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

之後,陛下的車駕前往鍾離內府,而羣臣先行返回駐地。

畢竟陛下是帶着沈婺華和陳宣華一起去的,兩位妃嬪當面,羣臣們跟着就有點兒當電燈泡的意味了。

尤其是隨駕南下的官員,以刑部尚書沈君高和戶部尚書陳叔慎爲首,這兩位,還有另一層身份,自然是沈婺華的叔叔和陳宣華的哥哥。

自家人還要去當電燈泡,屬實是沒臉啊。

更何況於私如此,於公亦然。

內府和外廷還沒有到親密無間、什麼事務都互相不隱瞞的地步。甚至雙方能夠爭的時候還得爭一爭呢。

陛下去視察內府,外廷羣臣就不要跟着湊熱鬧了。剛纔陛下去視察鍾離城內各處府衙的時候,沈婺華和陳宣華也都沒有露面,算是給足了外廷面子。

外廷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給內府添堵。

尤其是鍾離城的發展,也給了這些外廷官員們很多啓發。說句實話,大漢建立的時間雖然不是非常久,開國也不過五年時間,但是有一些問題已經不可避免的暴露了出來。

其中之一就是今日大家明顯能夠感覺到的和基層脫鉤。

朝廷的袞袞諸公,身在雲端之上的時間也已經不短了。

這其實倒不是因爲羣臣們沒有想要接地氣、真正瞭解大漢發展狀況的心思,之前也曾經說過,這一代的大漢官員,基本上都是上一代和新一代官員,所謂的上一代,就是指的以蕭摩訶、沈君高這些人爲代表的前朝年輕力量,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也已經成長爲更加穩重的中堅,能夠完成一個朝廷管理和運轉的幾乎所有任務。

而新一代,自然指的是以陳叔慎這種爲代表的年輕皇親國戚、以李淵這種爲代表的天子門生、以鮑興這種爲代表的科舉考試選拔上來的人才——假如“新一代”的概念再擴大一些而不論入年齡的話,那麼房彥謙這種年紀雖然大一些,但是思想卻很新潮的人實際上也應該在這個範疇之內。

至於他們所對應的,自然是以吳明徹這些人爲代表的上一輩。隨着蕭摩訶抵達漢中並且取代淳于量指揮漢中兵馬向西挺進,宣告着這些老一輩人已經徹底退入二線。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自己的想法已經跟不上這些年輕人的了,再加上他們之中的大多數,出身都比較複雜,本來就很難獲得陛下以及朝廷的完全信任,自然也沒有必要厚着臉皮非得去和小輩們爭奪建功立業的機會。

有這個心思,還不如去培養一下自家的年輕一代呢。

шωш ⊕тт kán ⊕Сo

因此,單純從思想上而言,現在這些朝廷的管理者們是完全可以勝任這一份工作,而且事實也足以證明,在他們的帶動下,大漢的確正在蓬勃發展。

不過繁多的事務也的確限制了他們和外界的交流,大家只知道某個地方發展的如何如何好,也知道自己制定的政策得到了怎樣怎樣的落實,可是這些都是奏章上寫出來的,都是前來彙報的官吏們口中說出來的,具體是什麼樣的,大家不清楚,全靠想象。

想象固然是美好的,但是往往不切實際。

今日呈現在大家眼前的鐘離城,顯然就和想象之中的不一樣。

假如大家能夠在此之前就親眼見到鍾離城已經發展成什麼樣子,恐怕絕對不會在陛下提出的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時,一個賽一個的表示反對。

陛下的想法,按照大家的想象,那自然並不貼切實際,因爲大家認爲社會並沒有發展到這個地步,百姓對於這些政策的接受能力有限。結果誰曾想到,實際上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百姓的思想變化都已經超乎大家的想象。

這對於很多官員來說,都是顛覆性的。

因此他們現在無比渴望着交流和······吐槽。

目送陛下離去之後,沈君高率先忍不住說道:“鍾離城有地利,得天獨厚,發展成今日之規模,雖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大家頓時都皺了皺眉,這話聽起來好像不太對啊。

大家都在感慨變化之大,結果沈老哥你怎麼在吐槽這都是應該的?

不等陳叔慎等人開口,沈君高話鋒一轉:“可是自從大漢開國以來,一條條道路建設,一條條運河開通,又有多少城池因爲地利、因爲貿易而發展成和此相差無幾的規模?諸位可清楚?”

百官齊齊搖頭。

“我們原本對於整個天下的認知已經改變。”沈君高緩緩說道,“而我們對於舊有九州城池的認知也應該有所改變了。做到了這一切的,實際上不是老天爺,而是我們所有的大漢百姓在陛下的帶領下齊心協力,這一點希望諸位心裡清楚。”

大家不由得一笑,我們就說嘛,沈君高怎麼可能真的和陛下唱反調,又是一次欲揚先抑。

情理之中。

不過沈君高所說的,還是讓羣臣們都打起精神。

老天爺也或許真的在冥冥之中保佑着這傳承千百年的華夏,但是三百年亂世,老天爺真的時時刻刻都在讓華夏享受太平和發展麼?恰恰相反,災難從未少過。這些災難給了華夏後人以警惕,但是也說明天道昭昭,不會因爲你是什麼民族、有什麼出身和歷史就會有所偏頗。

天道給予萬族的機會都是平等的,華夏只不過是有一個比較好的基礎罷了,一個也是從炎黃二帝開始,無數的前輩們披荊斬棘、東征西討換來的好基礎。

假如不好好珍惜的話,那麼其餘民族也有可能抓住這個機會,趁虛而入。司馬一朝的滅亡以及五胡亂華的這三百年,已經足夠給所有人一個深刻的教訓。

在此之前,從春秋到秦漢,外族,從來都不是一個真正值得注意和警惕的存在,漢代一開始因爲秦末的多年戰亂而導致國力空虛,一時間在邊境上只能和匈奴人僵持甚至主動退讓,這是必然的。但是匈奴人再怎麼強大,也沒有看到他們一路殺入中原和江淮等腹地。

經過兩代的緩和,漢武帝時期,匈奴不還是被漢軍給吊着打?

所以華夏民族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一種天之驕子、得天獨厚的自信。然而經過五胡亂華和南北朝這三百年,大家應該意識到,自己的這些優勢,並不是老天爺的眷顧,而是列祖列宗們的之前打下的基礎好罷了。

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宮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四百零三章 沙盤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二二七六章 最惡劣的思想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一二五二章 晨戲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七百一十五章 紅裳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戰,狼尾灘!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給了希望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四九零章 天圓地方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五章 山路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二十五章 殘忍第五百六十章 不佔便宜就是吃虧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愛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七百五十一章 抗旨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奮戰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點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八百七十二章 來者不善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個人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二一六零章 冊封太子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一九四二章 步雲樓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兩路(傳錯章節了,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一二六一章 梟雄末路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五百四十一章 狠辣第四百七十二章 孫家門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憐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九百零八章 不爲我用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兩零一零章 好像哪裡不對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一四一一章 等妾見到阿爹的時候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一八九四章 女生外嚮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第一五八九章 快了,快了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二四一章 又不是養成遊戲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一三五四章 蕭世廉戰楊堅
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宮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四百零三章 沙盤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二二七六章 最惡劣的思想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一二五二章 晨戲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七百一十五章 紅裳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戰,狼尾灘!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給了希望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四九零章 天圓地方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五章 山路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二十五章 殘忍第五百六十章 不佔便宜就是吃虧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愛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七百五十一章 抗旨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奮戰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點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八百七十二章 來者不善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個人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二一六零章 冊封太子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一九四二章 步雲樓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兩路(傳錯章節了,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一二六一章 梟雄末路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五百四十一章 狠辣第四百七十二章 孫家門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憐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九百零八章 不爲我用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兩零一零章 好像哪裡不對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一四一一章 等妾見到阿爹的時候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一八九四章 女生外嚮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第一五八九章 快了,快了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二四一章 又不是養成遊戲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一三五四章 蕭世廉戰楊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