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唯有殺!

及冠,對於一個漢人而言是大事。

有了字,也就代表着是真正成年,且有資格獨立主事了,外人也不該再將孫策視作少年郎一般看待了。

尤其是孫堅身亡之後,如今偌大的孫府全是孤兒寡母的,急需孫策及冠後站出來主事。

因此,即便孫策恨不得當場不管不顧地跳出去請戰,但又被理智強行地摁在席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下意識的,對於周瑜的大腦已經相當認可的孫策,急聲地對着身旁的周瑜開口道。

“瑜弟,瑜弟,我也好想出戰,可有良策?!”

與其他不同,周瑜迄今都還沒有反應過來。

高產糧種的意義自是不用多說,周瑜所震撼的是劉備麾下的海船居然擁有遠征林邑的能力。

這讓周瑜大爲震驚,且幾乎是轉瞬之間就明白了這代表着什麼。

今日劉備可以遠征林邑國,那麼只要劉備有這個想法,隨時都能在冀州、青州、徐州等沿海地域神兵天降般出現。

這在戰略、戰術上的意義,是尤爲恐怖的!

以至於,周瑜腦子都還有些暈乎乎的。

明明周瑜記得曾經隨父親離開廬江前往洛陽之前,揚州可未曾有過如此的海船技術。

儘管揚州世家不乏掌握着一定造船技術的,但主要都是用於河運、江運等揚州內部水網的。

怎麼似乎在短短的幾年間,吳郡居然不知不覺就將海船技術發展到了這種程度?

看着周瑜似乎還沒有什麼反應,孫策的聲音忍不住拔高了些許。

“瑜弟?!”

這一下,陪坐於末座的周瑜反應了過來,卻也是吸引了其餘人的注意。

李基見狀,順勢也給了孫策一個機會,開口道。

“策兒、周瑜,莫非也有什麼高論?”

在李基看來,這一次攻伐林邑,大義在我不說,所能撈取的功勞與名聲都是極大。

所以,李基同樣也想給孫策一個機會。

孫策聞言,顧不得周瑜是如何想的,連忙就站了起來,高聲道。

“老師,我也請戰……”

至於理由……

孫策的腦子飛快轉了一下,脫口而出道。“滅國,我有經驗!”

啊?!

最爲怔住的是周瑜,側目看着身旁年齡相仿的孫策,滿腦子的不解。

滅國……有經驗?

好冷的笑話。

自家兄長爲了請戰,都已經口不擇言了嗎?

爲了儘可能封鎖瀛洲之事,一衆知曉內情的將士都被勒令不許泄露,而絕大多數隨李基遠征瀛洲的士卒,只知道跟邪馬臺國幹了一仗,然後就是扶持倭國重新入主瀛洲。

惟有類似孫策這等親信,才真真切切地知曉了邪馬臺國是完全覆滅在李基的手中,倭國也不過是李基手中的提線傀儡罷了。

至於瀛洲的礦脈信息,持續不斷地大量產出金銀且輸送往吳郡,同樣不是普通士卒所能知曉的。

唯有留在了瀛洲監督礦脈以及控制倭國的士卒,或許知曉得多上不少,但消息也完全沒機會傳回大漢。

因此,在外人眼中,李基此前率軍遠征瀛洲,所爲的便是如李基不久前所出的書籍《以德服人》中所說,是協助了大漢附屬國倭國復國而去的。

滅邪馬臺國,那也是協助倭國所爲。

且在其中顯得李基之所以協助滅國,也是被辱後爲維護大漢所爲之,完全就是迫於無奈的受害者嘴臉,對於孫策的提及自然也是不多。

因此,周瑜還當真不清楚其中內情,只是知道孫策曾隨李基前往瀛洲,卻不知是孫策親自攻破的邪馬臺國國都,將卑彌呼等一衆貴族擒到了李基的馬前。

當即,周瑜跟着起身,既是爲了爲孫策找補轉移注意力,也是出於公心地開口道。

“劉皇叔,依瑜之拙見,林邑國有這等糧種,卻也不必大動干戈,只需派遣幾艘船隻前往林邑國,想來便能輕易以貿易換回所需糧種。”

說到最後,周瑜的目光忍不住向李基投了過去。

在周瑜看來,李基理應是支持自己的看法,趁此勸誡住一衆好戰的將領纔對。

站在絕對理智的角度,如今的大漢需要這等高產糧種不假,但與派兵攻伐取回糧種的方式相比,派遣幾艘船隻以貿易的方式換回糧種,無疑是更加簡單且省事。

即便林邑國乃是從大漢分裂出去的,但大漢海船抵達林邑國之後,於威於利而言,林邑國料想都不敢也不會拒絕貿易。

只是,周瑜此言一出,無疑是率先得罪了甘寧這一位好戰分子,冷聲反駁道。

“哼,商船所能抵達之處,戰船更是能夠抵達!且林邑立國不正,若是與之貿易,豈非等同於承認了林邑國的地位,汝周瑜便不怕遭到後世的千古罵名乎?”

這一句,無疑是正戳周瑜所言提案之中的要害。

於純粹的利益與效率而言,無疑是貿易的方式更快。

可劉備身爲安南將軍揚州牧兼大漢皇叔,倘若派人與叛賊自立之國貿易,這無異於在某種意義上承認了林邑國的獨立地位。

儘管周瑜想表達的意思是暗中派遣船隻前往,只要不將此事貿易登記在冊,無人知曉,又有何人會追究其中細節?

只是周瑜的箇中意思顯然是不適合拿到檯面探討的,甚至一下子就被甘寧給問得進退兩難了,只能是繼續向着李基投去目光,希望李基親自下場安撫住那些好戰分子。

只可惜,周瑜顯然不知道在他眼中作爲劉備麾下文臣之首且盡顯儒雅溫和的李基,纔是真正的激進派。

李基能不清楚貿易是最爲效率且節省人力物力的方式嗎?

只是,李基大力發展民生,爲的可不是在這個時候節省錢糧。

甘寧適才所言的一句,可謂是甚得李基之心。

商船能抵達的位置,戰船同樣能夠抵達。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本質是利益不假,但卻不能僅僅看着眼前的利益。

林邑國獨立已有五十四年之久,如此漫長的時間繼續拖延下去,等老一輩的林邑人徹底壽終正寢後,林邑內部對於大漢的認同度無疑還會急劇下降。

時間一長,林邑國可就真的要完全脫離大漢而走向徹底獨立的道路了。

因此,在李基看來,此次出兵征討林邑,取回高產糧種是主要目的之一,趁此良機將林邑重新納回大漢疆土,同樣也是一個極好的時機。

且藉着征討林邑的威勢,對於接下來派遣二張前去治理交州,同樣也有着莫大的好處。

在其位謀其政。

如今尙算是白身的周瑜僅僅只是從錢糧、士卒等等方面去考量,以貿易的方式取回糧種,或是最優解。

可在李基看來,這一戰卻是必須打。

這一代若是不趁此良機將林邑重新納回大漢,說不準便要將這一戰留給後世子孫去打了。

至於征討林邑所需要消耗的錢糧問題,在確認了征討林邑的必要性前提下,根本就不在李基的考量範圍內。

並非是說如今的揚州已經到了完全不缺錢糧的地步,而是李基多年來勤勉治政,可正是爲了今後可以不用爲了些許利益而被迫在大義上讓步。

再者,秋冬之際,中原地區不適應用兵,但反倒是征討氣候悶熱的林邑國良機所在。

‘天時、地利、人和、大義、士氣、錢糧俱都不缺,爲何不戰?’

李基的決心,恐怕也只有劉備略知一二。

因此面對着周瑜的注視,李基一點點地將手中的摺扇收了回來,開口爲此事做出着最終的定論,道。

“此事,恐非是周瑜所想的這般簡單。”

“林邑,曾是我大漢疆土,此糧種降於林邑,無疑天賜於大漢。”

“然,區連者,知有此糧種而不獻於朝廷,反而舉兵叛亂,裂土而自立。如此作爲,定然是有意禍國殃民,意欲害我大漢!”

這一刻,李基站了起來,沉聲而開口道。

“倘若區連早早將此糧種獻於朝廷且推廣天下,揚州又豈止今日之貧苦,萬民又何須這般忍飢挨餓,甚至就連那太平道教都沒有機會蠱惑百姓作亂。”

“今日之天下又豈會是這般模樣?”

“如此深究,可見區連用心之歹毒,對大漢之害更甚於董賊也!”

此言一出,莫說是下方正在請戰的將領們,便是劉備的神色都陰鬱了三分,流露出憤怒之色。

儘管這是一種詭辯以及陰謀論,但無疑是穩穩地讓自立爲“林邑王”的區連穩穩地接住了這個鍋。

“如此對大漢用心歹毒之人,於情於理,豈會接受貿易?且大漢又豈能再與之貿易,唯有……”

“殺!”

“方能正大漢之威,解萬民之恨也!”

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689章 計成十面埋伏第348章 那個男人回來了!第758章 同同道中人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986章 跨越子午谷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925章 汝父何人?第485章 漢庭是大恐怖!第37章 二選一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361章 好自爲之第520章 大都督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245章 冤否?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462章 指鹿爲馬?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724章 危矣第480章 不日親取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799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290章 此戰,必勝!!!第716章 地裡長出兵器了?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736章 解燃眉之急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750章 許攸獻謀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495章 臥龍已入我手第449章 優孟衣冠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867章 看你如何擋我李子坤?第13章 口袋陣第637章 有傷天和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321章 劉宏駕崩第574章 程昱:我有一計第970章 何以解憂第355章 離間計?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173章 寧可藥材蒙塵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539章 注視着益荊之戰的眼眸第566章 第565 異於常理的佈置(第三更)第909章 我有一計可敗漢軍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374章 主公不提,其他人怎麼提?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82章 三成?兩成。第917章 十六大字第440章 腹有錦繡盛世第669章 兩個倒黴蛋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72章 三千金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300章 國士李基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965章 一個字“善”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664章 青釭劍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618章 發兵!發兵!(第三更)第974章 “火”字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978章 張八百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326章 廢帝殺後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900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985章 魏延借兵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47章 虛實之計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
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689章 計成十面埋伏第348章 那個男人回來了!第758章 同同道中人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986章 跨越子午谷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925章 汝父何人?第485章 漢庭是大恐怖!第37章 二選一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361章 好自爲之第520章 大都督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245章 冤否?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462章 指鹿爲馬?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724章 危矣第480章 不日親取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799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290章 此戰,必勝!!!第716章 地裡長出兵器了?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736章 解燃眉之急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750章 許攸獻謀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495章 臥龍已入我手第449章 優孟衣冠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867章 看你如何擋我李子坤?第13章 口袋陣第637章 有傷天和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321章 劉宏駕崩第574章 程昱:我有一計第970章 何以解憂第355章 離間計?第249章 揚州島夷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173章 寧可藥材蒙塵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539章 注視着益荊之戰的眼眸第566章 第565 異於常理的佈置(第三更)第909章 我有一計可敗漢軍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374章 主公不提,其他人怎麼提?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82章 三成?兩成。第917章 十六大字第440章 腹有錦繡盛世第669章 兩個倒黴蛋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441章 豫章朱正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72章 三千金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300章 國士李基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965章 一個字“善”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664章 青釭劍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618章 發兵!發兵!(第三更)第974章 “火”字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978章 張八百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326章 廢帝殺後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900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985章 魏延借兵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47章 虛實之計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