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

大漢新元九年的春。

洛陽城的大街上,報童的叫賣聲清脆悅耳,沿途茶樓、酒樓之中,唱曲兒的聲音和說評書的聲音又混雜在一起,構成一曲交響。

路上有身穿別國衣衫樣式的使臣,左看看、右看看,分外的新奇,顯然在他們的眼中,這就是之前都沒有敢想過的風景。

而今洛陽城作爲天下之中、大漢之都、天子所在,發展和繁榮,可謂日新月異,道路兩側各式各樣的商鋪售賣着來自於五湖四海各個角落的商品,只是這些,就足夠讓人流連忘返。

殊不知周圍亦是一道道目光落在他們身上。

當今盛世,大漢天威傳達四方,外國使臣自然也是越來越多。朝廷攻滅東瀛之後,東瀛甚至還煞有其事的派出了上千人的使團,前來學習中原的先進文化,反正那幾個島也已經是自家的地盤了,中原各大書院對此自然也是表示歡迎。

正愁不知道應該怎麼響應朝廷的號召、進行文化輸出呢,結果就有人送上門兒來了,豈不是好事?

不過東瀛人除了個子矮一些之外,倒也沒有和漢人區別很大的地方,因此大街上還是那些膚色都不一樣的才更引人注目。

所以在無數漢人們的眼中,這些之前見也沒見過的傢伙,又何嘗不是一番景緻?

至少現在在大漢,除了沿海或者邊境幾個重要城鎮之外,也就只有洛陽能夠見到這番景緻了。

今日因是寒食節前一天,千家萬戶加倍的準備伙食,一來是今天得吃好一點兒,明天就沒有熱乎飯吃了,二來自然也要準備明天的食物和清明節的祭品。

好在天氣已經回暖,不然的話這吃一天涼的,藥房裡還不知道有多少抓藥的。

原來有病看醫生、抓藥,這是富貴人家纔能有的享受,而現在大漢的藥房已經遍地都是,這一條街上幾乎每隔一個路口就能看到一個,不管大小,總歸是有的,只要是在這洛陽城中能混上一口飯吃的,總歸是能看得起病的。

更何況朝廷已經推行醫療改革多年,看醫生可能還貴一點兒,但是按照方子抓個藥之類的,卻已經很便宜。

“看這天,陰沉沉的,怕又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啊。”路邊茶樓中,一名中年男子一手捧着涼茶,一手拈着點心,搖頭晃腦,那叫一個舒坦。

寒食節和清明節,是朝廷在去年制定的節假日之中的一個,從朝廷政府部門到民間工坊、商鋪等等,都享受這個假期,假期持續三天,完全符合陛下照抄後世的惡趣味。

當然了,諸如酒樓、茶鋪這些,都採取高薪鼓勵或者輪班的制度,來保證能夠開門運營。

畢竟這些節日裡,趁着清閒上街逛一逛、吃點兒喝點兒的,也不在少數,尤其是清明節多數都得回家祭祖,所以出門前也得出來吃飽喝足了,再享受享受這個喝着茶、聽着評書的過程。

“陛下的詩,時時吟誦,時時覺得應景。”旁邊一名年輕士子忍不住感慨道。

“還有二十天就是今年春闈,來考試的?”旁邊一個本地中年大叔問道。

年輕士子連連點頭。

“客自何方來?”

“成都書院!”士子傲然昂起頭。

成都府,龍興之地;成都書院,大漢歷史上組建的第一個書院,第一任山長孝穆公徐陵,更是曾經執掌天下士林牛耳的存在,陛下以師禮待之。

“潛龍之地來的,牛氣的很吶!”本地大叔哈哈大笑。

旁邊的茶客們亦是都露出笑容。

洛陽都中,匯聚八方來客,各式各樣的人,他們見的可多了,即使是陛下御駕,也常常看到,大漢的陛下,也就是個威嚴的中年人罷了,再多看兩眼,大家保不齊都能給陛下畫個像。

成都士子不由得冷聲說道:“此次春闈,當讓諸位聽聞吾名!”

“小兄弟還不知道龍門書院辯論之事呢吧?”大叔笑着說道,“何不過兩天再開的時候去試一試,現在龍門書院高小兄弟,年不及加冠,其見識就已經遠勝於他人,偏生還有江南來的蕭小兄弟,到底是金陵書院出身,對上高小兄弟,猶自勝過一籌呢!若是小兄弟想要揚名,不妨先去試一試?”

士子登時眼前一亮:“敢問這兩位高姓大名?”

“高小兄弟,是當今河西長孫巡撫之小舅,年紀輕輕便有其姊夫單騎平金城之風,文韜武略,各個在行。”旁邊一名茶客自然是如數家珍,“而蕭小兄弟,則是金陵書院蕭山長之弟,性情文雅卻纔識過人,縱論天下大勢,頗有幾分道理,誰人不稱讚?”

又有一茶客解釋道:“現在龍門書院正藉着春闈之前、天下士子匯聚都中之時機,設下擂臺,廣邀士子比試高低,據說最終比試結果還會告知陛下,作爲陛下評定試卷之參考。”

成都士子登時眼前一亮,那高小兄弟高士廉自然是代表長安書院來的,蕭小兄弟蕭瑀當然是代表金陵書院來的,這些都是新一屆畢業的士子中的佼佼者,姓名簡歷早就通過報紙傳於天下,也被其餘書院看作大敵,他又如何不知?

既然這兩個書院都大放異彩,那他成都書院自然不能落於人後!

士子一揮衣袖,放下些銅錢,轉身就走。

“哎哎,今日假期,應當沒有比試!”一名大叔好心說道。

“龍門書院,心嚮往之久矣,今日正當先去一探究竟!”那士子朗聲說道,沒入街上人羣,不過他的聲音隱約還是能夠聽見,“當讓都中豪傑知我劉文靜!”

(作者按:劉文靜,其父劉韶,在本書中,戰死於蕭世廉攻潼關之戰(第一六五四章),文靜爲烈士遺孤,送入成都義學,後考入成都書院,算是當時留下後來又覺得沒什麼用的小伏筆。)

茶樓中的大叔們顯然並沒有把劉文靜這件事放在心上。

洛陽都中這麼多人,中二病患者並不是稀有物種。

“看報看報,棲霞散人最新文章,朝廷征伐天竺不可取!”報童已經竄入茶樓,頓時引起轟動。

“快給我一份兒!”

“來來來,讓我看看這棲霞散人又說了什麼。”

“大放厥詞,大放厥詞!”一名性情暴躁的老哥已經拍着桌子說道,“朝廷平定西南,自全有西南和西北,護衛海上航路之必須,他棲霞散人所說之勞民傷財,還不是爲了之後?”

“歸根結底是值得還是不值得,而且我覺得散人說的也沒錯,朝廷兵馬征伐有窮時,天下那麼大,難道咱們漢家兒郎就必須要一代一代人打過去麼?這路上荒郊野嶺,難道真的地下都有礦產麼,不然要這些荒蠻之地有何用?”

這是有冷靜的在發表自己的看法。

“據說這棲霞散人正是前朝的楊堅。”

這是八卦之魂熊熊燃燒的,總能找到和別人不一樣的切入點。

“爲何楊堅這等前朝逆賊,還有如此膽量發表這樣的文章,原來我還以爲是陛下自己寫來提點羣臣的呢!”

“楊堅身爲陛下岳父,隱居於棲霞山,如何不能寫這等文章?”

“說的也是啊。”大家恍然。

不過大家的關注點到底不在八卦上,很快注意力就重新回到這件事本身。

眼見得茶樓中要吵起來了,外面突然想起馬車和“避讓”的聲音。

一支車隊粼粼行過,皇家的赤色金龍旗迎風飄揚。

“這是······尉遲修容回京了吧?”有人不確定的說道。

“算算時日,正是今天!”

“咱們都已經等了七八天了,總算是來了。”

一個個腦袋從報紙後面擡起來,接着一個又一個人起身。

大街上,肅穆無聲。

所有人都注視着車隊,神色出奇的恭敬。

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三百六十三章 難以拒絕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戰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一百七十一章 變天(下)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五百章 天降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馬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風捲地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三百五十八章 萬川第一九八七章 輕騎甲騎,剎那交錯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七百九十六章 頗有微詞第一九六八章 某尚未動,爾倒是先來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時候休整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八百九十二章 慘叫聲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五百七十七章 勝利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來第一六九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一六零九章 秋闈,房與杜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還是武關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九百一十章 初見李淵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觀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七百一十五章 紅裳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第七百二十一章 牽手第一八五九章 舊時代的背叛者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盡爲漢土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懶的士兵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保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一二五零章 戰爭的殘忍第一六三四章 市場的胃口第一一一零章 陣法變化第一一九八章 新生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與火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義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興國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一四零七章 國丈受驚了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一九二九章 樂昌的家書第一四六八章 聽雪問政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一千四十四章 井軲轆在轉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十六章 不仁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
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三百六十三章 難以拒絕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戰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一百七十一章 變天(下)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五百章 天降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馬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風捲地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三百五十八章 萬川第一九八七章 輕騎甲騎,剎那交錯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七百九十六章 頗有微詞第一九六八章 某尚未動,爾倒是先來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時候休整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八百九十二章 慘叫聲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五百七十七章 勝利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來第一六九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一六零九章 秋闈,房與杜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還是武關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九百一十章 初見李淵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觀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七百一十五章 紅裳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第七百二十一章 牽手第一八五九章 舊時代的背叛者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盡爲漢土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懶的士兵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保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一二五零章 戰爭的殘忍第一六三四章 市場的胃口第一一一零章 陣法變化第一一九八章 新生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與火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義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興國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一四零七章 國丈受驚了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一九二九章 樂昌的家書第一四六八章 聽雪問政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一千四十四章 井軲轆在轉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十六章 不仁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