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

因此,南陳的百姓心向北方並非不可能。

然而大漢的百姓,卻不可能心向北方。

華夷有別,在南方百姓的心中,南方終究還是當初東晉衣冠南渡的華夏正統血脈,相比之下,北方蠻夷之輩,不但不服王化、自立稱帝,甚至還想要“去漢化”和“鮮卑化”,這就是在開歷史的倒車,所以百姓們是絕對不會對北方有太多認同的,歷史上也的確是在楊堅取代宇文氏並且剎住了北周“鮮卑化”的進程,南朝百姓才因爲之前所述的原因也好,因爲北方的強大和富足也罷,開始倒向北方。

在這個時代,楊堅已經是大漢的手下敗將和階下囚了,這種心向北方的事情當然也就不可能發生,而且李藎忱入江南,南陳百姓也從陳頊末年——是非功過分開說,陳頊秉政的早期和中期還是比較勤勉並且政治清明的——以及陳叔寶初年的昏暗之中一下子過渡到了大漢,整個大漢上下充滿着蓬勃朝氣,朝廷也好,社會各階層也罷,在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上達成了空前的一致。

隨着經濟、文化、教育、醫療以及軍事等等的快速發展,百姓們也能夠感受到大漢發展的日新月異,新的生活自然就帶來更多的好處,無論是什麼方面上,人們都能感受到生活在變得越來越方便,自然對於大漢的歸屬感也就越來越強。

他們以自己是大漢的子民爲榮,以自己能夠生活在大漢並且爲大漢盡心竭力爲榮,所以當大漢的將士們在前線浴血廝殺的時候,他們願意爲這些將士們祈福。

比如現在建康府大小寺廟甚至皇宮大司馬門前的廣場上、皇家藥房門口,都有人們擺放的紅白色分開排列的蠟燭,紅色是祝願和保佑征戰的將士,白色是悼念和紀念犧牲的將士。

而建康府的禁衛軍英烈祠、鐘山的大漢英烈祠、水師英烈祠等等更是香火不斷,甚至於其他寺廟的和尚們都覺得自己要失業了。

如今大漢勝利了,這些百姓們更是爲大漢的將士們感到驕傲,哪怕是這其中並沒有他們家的子弟,不過這種情況倒是並不多見,建康府作爲大漢的中樞核心,也是大漢直接受到朝廷政策影響的地方,也幾乎是響應大漢各項政策最爲積極的地方,如果說這是一個人心思變的時代,那麼建康府就必然是這滾滾旋渦的核心所在。

因此即使是夜色已深,建康府依舊陷入歡樂的海洋,燈籠一點點點亮,逐漸整個建康府都籠罩在光芒之中,城門洞開,禁衛軍沿着街道放哨,而朝中最新的消息,宵禁解除,百姓們可以上街載歌載舞。

一時間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影歡呼雀躍,人們手牽着手,從大司馬門一直到朱雀航,整個秦淮沿岸、大街小巷,甚至包括權貴雲集的烏衣巷,都被歡呼聲和歌聲淹沒。

先是各式各樣的江南民謠,然後就是《詩經》中膾炙人口的《豈曰無衣》,再是所有人向着北方唱起來《楚辭》之中的《九歌·國殤》,以期能夠祭奠和告慰這一場場血戰之中倒下的漢軍將士。

整個建康府在最後的歌聲中再一次歸於平靜,不過這歌聲所掀起來的奔涌的熱血,卻是在所有人的心中遲遲不能消退。

對於大漢,他們又有了新的可以驕傲和自豪的地方。

此生無悔爲漢人啊。

站在大殿的臺階下,出來透一口氣的沈君高正好聽到了城裡如浪潮一樣的歌聲逐漸平靜下來,他默然負手。

身前的建康府,如海洋一樣的燈火逐漸消散,人們帶着久久不能平息的激動各回各家,而身後的大殿裡,依舊燈火通明,年輕的官員們在努力想辦法如何調度才能儘快把所有需要的東西運送到前線漢軍將士的手中。

隨着他們一份份案牘處理好,立刻就有負責傳令的士卒跑出大殿,按照命令的重要性與否,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分別開始往外跑,整個大漢中樞機構瘋狂運轉起來。

年輕人,整個大漢正在通過年輕人支撐起來並且在大步向前走。

自己這樣的中年人,或許在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是中流砥柱一樣的存在,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明顯的感覺自己老了,時代在進步,在大踏步的向前進,而自己在思想的革新上終究沒有辦法和年輕人相併肩。

不過既然自己還能動,還有漫長的餘生,那就儘可能的把餘熱發揮出來吧。

也期望前線的那些年輕人,得以平安凱旋。

只要這些年輕人還有鬥志、還有幹勁,只要這種精神頭兒能夠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那麼大漢的國祚就有綿延不斷的希望。

國家穩定,子孫才能安穩開枝散葉。

雖然家族門第在這個時代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不過沈君高還是想要沈家能夠繁榮昌盛。

沈君高轉身,幾名官員已經在等候他審批文件。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投入到了這忙碌的人羣之中。

至於那個曾經對朝廷心懷不滿、甚至還有非分之想的沈君高,已經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滿懷鬥志、一點都不像是個上了年紀的人的大漢刑部尚書。

而在大殿的更後方,大漢的後宮之中。

大漢的皇后登上自己兄長陳叔寶修建、已經許久沒有人來過的高樓,儘可能的向北眺望。

夫君,戰火如荼,盼望你能夠安好。

身後的腳步聲響起,樂昌回首,卻發現蕭湘和尉遲熾繁一前一後拾階而上。幾個人對視,神情瞭然。

雖然在平日裡,幾個人分工不同,共同維持着後宮以及內府的運轉,因而時常產生種種矛盾和衝突,有的時候甚至還需要李藎忱親自出面調解纔可以,但是這並不代表着她們就真的有隔閡,因爲在她們的心裡,還有共同牽掛的一個人。

希望那個人,能夠策馬歸來,滿載榮譽而不留傷痕。

因此她們相視一笑,站在明亮的月色下,一起翹首守望。

建康府中的人們也逐漸進入夢鄉,高樓上的人影卻遲遲未曾動,反倒是陸陸續續走上來的人,越來越多。

高樓下,各個殿宇前,內侍和宮女們點燃了祈福用的蠟燭,每個人的心中都在默唸着。

陛下,保重!

大漢,保重!

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四百五十七章 陌上雪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九十章 袁英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八十三章 當共飲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一六九九章 騎兵的肉搏戰第一五九三章 送別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釋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廠規劃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五百八十三章 崔弘度的掙扎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九百九十二章 陳氏的江山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一六六二章 昆陽和滍水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一八零八章 團聚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六百一十一章 時也,命也!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負的主兒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圖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懶的士兵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製造內部矛盾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一九零五章 達奚惎的掙扎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七百五十一章 抗旨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二一六零章 冊封太子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義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濟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一三一四章 陛下不淡定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險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七百九十六章 頗有微詞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六四九章 這打的什麼仗第九百四十四章 人口與人才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來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掛劍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一二七一章 某相信某的士兵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一一七五章 開墾淮南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第一百一十六章 詩會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滿盤皆活第一九五一章 春水初生(新春快樂,加更一章)第一百三十章 驚鴻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
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四百五十七章 陌上雪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九十章 袁英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八十三章 當共飲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一六九九章 騎兵的肉搏戰第一五九三章 送別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釋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廠規劃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五百八十三章 崔弘度的掙扎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九百九十二章 陳氏的江山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一六六二章 昆陽和滍水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一八零八章 團聚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六百一十一章 時也,命也!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負的主兒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圖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懶的士兵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製造內部矛盾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一九零五章 達奚惎的掙扎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七百五十一章 抗旨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二一六零章 冊封太子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義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濟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一三一四章 陛下不淡定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險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七百九十六章 頗有微詞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六四九章 這打的什麼仗第九百四十四章 人口與人才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來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掛劍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一二七一章 某相信某的士兵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一一七五章 開墾淮南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第一百一十六章 詩會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滿盤皆活第一九五一章 春水初生(新春快樂,加更一章)第一百三十章 驚鴻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