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9)

第二天的朝會因皇帝身體不適停了。

皇帝沒有提前打招呼,只是羣臣趕到麟德殿侯旨時,一個小太監出來宣佈皇帝的口諭,說是昨夜偶感風寒朝會臨時取消,請滿朝文武大臣各回府邸。

羣臣無奈,只得山呼萬歲恭祝皇帝龍體早日康復云云。

但上午皇帝李亨突然下詔,宣稱準備改年號爲“乾元”,待過了上元節便改稱乾元元年,此事交三省六部主官擇日朝議裁定。

皇帝更改年號屬於正常,不過,改年號之事一般是由羣臣提起商議,討論出一個適當的年號來,然後上表皇帝批准,皇帝冷不丁自導自演了改年號的戲份,直接宣佈要更改年號,讓朝臣吃了一驚。

但更令人吃驚的還在後頭,宣佈更改年號的詔書發佈了不到半個時辰,從大明宮中又傳出了皇帝的第二道詔書,改封楚王李俶爲成王。

冊封詔書很長,歷數了楚王李俶自出世以來的文成武功和自靖難以來的各項功績,總而言之,讚譽李俶文能定國武能安邦,是是大唐皇子中和宗室親王中的佼佼者。

改封成王,這意味着冊封皇太子的前兆。

皇帝竟然……這是妥協和放棄了?滿朝文武議論紛紛,不少人紛紛趕往楚王府向李俶表示祝賀。

李俶其實也有幾分狐疑。皇帝這幾日一直表現出強硬的姿態,卻在驟然之間轉了方向,以改封成王的路徑來向自己示弱?

但李俶還是安之若素。

他不以爲皇帝能玩出什麼花樣來,即便皇帝要玩花樣,他也不怕。接受了改封成王的詔書之後,李俶秘密又將南衙十二衛和北門四軍的主將召到府中來,做好了應對一切的各種準備。

早在李俶當皇孫時,就與禁軍諸將往來密切。而時過境遷之後,如今禁軍中的中高層將領,大多都是他自靈武起兵以來親手舉薦提拔,自然惟他之命是從。

李俶的心機深沉之處就在於,他將親楚王的嫡系軍隊在光復長安之前利用職權將之悄然轉化爲駐守長安的禁軍,而皇帝其時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等皇帝醒悟過來已經晚了,皇帝的脖子已經被楚王牢牢扼住。

槍桿子裡出政權,這不僅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也是古今中外經過了無數事實驗證的真理。掌握了兵權,就控制住了長安,而這就相當於將整個李唐中-央朝廷掌控在手掌心。

第三日,是大朝會。這是在改元乾元之前的最後一次大朝會了。滿朝文武,宗室親王,各種爵位的文武散官,統統進殿參加朝儀。

聲勢浩大的官僚隊伍緩緩排隊進入含元殿,久經訓練的官員們沒有任何混亂,很快就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次序站在了屬於自己的班位上,紋絲不亂,鴉雀無聲,靜候着皇帝的出現。

古代官場的秩序感,其實遠遠比現代更讓人驚歎。等級森嚴,一步一個腳印,多一步都不能跨越,這是規矩。

因爲是大朝會,皇帝也盛裝出席,冠帶冕旒威儀萬千。兩排宮女舉着精美的華蓋,兩排服飾統一的青衣小太監面色肅穆,手執代表皇帝權威的各種儀仗道具。李輔國身着內侍省監的三品紫袍,揚着拂塵,扯着尖細的嗓子震盪着全場:“陛下駕到,諸臣拜迎!”

文武大臣在成王李俶的帶領下,拜伏了下去,按照禮儀高呼三聲“吾皇萬歲萬萬歲”。

李亨面色肅然,緩緩坐在龍椅上,環視衆臣,擺了擺手,凝聲道:“諸位愛卿免禮。”

衆臣起身。

皇帝沉默了片刻。

片刻後,他深沉的目光投向了李泌。李泌深吸了一口氣,從班位中走出,先向皇帝深躬一禮,然後背轉身來。李輔國小心翼翼地雙手高舉着一道詔書,走下丹墀,遞給了李泌。

滿朝文武大臣目光緊緊盯住李泌手裡的聖旨,不知道皇帝又要搞什麼鬼。此刻,李俶心內微微有些緊張。

“朕自登基以來,夙夜在公,夜不能寐,因叛逆未平,朝廷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空置……郭子儀忠勇兼備,靖難天下,雖有兵敗相州之過,卻瑕不掩瑜,今冊封爲尚書右僕射兼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下兵馬行軍副總管。”

李泌緩緩誦讀聖旨。

衆臣聽完,滿殿皆驚。郭子儀竟然被皇帝冊封爲三省之一的尚書省的高官之一,大唐宰相還兼任了兵部尚書,可謂是實權在握、聖眷正隆。

李俶眉頭一皺,卻暗暗咬了咬牙,繼續沉默着。

衆臣議論紛紛,卻始終沒有人跳出來反對。其實反對也沒有用,皇帝直接宣佈詔命,任何人都知道皇帝已經下定了決心,任何人的反對都將觸發皇帝強烈的反彈打壓。再加上郭子儀在朝中威望很高,所以哪怕是李俶,一時間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去反對。

“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這是史書對於郭子儀的至高評價。由此可見,郭子儀其人深孚衆望,不僅戰功顯赫,而且還很會做人。實事求是地講,做官做到郭子儀這種程度,已經到了一定的境界,絕非常人所及。

李泌掃了衆人一眼,清了清嗓子繼續宣佈了下去:“冊封李泌爲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杜鴻漸爲門下侍中、晉爵爲臨國公,食邑三百戶……”

衆臣又是一驚,郭子儀、李泌和杜鴻漸竟然先後被封宰相,這在朝廷來說,可以說是巨大的朝政變動和權力的重新洗牌了。

杜鴻漸喜出望外,又感激涕零地出班跪拜在地,再三謝恩不止。他從靈武勸進以來,但直到現在才獲得了應有的肯定和封賞,封國公他不是太看重,但獲得門下省主要領導的位置、一躍成爲李唐朝廷中權力最大的文官之一,卻註定會成爲杜鴻漸人生的最巔峰。

正在任的禮部尚書李揆傻了眼,臉紅脖子粗。他這個尚書還在位,怎麼皇帝突然又冊封李泌爲禮部尚書還加了宰相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皇帝瘋了不成?

李俶的臉色也有些不好看。

他擡頭望着坐在龍椅上神色平靜的皇帝李亨,嘴角輕輕一抽。眼前的皇帝讓他感覺非常陌生,在他的印象中,他的這位父皇還從未有過如此驚人之舉。不說別的吧,就說擢升選任官員,尤其是要害崗位,他都會在朝會上提出來讓核心重臣討論定奪,但今兒個卻自己就做了主。

如果說冊封郭子儀爲尚書右僕射兼兵部尚書還情有可原,畢竟郭子儀的威望功績擺在這裡,可謀士李泌卻是一步登天,直接踏上了相位。還有杜鴻漸,杜鴻漸從三品官直接擢升到一品宰相,掌握門下省大權,簡直讓人倍感不可思議。

趙王李系也是非常驚訝,不過,他眸光閃爍,隱隱猜出了幾分皇帝的真實用意。頓時,他的神色就變得微微有些振奮。

郭子儀、李泌、杜鴻漸,嚴格說起來都不是成王李俶的人,皇帝擢升這些人,將之安排在重要的崗位上,其中暗示着什麼不言而喻了。

李系都能想到這一點,何況是李俶了。

李俶抻着臉站在那裡,緊握雙拳,臉色漸漸變得鐵青起來。

他的那些心腹鐵桿都有些抱不平氣不過,躍躍欲試。但畢竟是在金殿之上,沒有李俶的許可,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

李泌一連宣佈了十多名三品以上高官的冊封詔書,有的任,有的免,有的平級調動,有的官升一級。皇帝一口氣調整了這麼多的高級領導幹部,卻沒有跟羣臣通氣,自作主張乾綱獨斷,不僅有違李唐朝廷的規制,還一反李亨往日的執政風格啊。

三省要員中除中書省之外,掌權宰相,都換成了皇帝的人。皇帝想要幹什麼,還需要用語言來解釋嗎?

就在衆人以爲冊封進入尾聲的時候,李輔國又臉色複雜地賜下了第二道詔命,這個時候,李俶的臉色已經面沉似水,心神之憤怒到了即將爆發的邊緣。

李泌再次清了清嗓子,大殿之中靜寂無聲,無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

李俶下意識地往前一步,目光如刀地凝視着正在緩緩展開聖旨的李泌,新任的宰相權貴。

所有追隨李俶的文武大臣屏住了呼吸。只要李俶率先發難,他們就會或搖旗吶喊或衝鋒陷陣,總而言之,不可能讓皇帝輕而易舉地單憑几道異想天開的詔書就改變了原定的朝局,讓長安城變了天。

不能怨這些人大逆不道,而實在是這些人的政治利益與家族利益以及長遠利益,都與李俶的利益息息相關,若是李俶失勢,他們也不會再有好日子過。

爲了自己效忠的成王殿下,爲了自己的根本核心利益,他們做好了思想準備,不惜與皇帝一戰。

可莫要小看了這羣文臣武將。他們要是聯起手來,鬧將起來,把持住最後的底線不動搖,哪怕是皇帝都要爲之讓步。

作爲皇帝,哪怕是李世民這種千古一帝,都害怕臣下捆綁起來共同進退。這是很多皇帝登基之後,對羣臣懷有深深忌憚之心、不惜建立特務機構對羣臣形成監察分化的重要原因。(。)

第597章 年少肝膽雄(9)第383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13)第359章 大唐模特隊第216章 偷窺第485章 復出(1)第513章 孔晟的手段(1)第259章 蘇嫿(1)第560章 凱旋門、會盟碑(3)第252章 濟陰郡(5)第327章 落葉滿長安(1)第646章 當驚世界殊(2)第235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1)第760章 起兵(3)第395章 冷酷無情(6)第700章 紀國進楊府第585章 上國伐謀(5)第610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7)第331章 密見皇帝(2)第295章 雷霆之怒(1)第350章 孔府家酒(5)第363章 登臺亮相(4)第653章 軍變(3)第553章 靈武(8)第473章 抗婚(10)第77章 鄭氏的認同第565章 挽弓射大雕(1)第767章 帝師(1)第315章 元音神尼第152章 見虢王(2)第540章 周摯(2)第213章 驅逐(2)第601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3)第3章 楊府第374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4)第421章 銅鐵合金大炮(4)第68章 欽差到(4)第134章 車門山(5)第5章 生計問題第138章 算計(1)第727章 兵臨城下(1)第274章 火中取栗(5)第169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419章 銅鐵合金大炮(2)第691章 孔晟之怒(2)第26章 義興周氏(1)第606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3)第551章 靈武(6)第656章 郎情(2)第357章 皇帝的猜忌第539章 周摯(1)第64章 縱論天下(2)第714章 整軍北上第241章 政治聯姻(2)第250章 濟陰郡(3)第477章 天怒(4)第662章 江寧鐵騎、神龍衛(2)第205章 封將第530章 遣婚使、傷離別(3)第347章 孔府家酒(2)第410章 安國寺(1)第567章 決鬥(1)第121章 驕傲清高潛在骨第12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1)第71章 心跡和心機(2)第726章 大唐戰神(7)第343章 長安侯(1)第189章 春節第333章 孤臣第75章 不靠譜第692章 朝會第18章 請都金陵表(2)第116章 寧死不屈第299章 大軍北上第678章 蘇嫿來第158章 霸王不言勇,少年自稱雄(1)第197章 整編第308章 鳳陽樓上第201章 雍丘(4)第407章 十王宅(1)第721章 大唐戰神(2)第80章 神力第206章 入城式第643章 江寧郡王(3)第61章 監房夜談(1)第440章 抉擇(2)第71章 心跡和心機(2)第670章 袁晁(2)第319章 封賞之爭(1)第333章 孤臣第327章 落葉滿長安(1)第253章 高夫人第476章 天怒(3)第201章 雍丘(4)第281章 瞞天過海連環套(2)第465章 抗婚(2)第347章 孔府家酒(2)第71章 心跡和心機(2)第323章 英雄本色(2)第417章 和親使第681章 坐山觀虎鬥?
第597章 年少肝膽雄(9)第383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13)第359章 大唐模特隊第216章 偷窺第485章 復出(1)第513章 孔晟的手段(1)第259章 蘇嫿(1)第560章 凱旋門、會盟碑(3)第252章 濟陰郡(5)第327章 落葉滿長安(1)第646章 當驚世界殊(2)第235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1)第760章 起兵(3)第395章 冷酷無情(6)第700章 紀國進楊府第585章 上國伐謀(5)第610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7)第331章 密見皇帝(2)第295章 雷霆之怒(1)第350章 孔府家酒(5)第363章 登臺亮相(4)第653章 軍變(3)第553章 靈武(8)第473章 抗婚(10)第77章 鄭氏的認同第565章 挽弓射大雕(1)第767章 帝師(1)第315章 元音神尼第152章 見虢王(2)第540章 周摯(2)第213章 驅逐(2)第601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3)第3章 楊府第374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4)第421章 銅鐵合金大炮(4)第68章 欽差到(4)第134章 車門山(5)第5章 生計問題第138章 算計(1)第727章 兵臨城下(1)第274章 火中取栗(5)第169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419章 銅鐵合金大炮(2)第691章 孔晟之怒(2)第26章 義興周氏(1)第606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3)第551章 靈武(6)第656章 郎情(2)第357章 皇帝的猜忌第539章 周摯(1)第64章 縱論天下(2)第714章 整軍北上第241章 政治聯姻(2)第250章 濟陰郡(3)第477章 天怒(4)第662章 江寧鐵騎、神龍衛(2)第205章 封將第530章 遣婚使、傷離別(3)第347章 孔府家酒(2)第410章 安國寺(1)第567章 決鬥(1)第121章 驕傲清高潛在骨第12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1)第71章 心跡和心機(2)第726章 大唐戰神(7)第343章 長安侯(1)第189章 春節第333章 孤臣第75章 不靠譜第692章 朝會第18章 請都金陵表(2)第116章 寧死不屈第299章 大軍北上第678章 蘇嫿來第158章 霸王不言勇,少年自稱雄(1)第197章 整編第308章 鳳陽樓上第201章 雍丘(4)第407章 十王宅(1)第721章 大唐戰神(2)第80章 神力第206章 入城式第643章 江寧郡王(3)第61章 監房夜談(1)第440章 抉擇(2)第71章 心跡和心機(2)第670章 袁晁(2)第319章 封賞之爭(1)第333章 孤臣第327章 落葉滿長安(1)第253章 高夫人第476章 天怒(3)第201章 雍丘(4)第281章 瞞天過海連環套(2)第465章 抗婚(2)第347章 孔府家酒(2)第71章 心跡和心機(2)第323章 英雄本色(2)第417章 和親使第681章 坐山觀虎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