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

因此現在大家應該認識到,外敵還很強大,並且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又會冒出來新的敵人。

只有緊跟着陛下,真正的帶着大漢在廢墟中站起來,才能讓大漢有更多的資本去應對新的威脅,去和其餘的民族爭奪那爲數不多的崛起的機會!

別人,至少現在還沒有證明自己具有這個能力。

事到如今,想一想自己之前對於陛下的質疑,又是多麼的可笑。

看來各部真的要組織一下,到下面各地州府去走一走看一看。

能夠發展成鍾離這個樣子的,應該好好鼓勵,甚至可以讓本地官員前去別的地方講授一下經驗。而要是發展的還是和之前大家印象之中的南北朝時期一個普通的城池沒有什麼區別的,那抱歉了,吏部和御史臺就要磨刀霍霍,看看你們這些主官是幹什麼吃的。

時代變了啊,所有人的目光交錯,都看出對方眼中的深意。

現在的大漢,是一個大一統王朝了,假如大家還在用舊有的眼光去打量這個時代,那麼被用不了多久,他們也會被淘汰。而他們驚恐的發現,之前的自己,好像還真的是這樣的目光。

還好,這一次跟着陛下南下。

還好,自己親眼看到了這一切。

甚至大家心中更加感慨的是,陛下應該是早就已經回阿飛了解了他們的想法,甚至看穿了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才專門帶着他們下江南,不讓他們再繼續站在北方百廢待興的廢墟上無病呻吟,而是讓他們親眼看一看,那奏章上隻言片語描繪不出來的繁榮,那怎麼說都顯得詞窮的盛世!

沒錯,盛世,在大家看來,一個鐘離城,已經算是盛世的象徵,而可想而知,現在的江南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所以說大漢的江南已經進入了盛世,沒有任何問題。

同時,大家更是要堅定一個想法:

開拓、發展、進取,纔是這個時代的主色調!

自己要學、要做的還有很多。

牙牙學語的小兒,又有什麼資格去駁斥聖人言說?

陛下沒有跟他們一般見識,甚至還願意帶着他們去看,這纔是真正的胸懷博大。

————————

李藎忱並不知道羣臣們的心中現在已經經歷了怎樣的震動。

因爲在他看來,這鐘離城也就是那個樣。

他帶着這麼多臣子南下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安撫江南士民,好好的收攏一波人心。

至於臣子們內心的感慨,李藎忱若是知道了,恐怕只會吐槽一句:諸位請不要自行加戲。

說得好像你們要是跟不上時代了,跟不上朕的思路了,朕還能把你們都換掉,轉眼又去找一批什麼都能勝任的臣子來!

你們跟不上,朕還不是得等着。

說回江南的事。

大漢的都城本來在建康府,結果現在洛陽搶走了都城的位置,建康府一下子淪落成了和長安、鄴城並列的陪都位置,甚至說起來還不如成都府人天天掛在嘴邊的“龍興之地”來的好聽呢。

我們巴蜀人不和你們江南、中原還有關中人爭奪什麼,反正陛下是從我們這裡起家的!

對此,江南人很想說,陛下當初要不是靠着我們江南子弟入蜀,又怎麼打下來的偌大江山?不過這話還是在心裡嘟囔兩句就好了,真要說出來了,未免有點兒在說陛下能力不夠,是靠外力。

因此江南士民們,尤其是當初那些從龍積極的人們,心中還是有些小情緒的。江南人投入了這麼多,洛陽你個濃眉大眼的,憑什麼?

尤其是自從陛下北伐之後,建康府雖然是陪都,陛下卻從來沒有來過,就像是已經把這個都城給忘了一樣,自然更是讓江南百姓們心中的不滿越來越多。

當然這種不滿裡,更多的還是嘆息和失落,但是李藎忱身爲皇帝,絕對不能允許這種情感影響到了江南士民們和大漢之間的情感。

巴蜀是龍興之地。

而實際上真正對李藎忱北伐幫助最大的還是江南。李藎忱是在入江南之後,纔算是真正擁有了一塊物產豐饒、人口衆多的土地,從而確定了自己的基本盤,之後南征北討,有了今日的偌大王朝。

嗯,是爲了深厚的感情,纔不是爲了江南的賦稅和物產呢。

陛下的誠意,毋庸置疑!

所以這一次李藎忱不但親自到江南走一遭,而且和去鄴城的御駕親征、去長安的輕車簡從不同,他這一次是帶着船隊、百官從洛陽沿着運河浩浩蕩蕩的南下,視察沿線州府以及整個運河的運行狀況,聲勢可謂是浩大,充分的表明了皇帝陛下對於江淮和江南州府的重視程度。

而隨駕的妃嬪也很多,沈婺華和陳宣華是跟在李藎忱身邊的,她們出身江南,此次也算是回家。貼身帶着兩個江南妃嬪,自然也是李藎忱在不斷釋放着套近乎的信號,表明自己是不折不扣的江南女婿。

與此同時,還有楊麗華和徐素,分別帶着人馬從另外兩路南下,分別走襄陽入沔水進入大江和走青州下楚州。

這兩隊人馬不但同樣有大量的工匠隨同,沿途考察開闢運河或者道路的可能性,前者是爲了加強荊州和中原之間的聯繫,後者澤是爲了加強青州、徐州等淮北重地和江南之間的聯繫。

李藎忱很清楚,至少後者的範圍內是可以修通另外一條運河的,也就是後世的明清運河。

現在的運河依託邗溝-鴻溝,實際上是從江南斜斜連接了洛陽等中原重鎮,而青州和徐州等地想要南下,就必須要到淮水岸邊才能轉爲水路,這顯然是不利於交通的。

尤其是未來冀州和幽州還要被納入運河體系之中,這條運河一旦修通,自然可以直接讓江南的貨物向冀州和幽州等地運輸,快速的促進這些地方的發展,而且還不需要專門到洛陽兜一圈。

至於楊麗華和徐素的任務,自然是帶着內府沿途巡查。內府的監察體系已經建立起來,現在就是整合各地內府機構、清查貪污腐敗,以彰顯內府權威的時候,楊麗華和徐素生性穩重,自然比較適合這個工作。

一開始大家都沒有經驗,總歸是需要有穩重的人來拿捏一下尺度,免得弄成了大清(*)洗。

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七百四十四章 會面第一一七九章 引領思潮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八十章 款待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一二一三章 跬步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第一七二二章 鳴金三聲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一七五九章 家國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一五九二章 戰爭開始的時間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場第兩千零五章 宇文貢想哭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愛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一四四五章 北與東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貴族的末日第一八四五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將定,萬里無塵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帳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一四九二章 第一滴血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栽樹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七百九十八章 與其慢慢凋零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八百七十七章 任務艱鉅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八十二章 女兒紅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一四四七章 通事館的重任第六百七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五六七章 戶部的小心思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二一八九章 軍事學院存在的意義第一一三七章 這是各取所需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
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七百四十四章 會面第一一七九章 引領思潮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八十章 款待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一二一三章 跬步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第一七二二章 鳴金三聲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一七五九章 家國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一五九二章 戰爭開始的時間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場第兩千零五章 宇文貢想哭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愛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一四四五章 北與東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貴族的末日第一八四五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將定,萬里無塵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帳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一四九二章 第一滴血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栽樹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七百九十八章 與其慢慢凋零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八百七十七章 任務艱鉅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八十二章 女兒紅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一四四七章 通事館的重任第六百七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五六七章 戶部的小心思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二一八九章 軍事學院存在的意義第一一三七章 這是各取所需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