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

“對此,我們當派遣大量商隊配合白袍、通事館,以出使的名義前往西域各處,探查消息、摸排底細,知己知彼,方可知西域之軟肋。”徐德言又補充一句。

“善!”

“之後,應當‘分西域’。”

裴子烈眉毛一挑:“哦?此話何意?”

徐德言一笑:

“西域古往今來都沒有形成一個能夠和任何一方勢力叫板的強國,絕非只因路途遙遠、往來不便。要知道朝廷所謂之絲綢之路,雖然已經不再延伸到中原,但是在西域猶然還是運作的。

西域各國應當都在這條路上,或是有分支聯絡,或是乾脆就和高昌這樣把握要衝,內外交通,絕非不便,列國之間,當相互聽聞,甚至多有貿易上的合作,可是時至今日,高昌,依舊非霸主,列國仍存,這說明什麼?”

裴子烈微微皺眉,他實際上也只是在武威之戰爆發之後才從東部戰線上抽身而出,前來河西的,本身對於西域的認知就絕對比不上久在西北的徐德言,因此這個問題還真得想一想。

不等裴子烈回答,徐德言就已經率先解釋——這就避免了老上司萬一回答不上來的尷尬:“這說明西域各國內部,恐怕多有矛盾和不滿。不然的話數百年間,列國雞犬相聞而各自爲政,這不正常。”

“言之有理。”裴子烈頷首。

要是換在中原,一堆佔據着一兩個城池的小國家,除非因爲相互之間多有警惕戒備甚至乾脆是相互排斥,乃至於不死不休,恐怕早就有雄才大略之主,依託其中某一個大國遠交近攻,實現西域一統了。

畢竟像是高昌之類的國家,對上其餘的西域小國還是有很大勝算的。不至於和現在這樣,即使是一個從高原上下來的吐谷渾,都能夠逼得他們俯首稱臣。

因爲知道攻佔了其餘國家,對方肯定不臣服,那就只能直接屠城,最後自己也拿不到什麼東西——西域各國之財富,的確不少,不然也不至於讓大漢朝廷上下早早的就盯上了他們,但是西域各國都是依託綠洲而起,真正缺少的是水資源,更是人丁,真的屠城之後,弄了一堆金銀珠寶回去能幹什麼,能當飯吃麼?這不是打了一個寂寞麼?

所以還有啥好打的,明知道互相看不順眼,但是都不如各自吃各自碗裡的那口飯,只要絲綢之路還在運轉,總歸不至於餓死。

想通這個,裴子烈就已經能猜測到所謂的“分西域”是什麼意思了。

“列國之間,多有矛盾,只不過互相奈何不了,就只能互相隱忍。”徐德言笑道,“只要我們鼓勵他們之間相互攻訐,甚至予以一定的幫助,那麼西域就將更加混亂。朝廷出兵的理由,不見得就真的沒有。”

裴子烈不由得一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夠狠的!

關鍵在於,只要工作做的到位,保不齊真的有西域國家吃這一套。到時候打不過了,自然就有人會想着去找大漢求援。

“不過還是要淡化大漢在其中的分量,主要是讓他們自己相互打起來,不然有可能適得其反。”裴子烈補充一下。

兩人會心一笑,都明白。

西域這些傢伙,都是老牆頭草了。

一旦他們察覺到背後有大漢在挑撥,那保不齊轉眼就握手言和。

精明着呢!

因此大漢寧肯在旁邊看戲,也不能入戲太深。

這個,交給通事館和白袍來配合就好了。

“最後,自然便是‘定西域’。”徐德言接着說道,“西域廣闊,又有大漠、雪山,地形複雜。想要拿下西域,一旦給了敵人反應的時間,那麼戰線就會越拖越長,只會對大漢越來越不利。因此到時候當以精兵爲前鋒,大軍隨後,兵分數路,從敦煌、吐谷渾等地同時進發,底定西域大局,一戰之間!”

裴子烈霍然起身,目光炯炯,直直盯着掛在牆上的河西和西域輿圖。此時輿圖上的西域列國,多數都只是標註了一個大概的方位。

茫茫西域,萬里黃沙。

若是以此三策,未嘗沒有平定之可能。

一戰定西域,這是何等的豪邁,又是何等的不世功勳!

裴子烈看向徐德言:“若是如此,有生之年,或真的能將西域收入大漢囊中。”

徐德言一笑:“屬下從未懷疑。”

————————-

李藎忱收到從西北傳來的奏章時,已經不在洛陽,而在從鴻溝南下的五牙大艦上。

內河水師已經都解散,留下的這些五牙大艦,正好充當御駕龍舟。

論內河上的穩定性和舒適性,還是這玩意靠譜。

下江南,是李藎忱之前就已經決定了的事。

江南,大漢經濟、工業之命脈所在,李藎忱在進行下一輪的對外擴張之前,必須要先安穩江南民心。

當然,現在朝野上下討論最多的就是遼東和西北的局勢,其中雖然有少數激進派嚷嚷着一定要把這些全部都收入大漢的手中,但是依然還是有非常多的人對大漢的對外擴張保持觀望甚至反對態度。

原因無他,三百年戰亂至今,朝野上下都無比渴望着戰火平息,大家能夠喘息一下。當初李藎忱能夠收攏軍心和民心,也是憑藉與此。

可是現在九州太平了,朝廷卻頻頻對外用兵,還有完沒完了?

李藎忱下江南,自然也是爲了表明自己目前並不打算對外大規模用兵的態度,不然的話,陛下此時應該去鄴城或者返回長安纔對,哪有距離戰場越來越遠的道理?

不過李藎忱是這麼一個態度,並不代表着朝廷就真的無所事事,把各處關隘一關,大家開心過日子了。

實際上朝廷,尤其是太尉府,一直在籌備對遼東、對西域的戰事,朝廷斥候配合白袍,也在嚴密監控着關外的一舉一動。現在高句麗和契丹纏戰日久,盟友勿吉人似乎也不是那麼靠譜,所以進攻態勢多有放緩,畢竟高句麗人也得想想背後還有新羅和百濟磨刀霍霍呢,繼續向前還有可能觸動大漢這個龐然大物,所以也要適可而止。

如此,李藎忱判定高句麗暫時應該也沒有膽量直接跑到碣石挑戰大漢,所以自己可以先到江南走一遭。等自己返回的時候,就是大漢要對遼東用兵的時候。

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吳郡世家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二三五五章 休對故人思故國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矯健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一二六七章 李衍的選擇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二百三十一章 爲什麼是某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一五零三章 年輕人的較勁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釋第一千九十章 懷璧其罪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第二一五五章 或許這就是幸福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時間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憐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一一九零章 選秀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氣第九百四十章 小年第二三零五章 你是個成熟的秘書了第九百六十七章 樂昌的請求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營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一一五二章 葉護大帳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起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掙扎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戰騎兵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五百八十一章 傷心地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九百九十八章 戰俘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退不得第一千四十一章 談判籌碼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七十五章 隔閡第十八章 佈置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九百零二章 危險的夜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九百零三章 不是好漢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九百二十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第七百四十八章 就此別過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七百二十三章 驚起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鉤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七百七十九章 難纏的在後面第二一一四章 大周覆滅,天下一統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霧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衛第二百四十七章 頑強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二二二二章 虛晃一槍第九百三十八章 監軍第六百三十三章 選擇哪一邊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四十九章 亂戰第一三三九章 韋孝寬的掙扎第六章 陷阱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
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吳郡世家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二三五五章 休對故人思故國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矯健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一二六七章 李衍的選擇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二百三十一章 爲什麼是某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一五零三章 年輕人的較勁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釋第一千九十章 懷璧其罪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第二一五五章 或許這就是幸福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時間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憐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一一九零章 選秀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氣第九百四十章 小年第二三零五章 你是個成熟的秘書了第九百六十七章 樂昌的請求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營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一一五二章 葉護大帳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起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掙扎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戰騎兵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五百八十一章 傷心地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九百九十八章 戰俘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退不得第一千四十一章 談判籌碼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七十五章 隔閡第十八章 佈置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九百零二章 危險的夜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九百零三章 不是好漢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九百二十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第七百四十八章 就此別過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七百二十三章 驚起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鉤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七百七十九章 難纏的在後面第二一一四章 大周覆滅,天下一統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霧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衛第二百四十七章 頑強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二二二二章 虛晃一槍第九百三十八章 監軍第六百三十三章 選擇哪一邊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四十九章 亂戰第一三三九章 韋孝寬的掙扎第六章 陷阱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