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

屆時,從荊揚徐三州分三路齊攻豫州,兵力損失殆盡形同僅剩幾件“褻衣”的豫州,如何能抵達得了同時被三路猛攻?

而李基的這番話一出,劉備的呼吸也不免跟着變得粗重了起來。

荊揚霸主的名號說得好聽,但對於整個大漢而言,終究只能算是偏安一隅。

若不是在李基的治理與開發下,歷年安置流民補充勞力,又向外尋到了金銀礦產以及高產糧種,內改軍制,外攬人材。

揚州甚至想做到偏安一隅都相當的勉強,更別說是對外開拓了。

可若是取了豫州,陶謙又相讓徐州,那麼真正兼併了荊揚豫徐四州之地,南無交州之患,北有幽州盟友,又暗控益州的劉備,將真正擁有了一統天下的基礎。

這一刻,劉備終於明白爲何李基會在得知紀靈率兵入彭城國的第一時間,會親自匆匆趕來極力主張迴轉彭城。

怕是李基從一開始,就看到了這一大好時機的可能性。

甚至在李基早早得知了曹操傳信給袁術,卻沒有刻意地阻撓離間,或也是做好了這一局面出現的準備。

處於敵對立場的李基與曹操在無形的默契下,合力推動着這一局面的出現。

曹操需要藉助袁術大軍牽制劉備,繼而能順利地脫離徐州戰場;

李基也自始至終地將袁術大軍視作真正的獵物,故意露出破綻地誘袁術大軍入局。

而隨着李基提出了這一戰略後,帳內一衆文臣武將的目光也是紛紛顯得灼熱起來。

曹操退得太快了,在尚有一戰之力的情況下就迅速撤退了,這顯然是滿足不了諸多將領對於軍功的渴望。

如今李基這一提議,大有將支援戰打成殲滅戰,乃至於順勢鯨吞豫州的意思。

偌大的一個豫州,合計十餘萬的豫州軍,能撈到軍功的機會可太多了。

只是在一衆熱切的眼神中,諸葛亮依然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冷靜,出言詢問道。

“老師,只是如此是否會有些過於勉強了?呂布正與關將軍在南陽郡激戰,荊州兵力已然被牽制了大半。”

“僅有揚州之力想要一口氣鯨吞豫州以及……拱衛徐州,或有些冒險。”

在提及徐州之時,諸葛亮還不忘斟酌一下用詞。

或許劉備仁德,對於領受徐州之事有些顧忌猶豫,但諸葛亮無疑不是什麼迂腐之輩。

相對比依然由陶謙治理徐州,徐州歸於劉備手中,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大好事。

至於其餘的將領,大多更是已經將徐州視作了劉備的地盤。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即便劉備決意不受徐州,陶謙也有意反悔讓出徐州,劉備麾下的將士無疑都不可能會同意。

因此,徐州即便是在諸葛亮眼中,那也已然是劉備的囊中之物。

可在徐州未定之際,再想要進一步鯨吞豫州,這在諸葛亮看來無疑有些冒險了。

“若是豫州兵力充足,確實會如亮兒所言的那般有些冒險,因此關鍵在於能否覆滅紀靈所領的十萬大軍。”

李基一改以往商議的風格,以着果決的口吻繼續陳述着。

“袁術所控制的豫州所能調動的總兵力約在十二萬到十三萬間,只要完全覆滅了紀靈所率領的十萬大軍。”

“兵力僅剩兩三萬之數的豫州,袁術該如何去守?”

“即便袁術意識到不妙,不斷強徵青壯百姓上陣,也不過是垂死掙扎。”

諸葛亮開口追問道。

“那呂布呢?若是呂布進入豫州,不管是與袁術進一步結盟,還是欲當漁翁,都可能讓局勢產生不可預料的變化。”

“屆時豫州遲遲未能拿下,後方徐州又遭受挑撥生亂,很可能會陷入首尾難顧的困境。”

對於諸葛亮的詢問,李基沒有惱怒,反倒是倍感欣慰之餘,轉而向着徐庶、龐統以及司馬懿看去,問道。

“吾設立參謀團的本意,正是爲了查漏補缺,亮兒所指出的無疑是一條重要問題,爾等可有什麼補充的?”

當即,龐統幾乎是瞬間就站了起來,說道。

“由於曹操背叛了袁術,讓老師所言的時機確實存在,但其中有一點確實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難題——覆滅紀靈所率領的十萬袁軍。”

“主公所掌握的彭城國輿圖相當詳細,其中清晰可見彭城周邊超過九成也都是平原地帶。”

“如此地形,敗十萬袁軍易,覆滅十萬袁軍難。”

“即便是走脫過半袁軍退回豫州,讓袁術手中有七八萬可用兵力守城,也足以讓袁術能從容地抵擋進攻,將戰爭時間不斷拉長。”

徐庶也跟着起身行禮後,補充道。

“時間一長,對我軍而言,無疑是大不利。既很可能讓未穩定的徐州出現變故,也可能讓袁術等來袁紹、呂布等諸侯的支援。”

如今劉備很富,橫跨荊揚二州,但遠遠還沒有橫推當世的實力。

一旦發展成了消耗戰,很可能會硬生生地將劉備歷年來積累的優勢硬生生地磨掉。

錢糧也就罷了,重要的是人口與勞力。

相對比中原,荊揚二州最大的劣勢始終是人口密度遠遠比不上中原。

戰爭打的是錢糧,但也是人口。

麥子一年一割,但一個青壯卻需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成長。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這也是李基記憶中的漢末時期到三國歸晉這段時期,戰爭規模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縮減的原因所在。

歸根到底,那就是人口打沒了,青壯都打沒了。

李基微微頷首,目光緊接着最後落在了司馬懿的身上。

司馬懿連忙起身,不自覺地露出一抹有些陰惻惻的笑容,又下意識地收斂了起來,道。

“我支持老師。”

“沒了?”李基一挑眉,問道。

司馬懿連連搖頭,答道。

“老師計無遺策,既提出如此戰略,想必已是胸有成竹,適才三位同窗所言確是難題所在,但並非是容易忽略的難題,老師定已有方略。”

相比起諸葛亮、龐統、徐庶三人相對純粹的心思,司馬懿更側重幾分無疑是人心與政治。

不說司馬懿不覺得諸葛亮等人提出的,不算是無解的難題。

就算真有死結,參謀團四人均出言反駁李基,那不是打老師的臉嗎?

所以,司馬懿自覺贊同也好,反對也罷,自己都要表明支持。

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790章 倒反天罡第163章 許文第115章 蔡邕!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863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28章 有祖宗先例在此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986章 跨越子午谷第583章 遷治第915章 漢使持節,行巡四方第717章 豈能不反?第403章 營嘯第814章 死得太早了第27章 錦衣潛行第830章 進位漢王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220章 活捉李子坤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359章 老東西第655章 鬥智第934章 陌刀之威第633章 陶謙父子(第三更)第867章 看你如何擋我李子坤?第809章 當街弒君?!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581章 黃忠之志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94章 變化第64章 “毒士”賈詡第787章 道法自然與科學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850章 舊病復發?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559章 豪華單間第346章 七三開第502章 繼續躺着第462章 指鹿爲馬?第678章 十面埋伏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886章 先登破城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14章 真罵戰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65章 平平無奇的臨陣指揮?第772章 扇面之論第610章 兩霸多強第365章 自縛雙手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93章 勠力同心第296章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94章 變化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672章 彭城急報第279章 殘酷的一角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87章 借刀殺人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849章 龍虎鳳之名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565章 平平無奇的臨陣指揮?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752章 成敗界橋第90章 應對之策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58章 真九死一生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622章 他敢?第572章 父慈子孝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872章 曹洪第211章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第426章 奇美似玉荀文若第566章 第565 異於常理的佈置(第三更)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第767章 黃天聖人
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790章 倒反天罡第163章 許文第115章 蔡邕!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863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28章 有祖宗先例在此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986章 跨越子午谷第583章 遷治第915章 漢使持節,行巡四方第717章 豈能不反?第403章 營嘯第814章 死得太早了第27章 錦衣潛行第830章 進位漢王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220章 活捉李子坤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359章 老東西第655章 鬥智第934章 陌刀之威第633章 陶謙父子(第三更)第867章 看你如何擋我李子坤?第809章 當街弒君?!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581章 黃忠之志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94章 變化第64章 “毒士”賈詡第787章 道法自然與科學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850章 舊病復發?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559章 豪華單間第346章 七三開第502章 繼續躺着第462章 指鹿爲馬?第678章 十面埋伏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886章 先登破城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14章 真罵戰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65章 平平無奇的臨陣指揮?第772章 扇面之論第610章 兩霸多強第365章 自縛雙手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93章 勠力同心第296章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94章 變化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819章 何人稱王,又何人稱帝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672章 彭城急報第279章 殘酷的一角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87章 借刀殺人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849章 龍虎鳳之名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565章 平平無奇的臨陣指揮?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752章 成敗界橋第90章 應對之策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58章 真九死一生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622章 他敢?第572章 父慈子孝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872章 曹洪第211章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第426章 奇美似玉荀文若第566章 第565 異於常理的佈置(第三更)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第767章 黃天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