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

這樣就可以暫時以這麼一個聯合體的方式來緩和大漢內部因爲文、武以及御史臺之間的衝突而引發的矛盾和不必要的內耗。

而這樣一個成立於戰時的機構,讓李藎忱驟然間想起了後世的粘杆處,當然粘杆處還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軍機處。

這和軍機處似乎別無二致。

李藎忱也沒有想到因爲陰陽差錯,這軍機處竟然會以這樣的形式被提出來。

在歷史上,軍機處的誕生意味着華夏的中央集權制度達到了頂峰,皇帝已經不再是天子,而是徹頭徹尾的上天。

在這個階段,加強中央集權固然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李藎忱這麼長時間來在做的也是加強中央集權。從秦漢到三國兩晉的政治制度演變來看,中央集權專治制度對於華夏的統一和拓展有着無可比擬的貢獻,如果不是中央集權制度,甚至很難想象秦漢這兩個令後人都爲之驕傲的龐大王朝會是怎樣的一盤散沙——只是看南北朝的情況就能夠從中察覺到一絲端倪。

正是中央集權制度把整個民族捏爲一個整體,從此世界上有了漢人這種稱呼,轉而逐漸代指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國家。

不過李藎忱也不敢一步到位,事實證明,在這個剛剛走出刀耕火種的時代,如果什麼都想要“一步到位”,和自尋死路並沒有什麼區別,科舉制度這個徹底把世家扼殺掉的人才選拔制度也是經過隋唐兩個朝代的不斷完善、經過幾代君主或軟或硬的統治和引導,方纔成爲影響華夏千年、並且鞏固了中央集權統治的一種制度。這也是爲什麼現在李藎忱不敢走的太快。

現在顧野王直接就把類似於軍機處的理論提了出來,讓李藎忱也不得不謹慎小心,在沒有徹底確定朝廷之內的世家不會對於朝廷現在纔去的削弱世家的政策還有反抗之意的時候,李藎忱是不傾向於主動採取下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的行動。

但是這一次是顧野王主動提出來的,自然也就代表着足夠數量的江南士族的意見,否則顧野王不可能真的丟下其餘世家不管不問,帶着吳郡顧氏只是埋頭向前走。

更何況針對於這一次大漢制定的國策,似乎這樣的選擇也是註定的。畢竟這將是大漢第一次面對一場舉國之戰的考驗,相比之下之前的西北之戰不過只是局部甚至是圍繞幾個城池的小打小鬧罷了,南鄉之戰等等更不需要多說。

而想要統籌兼顧這麼一場決戰,以現在大漢朝廷上的情況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各個部門之間的拉幫結派和相互制衡只會讓很多事情做無用功,自然是無從說進行這麼一場甚至整個國家都要動員起來的龐大戰爭了。

任何人都不能小覷楊堅的力量,不僅僅是因爲楊堅本身也是公認的一等一的梟雄,更因爲關中之地自從秦漢以來就是整個朝廷政權的中心,四塞之地,最是富足,因此其能夠爆發出來的潛力媛媛並非先在表面上所展現出來的那樣,所以留給大漢的機會實際上也並不多,必須要做到一擊致命,甚至還要能夠在短時間內應對和宇文憲之間有可能爆發的衝突。

因此一個能夠居中調解、統籌,而又有着絕對權威的部門,自然也是必不可少。

“此事朕以爲善,各部選派人手,太尉府、門下省、中書省和尚書省也都要調派人員。”李藎忱沉聲說道,“如今東宮空閒,就暫時以東宮爲研討之地,朕會親自負責此事。”

李藎忱當機立斷把這個新組建的臨時機構確定爲由自己統籌管轄,一來此事事關重大,李藎忱不可能真的放權下去。二來李藎忱現階段也不希望一個永久的軍機處出現在大漢的朝堂上,畢竟現在各項事宜都只是剛剛起步,大漢需要的是改變和革新,而軍機處的出現會導致朝廷的權力被過多的集中在一個或者幾個人的手中,固然實現了中央集權的目的,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想和制度的前進。

尤其是以大漢的現狀,其政治制度和行政體系的建設實際上尚且不完善,只能算半吊子,在這種事情上更是着急不得。

朝堂上衆人也輕輕鬆了一口氣,李藎忱直接把這個居中管轄調度的任務給攬了下來,至少也就意味着大家不需要再因爲別人獲得了這個位置而有所擔憂。畢竟這等於獨立於朝廷又設立了一個小朝廷,有些類似於西漢時期的外廷和內廷,對於現在朝廷上的官員來說,誰主持內廷也就等於誰擁有了近似於宰輔的地位,除非李藎忱出面,否則大家肯定少不得要擠破腦袋搶奪這個位置。

而顧野王自己又何嘗不是呼了一口氣,以他對李藎忱的瞭解,已經能夠預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對於他這個宰輔來說,皇帝陛下把注意力更多的轉移到對外征戰之中,自然也就等於變相的削弱了李藎忱對於國內政事的關注,這樣宰輔就算不會獲得更大的權力,也不會有更大的壓力。

當然了顧野王這麼做多少也有點兒賭博的意思,一旦李藎忱選擇以另外的人,諸如裴子烈,前來主持這麼一個新成立的機構,那麼儼然等於成立了新的內廷。歷史上漢武帝就是通過設立內廷和外廷的方式削弱丞相手中的權力,真正執掌朝政和朝廷施政方針的,實際上更多的是內廷的司馬大將軍等人,而丞相實際上只是一個政策的實施者罷了,若是李藎忱也這麼做,那顧野王可就真的是得不償失,甚至應該說是引火燒身。

不過顧野王自問清楚李藎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自然也知道他不可能通過重新設立內廷和外廷的方式來實現中央集權,畢竟西漢的前車之鑑擺在那裡,內廷和外廷的行政方式顯然只是讓朝廷上出現更多的權臣,而皇帝的權力依舊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壓制,若不是漢武帝當真爲一代雄主,恐怕是沒有辦法掌控這樣的朝堂制度的,歷史證明西漢的衰敗和這樣的制度並非沒有關係。

因此李藎忱自然不會走這條老路。

第一一五四章 絕人之路第一四零六章 老當益壯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一七五六章 人非聖賢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當向北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一三八二章 得力助手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忠第一八八五章 鑿空河東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九百零二章 危險的夜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一一八六章 蕭氏的擔憂第一二六七章 李衍的選擇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三十六章 蕭世廉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一八零三章 戰局明瞭第三百八十九章 賣兒鬻女第一百六十章 聚寶齋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四百三十九章 這是國戰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報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樊城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二二八四章 西寧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連狗都不如?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見蕭摩訶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百八十一章 過招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二一八零章 披掛上陣,恍惚少年第一八三三章 來者不拒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二零七零章 你們也太不靠譜了吧?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聲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脈第二一四七章 房彥謙第一千零八章 別來無恙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八零六章 洛陽皇宮第四十九章 亂戰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們,是我們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廠規劃第五百六十六章 以靜制動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誰敢!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三十七章 心思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第八百七十三章 兩個老賊
第一一五四章 絕人之路第一四零六章 老當益壯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一七五六章 人非聖賢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當向北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一三八二章 得力助手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忠第一八八五章 鑿空河東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九百零二章 危險的夜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一一八六章 蕭氏的擔憂第一二六七章 李衍的選擇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三十六章 蕭世廉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一八零三章 戰局明瞭第三百八十九章 賣兒鬻女第一百六十章 聚寶齋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四百三十九章 這是國戰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報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樊城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二二八四章 西寧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連狗都不如?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見蕭摩訶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百八十一章 過招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二一八零章 披掛上陣,恍惚少年第一八三三章 來者不拒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二零七零章 你們也太不靠譜了吧?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聲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脈第二一四七章 房彥謙第一千零八章 別來無恙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八零六章 洛陽皇宮第四十九章 亂戰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們,是我們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廠規劃第五百六十六章 以靜制動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誰敢!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三十七章 心思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第八百七十三章 兩個老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