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

魏延或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勝在認錯夠快,態度足夠端正,爲人也算是重情義,同時也有進步的想法。

進步的心思多了,那便是急功近利;

可進步的心思少了,同樣也是讓李基感到頭疼,那就是如周瑜那樣明明有能力,但就想着擺爛。

除非給周瑜搭上一個孫策,否則周瑜完全沒有什麼主動開口獻策的心思。

所以,如此訓斥敲打了一番魏延後,李基從桌案中拿起了一沓並不算厚的紙張,推往了魏延的方向,道。

“這是吾近十年來不時總結的一點用兵心得,寫得雜亂無章,你且拿回去幫我整理一番,寫些註釋出來。”

魏延猛然擡頭,看向李基的眼神充滿了詫異以及不可思議。

被李基如此呵斥一番,魏延本以爲今後怕是再難得到李基的重用與信任。

失去了李基的支持,魏延在劉備集團之中根本就沒有多少立足之地,想要繼續進步更可謂是異想天開。

然而,令魏延萬萬沒想到的是侯爺居然如此厚待自己。

用兵心得!

這可是真正的不傳之秘。

儘管侯爺是以着魏延協助整理的名義,但魏延如何不明白侯爺這是在培養自己。

頓時魏延的眼眶就紅了,尤其是魏延顛沛流離多年,爲謀求進步費盡心機又歷盡人情冷暖,更是顯得李基此刻的關懷重視彌足珍貴。

這讓魏延看着推到自己面前的紙張,感動得泣不成聲地開口道。

“生我者父母,恩我者侯爺也,延何德何能受侯爺一再大恩?”

李基皺眉呵斥道。“大好男兒,無端哭泣像個什麼樣子?適才意欲吞曹的豪氣何在?”

只是如今李基的一番呵斥,聽在魏延的耳中卻是越發的感動,只覺得這都是侯爺的拳拳關懷之心。

當即,魏延朝着李基雙膝跪地行了一個大禮,道。

“延漂零半生,只恨未逢貴人,侯爺若不棄,延願拜爲……”

李基先是一驚,然後震怒,直接打斷魏延的施法前搖,一掌拍在了桌案上,喝道。

“魏延!”

魏延原本跪地弓腰的腰桿下意識就立正,脫口而出地應道。

“末將在!”

李基嚴肅地沉聲開口道。

“吾唯有一願,那便是匡扶漢室,復興大漢,教諸夷拜服,教化四方。”

“汝若感我恩,從中也體會到幾分心得,今後便在此事上多用心,也算是報恩了。”

“延,必不敢忘!”

魏延仔仔細細地將這一番教導聽在耳中,正色地應了一聲,然後以雙手捧起那一沓紙張,這才躬身地退了出去。

目送着魏延的退離,李基只覺得一陣心累。

歸根到底,還是如今劉備麾下真正具備獨當一面能力的將才太少了。

諸葛亮這一批幼苗自然是潛力無限,但成長是需要時間的。

隨着劉備的地盤一點點地鋪開,各州之地都需要可靠且有能力的將領坐鎮。

魏延算是一個可造之材,但心性未穩,急功近利是魏延的最大缺點。

‘還是需要打磨啊……’

李基暗自嘆息了一聲,然後一個翻身就抓緊時間閉目休息起來。

大軍啓程回援彭城的準備時間僅有一個時辰左右,李基只能是趁着這些許的空隙眯上一陣,緩解一下疲乏的精神。

只是,即便李基大力主張劉備以大局爲重回援彭城,但這短暫休息的夢中卻不禁浮現着曹操的身影,下意識地繼續思考着曹操到底意欲何爲。

劉備不解曹操的作爲,李基同樣未有定論。

只是家國大事,不可能因爲些許的忌憚猶豫就蛇鼠兩端,更應以着快刀斬亂麻的果決做出最有利於己方的判斷。

……

與此同時。

行至東海郡與琅琊國邊界的曹操,回首看向着郯縣的方向,又看向着劉備大軍所在的方向。

那細長的眼眸之中閃過的是如淵般的深沉,讓人難以捉摸。

“劉大耳,李子坤……”

曹操低聲地重複唸了一遍這兩個名字,然後有些自嘲地輕笑出聲,道。

“倒是小看了你們,逼得曹某如今只能避讓你們的鋒芒。”

此刻曹操的神態完全不像是不久前纔剛剛經歷了一場慘敗,甚至是被迫放棄東海郡的模樣。

在曹操念着劉備與李基的名字之時,眼中所流露而出的更是一種成竹在胸。

而在經歷了獻策後,荀攸的地位無異在曹營中迎來了巨大的提升,不再是一個掛着荀彧侄子的透明人。

相反,爲示對荀攸的重視與寵信,曹操更是讓荀攸與自己同坐在戰車之上。

因此,荀攸也是此時接過話來,道。

“主公,揚長避短方是逆轉勝負的關鍵所在。”

“公達所言極是,一時的勝負算不了什麼。且想必公達也早就料到了曹某有此一敗,如此纔是獻上那奇策的時機纔是。”曹操笑着說道。

荀攸的神色又再度陷入那癡愚的狀態,雙目放空,似是沒有聽到曹操的話語,直接無視了曹操言語之中的陷阱與試探。

而對於荀攸的這般反應,曹操的神色似無半點的介懷或不耐,反倒是繼續言笑晏晏地說些用兵的安排。

荀攸則是不時地答上兩句,更多的還是保持着癡愚的模樣發愣。

而隨着曹操進入琅琊國的不久,僅剩不多的曹軍斥候也爲曹操帶回了一個消息,那就是劉備果真分了兩萬偏軍銜尾追了過來。

“旗子上書着‘孫’、‘周’?”

曹操回想了一下,很快就意識到了統兵之人是孫策、周瑜,忍不住笑着道了一句。

“李子坤果然還是一如既往地不放心我曹某,還親自派遣弟子來送我離開徐州,對我曹某也算是相當的重視了。”

提及此句之時,曹操心中其實還生出了幾分喜悅。

遑論如何,能得到李基如此的重視小心,這對於曹操而言何嘗又不是一種承認。

不過,等大量揚州騎兵充當斥候不斷地遠遠徘徊在曹軍四周監視之時,曹操當即就倍感難受,有種時刻都被盯着的感覺。

這一刻,曹操心中對於騎兵的渴望變得更爲強烈。

第717章 豈能不反?第330章 都殺了!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848章 相隔千里的對弈第196章 撥開雲霧見天日第37章 二選一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711章 冢虎正式邁上政治舞臺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477章 何人爲漢使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第473章 告狀!告狀!!!第217章 陽謀第759章 敢不用命耳?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257章 吳郡存在的漏洞第915章 漢使持節,行巡四方第401章 藏兵於民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88章 封賞官職第850章 舊病復發?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832章 五虎上將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360章 不出三天,我計必成第359章 老東西第960章 漢王之夢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777章 風雪擋路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581章 黃忠之志第211章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第355章 離間計?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359章 老東西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943章 破開困境之勇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906章 起霧了!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920章 如何處置漢使第944章 師出同門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771章 子坤,你第418章 所謂“遵循祖制”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572章 父慈子孝第944章 師出同門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94章 變化第33章 已有妙計?第622章 他敢?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634章 仁德君子交心第859章 調兵遣將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第565章 平平無奇的臨陣指揮?第763章 但求蜜水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368章 洛陽!洛陽!!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252章 密函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83章 鉅富糜家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836章 古君子遺風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第744章 把主官高高掛起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591章 一石三鳥
第717章 豈能不反?第330章 都殺了!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848章 相隔千里的對弈第196章 撥開雲霧見天日第37章 二選一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711章 冢虎正式邁上政治舞臺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477章 何人爲漢使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第473章 告狀!告狀!!!第217章 陽謀第759章 敢不用命耳?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257章 吳郡存在的漏洞第915章 漢使持節,行巡四方第401章 藏兵於民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88章 封賞官職第850章 舊病復發?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832章 五虎上將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360章 不出三天,我計必成第359章 老東西第960章 漢王之夢第712章 字縫裡一個“賊”字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777章 風雪擋路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581章 黃忠之志第211章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第355章 離間計?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359章 老東西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943章 破開困境之勇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906章 起霧了!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920章 如何處置漢使第944章 師出同門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771章 子坤,你第418章 所謂“遵循祖制”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572章 父慈子孝第944章 師出同門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94章 變化第33章 已有妙計?第622章 他敢?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634章 仁德君子交心第859章 調兵遣將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第565章 平平無奇的臨陣指揮?第763章 但求蜜水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368章 洛陽!洛陽!!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252章 密函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83章 鉅富糜家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836章 古君子遺風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第744章 把主官高高掛起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591章 一石三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