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

大漢新元三年八月十五,中秋夜。

七天之前,海軍最新的戰船下水,這艘戰船是大漢第一艘裝備了火炮的戰船,相比於之前一直被海軍當做秘密武器的青龍大艦和飛剪快船,這一艘戰艦的下水極其高調,萬民圍觀不說,自皇帝陛下李藎忱以降,滿朝文武都來觀禮,甚至李藎忱還親自爲戰船剪綵。

下水後的戰艦在大江上鳴炮四十響,又出海演練三天,沿途州府百姓萬人空巷,圍觀這個大漢工業的象徵。

這一次海軍之所以如此高調,一來是李藎忱明確表示在大漢北伐之前需要有東西來振奮民心,這樣一個體型龐大的戰艦顯然是不錯的選擇,二來海軍也沒有必要再低調行事了,這艘新戰艦的誕生,象徵着海軍已經達到了北方的敵人、乃至於世界敵人都沒有辦法抵達的高峰,大海之上、內河之中,都將再無敵手。

新的戰艦被李藎忱命名爲“鯤鵬”。

水擊三千里,扶搖直上者九萬里。

單純只是聽名字,就知道李藎忱寄予了這種戰艦多大的期待。

當然了以現在大漢的財力物力,短期內甚至幾年到十幾年之內,應該都不會打造比這更加龐大的戰船了,有這樣的戰船,足夠大漢海軍縱橫整個大海,所以李藎忱也不吝惜於給予其“鯤鵬”的名字。

在未來,鯤鵬大艦將會作爲海軍的主力,征服大洋上的島嶼以及北方漫長的海岸線。

而隨着新一年秋收開始,大漢也從之前的財力緊張之中恢復過來元氣,當然了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隨着安南被完全納入大漢的統治當中,南方的珍珠、水晶、玳瑁以及朱崖特產的布匹等等都隨着大漢的商貿網路逐漸進入大漢內地,而這些物產一般都是朝廷和南方商賈共同控制生產或者開發的,所以朝廷從中受益頗多,總算是將之前的虧空一併彌補上來了。

這其中,朱崖特產的布匹產自於朱崖上土生土長的黎族人之手,黎族人似乎在織布上頗有心得,織布技術竟然還勝過江南,因此朝廷在積極展開和黎族人的合作同時,也開始引入黎族人的織布技術,甚至直接引入黎族人。

很多江南工坊現在已經開始任用黎族人作爲技術工人,生產出來的布匹質量和花色上都勝過其餘家,一時“洛陽紙貴”。

對於這樣的現象,李藎忱當然是默許的,通過在織布技術上的交流,大漢的人快速涌入朱崖,讓這個曾經的避風港已經變成大漢在南洋上的重鎮,同時又能加快大漢和黎族之間的融合。

歷史上雖然朱崖一直和華夏保持着若即若離的關係,到了宋元時期甚至已經把朱崖納入版圖之中,還設立了儋州等地,但是實際上一直作爲流放官員的地方,比如可憐的蘇軾,對本地的土着並不能算重視。而到了宋末元初,黃道婆將黎族的織布技術帶到了江南,才第一次讓華夏意識到遠在南海上的海島上,竟然還有這麼一個擁有一流織布技術的民族。

現在大漢正是缺少人才的時候,若是能夠積極吸納黎族在織布方面的人才,自然就能夠填補大漢在紡織這一塊的缺陷,儘快的改進大漢的紡織機械,騰出更多的青壯年勞動力。

甚至隨着女性走入工坊的社會風潮開始流行,大漢可以建立起來由女性操控的機械化紡織生產流程,這樣至少紡織工坊之中幾乎就用不到男人了。

衣食住行,民之根本,衣着爲首要。光是現在大漢各地的紡織工坊裡面,就有成千上萬的男性勞動力,如果能夠把這些勞動力解放出來,自然又能夠解決一些地方人手不足的問題。

李藎忱從來不敢幻想目前這些問題都能夠一次性解決,所有都得腳踏實地的一點一點的來做。現在大漢已經進入初級工業化的進程,只要想辦法儘可能的發揮器械的作用,那麼總是能夠一點點的節約出來勞動力的。

聚沙成塔,積少成多。

隨着商貿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對林邑貴族的搜刮,現在朝廷又有錢了,自然各地的基礎建設也如火如荼的進行。就在上個月,朝廷修通了從建康府連接吳郡再連接會稽的大道,這條大道的規格在南朝普通的官道之上,雖然不算筆直,但是在修建標準上已經儘可能的向秦代的直道靠攏,而且道路上全部事先勾勒車轍,這樣就能夠讓馬車沿着車轍更加快速地前進。

通過這條大道,將建康府到會稽郡的時間縮短了至少三分之一,極大的加強了建康府朝廷中央和江南幾個主要糧食產區和商貿中心的聯繫,當然了也是爲了加強朝廷和東南士族傳統控制區的聯繫。

現在的東南士族雖然已經分崩離析,但是李藎忱可一點兒都不敢掉以輕心。

而和這條大道並行的,則是開挖運河的任務,運河從會稽郡開始,向北一路經過吳郡,沿着胥溪(今蘇州胥江河道)進入太湖,最終抵達京口,而另一條運河則規劃着沿着古代吳越時期開鑿的邗溝從廣陵北上抵達淮南的鐘離。

這條運河將南方商業最發達的會稽和淮南的軍事重鎮鍾離聯絡起來,路上經過的吳郡、建康府、壽春郡、樑郡等等也都是大江南北兩岸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說起來會稽郡的繁華也是拜這些年發展起來的海運所賜,由於陸地上路途不順,所以從南方來的貨物一般在番禺或者晉安(今福州)等地卸貨換裝小船,或是從番禺經過靈渠北上荊襄腹地,或是再經過海路向北抵達會稽乃至抵達江陰。

久而久之,經過戰火之後重生的會稽成爲了江南又一繁華重鎮,這和後世寧波憑藉海運的崛起倒是有些像,畢竟這個時代的海岸線就在會稽(今紹興)一帶,寧波那裡大部分還在海平面以下。

因此只是通過一條道路已經很難滿足南方海上來的貨物向北方的轉運,對於運河的需求非常急迫。

相比南方運河是爲了經濟上的需求,從京口繼續向北修建的運河,則更有軍事上的意義。

第一二零三章 那是個倔老頭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夢第兩千零六章 進攻燕郡的序曲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一八一四章 調動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二零四五章 豐碑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四百八十九章 切斷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盡爲漢土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七百六十一章 善於將將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一五二九章 戰盧容,火槍對大象第一七七一章 尉遲老夫人的信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參與的決戰第一三三四章 近鄉情怯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四百六十八章 消失的隔閡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一千三十一章 詛咒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一五二零章 象林,風雨正急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七百一十五章 紅裳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一六五五章 大漢沸騰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鍾離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一六四一章 新卻月陣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三百四十六章 落子何處第五百八十九章 風口浪尖第一三五九章 變得真快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四百七十五章 殺上去真的對嗎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脣亡齒寒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無幾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三百八十一章 妻管嚴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一八四二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馬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一六九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釋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張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五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還是過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八百三十章 稍顯既逝的笑容第一八七七章 剎那猶疑第八十一章 承遠齋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
第一二零三章 那是個倔老頭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夢第兩千零六章 進攻燕郡的序曲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一八一四章 調動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二零四五章 豐碑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四百八十九章 切斷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盡爲漢土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七百六十一章 善於將將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一五二九章 戰盧容,火槍對大象第一七七一章 尉遲老夫人的信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參與的決戰第一三三四章 近鄉情怯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四百六十八章 消失的隔閡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一千三十一章 詛咒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一五二零章 象林,風雨正急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七百一十五章 紅裳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一六五五章 大漢沸騰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鍾離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一六四一章 新卻月陣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三百四十六章 落子何處第五百八十九章 風口浪尖第一三五九章 變得真快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四百七十五章 殺上去真的對嗎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脣亡齒寒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無幾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三百八十一章 妻管嚴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一八四二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馬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一六九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釋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張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五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還是過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八百三十章 稍顯既逝的笑容第一八七七章 剎那猶疑第八十一章 承遠齋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