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看你如何擋我李子坤?

畢竟在原軌跡中,那可是:于禁=張遼>孫權>江東諸將。

換而言之,于禁大於江東諸將,一個不等式秒了。

想到這裡,收了這份軍報的李基臉上非但沒有任何的愁容,反而露出了一抹多了幾分揶揄的笑容。

一旁的司馬懿見狀,上前問道。“老師,莫非是有喜報傳回?”

“那倒不是,乃是徐文向的攻勢受挫,被于禁擋在了淳于城下。”

李基簡單道了一句,乾脆又將軍報遞給了諸葛亮與司馬懿看了一遍。

如今,總攬北伐諸事的李基自然是無暇處理許多軍中瑣碎文書,大多都是由諸葛亮代勞,且處理得也可謂是井井有條。

司馬懿則是負責着包括錦衣司在內的一應軍報、情報等的梳理處理,也可謂是左膀右臂。

待諸葛亮結合着軍報,結合地圖進行了一番梳理後,微微皺眉道。

“淳于城不破,大軍便難越過汶水往攻治所都昌。”

司馬懿聞言,不以爲然地說道。“孔明何需憂心,丞相發笑,必是胸有成竹。”

這一唱一和的,李基反倒是被這兩門生給架了起來。

發笑就不能是想起什麼高興的事情嗎?

只是,有時李基也是頗感無奈。

隨着地位與威望越高,李基的一舉一動在旁人眼中不免得總是別有深意地進行解讀。

這也是爲何李基如今除了呆在家中,反倒只有在劉關張面前才能徹底放下架子,無須有太多的顧忌。

當然,話雖如此,李基的神色恢復了平日的沉穩淡然之餘,轉而開口問道。

“若孔明與仲達爲北伐統帥,當下該如何抉擇?”

頓時,諸葛亮與司馬懿微微一怔,然後分別陷入到了深思。

這看似隨口的考究之言,聽在諸葛亮與司馬懿的耳中,卻是不得不萬分專注小心應對的問題。

過了李基不急不緩地飲了一杯茶的功夫,諸葛亮見司馬懿仍沒有率先開口的意思,便主動開口道。

“弟子愚見,北伐之師乃是王師,攻城爲次,奪勢爲主,如此方能使人人皆知北伐之師不可當之,魏趙僞政人心離散,失道寡助。”

“因此,淳于城縱使遇阻,亦當再發一師多造聲勢另取路徑,如此既能爲衛將軍等奇兵掩護,亦能以兵力之長攻敵之短,使曹仁深感四處失火,不知該顧及何處。”

李基聽罷,微微頷首。

諸葛亮之策,無疑是一道堂堂正正的王道之策。

既爲攻城,也爲攻心,奇正相合,又將兵力的優勢儘可能地發揮了出來。

淳于城是阻礙北上治所都昌的必經之路不假,但這條必經之路卻是需要加上“最短以及最適合”的行軍路線這個前提條件。

若是不惜多繞路拉長戰線,大可還能沿從北海郡往東的東萊郡再發一師,繞過都昌南側以淳于城與汶水爲中心的屏障,繼而從側翼攻取都昌城。

如此一來,曹仁必須得繼續從捉襟見肘的兵力中繼續分兵設法阻攔,這也將大大緩解其餘偏師的壓力。

而一旦都昌城被攻,淳于城即便依然堅守,意義也是不大,自然就不得不棄城退守都昌,以保治所都昌不失。

旋即,李基又看向了司馬懿。

司馬懿拱手答道。

“弟子之見,惟有一個字……等!”

“孔明的分兵之計雖好,但卻也是暗藏風險,倘若再往東萊郡分兵一部,老師手中所剩的兵力將不多,一旦發生了什麼變數,便是想要設法彌補都是極難。”

“因而,孔明之計看似穩妥中正,實則暗藏兇險,不宜用之。”

“當下,該以不變應萬變,看似是曹仁在設法拖延時間,拖延到冬季我軍不得不退兵,實則天時人和盡在老師之手,拖到冬季反倒更爲有利。”

諸葛亮聞言,眉頭微皺,道。

“一派胡言,一味等待,戰機只會延誤,而等不來良機。”

“倘若衛將軍奇襲東朝津失敗,又當如何?等到曹操援軍抵達,屆時縱有天時相助,繼續奮發重新開闢東萊郡的路線將更爲困難。”

司馬懿眯着眼反駁道。

“依我看,孔明之策纔是影響北伐大業的隱患。”

“正是需顧忌偏師難有建功的可能,當下方纔需要求穩等待,須知分兵越多,往往破綻便會越大。”

“若是曹魏已漸漸摸清老師所掌握的實際兵力,一邊死守淳于城,一邊憑藉地利設下埋伏,將貿然分兵往東萊郡的偏師覆滅,又該如何?”

諸葛亮沉聲道。

“你可笑……”

“汝荒唐……”

眼見諸葛司馬這對冤家似乎已是初露端倪地要爭辯起來,李基以指頭輕敲了一下桌案,頓時就讓自覺失態的諸葛亮與司馬懿冷靜了下來。

“爾等二人所言之計,皆爲上策,僅是理念不同。”

李基先是定了性,以表明不偏不倚,然後方纔起身道。“只是,此二策都不合我心。”

平日裡都是沉穩之極的諸葛亮反思着自己爲何輕易被司馬懿給激怒之餘,臉上恢復了不悲不喜地問道。

“老師之意是?”

“三日後,各地調動至邳亭的兵馬將聚齊。”

李基揹着手道了句,然後以着異常平淡的語氣道。

“那便盡起邳亭的十二萬大軍,揮師入青州。”

“我倒要看看,于禁要如何擋我李子坤,如何擋我雄兵二十萬,如何擋我煌煌北伐之勢。”

諸葛亮聞言,本能的謹慎幾乎是下意識就脫口而出想要反對。

可話到了嘴邊,諸葛亮又是硬生生地將話給吞了回去。

北伐大業,老師終究不可能一直坐鎮在後方居中調度各方兵馬的。

唯有真正親臨前線,方能時時做出相應的指揮安排。

如淳于城或是青州有數的堅城,但所謂的無懈可擊也須看是對誰而言。

諸葛亮的分兵東萊之策,暗藏兇險,將命運寄託在了又一名將領的手中,李基不喜。

司馬懿的靜待天時之策,過於被動,更不適合北伐王師,李基同樣不喜。

且李基從未打算一直在後方邳亭坐鎮,只是須等待後續兵馬調度抵達,方纔一直留在後方整軍罷了。

如今,既然前線一時遇阻,那親提北伐大軍入青州踏平阻礙。

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783章 重聚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449章 優孟衣冠第401章 藏兵於民第173章 寧可藥材蒙塵第430章 凡有不決,可由子坤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713章 振臂一呼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483章 兩軍接觸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685章 地獄笑話第454章 自古以來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659章 白毦兵初陣第660章 白毦兵之威第411章 廬江周瑜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778章 我與大兄同行第926章 小朝廷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520章 大都督第854章 知子莫若父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310章 閉關鎖國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540章 取爾性命,祭奠先父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983章 玉璽歸漢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796章 朝令夕改?!第622章 他敢?第336章 血親祭天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390章 潁川訪才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372章 閉月之顏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739章 掘開了世家的命脈第858章 若敗,無顏見父老鄉親第387章 無‘計’可施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719章 公瑾雄風第832章 五虎上將第873章 隔岸猶歌舞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第610章 兩霸多強第286章 白馬義從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726章 程昱的同鄉之誼第816章 三五年之論第541章 鷸蚌相爭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530章 草案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855章 即日出兵北伐!!第955章 宿敵再戰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32章 白袍返鄉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887章 可願降?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804章 借刀殺人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877章 半月,縛之第793章 筆鋒一斜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245章 冤否?第481章 勇氣可嘉(加更)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629章 曹昂求援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827章 子坤想不想當王?第685章 地獄笑話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964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
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783章 重聚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449章 優孟衣冠第401章 藏兵於民第173章 寧可藥材蒙塵第430章 凡有不決,可由子坤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713章 振臂一呼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483章 兩軍接觸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685章 地獄笑話第454章 自古以來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659章 白毦兵初陣第660章 白毦兵之威第411章 廬江周瑜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778章 我與大兄同行第926章 小朝廷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520章 大都督第854章 知子莫若父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310章 閉關鎖國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540章 取爾性命,祭奠先父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983章 玉璽歸漢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796章 朝令夕改?!第622章 他敢?第336章 血親祭天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390章 潁川訪才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372章 閉月之顏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739章 掘開了世家的命脈第858章 若敗,無顏見父老鄉親第387章 無‘計’可施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719章 公瑾雄風第832章 五虎上將第873章 隔岸猶歌舞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第610章 兩霸多強第286章 白馬義從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726章 程昱的同鄉之誼第816章 三五年之論第541章 鷸蚌相爭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530章 草案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855章 即日出兵北伐!!第955章 宿敵再戰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32章 白袍返鄉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887章 可願降?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804章 借刀殺人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877章 半月,縛之第793章 筆鋒一斜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245章 冤否?第481章 勇氣可嘉(加更)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629章 曹昂求援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827章 子坤想不想當王?第685章 地獄笑話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964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