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

而劉備在爲豫州局勢而感到寬心之餘,卻也是多出了幾分感悟。

在整個過程中,司馬懿與甘寧所造成的影響大嗎?

自然是不容忽視的。

可若換做是豫州局勢平穩的時期,司馬懿與甘寧又怎麼可能通過這些許的人手、糧草以及兵器撬動大規模的起義?

歸根到底,這是司馬懿與甘寧在背後的引導,但無疑也是百姓們的選擇。

若是豫州人人溫飽,卻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掀起這等規模的起義。

【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這一刻,劉備不禁想起李基曾經所言的那句話,感慨良多,怔怔出了神。

甚至就連大漢有亂象至此,何嘗不是也驗證了這句話的正確。

“主公?”

直至徐庶輕聲地喚了一聲,劉備方纔有些不好意思地回過神來。

“一時出了神,讓元直見笑了。”

徐庶本就已經到了能夠及冠的年紀,而在此前的參謀團中,徐庶初步展現了自身的能力後。

在李基的支持下,劉備便將徐庶調到了身邊負責查缺補漏,且給徐庶掛了個吳郡主薄的屬官官職。

這官職或許不大,但重要的是,徐庶自此可就算是劉備真正意義上的“秘書”了。

爲表示對徐庶的看重,劉備親自在下邳城爲徐庶行冠禮,取字“元直”。

而徐庶也沒有讓劉備失望,雖說初出茅廬稍顯經驗不足,主政一方還有些稚嫩,但以着徐庶的聰慧才學,爲劉備查漏補缺卻是綽綽有餘。

尤其是以着陳珪爲首的徐州官吏世家已經全面向劉備靠攏的情況下,在徐庶的輔助下,如今劉備已經實質地掌握了徐州一應軍政諸事。

且在十天前,陶謙再一次向劉備謙讓徐州,劉備二度婉拒,但陶謙也借勢隱於府邸不出,僅僅只是保留着徐州牧的名頭。

只等陶謙上稟朝廷辭讓州牧之事有了答覆,劉備便能在陶謙再一次謙讓之下,名正言順地將徐州納入治下範圍。

而徐庶打斷劉備的思索,便是向劉備彙報着號召百姓返回琅琊國以及東海郡的一應進程。

由於此前曹軍在琅琊國與東海郡的肆虐,大量百姓南下避難,這不僅造成了下邳國與廣陵郡的壓力驟增,還讓東海郡與琅琊國出現了大量良田無人耕種的狀況。

因此,欲恢復徐州的秩序,當務之急便是儘可能地號召逃難的百姓返回籍貫地。

“元直處理得相當不錯,之後此事便勞煩元直多加註意,且需儘可能照顧百姓的意願,萬萬不可鬧出什麼民怨來。”

在徐庶彙報完畢後,深感滿意的劉備叮囑着徐庶之餘,卻也是很自然地給徐庶放權。

習慣了李基總覽大量軍政要務的劉備,對於“放權”這一技能幾乎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也明白“放權”是作爲主君最該掌握的能力。

只是這暗含信任的放權舉動,無疑卻是給徐庶尚且有些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震撼。

徐庶當場便給劉備行了一個大禮,激動地開口說道。

“庶定爲主公大業效死力!”

劉備將徐庶攙扶了起來之餘,溫聲道。“你我主臣,同爲漢臣,重在交心,齊心匡扶漢室便是了。”

“遵命。”

徐庶眼含熱淚地回答着。

隨即,深呼吸了好幾口才恢復幾分鎮定的徐庶,再度翻動了一下手中的文書,然後彙報起了如今冀州的戰況。

由於距離的問題,冀州戰況傳回到徐州起碼也有五到七天的時間差。

如今最新傳回的消息,則是袁紹已經逐步從冀州北面戰場緩緩撤軍,調集着麾下重兵開始南下。

只是似乎由於南皮城在曹操手中,其中不僅僅有袁紹的家眷,還包含着袁紹麾下大量文武心腹的家眷親屬俱在曹操的手中,讓袁紹投鼠忌器不敢輕動。

袁紹生怕由於自己逼迫過甚,讓曹操在南皮城中大舉屠刀,導致麾下羣臣離心離德。

袁紹那猶豫且遲緩的行軍速度,無疑也給曹操爭取到了大量的時間,渤海郡、清河國、魏郡等冀州南部郡縣相繼被曹操實際掌控。

一時間,冀州的局勢出現了相當戲劇性的一幕。

年前袁紹所佔據的便是渤海郡、清河國以及魏郡,依仗着三個郡國的地盤在界橋大敗公孫瓚與韓馥。

不到一年的時間,袁紹原本的根基之地反倒盡數易手給曹操,而袁紹則是佔據了一部份的幷州以及原本韓馥的地盤。

“主公,以這個趨勢來看,曹操顯然不可能還會再退讓冀州,袁紹遲早也必然會認識到這一點……”

“袁曹之戰,爆發在即,且很可能雙方會戰之地……還會是界橋。”

最後,徐庶略帶遲疑地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還是界橋?”

劉備聽着這個熟悉的名字,一時不免得有些啞然,然後問道。

“那元直認爲袁曹之戰,誰勝誰負?”

徐庶斟酌了一下,給出着自己的意見,道。

“袁紹此前與公孫將軍在界橋對峙超過一年,對於界橋周邊的地形利弊可謂是瞭然於心。”

“且秋冬之季已是枯水期,曹操再想復現此前袁紹的戰果是沒有可能的。”

“兵力上,袁紹可用兵力多是精兵悍將,曹操手中的敗軍之勢怕是迄今都還沒能緩過來。”

“曹操唯一的勝算便是拖入冬季,逼迫袁紹退兵,藉着冬季迅速消化冀州南面的地盤,來年能有足夠的兵力與袁紹相爭。”

“地利、人和,皆是袁紹佔優;唯有天時略偏向於曹操。”

劉備聞言,不禁點了點頭。

徐庶的分析無疑是相當的客觀準確,起碼從當下已知的冀州情報中雙方的優劣確實是袁紹佔優。

在劉備眼中,袁紹與曹操顯然都不是什麼易與之輩。

兩虎相爭,兩敗俱傷無疑是最好的結果。

不過劉備對於曹操的暴行甚是厭惡,再兼之此前李基做出的判斷是認爲曹操的勝算更高,以及曹操佔據北方之患更甚於袁紹。

所以……

“傳令給孫策、周瑜,讓他們可伺機進攻青州,斷了曹操的退路。”

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364章 何其悲哀也?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573章 順逆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743章 豬狗與城牆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106章 夜襲第736章 解燃眉之急第972章 子午谷奇謀第946章 兵圍滎陽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第412章 策與瑜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請假條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苟安活?第106章 夜襲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942章 幾分自信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35章 戒“備”森嚴第440章 腹有錦繡盛世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338章 西涼馬兒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561章 一個大膽的想法第27章 錦衣潛行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953章 愚忠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196章 撥開雲霧見天日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825章 建業第689章 計成十面埋伏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827章 子坤想不想當王?第935章 八百張遼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503章 嘴硬症(第三更)第790章 倒反天罡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928章 破局所在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46章 夜襲第612章 何解困境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586章 有妖人指點第962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980章 最後的機會第838章 名士蔣幹第656章 死間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856章 借首級祭旗第172章 想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488章 馬上風第927章 烏桓反了第631章 左右爲難的徐州局勢第972章 子午谷奇謀第196章 撥開雲霧見天日第967章 死戰奏疏第4章 計將安出?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784章 明主之風劉阿斗第392章 討吳聯盟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656章 死間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861章 東西線之論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393章 莫須有?!第838章 名士蔣幹第355章 離間計?第604章 白馬,隨我破陣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852章 丞相若死第454章 自古以來第788章 系別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779章 困於風雪
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364章 何其悲哀也?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573章 順逆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743章 豬狗與城牆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106章 夜襲第736章 解燃眉之急第972章 子午谷奇謀第946章 兵圍滎陽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第412章 策與瑜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請假條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苟安活?第106章 夜襲第916章 料敵於先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942章 幾分自信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35章 戒“備”森嚴第440章 腹有錦繡盛世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338章 西涼馬兒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561章 一個大膽的想法第27章 錦衣潛行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953章 愚忠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196章 撥開雲霧見天日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825章 建業第689章 計成十面埋伏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827章 子坤想不想當王?第935章 八百張遼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503章 嘴硬症(第三更)第790章 倒反天罡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928章 破局所在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46章 夜襲第612章 何解困境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586章 有妖人指點第962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980章 最後的機會第838章 名士蔣幹第656章 死間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856章 借首級祭旗第172章 想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488章 馬上風第927章 烏桓反了第631章 左右爲難的徐州局勢第972章 子午谷奇謀第196章 撥開雲霧見天日第967章 死戰奏疏第4章 計將安出?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784章 明主之風劉阿斗第392章 討吳聯盟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656章 死間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861章 東西線之論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393章 莫須有?!第838章 名士蔣幹第355章 離間計?第604章 白馬,隨我破陣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852章 丞相若死第454章 自古以來第788章 系別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779章 困於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