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

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

折壽?

原本在思索着一些事情的李基有些怔住,不解地問道。

“雲長何出此言?黃巾賊多暴虐,以至於被劫掠百姓多有慘死者,其中恐有大量少男少女無有所依,故以欲養育照顧之,此應爲大善也。”

霎時間,關羽當即就意識到是自己的思想滑坡了!

等李基擡起頭看向關羽之時,驟然發現關羽的臉龐紅得發光發亮,氣血充盈堪稱逼人。

“某……某失禮了!”

關羽有些結巴地道了一句,當即匆匆掩臉而逃。

對此,李基頗爲疑惑地看着關羽的背影,但也沒有心思去深究,而是取了一份空白的竹簡略有些興奮地書寫了起來。

此前李基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崛起的第一步之上,並且受限的資源、人脈、錢糧等等,也讓李基就算有什麼想法也只能作罷。

如今,隨着劉備真正意義上成功積累了“第一桶金”,那麼有些事情則是需要早做準備了。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因此李基雖然已經頗爲疲憊,但還是強打着精神在竹簡上書寫了起來。

……

翌日,清晨。

在天色微亮,城門剛剛開啓之時。

深感思想滑坡的關羽羞於見李基,不等昨夜挑燈夜戰的李基起牀,在叮囑燕雲十八騎務必要好生護衛李基之後,就匆匆帶着其餘騎兵離開了涿縣直奔大興山方向。

而在大興山與拒馬河之間的河灘之中,徹夜未眠的劉備則已經站在了高處遙望着涿縣的方向。

張飛大着嗓門遠遠地喊了一句。

“大哥,大哥,此處風大,你怎麼到這裡來了?”

“下方有密林阻隔,視線阻礙,備恐不能提前發現子坤歸來之身影,輾轉難眠,故登高觀之。”

劉備長吁短嘆地道了一句,目光依然緊緊地盯着涿縣方向,喃喃地說道。

“昨日鄒靖校尉到來查探情況,想來定是子坤已向叔父彙報了戰果,故以叔父派遣校尉來確認狀況。”

“想來無論談判成敗與否,今早子坤都能返回歸來了,怎生遲遲不見蹤影?”

“那鄒靖校尉也不知何時惡了他,卻也是絲毫消息都不肯透露,苦也。”

聽着劉備那句句幾乎都不離李基的碎碎念,手中特意捧了一件袍子準備爲張飛頓感自己似乎有些多餘,自己就不該在車裡,應該去車底躺着。

“大哥就不掛念二哥乎?”

張飛借關羽暗喻自己,想要讓劉備多看自己一眼,說道。

張飛不說還好,一說這句話,劉備的表情就更加惆悵與焦急地開口道。

“子坤曾言云長之武勇放眼天下亦是頂尖,故以備不憂雲長也,唯恐子坤遭遇危險。”

“須知子坤腰間就連佩劍都沒有,想來亦不善擊劍之術,若是遭遇危險,何以自保乎?”

頓了頓,劉備忽然想到了什麼,轉頭朝着張飛說道。

“翼德,不若再派人快馬趕回涿縣城中查探情況,如何?”

“沒馬。”

張飛那大咧咧的聲音居然多了一絲酸意地說道。“馬都讓二哥帶去了。”

“誰說沒馬?吾與翼德不是還有二馬乎?”

劉備反駁道。

張飛急聲道。“大哥,那可是我們二人的坐騎,若是遭遇什麼意外,我與大哥可就只能步行作戰……”

只是還不等張飛說完,眼角餘光始終注視着涿縣方向的劉備驟然注意到在密林盡頭那一側,遠遠似乎有那一團黑影靠近。

“歸來也,歸來也。”

劉備激動地道了一句,然後雙手一提下襬,匆匆就往着山下衝去。

不過,在跑了十來步之後,劉備這纔想起漏了個三弟在後頭,扭頭朝着還楞在原地的張飛,催促道。

“翼德,你還呆在原地作甚?快快隨我去迎接子坤。”

頓了頓,劉備這才注意到張飛手上拿着的袍子,讚了一句。

“還是翼德想得仔細,清晨甚寒,子坤早早趕路,這袍子稍後正好能給子坤用上暖和暖和。”

張飛。

這一刻,張飛徹底確認了一點。

桃園結義,自己只得到了大哥的身體,但是大哥的心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就被李基給偷走了。

張飛心裡不禁有些酸意,但倒也不至於遷怒於李基,實乃子坤先生之纔在張飛看來,也確實當得起這些禮遇。

只是事到臨頭,張飛還想爭取一下之時,這才驀然發現大哥的愛早已消失。

“來了,來了……”

張飛首次聲音似是有些焉了下去,有氣無力地應了一聲,跟上早已是迫不及待的劉備腳步。

在匆匆下山之後,劉備甚至等不及他們的到來,與張飛兩人單騎就徑直朝着關羽等人的方向迎了上去。

而看着劉備遠遠飛奔而來的身影,關羽心中可謂是感動不已,連忙勒馬停了下來,然後翻身下馬,半跪於地,慚愧地低首道。

“弟有何功績,居然勞煩大哥如此相迎也。”

只是,半跪於地的關羽久久沒有等來劉備的迴應,擡頭一看,卻發現停在了面前的劉備目光似是在人羣之中找尋着什麼。

片刻之後,劉備這纔有些疑惑且焦急地收回目光,然後翻身下馬扶起關羽,道。

“你我二人乃不分彼此之兄弟也,何須多禮,只是爲何不見子坤?”

並沒有多想的關羽答道。“子坤先生尙在涿縣之中。”

頓時,劉備的臉色明顯地陰沉了下去,緩緩地從牙縫中鑽出了一句話。

“可是叔父刻意扣押了子坤?” “非也。”

關羽聞言,連忙答道,然後細細陳述了一遍返回涿縣之後的事宜,最後將李基提及已代表劉備與劉焉結成政治同盟,並且劉焉將爲劉備準備了一系列的錢糧戰馬之類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爲何子坤不歸來?”劉備依然緊皺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

“子坤先生言及他此刻離開涿縣,恐會讓劉焉有所疑慮……”

關羽答了一句,然後接着說道。

“再者,既然諸事已定,子坤先生與其隨我等在大興山風餐露宿,不如留於三弟府邸之中暫居等待我等返回。”

聽到這裡,劉備臉上緊張的表情這才緩和了下來,說道。

“如此甚好,雲長所思頗對,既然諸事已定,子坤確實留於三弟府邸之中更好。”

張飛見狀,倒是有些不解地問道。“大哥爲何不喜劉焉即將所贈的錢糧戰馬,而獨喜子坤先生之安危?”

“吾若能得子坤相助,區區錢糧戰馬不過是反掌可得,何足喜之?子坤無礙,備心中欣喜更甚得千軍萬馬也。”

劉備理所當然地答道。

這倒是讓關羽、張飛有些無從反駁,以着李基之才,確實不是區區的錢糧兵馬所能換來的。

隨後,劉備追問道。“雲長歸來之時,子坤可有什麼指教於備乎?”

關羽略微沉吟了一下組織語言,答道。

“子坤先生多次提醒,爲五萬餘黃巾衆生計着想,務必須全力配合於劉焉後續派出官吏,儘快將黃巾衆重新安置返鄉恢復春耕。”

“因此子坤先生建言可藉由大哥之影響力,於官吏尚未到來之前,將黃巾衆按照各自縣鄉里村組織妥當。”

“如此一來,免得那些官吏爲確認各自故土都要浪費良久時日,可直接由官吏各自帶往鄉土即能迅速安置。”

劉備思考了一陣其中細節訣竅,頓感李基此言大善,實乃老成持重之法。

同爲底層出身,劉備自然是很清楚絕大部分底層官吏都是些什麼德行與做派。

如果劉備一股腦地將那些黃巾衆丟給劉焉指派的官吏負責,大抵那些官老爺也就是擺上二三個桌案,讓黃巾衆自行排着隊上前登記。

且依着那些官老爺的做派,恐也是不急不緩地登記詢問,一天下來一張桌案未必能夠登記上百來人。

甚者,有些官老爺,或許會想着趁機從黃巾衆身上搜刮些油水也不一定。

而李基所教之法子,則是完全避免了這些麻煩,讓這些黃巾衆率先就按照各自的縣鄉里村一級級地先劃分好,屆時由官吏們直接率領不同區域的黃巾衆返鄉即可。

或許,其中也並非沒有漏洞可鑽,但無疑是現下最好且最具有效率的方式,可以讓返鄉安置的黃巾衆及時地趕上春耕之大事。

“子坤若執政一方,也定乃治世良臣也。二弟、三弟,今後伱們可多要尋些機會向子坤請教,但凡學得一二,也是受用無窮也。”

劉備連聲地讚歎着,關羽頗爲認可地點了點頭,張飛心中不免有些酸意卻也沒有開口反駁。

子坤先生,世之罕有大才也。

這個結論,此刻已經被劉關張兄弟三人徹底認可。

而劉備此刻心中雖然已經迫不及待地儘快對黃巾衆進行劃分,但還是耐着性子確認道。

“雲長,那除此之外,子坤可還有什麼交代乎?”

關羽再度回憶了一下,臉色莫名漲紅了不少,但也幸好關羽本身就面如重棗,倒也不明顯,道。

“子坤先生,言及大哥可於黃巾衆中招募勇力之餘,將無家可歸的少男少女亦可盡數收下,然後送到子坤先生處。”

劉備的腳步一頓,問道。“子坤可有說明收下的少男少女是何用意?”

關羽丹鳳眼微眯,躲避着劉備的注視,答道。

“子坤先生似只是心善,不忍那些少男少女無家可歸,又或無法自力更生再度成爲流民,孤苦無依。”

“大哥、二哥,俺大概算了算,黃巾衆之中那些少男少女加起來恐怕最少有兩千人,這些少男少女恐多數都不具備什麼耕作能力,假如長久地養着他們,所消耗的錢糧可不是個小數字啊。”

張飛開口說道。

“要不還是派人去問問子坤先生,若僅是心善,屆時遣散他們返鄉之時,額外補助些糧食就是了。”

劉備沉思了一下,擺了擺手,說道。

“還是依照子坤先生所說的做吧,子坤先生既然如此決斷,必有他的深意,若是延誤了子坤先生的計劃,反而不美。”

作爲豪族出身的張飛,相對而言無疑對錢糧之事更爲看重敏感一些,提醒道。

“大哥,可是接下來你還需要招募兵馬南下冀州平定黃巾,雖然繳獲了黃巾賊的大量錢糧,但也需要精打細算纔是。”

劉備搖了搖頭,堅定地開口道。

“無礙無礙,再者備如今能稍有起勢,除卻二位義弟相助,子坤亦有莫大之功勞也,莫說是些許錢糧用度,縱是消耗再多,那也是子坤應得的一份。”

聽到這裡,張飛也就熄了繼續勸說劉備的心思。

在劉備看來,自己這個小集團如今雖說是以自己爲首,但關羽張飛卻是最重要的原始股股東,李基同樣也是。

再者李基心懷仁德之心,不忍那些少男少女無法自力更生,劉備心中未嘗有種同道中人之感,反而對於李基越發的看重與佩服。

隨即,劉備則是與關羽、張飛各自分派任務。

最具有親和力的劉備,親自去收攏那些已經無家可歸且無法自力更生的少男少女;

關羽則是負責招募黃巾衆之中的勇力充當兵源;

嗓門最大且最具有威脅力的張飛則是念着一個個涿郡下轄的縣名,把黃巾衆先行依照縣的區域區分,然後分別依據鄉里村一步步細分下來。

也幸好劉備通過一粥一肉之恩,收攏了大量黃巾衆的人心,並且宣佈了準備將他們安置回鄉之事。

因此黃巾衆之中雖不時有孩童哭喊之聲,但所有黃巾衆也懂好壞,盡力地配合劉關張的安排。

並且亦有許多鄉勇之士,深感劉備仁義之恩或在戰亂中家中老小已盡去,紛紛響應招募願意追隨於劉備。

至於那些本已是無家可歸的少男少女們,更是對劉備感恩戴恩不已,讓劉備這個好蜀黍轉悠了一圈之後,身後已經跟了兩千餘八歲以上且不足十四歲的少男少女們。

隨後,劉備也沒有耽擱的意思,深怕李基對於這些少男少女另有大用。

因此,隨着黃巾衆的秩序越發安定下來,當即再令關羽第二天清晨就率領五十騎與兩百人保護着這些少男少女返回涿縣,準備先行將他們安置於涿縣郊外張飛的一處桃園之中。

(本章完)

第31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851章 請以此劍殺我第726章 程昱的同鄉之誼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323章 親爹哪有亞父香?第199章 老道士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39章 上架感言第495章 臥龍已入我手第799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15章 強制嘲諷第454章 自古以來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987章 潼關易主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924章 武德充沛第799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969章 劉曹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834章 鴻門宴?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449章 優孟衣冠第447章 大演武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863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53章 愚忠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31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269章 請容我三思第566章 第565 異於常理的佈置(第三更)第920章 如何處置漢使第583章 遷治第902章 久病成醫第649章 這這不對吧?第1章 計謀模擬器第445章 那是一片寶地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433章 八百個心眼第787章 道法自然與科學第706章 兵種協同第761章 蜜水何在?第219章 攻守易形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740章 兵臨汝陽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679章 即日發兵,討袁!!!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800章 威逼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291章 雨中襲營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478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770章 廣開民智第656章 死間第427章 席中策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326章 廢帝殺後第451章 老夫,有罪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832章 五虎上將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544章 難跨蜀道三百里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732章 或將波及徐州的水災第238章 將起之亂第775章 瑞雪兆豐年第81章 流民問題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981章 浴血死戰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841章 天賜良機第936章 歸漢一念起第897章 官渡決戰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331章 兵力不足恐懼症?第194章 緩稱王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
第31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851章 請以此劍殺我第726章 程昱的同鄉之誼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323章 親爹哪有亞父香?第199章 老道士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39章 上架感言第495章 臥龍已入我手第799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15章 強制嘲諷第454章 自古以來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987章 潼關易主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924章 武德充沛第799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969章 劉曹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834章 鴻門宴?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449章 優孟衣冠第447章 大演武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863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53章 愚忠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31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269章 請容我三思第566章 第565 異於常理的佈置(第三更)第920章 如何處置漢使第583章 遷治第902章 久病成醫第649章 這這不對吧?第1章 計謀模擬器第445章 那是一片寶地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433章 八百個心眼第787章 道法自然與科學第706章 兵種協同第761章 蜜水何在?第219章 攻守易形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740章 兵臨汝陽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679章 即日發兵,討袁!!!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800章 威逼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291章 雨中襲營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478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770章 廣開民智第656章 死間第427章 席中策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326章 廢帝殺後第451章 老夫,有罪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832章 五虎上將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544章 難跨蜀道三百里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732章 或將波及徐州的水災第238章 將起之亂第775章 瑞雪兆豐年第81章 流民問題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981章 浴血死戰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841章 天賜良機第936章 歸漢一念起第897章 官渡決戰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331章 兵力不足恐懼症?第194章 緩稱王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