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呂宋平叛之採石場之戰

陽高高掛起,天空中萬道光芒,地面熾熱一片。

兩支敵對的部隊,都汗流浹背地向着既定地方進發,軍旗招展,兵器閃光映亮大地。

那是離城六裡遠的一座巨大的採石場,出產花崗岩供應周邊地區,由於長期的開發,地區內的原始森林的樹木早被採伐一空,留下的只是灌木叢和後來種的草,極爲合適會戰。

古爾古塔的部隊佔據了一道低矮山脊,他似模似樣地佈置了他的部隊,四萬五千人連綿三公里,呈階梯分佈,低的在山腳下,高的在山頂,將山脊的一面全部佈滿,人頭涌涌,黑壓壓一片,另外他還有八千人的預備隊放在了山脊的另一面。

他沒有多少騎兵部隊,只得三百騎兵,一來帝國軍、民衆撤退時,馬是重要物資,能夠帶走的統統帶走;二來就算有馬匹,被大酋長強行帶走和小角色們私自弄走的實在也不少,所以沒得多少騎兵,不過倒是有三千弓箭手。

與土著軍佔領的山脊遙遙相對的有另一條山脊,距離大約有二公里遠,五萬帝國軍就駐守其上,兩條山脊之間是一片起伏不定的谷地——實際上是被挖掉、開膛破肚的原石採集區,人們採光石頭之後,現在已經荒蕪,長着稀疏的草。

由於時間緊,一下船就直接開赴前線,兼且道路崎嶇。帝國軍地重武器沒能拉來,同樣是騎兵也不多,連軍官都要步戰。

約在上午十時許,兩軍部署已定,於是一方擂鼓吹號,另一方不甘示弱,有樣照做,“咚、咚、咚……”鼓聲密集。軍號嘹亮,在空闊的山谷滾過,盪來盪去,聲傳百里,震撼人心。

草木蕭蕭,天地之間滿是肅殺之意。塵埃遮山,甲兵怒沖天!

站在土著軍山脊的最高點往下看,情景真是非常駭人。

雄赳赳氣昂昂鋪天蓋地席捲而來的帝國軍,都穿着黑色的衣甲,就象海水漲潮,無邊黑色的濁流涌向大陸,淹沒掉面前的一切!

一陣風吹來,如一片水面的陣線忽然波瀾洶涌,那是帝國軍地旗幟在迎風飄揚。

看到眼前這一切,土著兵許多人腳皆戰慄。手心捏了一把汗。

古爾古塔的進攻意願不足,只想讓人家來攻。不想自己的人沒經歷大仗,看到帝國軍勢大。一些人腳軟要拉稀!

排在各處的軍樂隊鼓樂齊奏,漸漸密集,動人心魄,帝國軍人的心跟着“蓬蓬蓬”有力地跳動,周身上下,不其然地陣陣熱血沸騰!

“殺過去,殺得他們屍橫遍野!不要俘虜,一戰定呂宋!”帝國軍中的政委們如是說。

戰鬥前。土著軍地軍官則道:“打勝這一仗,我們就能夠站穩腳跟。我們的的自由將更加持久。”

帝國軍陣勢爲山字形,每一個前出的“臂”都有一萬人,下面一“橫”有二萬人,整個部隊的正面比起土著軍少了一半,以20構成一個方陣,一個接一個的方陣陣容整齊,緩緩越過山谷低地,往土著軍的陣地攻去。

張遼的計劃是以山字形的尖端硬捍土著軍地中軍,打掉他們的中樞後來箇中心開花。

土著軍地戰術則是儘量消耗帝國軍的力量,以逸待勞,等帝國軍地力量衰竭完了來個後發制人,這是迫不得已的戰術,因爲土著軍的統帥古爾古塔湛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幾萬人的部隊在複雜的戰鬥環境中被他所掌控,缺乏訓練的他們在與帝國的職業軍人對攻時很容易就陷入混亂中,戰鬥中會打亂自己的佈置——你叫他向東他可能向西,你讓他停止前進他卻繼續追擊,也就是說不能做到如臂使指。

就在帝國軍地前部接觸到土著軍時,古爾古塔的弓箭手一齊發箭,劈頭蓋腦地箭枝傾瀉而去,猛烈得就象一陣疾風,掠過土著的頭頂,往帝國軍部隊中捲去,立即閃出熾熱的火花和噴出血光,

帝國軍用盾牌抵擋,夾在隊伍中的弓弩手同樣還給顏色,只是帝國軍處於進攻進程中,前陣派出去的弓箭手不可能太多,而土著的弓手水平太次,雖然有一部分帝國軍的制式弓,卻弓力不強,射速不高,因此大家誰也沒有給誰造成很大的傷亡。

雙方馬上兇狠地廝殺在一起,鮮血和骨肉橫飛,粗野的吶喊聲和慘叫聲此起彼伏。

從山頂往下看,陽光籠罩下的戰場,人們擠成一團,人羣中飛逸出一片片奇異的、瑰麗的紅霧,那是大刀片砍出的血霧!

帝國軍固然是士氣如虹,土著軍同樣不缺乏勇氣,竟然與帝國軍對攻。

他們許多人不會用刀劍,或者在這個大場合裡,會用的動作變形、忘記(帝國)教官教過了什麼,就盡會在那裡胡亂地用刀亂砍,用劍亂刺,而不是殺向帝國軍的致命處。

戰鬥中講究的是一擊必殺,很快地,土著士兵要不被手段更高超的帝國士兵殺倒,要不就是因爲用力過多、過猛,導致體力迅速下降,而這意味着在兇險的戰場上死亡率大增!

相比之下,久經戰場、訓練充足的帝國軍殺得更有效率,更有水平,出手更加果斷,往往能夠抓住敵人的任何一處破綻,給予敵人致命的打擊。

甫一交戰,帝國軍的三臂已經突進了土著軍的隊伍中,從山頂往下望,原本和諧、整齊的肌體被咬掉了三大塊!

須知土著是膽生毛的,立即進行反衝鋒,軍官聲嘶力竭地吼叫着,士兵硬着頭皮衝上前,胡亂的砍來砍去,砍倒哪算哪,結果來多少死多少,紛紛飲恨在我軍熟練的殺人手法之下。

一場驚心動魄的肉搏戰,兵器的叮噹撞擊聲充我軍衝在最前頭的弟兄們人人血濺滿身,個個刀劍見紅。

陣線緩慢而堅定地向前、往上推移!

看見時機成熟,在山字形的“一”後陣觀察的參謀長杜襲下令道:“擂二段進軍鼓!”

戰鼓聲越發急驟,震得人兩耳轟鳴,熱血沸騰。

拖後的張遼、徐晃和于禁,聽聞鼓聲,馬上向前進,到達尖端部分,全力施展!

“殺!”

徐晃雙手緊握着戰斧,虎軀用常人不能想象的疾捷撲進土著軍的厚重隊伍中,“喀嚓,喀嚓!”可怕的悶響夾雜着恐怖的駭叫聲,雙板斧有如車輪般轉動,又似油鋸狂轉,向後拋灑出無數的殘肢、斷臂和頭顱,他走過的一路,側邊全被鮮血澆灌,成爲了一條血路。

看到這可怕的人形兇器,前面的土著軍齊齊倒吸了一口涼氣,下意識地想避開他,後面的土著軍不清楚情況,急着向前衝,結果你推我搡,隊形大亂。

急得一名土著悍將,奮不顧身,手執一口寶刀,上前和徐晃交戰。

一陣密鑼緊鼓的打鐵聲響過後,徐晃自他身邊掠過,再不看一眼。

敵將睜着眼,眼眸迅速失去了生命的光澤,“譁”的一響,成了灘稀泥般倒下,頭顱和身體分了家,二條手臂連同二條腿,盡皆脫離了身體,從頸骨斜下腰際,飛濺出來的烏黑濁血把地打溼一片。

敵軍駭然失色,看到這一幕的人,胸腔裡的心臟跳動得如同劇烈擊鼓一般,兩腿打戰,當徐晃兇相畢露向他們撲來,發一聲喊,往後就跑。

跑,能跑到哪裡去,後面那麼多的人,一心慌,就被我們地徐大將軍砍掉腦袋啦!

張遼的短柄馬槍刺出三十次。猶如毒蛇吐信,每一刺必將帶走一條人命,殺了三十個人,所向披麾,土著哀號着,慘叫着,名將是戰爭的倍增器,將是兵膽。兵助將威!在擁擠不堪的環境下,四面還都是揮來的武器,有了旁邊戰友的護翼和配合,張遼能夠每槍從不落空,創造了戰鬥史上的奇蹟!

他將中央部分讓給徐晃,讓徐晃去攻最厚重的部分。以堅攻堅,他則與于禁分管左右,或兇猛向前衝殺,或展開猛烈地側擊,攻打土著軍的中軍。

在帝國軍三支箭頭的打擊下,不到一個小時,土著的中軍已經被消滅了一半,離山腰處敵酋古爾古塔的大旗已經不遠,前面還隔了十幾縱隊的士兵,然而只須衝一衝。就到古爾古塔地面前!

看到危在旦夕的情況,古爾古塔心中一發狠。下令道:“全面進攻!”

帝國軍往攻土著軍,雙方接觸面是土著軍正面的一半。古爾古塔先前不敢下令包圍帝國軍是恐已軍陣營混亂,現在可顧不得什麼。

由於水平所限,命令接收得有快有慢,土著軍的軍官也發出相應的軍令——或快或慢,各部執行命令時跑得又

頓時,“哄”的一聲,土著一窩蜂向着帝國軍衝去,陣形蕩然無存!

兩軍全面駁火。起初土著看似情況不錯,在左右翼圍着帝國軍來毆。可是隨着銳氣耗盡,帝國軍後陣一通敼響過,形勢大變。

每一支負責阻截的部隊在拼死攔擊敵人不讓敵人通過,一部分的士兵在軍官的帶領下,自土著人的人潮中殺出一條血路後,進行猛烈地穿插,遇弱敵就噬,見強敵就溜,不久後,四面八方都聽到了華語的喊殺聲,土著雖然人衆,卻覺得到處都是帝國軍,立即陣營大亂!

這種情況本來根本不會發生,如果是一支訓練有素部隊地話。

在中部戰場上,帝國軍迎來了最嚴峻的考驗!

敵人將預備隊拉上來,孤注一擲了,在古爾古塔親自率軍法隊地督戰下,以上千上千的兵力進行集團式反衝鋒,帝國三個大將,使盡全身解數,將土著殺得血流成河,然而土著全線壓下,從山頂到山腰,就象落了一羣羣飛蝗,漫山遍野的攻過來,打垮一批,又上一批,帝國將軍們宛如中流砥柱,死戰不退,向浴血奮戰的弟兄們說道:“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帝國軍人的驕傲,絕不能被那些沒開化的猴子們羞辱。”(這句話,要在和平時期,要負責的!)

雙方大打出手,我軍攻擊力甚強,但我軍仰攻,力氣減了三分,敵人佔領地利,士氣不算差,不怕死的前仆後繼,大家攪成一團,嘈雜混亂,象淤集起來地野市,大家都死傷慘重,鮮血彷彿下雨天的溪流般往下流淌,在山腰上殺出了一條殷紅地腰帶!

混戰中參謀長杜襲着將軍李巽帶領二千弓箭手運動到亂戰的軍陣以下,從山腳往上看,大家擠成了一團,根本插不上手,急到李巽扎扎跳。

他再看形勢,土著的中陣最厚,敵住徐晃,左陣稍次,攔住張遼(他將中陣讓給戰力最強的徐晃去打),在右陣上,由於是于禁的戰鬥力弱過遼晃,結果被拉下一大截,徐晃張遼一條線作戰,于禁在下面。

如此,右陣的土著反倒拉長了戰線,還有一部分往中陣去了,結果是右陣變得薄弱了。

就打他右陣!李巽招呼一聲,部隊緊跟着他移動過去,有人傻呼呼地問:“將軍,敵我交錯,怎麼打?”

李巽怒道:“一幫豬頭柄!我們不打我軍當面之敵,就打他們的後面部隊!”

Wшw. ttk an. ¢ ○ “放!”

帝國軍的前導弓手,首先射出了幾枝紅色箭枝,作出標示,其他的弓箭手跟着來。

所有的弓箭手都帶了一盤諸葛連弩,共一萬枝箭,在近程有着莫大的威力,放光了箭,再用上強弩硬弓,急促射,連續放,見自己弟兄們在捨生忘死的戰鬥,帝國的弓手們動作加快,抽箭、上弦、拉弓、瞄準,放!猶如六指琴魔,看到人眼花繚亂,達致一分鐘六射的高速!

箭枝嗖嗖嗖的從帝國軍頭頂處掠過,扎進了土著軍的身體中,射得正當時機,土著軍混亂不堪,隊形亂了套,形成不了有效的防護,許多人甚至嫌盾牌妨手,將盾牌扔了,丟掉了這個保命的東西,又不能做到人人被甲,箭箭入肉!噗的一聲,熱血就順着三棱箭頭象泉水般歡暢地流了下來。

帝國弓箭手全力將二袋箭(每袋20枝)射出,連同開始

不到十分鐘射光了九萬枝箭,暴雨般地傾瀉到土著軍!

這可是要命的活兒,弓手們人人累得象條老狗般吐出舌頭喘大氣,個個的手臂酸到舉不起來,不過成果喜人。

他們至少射殺了三千五百個人,仆倒的屍體把山坡瞬間蓋滿了。

于禁突然覺得壓力一輕,原來已經殺透大陣,前面全是屍體,只得廖廖幾人抵擋!

他將槍一招,士兵們跟着他,連滾帶爬,一直向山頂衝去,然後反過來,從山頂向着山腰處的擁擠一團的土著軍殺下去!

看你MAMA的居高臨下打老子,現在老子打回你,

先前的鬱悶化爲了手上的動力,帝國軍象倒水般往下衝,即將將土著們衝得東倒西歪!

現在的土著軍再也沒有什麼能夠抵擋得住帝國軍,完成一邊倒的屠殺。

力大無窮的帝國軍人們舉起大刀,以泰山壓頂之勢狠命一斫!

滿臉驚惶的土著兵舉刀勉力一架。

“砰!”

他的刀一斷爲二,下落的兵器將從他的肩部砍到了腰間,因此他的左手,軟軟地垂將下去,碰到地面,但沒有斷,在腰際連着。

他痛苦地發出了一聲驚天動地的慘嚎,人家就手在他喉嚨處一抹,結束了他的痛苦!

千刀萬刀舉起。千百個土著頭落地,鮮血滾滾而出!

這樣地戰鬥態勢本來不應該出現的,如果土著的陣容整齊的話。

……

于禁的一杆槍,不知穿透了多少土著的胸膛,他的手抓槍處,粘粘乎乎的盡是血漿,槍尖處卻沒有多少血跡,閃閃發亮。閃爍着奇異地光澤——這把槍,已經成精了。

于禁只覺得好象使起來毫不費力,怎麼殺怎麼有,運槍如風,其疾如電,每一次揮動就帶走一條人命。他是走“之”字形(上山容易下山難),一路挑過去,就一路的屍體留下來!

跟隨他的軍人們精神大振,個個爭先,人人奮勇,力道大,刀力猛,動作快,來勢之兇猛,就算是呂布翻生只怕也得繞着走。

面對着這羣打瘋了的帝國軍。土著兵使盡渾身解數,用他們的刀、槍、盾。還有拳頭、牙齒,拼命抵抗。可還是擋不住于禁!

……

看到了,前面的大旗!

土著軍統帥古爾古塔就站在旗下指揮,也不是什麼指揮不指揮,部隊都打亂了,他倒是好漢一個,怎麼都不退,以免中軍大旗轉動,影響士氣。

于禁雙眸血紅。殺氣大盛!

單手執槍,鎖定目標。瞄上一瞄,傾全力擲出!

氣機牽引之下,古爾古塔下意識地將身邊地一個兵拉到面前,可是,血虹經天般的槍,力道勢不可當,穿透兩人,串燒雞翅,槍頭自古爾古塔的背後冒出來!

他連叫都不叫一聲,就一命嗚呼,周圍的人扶住他,不能置信地看着,失魂落魄地叫道:“大帥死了,大帥死了!”

“大帥死了,大帥死了!”

聲波片刻間傳遍了戰場,土著軍大亂。

他們無心戀戰,帝國軍卻精神百倍,山腰處一時間成爲了駭人的屠場,張遼、徐晃、于禁三將齊心合力,將土著軍的中軍全殲,失去指揮的土著兵如同被捅了窩的馬蜂,四處亂竄,全面崩潰!

“殺光他們,不留俘虜!”到處殺聲震天,帝國軍所向披靡,肆意殺戮。

土著兵丟盔棄甲,將身上什麼都扔掉了,只求跑得快。

一些土著兵猶有戰意,卻被自己人一衝,陣形蕩然無存,結果被帝國軍追過來猛砍一頓,渣都不得剩。

兵敗如山倒,土著兵爭先恐後地逃命,自我踐踏,急起來用刀開路,死在自己人手裡腳下的也有上千把人。

“追上去,不放過一個!”號手吹起了進軍號,索命追魂號!

窮兇極惡的帝國軍緊咬不放,追上去就是一刀!

土著身法靈便,帝國軍每個軍人雖然很累了,但命令就得執行,咬着牙在後面窮追不捨,呈寬大正面將土著往後趕。

不不不,絕不會放過他們,當土著兵地潰軍衝進一條兩邊夾山的大道時,山頂上刷地豎起了帝國軍地旗幟。

戰鬥打響後,從船上下來的一部分士兵不再進入戰場,由張任和李嚴地率領下往後快速穿插,抄土著軍的後路,如今就從道路兩邊衝出來!

好可憐吶!跑到現在,大部分潰兵的兵器沒了,盔甲掉了,盾牌扔了,弓箭早不知到哪裡去,對上帝國軍,近乎裸奔,哪怕連最後的掙扎也做不到!

土著兵悽慘地叫道:“投降,投降!”

帝國軍吼道:“不接受投降,死去!”

絕望的土著兵赤手空拳迎戰,被帝國軍有如斬瓜切菜般地一頓好殺!

血色殘陽照耀在山野上,谷地裡,屍體鋪滿,鮮血將大地抹上了一層濃厚的紫醬色

雙方交戰的山腳下是屍山血海,周邊則遍佈已到處是傷兵和屍體。

樹枝上、竹林裡、草堆裡、灌木叢中到處是橫飛的血肉和斷肢殘臂,有地屍體被大刀砍掉頭顱,頭斷之處在咕嘟咕嘟地冒着血泡;有的被大破膛,創口處翻出五臟六無聲無息地向外翻涌血漿,令人慘不忍睹……

是役,帝國軍死傷一萬人(當中有三千人戰死),五萬三千土著兵,只逃出了二千多,有五萬人全被屠戮。

打掃完戰場,張遼下令收集一部分土著兵地屍骸,築成了一座高達十米的“京觀”,在地上插上一塊牌子:“寧叫呂宋不長草,也要踏平呂宋島!”

最後合圍時,抓出了一百名土著少年,他們被釋放了,因爲帝國軍需要有人去傳播消息,以震懾人心。消息傳將出去,果然造反派亂成一團!

第52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八完)第29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一)第15節 牝雞司晨(三)第62節 暢遊金字塔第69節 激戰泰西封III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第19節 各有各難處第50節 劉備的命運(一)第43節 三跌臭水第15節 牝雞司晨(三)第32節 隨軍記者(三)第41節 最高危機第6章 24節的阿三文明小例第29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一)第2節 得失兩心第24節 呂部來投第38節 呆在建業第53節 朕來溝(三)第42節 都解決了第61節 埃及諸事第31節 馬家遊江南(二)第2節 圈套第22節 痛擊棒子第9節 抽水機大破巴姆堡第19節 春節團拜第31節 涼州好風景第50節 豬豬威震羅馬(一)第6節 吞併日耳曼(二)第16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10節 殘酷的叢林戰第19節 和平比戰爭好第31節 涼州好風景儒家時代是歷史必經的時期第4章 夫餘、高句麗、三韓介紹第36節 斬西海龍王第2節 兩條主線第30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二)第74節 希臘有戰火(四)第51節 朕來溝(一)第23節 印第安之王(一)印度古國與宗教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41節 大進軍第9節 抽水機大破巴姆堡第65節 豔后無雙第37節 大元立國第17節 繼續向前----登陸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27節 夢斷樓蘭(一)第20節 激戰共青城第13節 賀歲版大禮包第74節 “幸福”的呂宋土著第84節 淵源、報紙第64節 很會說話的龐統第63節 兵臨城下第21節 封土堆上何青青第10節 黃埔軍校第9節 連環計借東風第21節 皇帝當強盜(二)第6章 第2節玄幻的說明第10節 鬼城豐都第1節 神州新氣象第13節 牝雞司晨(一)第3節 北方軍情第31節 馬家遊江南(二)第55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嘔血求婚記第42節 別墅外的野餐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16節 你有錘頭,我有人頭(二)第22節 向倭島進發第47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藍鑽第47節 羅馬大亂(二)第53節 元宮秋(一)第11節 吃了蔡琰第37節 名將之路(二)第20節 司馬折棒子(三)第43節 前臺後方現代靚麗的波斯美女第41節 大進軍第18節 女王,請蹂躪我吧第63節 天災人禍第8節 三英戰兩雄第7節 前哨戰印度古國與宗教第32節 絕色雙姝第7章 第十節豐都鬼城的十八層地獄第37節 再幹一票(三)第21節 花園口慘案第87節 死誰好呢?第37節 何爲極樂?第23節 妾心爲君而動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63節 終極情趣(一)第19節 隔海互聯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25節 戰前動作第28節 印第安之王(六)第8節 蟻與龍鬥(二)第42節 鳳兮鳳兮,故是一鳳第45節 劉備出川
第52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八完)第29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一)第15節 牝雞司晨(三)第62節 暢遊金字塔第69節 激戰泰西封III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第19節 各有各難處第50節 劉備的命運(一)第43節 三跌臭水第15節 牝雞司晨(三)第32節 隨軍記者(三)第41節 最高危機第6章 24節的阿三文明小例第29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一)第2節 得失兩心第24節 呂部來投第38節 呆在建業第53節 朕來溝(三)第42節 都解決了第61節 埃及諸事第31節 馬家遊江南(二)第2節 圈套第22節 痛擊棒子第9節 抽水機大破巴姆堡第19節 春節團拜第31節 涼州好風景第50節 豬豬威震羅馬(一)第6節 吞併日耳曼(二)第16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10節 殘酷的叢林戰第19節 和平比戰爭好第31節 涼州好風景儒家時代是歷史必經的時期第4章 夫餘、高句麗、三韓介紹第36節 斬西海龍王第2節 兩條主線第30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二)第74節 希臘有戰火(四)第51節 朕來溝(一)第23節 印第安之王(一)印度古國與宗教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41節 大進軍第9節 抽水機大破巴姆堡第65節 豔后無雙第37節 大元立國第17節 繼續向前----登陸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27節 夢斷樓蘭(一)第20節 激戰共青城第13節 賀歲版大禮包第74節 “幸福”的呂宋土著第84節 淵源、報紙第64節 很會說話的龐統第63節 兵臨城下第21節 封土堆上何青青第10節 黃埔軍校第9節 連環計借東風第21節 皇帝當強盜(二)第6章 第2節玄幻的說明第10節 鬼城豐都第1節 神州新氣象第13節 牝雞司晨(一)第3節 北方軍情第31節 馬家遊江南(二)第55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嘔血求婚記第42節 別墅外的野餐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16節 你有錘頭,我有人頭(二)第22節 向倭島進發第47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藍鑽第47節 羅馬大亂(二)第53節 元宮秋(一)第11節 吃了蔡琰第37節 名將之路(二)第20節 司馬折棒子(三)第43節 前臺後方現代靚麗的波斯美女第41節 大進軍第18節 女王,請蹂躪我吧第63節 天災人禍第8節 三英戰兩雄第7節 前哨戰印度古國與宗教第32節 絕色雙姝第7章 第十節豐都鬼城的十八層地獄第37節 再幹一票(三)第21節 花園口慘案第87節 死誰好呢?第37節 何爲極樂?第23節 妾心爲君而動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63節 終極情趣(一)第19節 隔海互聯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25節 戰前動作第28節 印第安之王(六)第8節 蟻與龍鬥(二)第42節 鳳兮鳳兮,故是一鳳第45節 劉備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