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來

人們只會誇讚說千百年前,誰誰誰爲華夏打下了多少江山,所以這地方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而很少會說,正是因爲誰誰誰的努力,所以幾十年沒有丟掉一點土地,百姓安居樂業,幸福的很。

因爲在當世人或者後人看來,老祖宗留給你的地盤,推動下來的發展政策,你只要按部就班的去做便是了,這有何難?

蕭規曹隨的事都做不好,那就是奸佞禍國了。

沈君高很清楚世間人的想法,當年身在南陳朝堂上的他,所想的不過是這個王朝終究不能葬送在自己這一代人的手中,而後來在大漢朝堂上的他,所想的是北伐、天下一統這種大事,或許要完成在他們這一代人手中了。

此時,追隨着陛下一路走過南北的風雨,他心中的想法,也終於又有了變化。

開疆拓土、名垂青史,正其時也!

“南洋,荒蠻之地也,臣以爲欲開拓南洋,當以兵船在前,教化在後,所教化者,有本地聽從大漢調遣之蠻夷,亦有之後留於此地的華夏子民後裔。”沈君高慨然說道,“教化,乃是禮法。臣認爲禮部、刑部和書院應該勠力同心,推動此事,讓南洋徹底爲大漢所有。”

李藎忱撫掌:“不錯!”

他知道沈君高嘴皮子上說得好聽,實際上無論是沈君高,還是朝中其餘臣子,都沒有真的把那些南洋島嶼上的荒蠻部落放在眼中。他們真正關心的還是對南洋漢人的教化。

要讓現在移民到南洋去、在南洋生根發芽的漢人,依舊能夠接受來自於中原的最正統的教育,依舊保持“根正苗紅”。

如此一來,他們的後人,也依舊會以漢人自居,這南洋,也將會徹底變成漢土。

“另外南洋之大,南洋之富饒,各地書院之中也應當多加宣傳,讓每一個讀書人都知道,南洋已然爲我大漢所有,當齊心守護、傳之千百代。”沈君高又補充一句。

南洋的漢人自認爲是漢人那沒用,關鍵還得本土的漢人也堅決認爲南洋是自家地盤,那裡的百姓也都是自家兄弟纔可以。

李藎忱默默看着他,忍不住感慨:

咱們華夏,需要的就是您這種一手促成“自古以來”的大佬啊!

就算是以後華夏經受挫敗,又丟了南洋,等到重新站起來之後,就能夠翻着史書說,當年南洋都是我們的人、說的都是華夏語言、接受的都是華夏最正統的教育,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

至於之前盤踞在島上的那些蠻夷?

搞笑呢,未開化的民族不算數。

他們還應該感謝我們的祖先爲他們帶來知識和財富呢!

李藎忱的目光,看的沈君高有些發毛。

自己難道說的不對麼?

“愛卿,任重而道遠。”李藎忱提醒一句。

難得見沈君高如此上頭,還是得讓他冷靜一下。

不要太莽撞。

歷史上這貨就是因爲嶺南叛亂,一時上頭親自坐鎮嶺南,結果水土不服,就再也沒回來。

主持沈家事宜和朝堂事務這麼多年,沈君高看上去很穩重,但是隻有李藎忱知道,他骨子裡實際上還是個中二青年,只不過被迫承擔起了兄長去世後的偌大家業罷了。

李藎忱有點兒怕這傢伙會上頭之後親自跑到南洋去。

連嶺南的水土你都受不了,南洋還是算了吧。

朕還不想讓沈姊姊傷心。

“不過此事,愛卿可以和禮部商議,派遣得力人手。”李藎忱接着說道。

正想要表忠心、扯兩嗓子“微臣不辭辛苦”的沈君高,連忙拱手答應。

而李藎忱微微一笑。

沈君高的表現,實際上讓他很滿意。

朝中羣臣把最終的奮鬥目標放在開疆拓土上、放在教化萬方上,自然總比放在壓倒對方上來得強。

平時的南北斗爭、文武互相扯後腿之類的,李藎忱是允許的,而且也知道這是必然存在的。

但是李藎忱並不想看到這種矛盾直接影響到大漢的發展。

之前大漢有北方的敵人,又有自己冒出來的吐谷渾吸引朝堂上下的注意力,而現在這些敵人都被消滅乾淨,遼東、西域等地的敵人,在朝堂羣臣眼中也已經不具備非常大的威脅。

所以他們的注意點會轉移到對內的爭鬥上,也在情理之中。

可李藎忱很清楚,現在的大漢,遠遠不是可以內耗的時候。

外面的敵人雖然並不強大,但是勝在數量很多。

內部的發展也剛剛只是開始,若是此時內耗,只會導致本來就珍貴的大量資源被直接浪費掉。

所以深入開發南洋策略的提出,也是李藎忱在轉移國內矛盾。

你們不是都說沒錢麼,南洋有錢,那我們來開發南洋吧!

你們不是說沒人麼,南洋有人,那我們來開發南洋吧!

李藎忱負手微笑。

沒有人比我更懂轉移矛盾。

至於陳叔慎,不在沈君高的位置上,當然不會想着我一個管刑罰的還能在南下戰略中幫上什麼忙。

因爲陳叔慎本身就有最重要的任務去做。

賺錢!

絲綢之路,南洋戰略,最直接的目的,還是爲了賺錢。

陳叔慎只要負責把這件事做好就可以了。

而李藎忱悠悠感慨一聲:“果然是不管走到什麼位置上,都擺脫不了窮這個字啊。”

陳叔慎和沈君高都瞥過來,旋即心中忍不住吐槽一句:那是因爲您老人家花錢的地方太多。要是換做別的君主,此時天下已定,只要休養生息、鼓勵鼓勵農桑,過個三四十年,元氣自然就恢復了。

可是您老人家弄得這些工商啊之類的,固然是讓大漢轉眼就展露出了勃勃生機,可是這背後也是在燒錢啊。

能不窮嘛?!

不過他們兩個也不得不承認。

正是因爲陛下做的這些,才讓大漢以大家都想象不到的速度發展,讓這世界就此換了新顏。

能夠親身參與到此等大事之中,正是他們之榮幸。

若非如此君主,又如何能讓這麼多人才甘心受其驅使?

李藎忱接着說道:“除此之外,當下江南經濟,應當儘快穩定,不可無序發展,還有有關經濟、工商方面的律法,刑部也要加把勁了,朕不希望看到這些參天大樹,野蠻的生長。”

“臣遵旨!”兩人齊聲應道,鬥志昂昂。

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二百八十章 名勝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三十三章 對策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六百八十七章 相逢猶似在夢中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一五六八章 藥房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一三二四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張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九百二十九章 漢王妃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二百三十四章 時間不多了第一八六二章 如果只是醉酒的話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五百五十五章 月華如水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門的劃撥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戰,狼尾灘!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二二二八章 張掖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一六二八章 大時代下的每個人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棄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一九一三章 給他拜個年?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二二八八章 大漢第一份公開的輿圖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三百章 助手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八百七十五章 沒有那麼好心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營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訂的律法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七百三十四章 悶熱第七十七章 年輕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風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一八三二章 元從系的任務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會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七百一十五章 紅裳第二二八八章 大漢第一份公開的輿圖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還沒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來談談第二三六九章 一條鹹魚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二百八十章 名勝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三十三章 對策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六百八十七章 相逢猶似在夢中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一五六八章 藥房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一三二四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張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九百二十九章 漢王妃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二百三十四章 時間不多了第一八六二章 如果只是醉酒的話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五百五十五章 月華如水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門的劃撥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戰,狼尾灘!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二二二八章 張掖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一六二八章 大時代下的每個人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棄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一九一三章 給他拜個年?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二二八八章 大漢第一份公開的輿圖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三百章 助手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八百七十五章 沒有那麼好心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營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訂的律法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七百三十四章 悶熱第七十七章 年輕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風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一八三二章 元從系的任務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會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七百一十五章 紅裳第二二八八章 大漢第一份公開的輿圖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還沒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來談談第二三六九章 一條鹹魚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