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

更新時間:2007-11-21 8:10:00 字數:5994

《元寧實錄•順宗卷》

崇明十三年三月二十七,議政廳、三司議燕州事,以削籍決,帝未準。諸臣三次復進,三次駁回。

崇明十三年四月初二,議政廳諸臣請辭,三司正堂請辭,帝仍未準。

議政廳派往燕州的官員在三月初便回到成越,報告的情況並不樂觀,齊朗與謝清、王素商量了好多天,才決定與三司共同商議如何處理。

結論顯而易見——元寧的法律中不允許將功折罪,賞功並不影響罰過,按照慣例,依律處罰之後,再依據功勞給予獎賞,一般來說,世族的身份是可以保住的。

這一次也是如此,處置完各個罪名,再按戰功獎賞,至少,燕州各家嫡系大支的世族身份可以保證,但是,不包括雲氏。因爲夏承正與雲信道御史的彈劾被認定屬實,雲氏在此戰中有過無功。

陽玄顥無法反駁議政廳呈上的結論,那個結論有將近兩寸厚的案卷作證明,但是,他無法准予,尤其是在面對雲沐雪一反常態的沉默之後。

當天晚上,陽玄顥將這個結果告訴雲沐雪,雲沐雪正在卸妝,鳳簪落到地毯上,悄然無聲,她也只是拾起髮簪,繼續打理頭髮。

“沐雪……”陽玄顥不習慣如此沉靜的雲沐雪。

雲沐雪依舊沉默,一動不動地坐在妝鏡前。

“沐雪,雖然說三人成虎,但是,雲氏……”陽玄顥想解釋,卻因爲得不到迴應而住口。

說實話,陽玄顥怎麼可能習慣對別人解釋自己的做法?

他是皇帝,便是一衆太傅對其嚴加訓教,也不敢要其解釋什麼,而紫蘇也從不會問他爲何如此決定。

他想對雲沐雪解釋,因爲,他清楚,到最後,他仍然會批准這份建議。他希望雲沐雪能清楚這一點,不要有什麼其它想法。

雲沐雪已經足夠了解他,因此,她沉默了,直到陽玄顥受不了,起身離開。

陽玄顥剛走兩步,就聽身後咣噹一聲,不由一驚,轉身才知是雲沐雪將一盒胭脂砸在妝鏡上,燭火映着鮮紅的顏色,說不出的觸目驚心。

“沐雪!”

“陛下!”

“娘娘!”

與陽玄顥同時出聲的是殿外的宮人,雲沐雪只是冷笑,陽玄顥不想讓宮人進來,連忙道:“沒事!”宮人沒再出聲。

“沐雪,朕……”陽玄顥皺眉。

“陛下是皇帝嘛!”雲沐雪終於出聲,“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是不是就這些話?我都可以背了!”

“你不高興……朕知道!難道他們說的都是假話嗎?”陽玄顥臉色數變,最後還是平靜下來,打算與她心平氣和地說話。

或者,陽玄顥希望雲沐雪自己能給他一個拒絕的理由。

“假話?真話?”雲沐雪笑得開心,“陛下,欺君可是株連九族的大罪,誰敢?”

“那你爲何如此?”陽玄顥並未動怒,只是不解地反問,“之前朕便告訴過你,也對雲家下過手諭,但是,不聽從的是雲家,朕還能如何?”

陽玄顥早就提醒過雲沐雪,甚至下過一次手諭,要雲氏遵守法度,但是,雲成海似乎沒有意識到其中的深意。

雲沐雪笑個不停,她終於領教皇帝是如何的天真了!

“陛下,您真是個明君!”她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但是,陽玄顥卻聽出了她話中的反諷之意,不由沉下臉色。

“雲家做的事情,燕州世族哪一家沒有做過?”

“並非只有雲家削籍。”

“此次與周揚一戰,燕州軍中無雲氏子弟嗎?”

“朝廷亦有賞!”

“夏承思一道彈劾,雲氏便成了罪人?”

“……”這一次陽玄顥無話可說。

雲沐雪一直在笑:“陛下,雲家哪裡是誤戰之罪,雲家最大的罪是臣妾!”

“沐雪!”陽玄顥聽不下去了。

“陛下不敢聽了?”雲沐雪笑得絕美,卻令陽玄顥心驚,“陛下信任的是太后,是議政廳大臣,臣妾的話哪裡能入耳!”

陽玄顥第一次看到女子如此激動,不由呆了,竟任她說下去。

“陛下何必對臣妾說什麼?從後宮到朝廷,您哪一次不是按着他們的意思做?”笑容瞬間變得苦澀,雲沐雪有些說不下去了,“陛下,您是皇帝,就沒有想過如此做的後果嗎?”

陽玄顥顯然是知道的,因此,他動怒了:“雲沐雪,這不是你該說的!”

“不是臣妾該說的?”雲沐雪嗤笑一聲,“當然不是臣妾該說的,可是,除了臣妾,又有誰會對您說?”

雲沐雪很確定,除了自己,不會有人對皇帝說這些。

“陛下,您看着他們令臣妾母子分離,看着他們處罰雲氏,以後,臣妾被除死了,您是不是還是看着?”雲沐雪的語氣淒涼,再無半點驕傲。

陽玄顥被她的問題驚住了,雲沐雪是在指着他的鼻子問:“你能保護我嗎?”

問了便是否定。

陽玄顥默然了,雲沐雪的問題本身就是在諷刺他的權力根本不符合皇帝的身份。

這與陽玄顥一貫的想法是相悖的。那是他一直以來被教育所形成的想法,儘管與帝王心術有矛盾,但是,陽玄顥認爲那纔是正確的。

他不想因爲親疏遠近而亂了禮法律令,那會動搖國本。

雖然他想過立四皇子爲儲,但是,至今,那也只是“想”而已。

這是他一直認定的原則,再在有人很明確地提到後果,很明確地質問他,他竟無言以對,只覺得那個原則竟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堪!

如果他從不能保護親近的人,那麼,最後,他只能成爲真正的孤家寡人!

那一夜,雲沐雪還是哭了,哭得悽離,陽玄顥擁着她,一夜無語。

皇帝拒絕議政廳與三司商定的處理建議,也拒絕他們照例的請辭,朝野譁然,完全不懂皇帝在想什麼。

紫蘇一直沒有任何表示,彷彿真的不問世事,但是,雲沐雪知道,這位太后只是在等待,等待皇帝的決定——皇帝的作法其實正表示他在猶豫。

三位議政大臣同樣明白,鬆了口氣之餘,也好奇了。齊朗求見紫蘇正是爲此事。

“能有誰?”紫蘇笑得溫和,“除了燕貴妃,還能是誰?”

“臣等知道,只是,不知貴妃娘娘是如何說的?”

紫蘇擱下拈在指間的棋子,想了想,複述:“她說:‘陛下,您看着他們令臣妾母子分離,看着他們處罰雲氏,以後,臣妾被除死了,您是不是還是看着?’就這樣,怎麼樣?”

齊朗愕然,倒沒有想到雲沐雪如此膽大。

“她對皇帝是不同的!”紫蘇微笑,“我現在算是信了。別的後宮說這樣的話,皇帝只會生氣,半個字都不會入心!”

齊朗倒是不同意:“臣以爲是陛下亦有此想法。”

紫蘇看了一眼棋秤,投子認負,她今天的心思不在這上頭。

“景瀚!”紫蘇輕聲道,“那又如何?我不能那樣想!”她是母親,罪名不能由她的兒子擔!

齊朗收拾着棋子,笑道:“只怕,陛下這一次不會看着了!”

“那就試試!”紫蘇冷言。

雲沐雪敢說這樣的話,就是在挑釁——質疑母子之情、君臣之情,罪莫大焉!

齊朗想勸,但是,想想又沒有說。這件事上,作臣下的沒有發言權。紫蘇不在意,皇帝會在意,倒不如讓紫蘇自己處理。

這樣想着,齊朗便再次抓了一把黑子,問道:“猜子吧!”

棋局再開,這一次,兩人下得認真,一個時辰以後,齊朗認負。

齊朗正要說話,就聽外面匆匆跑進來一人,竟是趙全,還一臉驚惶。兩人同時一驚,心中不安得很。

趙全進了內殿,便跪倒,話音都在顫抖,但說得還算清楚:“娘娘,陛下墜馬了!”

棋子散落了一地。

天子身系天下安寧,即使折了半根頭髮也會驚動萬千,何況是墜馬之類的大傷,不僅紫蘇被嚇到了,便是宮外也有不少人知道。

紫蘇第一時間趕到太政宮,剛下步輿,就見方允韶跪在昭信殿外,臉色青白,滿頭大汗。

方纔趙全已經對她稟報過了,她知道皇帝是與方允韶一起騎馬,皇帝墜馬時,方允韶離得最近,卻未及救援。

“方太傅起身吧!”紫蘇雖然着急,卻還是在方允韶跟前停下,溫和地吩咐了一聲,“天有不測風雲,哀家知道皇帝在你面前素來任性,你不必過責於己!”

“謝娘娘,臣自知罪無可恕……”方允韶是真的萬分自責,即使紫蘇如此寬慰,他仍然無法原諒自己——他竟然沒能保護皇帝!

紫蘇嘆了一口氣,邊往殿內走,邊道:“請方太傅到偏殿候着,不要跪在這兒了!沒有先生跪弟子的理!”

“是!”宮人連忙答應,方允韶也不好再跪,只能起身隨宮人到偏殿等候消息。

紫蘇尚能如此的原因是,路上就有趙全派去探消息的宮人稟報,皇帝雖然傷得不輕,但意識還算清醒,並未昏迷,紫蘇是知道深淺的,聽了這話兒,心便定了大半,否則,她哪兒還會有功夫與方允韶說“理”不“理”的!

齊朗是隨紫蘇一起來的,這個時候,他卻不能跟着紫蘇一起進殿,便站在殿外,方允韶此時也起身了,兩人對視了一眼,齊朗不由一愣——方允韶竟是一臉欲說不說的爲難。

稍一怔忡之後,齊朗心中便了悟了幾分,眼神也冷下去,方允韶不覺移開眼,不敢再看他。

紫蘇沒進內殿,便聽到陽玄顥強自壓抑的抽息聲與間或難以忍耐的痛吟,不由心痛,面上也沒有掩飾,一旁的醫侍見狀,連忙低聲解釋:“太后娘娘,太醫在爲陛下正骨。”

紫蘇點頭,站在原地,沒有進去,醫侍這才鬆了一口氣。

外殿的人心急如焚,宮漏聲聲都打在心尖上,內殿的人也是一頭冷汗,不知多久,一名醫侍從內殿出來,一邊擦汗一邊道:“好了,我們去煎藥!”他手裡拿着一張方子,正在看,竟沒看到紫蘇,直到被外殿的那人扯了一下衣袖,才下意識地擡頭,不禁嚇了一跳,連忙跪下。

紫蘇看都沒看他,徑直走了進去,倒是趙全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一名太醫正在爲陽玄顥施針,紫蘇擡手示意其他人不必出聲,默默地看着兒子。

太醫施針結束,稍稍退開幾步,陽玄顥纔看到母親,連忙道:“兒子不孝,驚動母后了!”那名太醫也連忙行禮。

“這時候還有必要談孝道嗎?”紫蘇溫言,走到牀邊,細細地打量兒子,見他雖然痛得臉色蒼白,但是,確實沒什麼異常,這才真正放心。

“孩兒不能給母后行禮了!”陽玄顥強自笑道,稍動了一下,額頭上便滿是冷汗。

紫蘇皺眉,訓了一句:“痛還不老實!”

陽玄顥再不敢輕舉妄動,陪着笑道:“是。”隨即想到方允韶,又急忙道:“是孩兒自己莽撞,母后娘娘勿怪罪方太傅。”

紫蘇正在檢視陽玄顥的傷,聽了這話,頭也不擡地說:“方太傅素來穩重,自然不可能是他的緣故,哀家怎麼會怪罪?”

“謝娘娘!”陽玄顥鬆了口氣,不再說話,聽母親向太醫詢問自己的病情,心中十分愧疚。

不多會兒,醫侍端了藥進來,一名太醫親自嚐了,正要將藥交給皇帝身邊的曲微,卻被紫蘇伸手接了過去,親自給皇帝喂藥。

陽玄顥方纔聽紫蘇問明瞭方子,剛吃了一匙,纔想起藥裡有寧神安眠的藥,連忙交代:“太醫既然說朕要靜養,曲微,傳旨,由議政廳主政,若不是緊急或重大的事務,便不必來請旨了,晚上遞份稟報的奏章就行了。”

“是!”曲微低頭答應,剛要轉身退下傳旨,就看到紫蘇眼中的冷冽,心中不由一緊。

紫蘇心中不悅,對皇帝這次受傷的前因後果更有數了,卻只是眼神稍變了一下,面上並未表示出來。

陽玄顥服了藥,便安靜地睡着了,紫蘇這才起身離開,幾名太醫也退了出去。

趙全低聲稟報紫蘇,後宮都在殿外,第一個來的燕貴妃。

紫蘇頜首不語,到了殿外,果然看到所有後宮都在等着,齊朗與方允韶避嫌,都退到遠處站着,不由想笑。

謝紋第一個說話:“臣妾惶恐,未能早點趕來,請娘娘恕罪。”這是請罪了。

紫蘇倒沒在意,伸手虛扶了一下,和煦地道:“長和宮本就離得遠些,皇后無需自責。”

“謝太后娘娘不罪之恩。”謝紋謙恭地回答,卻聽紫蘇隨即就說:“皇帝無大礙,但是,不可妄動,總需要人盡心服侍,皇后就多費心了!安嘉就先送到慈和宮吧!皇后可放心!”

“臣妾遵旨!”謝紋只能答應,在紫蘇的示意下,起身進殿。

謝紋離開後,紫蘇看了一眼其他妃嬪,淡淡地道:“太醫說了皇帝要靜養,你們就不必來打擾了,每日遣一人過來請安問候即可。這事……便由慧貴妃安排。”

尹韞歡有些不敢相信,卻更不敢推辭,躬身行禮:“臣妾遵旨。”

“你行事周到,哀家是放心的!”紫蘇點頭,笑了笑,“皇后要照顧皇帝,這後宮的事情亦由你費心了!”

尹韞歡一愣,再不敢答應。連忙推辭:“臣妾愚昧卑陋,豈敢擔此重任……”

“不必過謙,你前次便做得很好。”紫蘇微笑着勉勵她。

尹韞歡不好再辭,只能又進言:“臣妾謝娘娘厚愛,不過,此時與前時不同,不若臣妾與燕貴妃同理後宮事,請娘娘恩准。”

紫蘇淡了顏色:“燕州事未了,燕貴妃宜退居避嫌,豈能再理事?”

尹韞歡一驚,知道再推辭就惹怒紫蘇,只能應下:“臣妾遵旨。”心中卻暗道:“退居避嫌?豈不是已認定燕州有罪、雲家有罪?”

這個意思所有後宮都明白,當下便心思各異地行禮退下。

紫蘇登輿,齊朗與方允韶過來行禮,卻聽她淡言:“皇帝既命議政廳主政,齊相必定事務繁多,棋日後再下吧!”

“臣遵旨!”齊朗行禮答應,恭送太后離去。

趙全知道紫蘇動怒了,到了慈和宮,一路隨紫蘇進殿,一路給宮人使眼色,令衆人退下,免得被紫蘇遷怒到。

進了殿,紫蘇深吸一口氣坐下,卻終是難以按捺,揮袖將手邊的棋秤推下,黑白子落了一地,趙全等人跪了一地。

出了宮門,方允韶剛要走,就聽齊朗喚住他:“方太傅,你當真無話對本相說?”

方允韶心下一驚,卻仍未開口。

“既然如此,本相也不強求了!”齊朗平靜依舊,語氣卻冷淡了下來,擺明了現在不說日後便不相干的立場。

方允韶苦笑,嘆息了一聲:“並非下官不說,實在是不知如何說纔是!齊相容下官晚間登門詳談如何?”

“也好!”齊朗見他神思不屬,想必是心緒極亂,也不強求。

晚膳時分之後,方允韶才登門,到了齊府的書房,齊朗已備了茶具相候,方允韶接過茶盞,什麼客套都沒有,便說起皇帝墜馬的經過:“陛下今日本就有騎馬的計劃,但是,興致卻不高,我便問了一聲,陛下說:‘朕真的不知雲家是否罪極至此!’下官對朝政只知一二,也知道此事極複雜,便沒答話,只是引陛下騎射散心,後來說到打獵,我便道:‘首要專心,一心一意,切不可左顧右盼,認定一隻便不可放鬆。’陛下點頭應是,卻又極輕聲地說了什麼,我也沒聽清,不多會兒,陛下又是如釋重負一樣,神態極輕鬆,我正要放心,陛下便疾馳而出,跟着就……”

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
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