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五章 大漢沸騰

自己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好像也是四月初吧?

那是太建九年的事情了。

而現在已經是大漢新元四年。

七八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

此時的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山野間的弱冠少年,而這個時代的風雲,都在自己的手掌翻覆之間!

戰爭開始的消息傳來,李藎忱就把建康府中級別高一點的武將一股腦的派了出去,裴子烈作爲大漢和蕭世廉並肩的存在,前往淮西坐鎮,統籌淮西和南陽的漢軍一起進攻許昌,戰略目的自然是爲了打開洛陽的南大門。

淮西和南陽的漢軍應該是大漢在整個戰線上比較薄弱的一環,倒不是因爲這兩個地方的漢軍素質不高或者將領無能,陸子纔是南陳宿將,而陳智深更不用說,是李藎忱麾下的一員猛將,但是這兩個地方的兵馬數量加起來才能比得上其餘地方一路,可是戰鬥卻是從兩個方向上爆發的。

再加上淮西的漢軍主要還是來源於淮南的南陳舊部改編,而南陽的漢軍則是後來的荊州、巴蜀新兵,雖然所有的軍隊都進行過大範圍的混編以消除地域上的影響,但是軍隊的傳承還是頗爲重視的,尤其是軍中不少基層將領都是當初軍隊之中的普通士卒一點點提拔上來的,要說沒有一點兒地域上的觀念當然也不可能,所以無論是淮西還是南陽的漢軍,之間的配合很有可能因爲地域上的隔閡和爭功的目的而出現差池,李藎忱不可能不對此作考慮。

所以裴子烈就是李藎忱當初已經內定好了的統籌淮西和南陽這相對薄弱的中段戰線的最佳人選。

李藎忱身爲皇帝,這一場關乎到國運的戰爭,御駕親征是必然的——朝中羣臣也情知攔不住他,但是就算是御駕親征,他也不可能跑得太遠,最多就是出面主持淮北的戰事。

至少從現在看來,淮北戰事也應該是各個戰線上前期最艱難的,西線上,蕭世廉只要能夠突破潼關,局勢就會大幅度好轉,而中線上有了裴子烈的統籌,直接壓迫到洛陽城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這個東線淮北戰場上,南朝幾代人都沒有能夠突破的淮北防線,由吳惠覺來單獨坐鎮,未必就能夠服衆。

畢竟入大漢以來,吳惠覺除了當初李藎忱下江南的時候曾經率軍從京口上岸掩護側翼之外,幾乎沒有立下其餘任何的功勳,當然了這也和大漢遲遲不能在淮北用兵有關係,但是朝野之間質疑吳惠覺只是憑藉着父親的恩蔭才能走到這個位置上的也不在少數。

吳惠覺當初能夠把持淮南軍政,本來就和吳明徹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是吳明徹用自己歸朝做一個有名無權的清貴高官換來的,雖然那已經是前朝太建年間的事情了,但是時至今日以此來抨擊吳惠覺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李藎忱御駕親征,的確是解決東線主將人選質疑的最好辦法。

你們可以質疑吳惠覺不行,但是總不能質疑皇帝陛下不行吧?

由此,大漢的進攻實際上還是可以化分爲三個區段的,除了最北側的韓擒虎已經衝入草原,距離實在是有些遠,已然不能劃入任何一個戰區,其餘的,武關以北爲蕭世廉統籌的西線,武關到淮西爲裴子烈統籌的中線,而淮西以東爲李藎忱親自坐鎮的東線,大漢數十萬軍隊再加上規模龐大的水師三路並進,乃是南北朝分家之後南方從未有過的大動作!

當然了,爲了保障陛下御駕親征的順利,今日禁衛軍就已經陸續過江,留下來萬餘兵馬並羽林騎由李藎忱親自統帶,等到明日祭天之後再渡江前往淮南。

現在從建康前往淮南已經很方便,水師快船轉運,三四日便能夠抵達樑郡,兩日之內便可再抵達淮北戰線最前沿,而如今源源不斷的糧食和兵馬也正是通過這條大動脈不斷地向北運輸。

而爲了保障陛下御駕親征的諸多事宜,太尉府長史楊素已經先行前往淮北,而老將蔣元遜也被啓用坐鎮京口,朝廷並不指望着老將軍能夠再披掛上陣,只要可以鎮在這南北往來交通要衝之地,震懾一些想要趁着這舉國沸騰的時候謀私利的小魚小蝦就可以了。

因此此時的御書房之中,反倒應該是大漢上下比較安靜和人員稀少的地方了,因爲能出去的,都已經派了出去,甚至就連李藎忱自己的秘書監秦思祖,都掛上了大漢禁衛軍行軍長史的頭銜先行前往淮北負責禁衛軍先頭部隊的轉運和安置工作。

隨着戰火一起,整個大漢,都在急速運轉!

————————

京口,北固山。

北固山扼守大江,俯瞰江北,山雖不高,卻是京口一等一險要之地。京口如其名,是大漢建康府這京師之“口”,而北固山應該算是京口之“口”了。

北固山下的北固灣,這個時候已經被密密麻麻的船隻所覆蓋。

曾經還算寬敞的水面上,幾乎已經看不到波浪,來來往往的船隻佔用了航道上幾乎每一寸地方,飄揚的赤色旗幟點綴着迎風鼓盪的白帆,號子聲從對岸的瓜洲渡一直傳到這邊的北固灣碼頭。

一切看上去非常繁雜,卻又井然有序。

大漢多年來的努力,在這個時候已經完全展露出來成果。

戰爭開始之後,大漢從上到下開始全國動員,每個州府、每個縣城乃至於每個村鎮都被髮動起來,立國四年多乃至於更早時候存下來的大量糧食開始北運,從村鎮前的小河溝到縣城外的大埭壩,再到州府城裡城外的轉運碼頭,糧食一層層的轉運,一層層的匯聚,再通過江南運河和太湖北送到京口。

一般南方的小船不過大江,在京口,朝廷統一組織的大船裝運上來自於江東各個角落的糧食,再通過淮南運河一直運往前線!

同樣的場景不僅僅出現在江南,也不僅僅出現在北固山到瓜洲渡這古往今來都異常繁忙的航線上。從湖口到襄陽、從巴郡到江陵、從嶺南到湘州、從襄陽再到漢中······

南人擅舟,以南方爲主的大漢,在戰爭開始之後的五天內,就展露出來的強大的動員能力。

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奮短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一千零五章 牙疼的裴子烈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十二章 接槍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鍾離第一百八十一章 過招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八百九十一章 紮營雲田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釋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一九七九章 夾攻齊子嶺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一四二二章 尋求合作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一百七十章 變天(上)第一八六五章 朕給你這個機會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節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艱難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一八零二章 隨風去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一五五三章 陛下很疲憊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指何處第一七四六章 那朕給你打下手如何?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二二四六章 夜裡的巷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歸來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會被打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兩路(傳錯章節了,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憑本事第二百零六章 默契(第一更)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一一五五章 鳴金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奈的周琛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五章 山路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起扛着第一九一三章 給他拜個年?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一七七七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四百六十一章 幾路敵人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五百零二章 破膽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討個人第九百五十七章 造錢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沒得談了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傾斜第一三六三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請示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一二七九章 天上掉餡餅第一三五三章 關中的土地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夢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一六二四章 意欲何爲
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奮短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一千零五章 牙疼的裴子烈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十二章 接槍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鍾離第一百八十一章 過招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八百九十一章 紮營雲田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釋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一九七九章 夾攻齊子嶺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一四二二章 尋求合作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一百七十章 變天(上)第一八六五章 朕給你這個機會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節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艱難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一八零二章 隨風去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一五五三章 陛下很疲憊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指何處第一七四六章 那朕給你打下手如何?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二二四六章 夜裡的巷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歸來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會被打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兩路(傳錯章節了,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憑本事第二百零六章 默契(第一更)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一一五五章 鳴金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奈的周琛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五章 山路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起扛着第一九一三章 給他拜個年?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一七七七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四百六十一章 幾路敵人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五百零二章 破膽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討個人第九百五十七章 造錢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沒得談了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傾斜第一三六三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請示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一二七九章 天上掉餡餅第一三五三章 關中的土地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夢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一六二四章 意欲何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