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

且由於龐統整個人說得好聽點有點犟之餘,就是個混不吝的性子,沒什麼架子可言,這反倒相比諸葛亮更易得將領們的友誼。

再兼之,李基不久前才盛譽龐統爲“三賢”之一,稱之“鳳雛”。

因此,龐統此番開口,卻也是引起了不少反響。

如諸葛亮、司馬懿、賈詡、徐庶等精於軍略的智者,也是迅速就對龐統所言有了幾分基本的認可與判斷。

北伐同時涉及魏國與趙國,自然須有個先後主次的問題。

主攻青州與主攻兗州,則是兩個不同的方向。

龐統所言,也有幾分道理。

與迅速鯨吞整個青州相比,主攻兗州切斷魏趙之間的聯繫,無疑要簡單得多。

知北伐之大事,當慎之又慎。

北伐路線,更是涉及成敗。

諸葛亮亦是當仁不讓地出口建言道。

“稟丞相,龐統之憂並非空穴來風,且冬季距今已無多少時日,想要在降雪之前攻取青州實屬不易。”

“一旦於冬季前不能奠定青州大局,給了曹魏喘息的機會,無疑會使前功盡棄。”

李基微微點頭,目光又看向其餘人,給了衆人足夠的時間建言。

其中,龐統與諸葛亮的反應,無疑是讓李基心中甚慰的。

龐統專精於軍務,想必早早就暗自開始研究北伐之事,如此才能在驟然下脫口而出,建言主攻兗州。

諸葛亮的反應則是一心爲公,依據着自己的判斷對李基進行規勸。

司馬懿這個小滑頭相比而言,這個時候反倒是不吭聲了。

旋即,如盧植、徐庶、關羽等也是紛紛開口表態,隱隱偏向於支持主攻兗州。

畢竟,主攻兗州,無須急取整個兗州,只需切斷兗青二州之間的聯繫,那麼呂布與曹操想要合兵一處,那可就麻煩不知道多少了。

僅僅是後勤糧道上的負擔,就足以奠定極大的優勢了。

並且以強弱而言,坐擁冀、並、青三州的曹操,底蘊終究比不擅治政的呂布要強上許多。

主攻兗州,便是主攻呂布。

先弱後強,無疑是合乎兵法的。

李基絕非專斷獨行之人,更知北伐需得上下一心,齊心協力方能成就的大業,更希望衆人當真能爲自己查漏補缺,以免有什麼疏忽之處是自己所未曾注意到的。

因此,待不少文武均有所表態後,李基朝着夏侯博示意,然後十名親衛便捧着門外魚貫而入,各自手捧着托盤,其上則是一件厚厚的衣物。

衆人見狀,有些不解。

如糜竺、糜芳這些平日裡廣爲接觸各種物件之人,目光則是有些詫異。

無它,實乃此物的材質卻是聞所未聞。

而李基方纔不急不緩地開口道。

“主攻青州,實乃顧慮於曹賊曾掘開黃河之劣跡,爲避免其繼續狗急跳牆行這等喪盡天良之事,惟有趁黃河枯水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制青州。”

上一次掘開黃河,給漢軍造成的損失不大,再兼之堵住缺口相當及時,對徐州造成的損失被控制在了一定範圍。

相對而言,反倒是曹操治下的濟南國損失更爲慘重。

可有些事,有了第一次,那麼二三四自然就不遠了。

這反倒是李基對於攻取青州的最大顧慮所在。

若是在豐水期,以着青州的地形再度掘開黃河,大半個徐州可都得淪爲澤國,更別說繼續保障攻入青州的大軍後勤了。

這一言,卻也是讓一衆文武也有些犯難,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欲杜絕這等事情再度發生,也唯有趁黃河處於枯水期,急取青州。

眼下瞞過了曹魏的兵力調動,無疑是奇襲青州難得一遇的天賜良機。

不等其餘人開口,李基接着開口道。

“至於諸位所憂慮的冬季將難以用兵之難,這些衣物便是良藥所在,這些衣物名曰:棉衣,內外材質均以‘白迭子’所造。”

“而這些棉衣的防寒保暖足以與裘皮相提並論,士卒以此足以抵禦風雪,諸位可一試之。”

“請漢王、丞相恕我無狀,我且來試試。”

有反對之言,龐統不會憋着。

但對於李基所說,龐統卻也是會信個十足。

當即,龐統毫不介懷當着一衆文武的面前,三兩下就脫了朝服,就留了一件內衫在身,然後將那棉衣穿了起來。

如今正值秋季,可謂是秋高氣爽。

可隨着厚厚的棉衣穿在身上,龐統又上下不斷活動着。

不到頃刻間,龐統便感覺身置火爐之中,急忙脫掉之時,發現整個人居然已然大汗淋漓。

這一幕,也引得一衆文武詫異,紛紛上手研究起棉衣,不乏也跟着效仿穿在身上感受一番。

一番試驗後,確實是與裘皮相比都不遑多讓。

旋即,龐統忍不住追問道。

“敢問丞相,此物造價幾何,已備得多少,可夠大軍所用?”

李基曬然一笑,道。

“早在七八年前,本侯無意間發現了‘白迭子’之用,便將此物送至瀛洲,請倭國代爲種植,如今白迭子在倭國可謂漫山遍野,不計其數。”

“也於前年,從瀛洲便已大批送回‘白迭子’,本侯便開始暗中組織人手造棉衣,如今規模初成,數量於北伐而言已是夠用。”

具體數量,具體存放棉衣的地方,李基不便說出來,只能說是夠用。

不過,等平定天下,無需再擔憂棉衣資敵後,棉衣便能普及到民間,一舉解決百姓到了冬季就少有物件取暖的難題。

畢竟,倭人挖礦採棉幾成一條龍,正瘋狂地對外輸出着。

限制成品棉衣數量的,只會是人手問題。

畢竟,對棉花進一步處理,再造成棉衣,其中的工序不少,當下就想普及到民間自然是不易。

而諸多將領看着那一件件棉衣,眼中幾乎都在放光。

正因冬季取暖是個大難題,一到冬季貿然大規模用兵,凍傷凍死的士卒怕是要遠超戰損,想要維持軍心都不是易事。

“老師深謀遠慮,早有籌備,弟子拜服。”

龐統更是脫口而出地道了一句,甚至一時激動都忘了稱呼官職。

不過,一衆文武也顧不得龐統的這一點瑕疵,而是紛紛齊身而拜,呼。

“丞相深謀遠慮,早有籌備,北伐必將大勝。”

至此,即便李基沒有明言,一衆文武也明白了李基的謀劃所在。

於此際北伐,趁其不備是其一,冬季將至更是優勢所在。

有了這等能普及開的保暖棉衣,只要不是大雪紛飛之際,冬季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能夠正常用兵的。

這無疑成了李基自詡能夠速取青州的底氣之一。

如此一來,想要實現先取青州,再滅呂布,最後南北夾擊曹操的戰略無疑具備了實現的條件。

當真能速取青州,那可就能徹底斬斷曹操伸過黃河的手,再無後顧之憂地全力討伐呂布,於戰略上的意義之重,可謂是不言而喻。

而北伐之事,儘管已經被劉備全權交由李基決斷,但李基自然也不可能同時遙控兩個方向的戰事。

因此,李基意在親率大軍北伐青州之餘,抵禦呂布的重任則是由關羽掛帥。

一旦青州面臨大軍壓境,呂布必然也會出兵或馳援青州,又或進攻豫州、荊州等地,以解青州之圍。

其中,呂布千里迢迢馳援青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必然會是選擇圍魏救趙,以圖逼迫李基退兵。

待盡吞了青州,李基方纔會與關羽合兵一處,攻伐呂布。

而儘管此番能到場參與朝議文武,實則都是劉備相當信任的心腹。

可在李基在朝議上點將完畢,當夜就率領各部將領星夜疾馳奔赴琅琊國,準備發起北伐攻勢之時。

爲最大程度避免北伐之事提前泄露,壽春將繼續封禁城門三日,直至李基已率領衆將以及諸多心腹部曲距離琅琊國不遠後,方纔解封城門,發榜安民。

也與此同時,劉備親筆寫下的一份檄文送了出去,且在不日發放的最新一期報紙進行登報,廣告萬民。

【興漢二年九月,本報奉漢王府兼丞相府之令,發《興漢北伐討賊檄文》如下:

漢王劉備,告天下萬民。

惟漢歷四百,天命未改;今乾坤崩裂,社稷蒙塵!

有曹、呂二賊,行篡逆之謀,決黃河之水,刺天子於街,血染大漢,人神共憤,立僞政爲王,禍亂天下。

備,景帝玄孫,縱織蓆販履,又豈敢忘高皇帝之志,怎敢忘復興漢室之念?

添爲漢王,更知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今拜丞相李基掛帥,提六州之衆,北伐僞政。

若非備餓死壽春,前線必將糧草不絕;

若非備戰死沙場,軍中必仍有一士卒。

丞相亦言:北伐不成,誓不迴轉。

磋乎!

備與丞相同心北伐之志,敬請萬民鑑之見之。】

PS:前面寫的時候忘了一件重要的事,這裡直接補充在正文以免漏看。

那就是取年號。

由於劉協都作了土,自然就不可能繼續使用之前的年號,爲表明正統,理論來說即便只是進位漢王,也應重取年號的。

重取的年號定爲“興漢”,且正好興漢元年也與建安元年一樣是在196年,這也方便義父們捋清時間。

興漢二年處於197年。

這一年李基三十,劉備三十六,諸葛亮十六。

第847章 安敢辱我第172章 想第950章 身在趙營心在漢第549章 擇主之說第545章 大魚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886章 先登破城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414章 不愧是國士高徒第926章 小朝廷第902章 久病成醫第917章 十六大字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802章 衣帶詔第369章 陷陣營!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362章 我兒奉先莫要再喝了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614章 陶謙的轉變第879章 關某可就不客氣了第664章 青釭劍第500章 白毦重甲兵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183章 對策第80章 往吳郡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507章 連橫三州的大略第818章 名存實亡的大漢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492章 司馬懿第346章 七三開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103章 好!很有精神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349章 呂布與陳宮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825章 建業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245章 冤否?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558章 你沒這個本事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605章 白馬乃幽州魂第733章 周瑜VS曹仁第325章 當世文武天花板第1章 計謀模擬器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665章 典韋在此第490章 四五十歲正是打拼的年紀第55章 他不算閒雜人等嗎?第537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兒第248章 子坤當有八斗之功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657章 子坤,果然是你!第969章 劉曹第305章 驚喜?第413章 人要名,樹要影第537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兒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349章 呂布與陳宮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136.第136章 仁德書院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344章 無雙上將潘鳳第637章 有傷天和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369章 陷陣營!第929章 反客爲主第988章 平胡第805章 武夫與政治第631章 左右爲難的徐州局勢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
第847章 安敢辱我第172章 想第950章 身在趙營心在漢第549章 擇主之說第545章 大魚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886章 先登破城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414章 不愧是國士高徒第926章 小朝廷第902章 久病成醫第917章 十六大字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802章 衣帶詔第369章 陷陣營!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362章 我兒奉先莫要再喝了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614章 陶謙的轉變第879章 關某可就不客氣了第664章 青釭劍第500章 白毦重甲兵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183章 對策第80章 往吳郡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507章 連橫三州的大略第818章 名存實亡的大漢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492章 司馬懿第346章 七三開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103章 好!很有精神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349章 呂布與陳宮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975章 大風起兮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825章 建業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245章 冤否?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558章 你沒這個本事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605章 白馬乃幽州魂第733章 周瑜VS曹仁第325章 當世文武天花板第1章 計謀模擬器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665章 典韋在此第490章 四五十歲正是打拼的年紀第55章 他不算閒雜人等嗎?第537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兒第248章 子坤當有八斗之功第896章 強漢,豈能避賊?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657章 子坤,果然是你!第969章 劉曹第305章 驚喜?第413章 人要名,樹要影第537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兒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349章 呂布與陳宮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136.第136章 仁德書院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344章 無雙上將潘鳳第637章 有傷天和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369章 陷陣營!第929章 反客爲主第988章 平胡第805章 武夫與政治第631章 左右爲難的徐州局勢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