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

“裴子烈攻隆中,李藎忱攻鄧塞,來的倒是快。”蕭摩訶緩緩放下手中的戰報,忍不住感慨一聲。

而站在他左右首的任忠和淳于量都是一言不發。這兩個都快人老成精的傢伙可都不傻,這一次北上襄陽,襄陽城中的孤軍固然使他們的敵人,在襄陽城北突兀出現並且虎視眈眈的李藎忱,又何嘗不是另外一支有威脅的力量?

李藎忱這一次陡然轉兵南下,一路突破定軍山和房陵等薄弱的防線,直接撲向襄陽,可以說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不過如果不出乎意料,也不是李藎忱的一貫作風了。

但是在場的大家心裡可都清楚,這一頭餓狼不是乖乖過來幫忙的,他既然來了,肯定就是想要吃肉,少不得就是襄陽這一塊肥的流油的肉。對於李藎忱這一隻饕餮來說,恐怕也就只有將整個襄陽城一口吞下才能夠滿足他的胃口。

關鍵在於這個傢伙的胃口好,消化也不錯,偌大的一個巴蜀,當初在南朝手中就一直是反抗中央的沃土,到最後甚至直接割據,而北周人進來之後,也弄的一片烏煙瘴氣,變成了累贅,結果誰曾想到李藎忱到巴蜀之後,竟然統籌了一盤散沙一般的峽江唐氏,從而獲得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同時又把巴人從山中引出來,自然而然的補充了足夠的人力,讓整個巴蜀竟然再一次變成了天府之國。

甚至就連缺少人才的問題都被這個傢伙通過集中培養胥吏給硬生生的緩和了。

可以說李藎忱擅長打仗,也擅長將土地徹底變爲己有。

這是一個很難對付的傢伙,被他盯上的獵物還沒有跑掉的。

任忠和淳于量等人交換眼神,他們甚至覺得自己有理由懷疑,李藎忱早在當初進攻江陵的時候就有拿下襄陽的企圖,只不過當時就算是拿下了襄陽,那也是蕭摩訶的功勞,所以李藎忱乾脆先取巴蜀,通過這樣一個彎彎繞的辦法最終讓一切變成了現實。

不過轉念想想,這個傢伙甚至都可以硬生生的將自己虛封的漢中侯變成實封,這些似乎也算不得什麼。

“虎頭山的營寨已經破敗不堪,曹孝達死守的可能不大,估計過不了兩天就會撤退,”淳于量沉聲說道,“末將認爲應該抓緊派遣斥候入峴山打探敵人下一道防線的虛實。”

說完他還不忘瞥了任忠一眼。

作爲前鋒,淳于量終於將虎頭山這個外圍防線攻破,接下來的峴山幾乎是貼着襄陽城,因此可以說是衝到了襄陽的內圈防線了,相比之下任忠現在還在檀溪一帶停留,沒有多少進展,自然讓淳于量有炫耀的資本。

對於淳于量的眼神,任忠只是哼了一聲,心中多少有些憤憤不平。曹孝達雖然在襄陽城南佈置了兩條防線,但是這兩條防線或許是因爲依託山丘的緣故,所以兵馬並沒有在西北的多。

更多的兵馬沿着檀溪擺開,擋住了任何任忠可以強渡的道路。

檀溪雖然不算寬闊,但是水流湍急,很多地方根本沒有辦法泅渡,只能選擇上游水流平緩和下游匯入沔水、水面寬闊的地方,而顯然曹孝達對於這些地方更爲熟悉,早早地安下了營寨。

這些天任忠幾次強攻,卻只是讓檀溪和沔水上飄了不少屍體,尤其是想到淳于量這些人在沔水岸邊看着飄下來的屍體似笑非笑的嘴臉,任忠就心中有氣。

這個曹孝達,怎地就是和他過不去!

任忠也好,淳于量也罷,都已經是軍中頗有名望的老將,但是這名望終究沒有辦法當養家餬口的飯來吃,所以他們都想要趁着自己還沒有解甲歸田,抓緊賺取一些戰功,這樣才能增加俸祿、福澤子孫。

相比於任忠,淳于量已經走在了前面,長子繼承其爵位和食邑不說,其餘的幾個兒子也都有妥善安排,有的進了太學,之後少不了是一方太守,而更多的則散佈在軍中,其中最出色的還是第六子淳于岑,據說這個老傢伙已經將自己這個兒子派到沔水北岸去了。

相比於帶領兩三千兵馬進攻樊城,任忠更相信這是淳于量在通過這個方式和李藎忱聯繫。

在徐陵果斷的將徐德言送入李藎忱麾下之後這麼久,淳于量終於也坐不住了,讓自己最有實力的兒子前去接觸李藎忱,已經足夠表現出來這個老將軍的誠意。

想到這裡,任忠只能暗暗咬牙,只可惜自家兒子現在還在淮南軍中,一時半會兒也不可能調動,任忠也沒有膽量直接讓他回來,畢竟任家也就只有這一個子嗣,一旦離開了南陳軍隊,那就只能投奔李藎忱,這對於任家來說不啻於將整個家族的未來都賭上了。

任忠自問自己現在都已經這個年紀了,已經玩不起如此心跳了。淳于量的兒子多,他任忠可捨不得。

看着任忠陰晴不定的神情,淳于量只是一笑,並沒有說話。而蕭摩訶也同樣將自己麾下這兩個老將軍的神情盡收眼底,不過他並不會主動提起這個話題。

任忠爲什麼進攻受困,實際上蕭摩訶和淳于量心裡都清楚,作爲曾經李藎忱手下敗將的曹孝達,自然而然的會將更多的兵力安排佈置在李藎忱有可能前來的西北側,而任忠實際上只是恰逢其會罷了。

當然如果真的一語道破的話未免有點兒傷面子,這個道理任忠自己也不可能一點兒都不明白,只不過這個老將軍也多少有幾分傲氣,自己也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罷了。

“繼續進攻,峴山雖然不大,但是山體陡峭,這裡已經是襄陽城南的最後一道屏障,曹孝達不會輕易放棄的,”蕭摩訶沉聲說道,“五天之內,某要看到大陳的旗幟插在峴山山頂上!”

“諾!”淳于量當即鄭重一拱手。

——————————-

“叔父,”尉遲寬快步走上襄陽城頭,衝着曹孝達一拱手,“探馬來報,淳于量所部已經在峴山外下寨,而敵人水師在峴山下游攔江紮寨,蕭摩訶的大營也已經過了虎頭山。”

曹孝達本來就是尉遲迥的老部將,這個時候又是襄陽城防實際上的總指揮,所以尉遲寬用“叔父”來尊稱也沒有什麼不妥。

第一百一十三章 什麼樣的君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懶的士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源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一九一九章 樂昌的愛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對皇后有猜忌?第一四七七章 穩坐釣魚臺的皇后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一二四四章 又是一年春好處第四百八十六章 還打得起第六百四十一章 如履薄冰的許善心第二二二二章 虛晃一槍第一四三三章 且戰且走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二零二九章 白溝南北,大戰在即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一三零三章 抗命第一一七九章 引領思潮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還是武關第一八七七章 剎那猶疑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一二四四章 又是一年春好處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七百六十三章 硬碰硬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戰先慫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後名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風浪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一四一七章 老帥的反應第一三五四章 蕭世廉戰楊堅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一七零零章 單騎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火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艱難第七百三十四章 悶熱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二二七一章 絲綢之路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溫柔似水?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戰先慫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一百一十章 季孫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一五八三章 賣姊姊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一五六二章 海軍的欠條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願第六十三章 介紹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一九四三章 以後同殿爲臣,應該的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七百七十二章 苦力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部郡第一五三七章 佯攻變主攻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二零四零章 搶灘,不惜代價!
第一百一十三章 什麼樣的君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懶的士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源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一九一九章 樂昌的愛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對皇后有猜忌?第一四七七章 穩坐釣魚臺的皇后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一二四四章 又是一年春好處第四百八十六章 還打得起第六百四十一章 如履薄冰的許善心第二二二二章 虛晃一槍第一四三三章 且戰且走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二零二九章 白溝南北,大戰在即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一三零三章 抗命第一一七九章 引領思潮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還是武關第一八七七章 剎那猶疑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一二四四章 又是一年春好處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七百六十三章 硬碰硬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戰先慫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後名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風浪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一四一七章 老帥的反應第一三五四章 蕭世廉戰楊堅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一七零零章 單騎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火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艱難第七百三十四章 悶熱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二二七一章 絲綢之路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溫柔似水?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戰先慫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一百一十章 季孫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一五八三章 賣姊姊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一五六二章 海軍的欠條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願第六十三章 介紹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一九四三章 以後同殿爲臣,應該的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七百七十二章 苦力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部郡第一五三七章 佯攻變主攻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二零四零章 搶灘,不惜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