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

裴子烈不由得放慢了馬速,有些驚訝的打量着周圍的景象。

徐德言既是得意,也有些惋惜:“要不是吐谷渾人找茬,集市上的人當再多兩三倍不止。現在更多的只是在採購貨物、準備根據守城軍隊的安排入城閉門,或者分流到周圍的城鎮。國公所見之場景,明日有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坐鎮安定這麼多年,徐德言對於這一片自己親手打造出來的城池還有這一片土地自然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此時看到這一切都因爲即將到來的戰爭而蕭條下來,當然惋惜和憤懣。

裴子烈沉聲說道:“至少現在我們可以把戰事控制在武威一線,吐谷渾人就算是衝破了武威,距離安定猶然還有一段距離,所以修遠不用惋惜,局勢當還沒有惡化到這個地步。”

徐德言嘆息道:“話雖如此,但是總歸還是要未雨綢繆,而且國公不知,戰火一起,西北民間就多有傳言,天之將覆,大漢無力阻擋吐谷渾進攻,所以大家當各自逃命。屬下這幾個月來除了要來往調動糧食兵馬之外,倒是有很多精力都落在平息謠言、安撫百姓上了。”

裴子烈笑道:“西北重入華夏不過數年,一代人尚且不足,且多年來西北受困於突厥和吐谷渾,百姓雖同爲我華夏之人,但是對於大漢沒有多少信心也在情理之中,修遠也要多擔待擔待。”

裴子烈當然清楚,徐德言在西北這麼長時間,所見到的人情風物畢竟比不上江南。從晉室南渡之後,江南倒是一直沒有受到胡人的干擾——假如先降後叛的侯景不算的話——所以頗有幾分華夏正統的感覺,看北方的這些胡人王朝自然覺得其名不正而言不順。

至於中原以及關中、河北等地,雖然在鮮卑人的掌控之下也已經很久了,但是鮮卑人一直以來推行漢化,所以這些地方的百姓至少還知道什麼是華夏,也知道自己是華夏子孫、是曾經的秦漢晉朝之百姓,隨着漢軍北上,這些百姓自然而然的也就願意歸附於大漢。

但是西北不一樣,西北這裡,當初五胡亂華的時候,已經被羌人、氐人殺過一通,除了武威等寥寥幾個隸屬於涼州的州府得以保全之外,其餘地方十室九空。之後北魏之類的爲了穩定西北,也的確曾經遷移百姓並且修繕邊塞,不過這些對西北元氣的恢復自然只是杯水車薪、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所以大漢拿下的西北,是一片胡人和漢人已經混居不知道多少年,百姓基本上已經喪失了民族或者家國概念,單純的只追求溫飽,別的一概不問。當然了話說回來,連溫飽都沒有辦法保證,也不能苛求這些已經和華夏正統文化圈子分開太久的百姓能夠對保家衛國這種概念有多少了解了。

當時大漢立足西北的時候,別說是尋常百姓了,即使是地方世家也都是首鼠兩端,差點兒在大漢和突厥血戰的時候背後捅刀子。之後大漢摒棄前嫌並且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經商等發展思路,這才讓西北世家能夠甘心聽從於大漢的命令和調遣。

不過短短數年,能夠讓這些世家因爲獲利頗豐而快速發展起來,並且對大漢有忠誠感和歸屬感,但是還遠不足以將這種情緒和思想落實到每一個百姓身上。尤其是西北百姓早就已經血脈混雜,不少人都是漢人和羌人等等混居之後,對於華夏的認可和對於國家的忠誠自然無從談起。真正想要培養起來這一種情感,只能從娃娃抓起,也就是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人身上。

還好裴子烈之前瞭解過,徐德言已經着手推進西北書院的建設,再加上地方世家的積極響應——經商雖然來錢很快,但是在絕大多數世家眼中,到底只是應急之策,讓孩子接受正統的教育並且去參加科舉考試,以求能夠在未來的某一天進入大漢朝堂爲官,從而能夠代表整個家族、甚至於代表整個西北人發聲,那再好不過了。

不過現在受到戰火的影響,這件事恐怕又要推後了。好在只要是稍微有點財力的家庭,現在都已經開始把孩子送到長安接受教育,不過這距離大漢最終想要實現以及甚至已經在江南等地實現了的全民教育還有很大的差距。

徐德言嘆息一聲:“西北不穩,在於外有吐谷渾,何日我大漢能擊破吐谷渾、直入西域,此時西北便不是前線而是後方,則西北穩矣。”

裴子烈笑道:“我大漢南北征戰、所向無敵。擊敗一個區區吐谷渾,又有何難?”

徐德言看向裴子烈,武威戰局緊張,給了西北文武官員很大的壓力。大家都很清楚,一旦前線崩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徐德言也都不知道自己已經多少天輾轉難眠了。

現在裴子烈的豪言壯語,讓他覺得心神爲之一振。

是啊,久在西北,看到的都是大漢如何在吐谷渾的強大壓迫下苦苦支撐,卻忘了大漢之所以在西北不得不採取這樣的姿態,還是因爲大漢的主力都已經集中在中原地區、爲天下一統而戰的緣故。現在大漢主力都已經從戰火之中解放出來,蕩平吐谷渾,又有何難?

徐德言對着裴子烈拱了拱手:“西北局勢,全看國公的了。”

裴子烈搖了搖頭:“修遠說的有些差錯。”

徐德言眉毛一挑。

裴子烈對着東南方向拱了拱手:“天下百姓,心繫西北,而陛下更是以西北爲大漢未來征戰之主要所在,所以此次西北局勢,要看陛下的統籌安排。”

徐德言不由得大喜:“這就好!”

陛下已經重視西北之戰,則大漢必然傾盡國力而爲之,西北之站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安定西北,當真是指日可待了。

“援軍會在幾天之內陸續抵達,如何安排部署,到時候還得多聽修遠的建議啊。”裴子烈笑道,“只希望修遠一身謀略沒有遺忘乾淨就好。”

說着,兩個人已經來到了府衙外。

西北巡撫並涼州刺史實際上是在一起辦公的,涼州刺史長孫晟此時身在金城,因此前來迎接的文武官員以安定本州府爲主。

第二二一零章 老成的請求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一一六零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八百四十五章 還有大目標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四百七十二章 孫家門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一百二十四章 題目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一九二七章 做好眼前事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陳宣華不學好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連狗都不如?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六百四十一章 如履薄冰的許善心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一二五八章 殺人夜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三十五章 動靜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七百三十章 後患無窮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三十六章 蕭世廉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兩千零九章 陸戰隊的強大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迂迴戰術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來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九百章 農夫的戰鬥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石頭山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抗旨第二三一三章 下田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一千一十五章 忠與仁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三百四十六章 落子何處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一五二八章 戰盧容,大象來襲第一八八二章 無事不登暖香閣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二二九七章 這個憂,不分好不好?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一一二七章 這是運氣好第二十九章 虛實
第二二一零章 老成的請求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一一六零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八百四十五章 還有大目標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四百七十二章 孫家門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一百二十四章 題目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一九二七章 做好眼前事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陳宣華不學好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連狗都不如?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六百四十一章 如履薄冰的許善心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一二五八章 殺人夜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三十五章 動靜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七百三十章 後患無窮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三十六章 蕭世廉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兩千零九章 陸戰隊的強大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迂迴戰術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來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九百章 農夫的戰鬥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石頭山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抗旨第二三一三章 下田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一千一十五章 忠與仁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三百四十六章 落子何處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一五二八章 戰盧容,大象來襲第一八八二章 無事不登暖香閣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二二九七章 這個憂,不分好不好?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一一二七章 這是運氣好第二十九章 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