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關中旱災,荀諶欲說荀攸

第258章 關中旱災,荀諶欲說荀攸

對於文丑而言,任何的陰謀詭計,在絕對的力量面前都是土雞瓦犬。

六營立旗?

三萬精兵?

比得過我文丑上將軍的三萬虎豹強兵嗎?

隨着袁紹勢力越來越強,袁紹麾下的武將,一個個都開始變得驕矜。

昔日威震塞北、自封大將軍的公孫瓚,如今都成了易京城中易京樓中的一隻縮頭王八。

烏桓三王踏頓、蘇僕延、烏延,匈奴單于於夫羅,西涼軍出身的馬騰韓遂,全都懾服於袁門威望之下。

尤其是顏良、文丑這兩個袁紹的元從上將,更是傲視三州,自詡天下無敵。

面對文丑的駁斥,荀諶不由緊蹙了眉頭。

對於荀諶這樣的豪門世家子而言,文丑這樣的武夫是入不了眼的。

成天就只知道殺殺殺,一點都不明白何爲“上兵伐謀”。

“兵法有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兩國交兵,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不可不認真的觀察和對待。”

“文將軍勇烈,卻也非百戰百勝之將。”

“倘若兵敗,整個國家都會因你之兵敗,而陷入艱難之境。”

“當今之局,兩帝同天,幽、冀、並三州大部分皆從大將軍號令,而青、兗、豫、徐、揚、荊六州,以及洛陽關中之地,名義上皆從劉協號令。”

“呂布、張邈尊劉協而鎮關中,臧洪、曹操、劉備、劉表奉天子而據六州。”

“劉協沒有足夠的號召力,號令羣雄,但羣雄卻紛紛視大將軍爲戰功。”

“我等不懼戰,但不可不慎戰!”

文丑一個武將,雖然懂些兵法謀略,但又如何是荀諶這種能觀大勢的名門謀士的對手。

這一陣分析,駁斥得文丑啞口無言。

劉協的確如文丑說的一樣,號召力不強。

然而,在呂布、張邈、曹操、劉備等人眼中,劉協代表的是大漢皇威,是大義。

有沒有號召力不重要,重要的是衆人可以藉助劉協代表的大漢皇威和大義,去討伐僞帝叛逆,立不世之功。

袁紹撫了撫短髯,點頭讚道:“友若之言甚善!誰願去趟青州,打探劉備的真實意圖?”

話音一落,許攸、郭圖、逢紀等謀士不是閉目養神就是低頭靜思,誰也不打算去青州打探消息。

荀諶掃了一眼衆人,暗暗冷哼,隨即向袁紹拱手道:“大將軍,諶願親往青州一趟。”

“諶之侄荀攸荀公達,如今也在青州訪友,此去青州,諶順便勸公達來涿城,輔佐大將軍成就大業。”

袁紹吃了一驚:“荀公達竟也去了青州?昔日何進秉政,徵海內名士二十餘人,荀公達也在其列。”

“本將對荀公達的才智膽略,頗爲欽佩。”

“後來董卓亂政,荀公達密謀刺董,卻不幸被小人泄密,被董卓囚於長安。”

“荀公達運籌決策,可比良、平,若能來涿城,本將定以尚書一職,虛位以待!”

荀諶喜道:“公達若知大將軍有如此求賢之心,定然會欣然而來。”

荀諶不知道的是,若只是去打探劉備的目的,沒人想要摻和荀諶的事。

但如今,荀諶卻言要去青州將荀攸邀請來涿城,袁紹甚至還要將尚書一職虛位以待,這就犯了衆謀士的忌諱了。

如今的尚書一職是空缺的,袁紹目前是“北朝”大將軍、錄尚書事。

不論是許攸還是逢紀、審配、郭圖,其實都是盯着尚書這個位置的。

畢竟。

尚書一職,統轄百官,總攬一切政令。

誰當了尚書,誰就是袁紹麾下文臣第一人!

“荀友若這傢伙,自知爭搶不到尚書,就引外人來搶。”

“若讓荀攸當了尚書,荀友若必然也會因此而執掌大權,荀氏一門,一家獨大了。”

“哼!無恥之輩,真欺我等無智了?若讓荀公達踏進冀州半步,我郭圖當場自刎。”

“自以爲駁斥了文丑,就可以目中無人了,荀友若,你自己尋死,可別怪牆倒衆人推。”

許攸、郭圖、逢紀、審配等文臣,紛紛向荀諶投向了極不友善的目光。

荀諶此時還不自知,心中已經想着荀攸來到涿城當了尚書之後,就可以大刀闊斧的選賢任能了。

“兄長,諶,不會比你差勁的。”荀諶的腦海中,浮現了跟荀彧昔日的對話。

荀彧去投曹操,讓荀諶一度在袁紹帳下很是尷尬。

尤其是曹操公然選擇支持劉協後,荀諶的地位就更尷尬了。

因此這一次,荀諶下決心,一定要說服荀攸入涿城!

長安。

劉協得到了劉備的奏疏。

見劉備也提議遷都,劉協的眉頭頓時緊蹙。

之前,曹操提議遷都的時候,遭到呂布、張邈和陳宮反對,大部分的公卿百官亦是不願意再長途跋涉的遷都洛陽。

洛陽被焚燬,百里無人煙,遷都回洛陽自然不如待在長安舒坦。

於是劉協也暫時捨棄了遷都的想法。

而現在,劉備也上書遷都,理由也讓劉協難以取捨。

一個原因是關中凋敝,難以長久,加之道路崎嶇,各州的進貢也難以抵達。

另一個原因是袁紹跟公孫瓚的爭鋒即將結束,倘若袁紹南下,遠在長安的劉協難以號令六州之兵同抗袁紹。

取捨不定的劉協,再次召集了羣臣商議遷都一事。

“又遷都?”

呂布、張邈、陳宮紛紛蹙眉。

曹操上回提議遷都,就已經讓三人頭疼了。

幸虧這公卿百官,大部分都不想回洛陽,這才讓曹操提議的遷都一事不了了之。

結果現在,劉備也提議遷都!

“必然是曹操之前跟劉備有過交流,故而纔有曹操和劉備相繼提議遷都。”陳宮低語,很快的猜出了緣由。

張邈亦是低聲道:“青州偏遠,難以顧及朝中事。倘若遷都回洛陽,劉備就可以輕騎入洛陽覲見天子。”

“劉備已經執掌三州,若再覲見天子,你我地位不保。”

“決不可遷都!”

暗暗商議片刻,張邈大聲勸阻道:“陛下,如今關中初定,正是善待士民百姓之時。若此時遷都洛陽,勞民傷財,必惹得關中士民怨聲載道。”

“陛下乃仁德之君,豈能不以士民百姓爲重?”

“前番豫州牧曹操上書遷都,臣等已經據理駁斥,今日青州牧劉備再言遷都,大可不必理會。”

“難道陛下不遷都,就不能號令六州之兵共抗袁紹了嗎?”

張邈一開口,相繼又有公卿勸阻劉協遷都,勸阻的理由,幾乎都是大同小異,幾乎都是勞民傷財之類。

但也有在朝中地位不高的公卿,極力支持遷都。

這些公卿並非是真的同意遷都,只不過劉協若是決定遷都,他們這些人的地位就會水漲船高。

忽然間。

大司農周忠出列:“陛下,臣有要事稟奏!”

劉協被羣臣因爲遷都的事吵得有些頭疼,連忙問道:“大司農有何要事?”

周忠語氣有些擔憂:“陛下,今年自正月起,到如今五月了,關中極少下雨。”

“臣專程去查了關中近五年的卷宗,發現關中之地,每年的降雨日都在減少。”

“臣擔心,今年關中,可能有大旱!”

“臣以爲,遷都之事,迫在眉睫,早一日遷都,還能讓六州運送錢糧到洛陽,賑濟士民百姓。”

劉協吃了一驚:“關中大旱?這怎麼可能?大司農,你可查清楚了?”

張邈、陳宮等人,也是驚得不輕。

“大司農,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麼?天子面前,豈能危言聳聽?”張邈心中駭然,忍不住大喝。

倘若關中真的大旱,張邈想要在關中修生養息三年的計劃就泡湯了。

周忠不卑不亢,沒有因爲張邈的喝斥而動容,只是坦然直言道:“卷宗是如此記載的。今年的降雨日,已經是近五年的最少了。”

“若司徒大人曾去過田間走訪,也應該能看得出來,關中好些地方的河水都已經乾涸了。”

“百姓要灌溉莊稼,要從很遠的地方去挑水。”

劉協動容道:“若真的大旱,田間的莊稼,就難有收成了。莫非朕剛親政,這剛改的年號就要遇上大旱之災嗎?”

張邈聞言而動,提議道:“陛下,可設祭壇,祭告天地,登臺祈雨,以彰陛下仁德愛民之心。”

周忠的眼神頓時變得複雜。

自古祈雨,就沒有真的成功過的。

張邈不是腐儒,又豈會不明白?

但偏偏,張邈卻勸劉協祈雨?

“張孟桌私心過甚,國家難安啊。”周忠暗暗一嘆。

這羣朝中的公卿,歷經董卓、李傕亂政而不死,個個兒都是玩權謀的高手。

張邈的心思,周忠一眼就看穿了。

周忠沒有再開口,避免引禍上身。

論明哲保身,這羣長安的公卿,亦是優秀。

劉協要祈雨,這遷都之議,自然又再次被擱置。

然而,劉協雖然是天子,但上天並未因此就響應劉協的禱告。

隨着天氣越來越炎熱,關中乾涸的河道也越來越多了,再加上劉協的祈雨慌亂了人心。

關中的世家豪強們,也紛紛嗅覺到了旱災的苗頭,開始囤積居奇,大力哄擡糧價。

一時之間,關中的糧價,每日都在以恐怖的數字在增長!

許縣。

一直在關注關中局勢的荀彧,也得到了劉協祈雨以及關中糧價飛漲的消息。

“關中已有旱災跡象,我計要成了!”荀彧眼神多了興奮。

孔子之後,儒分八派。

孟子和荀子各爲一派。

孟子法先王、行仁政,提出了民貴君輕、仁者無敵的思想,多有理想浪漫之意。

荀子明王道、述禮樂,主張禮法並重、王霸兼行,更側重於現實主義。

荀彧身爲荀氏一族最正統的思想繼承者,亦是主張禮法和王霸,更側重於士族的利益,而輕視民的利益。

對於荀彧而言,關中大旱,劉協就必然要遷都。

而皇帝與潁川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設想就可以實現。

至於關中之民,是否會因爲旱災而受累,則不在荀彧的設想之中。

人性本惡,這未受過禮法教育的,在荀彧眼中,都只能算是惡人。

亦或者說,唯有受過禮法教育的士人,才能稱之爲善人!

天下紛亂,救人,自然要救善而非救惡。

所以,荀彧不會反對曹操屠城之舉,也不會反對曹操將屯田民視爲私奴。

階層立場的不同,這對待士與民的態度自然也就不同。

當即。

荀彧尋到了曹操:“明公,元常來信:劉備上書請天子遷都,但被張邈等公卿駁斥。長安已有旱災跡象,糧價飛漲,如今已經到了二十萬錢一斛谷、十萬錢一斛豆麥!”

曹操嚇了一跳:“二十萬錢一斛谷、十萬錢一斛豆麥?怎麼不去搶?”

豐碩年的谷市價也就兩百餘錢,穀米缺乏的時候,也就三千餘錢,大部分時間不會超過兩千錢。

結果,現在一斛穀米二十萬錢,直接翻了幾十倍的價格。

這跟搶錢有什麼區別?

但很快,曹操反應過來,語氣欣喜:“關中旱災,陛下就不得不遷都了。文若之意,是讓我再次上書,請天子遷都?”

荀彧點頭:“明公英明,彧正是此意!”

“明公可遣人去關中散佈童謠,直言‘董賊焚洛,天罰長安’‘潁川龍興之地,必出中興之君!’”

局勢在變,荀彧的謀劃也隨之而變。

原本荀彧是贊同郭嘉的想法,讓天子遷都洛陽。

現在,關中大旱,天賜良機。

董卓焚燬洛陽,已經違反了天道;上天懲罰長安,就是因爲董卓遷都長安。

而潁川是龍興之地,只要劉協來了就能成爲中興之君。

即便張邈、陳宮能看得出謠言的目的,也阻擋不了荀彧的謀劃!

天意難違!

關中的旱災不止,張邈和陳宮就破不了荀彧的謀劃。

曹操撫掌大笑:“孟卓不得其時啊!偏安關中,是成不了大事的。這天子,還是讓我曹孟德來輔佐吧!”

一想到張邈在關中焦頭爛額,曹操的心情瞬間開心了。

自張邈舉薦臧洪當兗州刺史的時候,曹操對張邈心中就有芥蒂。

後又因爲張邈搶先迎了天子,讓曹操對張邈就更不能釋懷了。

如今張邈吃癟,曹操只感覺五臟六腑,都暢快無比。

(本章完)

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217章 鄭平迎親,陶謙宴請曹嵩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第66章 破賊殺敵,關羽初顯帥才第263章 荀攸出仕,鄭平遷爲軍師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55章 雷霆手段,巧計懾服郡兵第13章 妍妙輝光,青州人傑地靈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18章 忠孝難全,義士奔赴仁主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第312章 爭奪兗州,曹劉各起精兵第71章 強兵碾壓,鄭平速破般縣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31章 御下之道,當施之以恩義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計榮辱第307章 荊州之爭,曹昂遊說蔡瑁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185章 誅袁終戰,劉備四面埋伏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211章 鬼才獻謀,曹操臣服劉協第194章 生財有道,青州安諸州亂第173章 豫州戰起,劉備文武齊聚第9章 儒生英氣,敢稱少年有爲第278章 公孫之殤,氣瘋了的袁紹第201章 以帝爲虎,二虎競食之計第42章 入平原縣,羣英薈萃之地第92章 反客爲主,劉備凜威漸長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300章 奸詐曹操,呂布被迫嫁女第296章 曹操中計,君疑臣則臣死第107章 琅琊諸葛,漢代版少年班第140章 神威關羽,智計仍需武勇第152章 計定荊豫,劉備納策破局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96章 輕信巫祝,焦和窮途末路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332章 帝位之爭,劉虞私問劉備第172章 奇謀論勢,袁曹佈局兗豫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259章 將計就計,荀攸反說荀諶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第197章 劉備重義,易侯統領四州第318章 疲虎之計,關羽顏良相遇第125章 初見袁紹,劉備欲挖顏良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纔回來,今天沒時間寫了,汗第176章 二袁爭鋒,青州豈能不來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更新說明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第222章 沮授田豐,劉備謀事之士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181章 奇襲匡亭,關羽義釋陳到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329章 離間計成,袁紹罷免文丑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勢第328章 鄭平設伏,文丑丟盔棄袍第241章 孫堅北上,鄭平佈局江東第180章 長安變勢,韓馬進兵幷州第104章 賢才來投,劉備聲名漸起第78章 盧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323章 許都陷落,袁曹軍爭再起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34章 堅壁清野,張飛的大耳刮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勸降管亥第102章 謀奪青州,劉備被針對了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50章 胡昭堂妹,張飛心有所屬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285章 黃忠辭官,鳳雛被忽悠了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第211章 鬼才獻謀,曹操臣服劉協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323章 許都陷落,袁曹軍爭再起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252章 關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賊第126章 奸雄英雄,終究不是一路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
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217章 鄭平迎親,陶謙宴請曹嵩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第66章 破賊殺敵,關羽初顯帥才第263章 荀攸出仕,鄭平遷爲軍師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55章 雷霆手段,巧計懾服郡兵第13章 妍妙輝光,青州人傑地靈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18章 忠孝難全,義士奔赴仁主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第312章 爭奪兗州,曹劉各起精兵第71章 強兵碾壓,鄭平速破般縣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31章 御下之道,當施之以恩義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計榮辱第307章 荊州之爭,曹昂遊說蔡瑁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185章 誅袁終戰,劉備四面埋伏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211章 鬼才獻謀,曹操臣服劉協第194章 生財有道,青州安諸州亂第173章 豫州戰起,劉備文武齊聚第9章 儒生英氣,敢稱少年有爲第278章 公孫之殤,氣瘋了的袁紹第201章 以帝爲虎,二虎競食之計第42章 入平原縣,羣英薈萃之地第92章 反客爲主,劉備凜威漸長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300章 奸詐曹操,呂布被迫嫁女第296章 曹操中計,君疑臣則臣死第107章 琅琊諸葛,漢代版少年班第140章 神威關羽,智計仍需武勇第152章 計定荊豫,劉備納策破局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96章 輕信巫祝,焦和窮途末路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332章 帝位之爭,劉虞私問劉備第172章 奇謀論勢,袁曹佈局兗豫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259章 將計就計,荀攸反說荀諶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第197章 劉備重義,易侯統領四州第318章 疲虎之計,關羽顏良相遇第125章 初見袁紹,劉備欲挖顏良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纔回來,今天沒時間寫了,汗第176章 二袁爭鋒,青州豈能不來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更新說明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第222章 沮授田豐,劉備謀事之士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181章 奇襲匡亭,關羽義釋陳到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329章 離間計成,袁紹罷免文丑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勢第328章 鄭平設伏,文丑丟盔棄袍第241章 孫堅北上,鄭平佈局江東第180章 長安變勢,韓馬進兵幷州第104章 賢才來投,劉備聲名漸起第78章 盧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323章 許都陷落,袁曹軍爭再起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34章 堅壁清野,張飛的大耳刮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勸降管亥第102章 謀奪青州,劉備被針對了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50章 胡昭堂妹,張飛心有所屬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285章 黃忠辭官,鳳雛被忽悠了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第211章 鬼才獻謀,曹操臣服劉協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323章 許都陷落,袁曹軍爭再起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252章 關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賊第126章 奸雄英雄,終究不是一路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