃老之學治理天下。並且關中之地輕徭薄稅的話,大漢剩餘的地方呢?

現在大漢已經不再是和之前那樣把天下劃分爲一個又一個的區域,各個區域之間幾乎都沒有什麼流通。通過商人,大漢現在已經愈發的連爲一個整體,在大漢內部,消息的溝通和商品貨物的流通已經不算是什麼新奇的事,這也能夠讓已經分裂和對峙了三百年的南方和北方能夠儘快的被整合爲一個整體。

而這樣帶來的問題就是,大漢不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稅收方法,因此新的、註定要全國統一的稅收律法正在制定,並且預計將在明年開始試行,後年在整個大漢境內實行。

“現在我們已經根據關中這邊調研的情況,制定出來了初步的條規,”說到稅收法規,陳叔慎倒是胸有成竹,這些天他帶着戶部的人配合刑部的人,沒少在這上面下功夫,“法規之中我們暫時打算將整個稅收分爲三個部分,一個是針對百姓日常的收入的稅收,一個是針對商品買賣流通時的稅收,最後一個就是針對不同行業的不同稅收。”

對於這個類別劃分,李藎忱倒是並沒有太大的意見。前世他對於商品法和稅收法等等也沒有什麼研究,也就是大致的知道自己什麼應該納稅而已,現在整個大漢的法律法規體系都不過是剛剛起步,人們對於這些法律條文也只能說是有了一個“認識”。

想要讓他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制定出來完全完善的法律法規,自然是不可能的,只要先劃定一二個準確無誤的努力方向,剩下的自然就是根據長期以來的經驗和教訓進行補充。

畢竟在這之前,華夏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個能夠真正稱之爲法律法規並且具有絕對的暴力約束能力的法律條文,很多律法實際上都是由依靠政令乃至於不成文的規則和傳統來確定的,到底有沒有道理甚至朝廷到底會不會維護這些律法的權威性都得兩說。

華夏曆史上雖然已經有了諸如秦律、漢律這些東西,但是這些律法並沒有流傳下來,並且其中的條文正如之前所說雜七雜八,很難稱之爲真正的律法。

歷史上真正有成文記載的華夏法律被認爲是《唐律疏議》,已經是盛唐時候的事了,而這個時代自然沒有這東西存在。

唐代之所以開始逐步意識到成文律法的重要性,就是因爲天下各地的交流和溝通隨着盛世的來臨而不可避免的增多,朝廷自然也不可能再讓地方保持不同的律法條文形成差異,因此自然就需要站在中央的角度上來制定一個能夠約束整個天下所有人的律法條文,一來能夠保證江山社稷的穩固,二來也是爲了加強中央集權和鞏固皇權。

而在之前的南北朝側重點在統一或者自保,歸根結底都在戰爭上,自然沒有人會在乎什麼律法,真的要有律法的話,世家豪強們當然不願意遵守,因爲在大多數的世家眼中,他們應該纔是立法者,或者換句話說,從他們的口中說出來的纔是法律,纔是所有人都需要遵守的社會規則。

而朝廷自然也不願意真的有一種東西來限制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增加苛捐雜稅,否則設立了法律再違背的話,和打自己的臉沒有什麼區別,畢竟朝廷要是真的頒佈法律的話,自然就需要維持和保護法律的正確和公義。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李藎忱已經快要完成天下的一統,並且打破了原本各個地區之間存在的隔閡,再加上他已經開始通過各種手段壓制世家,法律的制定不僅僅是讓大漢內部加速變成一個整體、一箇中央集權的整體,也是在打壓世家的道路上再向前走一步。

當世家的命令和話語已經無法撼動朝廷的權威時候,世家自然也就徹底變成了屈服在朝廷統治下並且和朝廷合二爲一的貴族,甚至也就不再有世家這種稱呼,因爲他們的家族不再是不可取代的了。

不過李藎忱到時也沒有打算一步到位就建立起來完善的法律體系。畢竟法律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還不是什麼熟悉的東西,人們對於這個不過是有初步的概念。

李藎忱選擇稅收作爲試點,一來是解決現在各地稅收不一、算法不同的問題,有些仿照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意思,二來也是想要再試探一下世家的態度,畢竟很多事情李藎忱還沒有膽量一步到位。

對付世家,他倒是比較傾向於使用溫水煮青蛙的方法,不斷地從各個方向侵蝕世家的地盤,最終徹底將世家推翻,實現中央集權。

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陰沉沉的天第一三三六章 血滿藍川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一二八七章 士氣浮動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七百四十四章 會面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一百七十六章 潑墨第二百九十五章 鎮定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九十四章 過吳府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難處第一四四一章 元家的雞蛋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二零四七章 征戰經年,終有今日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當爲河東首義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九百零二章 危險的夜第二百零八章 動手(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七章 詔書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一八八五章 鑿空河東第一六二三章 起邊釁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爲什麼很有幹勁第八百三十九章 鳴金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註定的對決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一七五章 開墾淮南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裝沒看見?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一千二十六章 戰採石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二一七一章 馬革裹屍,猶然不悔第二三六九章 一條鹹魚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一六三一章 搶人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雙全法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註定的對決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第一六四零章 戰爭爆發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三章 鄰里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說了算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一六四零章 戰爭爆發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十四章 審訊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夢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二一七零章 廉頗未老,尚能飯否?第八百七十四章 楊素的使者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
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陰沉沉的天第一三三六章 血滿藍川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一二八七章 士氣浮動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七百四十四章 會面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一百七十六章 潑墨第二百九十五章 鎮定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九十四章 過吳府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難處第一四四一章 元家的雞蛋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二零四七章 征戰經年,終有今日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當爲河東首義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九百零二章 危險的夜第二百零八章 動手(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七章 詔書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一八八五章 鑿空河東第一六二三章 起邊釁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爲什麼很有幹勁第八百三十九章 鳴金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註定的對決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一七五章 開墾淮南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裝沒看見?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一千二十六章 戰採石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二一七一章 馬革裹屍,猶然不悔第二三六九章 一條鹹魚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一六三一章 搶人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雙全法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註定的對決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第一六四零章 戰爭爆發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三章 鄰里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說了算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一六四零章 戰爭爆發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十四章 審訊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夢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二一七零章 廉頗未老,尚能飯否?第八百七十四章 楊素的使者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