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五章 休對故人思故國

報紙上有一張大略的平面圖,而在報紙的旁邊,有另外一張放大了的、更詳細的圖。

李藎忱掃了一眼就知道,這是楊堅比着報紙上的臨摹下來的,又根據報紙的描述,自己填充了空餘的地方。不然不至於有很多和現實中的不同。

李藎忱這麼一說,楊堅的心思登時也有些飄忽,似乎飄到了那見證着自己成敗的長安城上空,想到了當年的種種,想到了那個也曾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國家。

故國故人,往事如煙。

而今,老的長安城在推倒重建,新的長安城則在另一個方向拔地而起。

沒有什麼能夠比這更能表明着一箇舊時代的徹底逝去以及一個新時代的降臨。

他自失的一笑,當初那些發生在古老長安城中的種種,現在看來,有點兒像過家家一樣。

“今非昔比,天下萬民當感激於陛下。”楊堅淡淡說道。

李藎忱一笑,他知道楊堅並不是在刻意拍自己的馬屁,而是有什麼就說什麼,這句是實話。

事實上,楊堅、蕭巋這些曾經位居高位的當世梟雄,對於自己的失敗,心中肯定都有所不甘的,不過人想要死一次容易,想要在死一次不成功之後再一次去尋死,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楊堅也好,蕭巋也罷,當年被俘的時候沒有自殺,那麼現在自然也就沒有想要尋死的意思,看着這天下風起雲涌、雲捲雲舒,似乎也不是一件令人心中堵塞的事。

到底都是當年曾經胸懷天下的人物,時代在向前發展,他們當然也不願意落後,這每日裡的報紙之類的都有訂閱,而且楊堅的書架上還擺着很多新出版的書籍,或是關於大漢律法的,或是關於大漢新政策解讀的,顯然他們雖然在山中、消息傳遞並不快捷,但是也依然在努力通過這種方式瞭解外面的變化。

“但是今日之關中,終究比不過今日之江南。”楊堅又補充了一句,“江南商賈,起於微末,藉助下南洋之東風,而今已成氣候。運河開通,江南商賈更是鼓帆北上,搶佔了北方市場,南北財富,匯聚在河洛,更匯聚在江南,關中憑藉一條西北商路,或許能夠恢復元氣,但是已經無法和江南並肩。”

說到這裡,楊堅忍不住嘆了一口氣:“陛下應當小心江南財富過多,頭重腳輕啊。”

聽到“市場”之類此時應該也只是纔出現在商賈們口中的詞彙,被楊堅熟練地說出來,李藎忱多少也有點兒怪異的感覺。不過楊堅接下來說的,自然而然吸引了李藎忱的注意。

江南依託海上貿易,本來就越來越富裕,現在南方的商賈們向北拓展,搶佔了大量的北方市場,變相的擠壓了北方本地商貿的發展。

李藎忱站在一個後世人的角度來看,是南方的經濟在帶動着北方的發展,這種模式並不少見,歷史上明清時期實際上也是如此。

但是楊堅顯然是站在一個剛剛經歷了三百年亂世的人的角度來看的,南方比北方有錢,發展又快,這樣會不會直接導致南北貧富差距?這種貧富差距顯然很快就會轉變成社會矛盾。

而且是南北之間明顯有地域劃分的社會矛盾。

這種社會矛盾很有可能是導致南北再一次分裂的契機。

李藎忱一時默然。

這個隱患自然是有的。

李藎忱大力發展商貿,本來就是兵行險招。

若是商貿發展的好,大家都頗得要領,那麼一張貿易網絡、一張資源網絡,自然而然的就把整個大漢籠罩在其中,任何地方都不可能離開另外的地方而存在。

但是發展的不好,就有可能變成南方可以丟下北方這個包袱而過的更好,北方也不願意南方總是趴在自己的身上吸血。如此,商貿進行下去,只會讓南北方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甚至最後鬧出再一次的分裂。

富裕的地區不想帶着貧窮的地區一起玩,這在歷史上東西各國之間都不是什麼稀罕的事。

李藎忱不能把自己後世對華夏的認知和了解原封不動的套在這個時代的華夏身上。

畢竟三百年的亂世,對於這個民族來說,也的確是難以抹去的傷痕,大家也不過剛剛從長久的分裂和仇恨之中走出來罷了。

“除此之外,有一言還請陛下自行判斷。”楊堅又緩緩說道,“北方已經有很多人丁順着運河南下前來江南安身立命,現在的江南能不能容納得下這麼多人,而這麼多人的到來,對於北方來說是好事麼?臣下只是通過報紙看到此事,故有此一問。”

江南的虹吸效應,已經很明顯了啊。

李藎忱心中感慨一聲,他當然知道這個隱患,但是沒有想到楊堅竟然通過報紙上的隻言片語都感受到了。

江南的繁榮,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來客。

這些來客多半都選擇留在江南尋找安身立命的機會,這自然就導致北方、巴蜀等地本來就不富足的勞動力越來越少。

江南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不斷地吸納着四方的人力物力。

但是李藎忱自己清楚,江南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無底洞。

江南的土地終究是有限的,江南的工坊也終究不可能漫山遍野。

當人都匯聚在這裡的時候,就會有各種社會隱患發生,對於朝廷維持秩序也是很大的壓力。至少現在的大漢,應該還沒有做好迎接一個龐大城市羣出現的準備。

管理一座大城,倒並不是什麼難事。

華夏曆史上並不是沒有出現過一座龐大的城池,西漢之長安,東漢之洛陽,應該都算。只要規劃的好、又有嚴格的制度規定,城池就是可以穩定運轉的。

但是城市羣不一樣。

一座又一座的城市之間,需要大量的道路勾連,需要大量的工坊和居住區填滿道路之間的空白,以讓這些城市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現在大漢的財力和物力,足以支撐在江南打造出來這樣的一個城市羣,但是這也就意味着以後天下的財富都將匯聚於此,朝廷的賦稅也將完全仰仗於此。

明朝的皇帝可以這麼幹,清朝的皇帝也能這麼幹。

但是現在的李藎忱,必須要阻止這種趨勢。

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樊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一一二七章 這是運氣好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四百零三章 沙盤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當爲河東首義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獻於陛下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三十五章 動靜第三百二十三章 破廟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二一七零章 廉頗未老,尚能飯否?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一三五二章 囚籠的鑰匙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西樑——一城之地,夾縫之國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一千四十四章 井軲轆在轉第六百七十七章 石頭山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二一七五章 低級的錯誤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二三三四章 萬歲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撫第八百三十九章 鳴金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第一五九三章 送別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屬狗,打仗就慫第六百七十五章 難得消閒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二零六七章 壕溝激鬥第一一二七章 這是運氣好第一一八零章 過新年第五百五十七章 殺意濃第一二零六章 殺伐果斷?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二百零六章 默契(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五章 月華如水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兩千零五章 宇文貢想哭第一一二二章 爲將者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三七二章 朕給過機會第二百三十七章 撲城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二二七六章 最惡劣的思想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八百九十五章 進無可進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一一二六章 戰雲催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第一一九九章 招生第一一八六章 蕭氏的擔憂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一二四一章 又不是養成遊戲第八百六十三章 襄陽守將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與守第二百九十五章 鎮定第二三四一章 陛下會做傻事?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後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
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樊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一一二七章 這是運氣好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四百零三章 沙盤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當爲河東首義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獻於陛下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三十五章 動靜第三百二十三章 破廟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二一七零章 廉頗未老,尚能飯否?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一三五二章 囚籠的鑰匙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西樑——一城之地,夾縫之國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一千四十四章 井軲轆在轉第六百七十七章 石頭山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二一七五章 低級的錯誤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二三三四章 萬歲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撫第八百三十九章 鳴金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第一五九三章 送別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屬狗,打仗就慫第六百七十五章 難得消閒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二零六七章 壕溝激鬥第一一二七章 這是運氣好第一一八零章 過新年第五百五十七章 殺意濃第一二零六章 殺伐果斷?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二百零六章 默契(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五章 月華如水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兩千零五章 宇文貢想哭第一一二二章 爲將者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三七二章 朕給過機會第二百三十七章 撲城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二二七六章 最惡劣的思想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八百九十五章 進無可進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一一二六章 戰雲催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第一一九九章 招生第一一八六章 蕭氏的擔憂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一二四一章 又不是養成遊戲第八百六十三章 襄陽守將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與守第二百九十五章 鎮定第二三四一章 陛下會做傻事?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後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