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人才爭奪戰

爲什麼李素要選擇把王必雪藏起來、對外宣稱王必已經被他“感化”、幡然悔悟真心歸順朝廷,而把曹操派來跟王必聯絡的薛悌推出去?

這一點其實稍微想想就容易想明白:王必是知道自己被反間了的,也知道自己沒有投靠李素。如果把王必推出去,他有可能先虛與委蛇忍辱負重,而一旦有機會對公衆或者別的諸侯開口,就拼死反咬一口揭露真相。

比如歷史上,把一個城池圍困住、然後城外有援軍將到、先派個使者快馬突圍進城鼓舞士氣、告訴他們援軍快來了再堅持一會兒,勝利就在眼前……而每每這種情況下,如果這個突圍的使者被圍城部隊抓了,圍城部隊指望用死刑相威脅,逼迫這個密使在城下喊話說“援軍不會來了”,往往都會翻車,被對方死前喊出反面效果的話。

無論華夏還是日本的歷史,這樣的例子都數不勝數——當然了,那都是發生在漢末三國之後的,再往前似乎還沒有過。

但李素不能不防,他多麼會借鑑歷史教訓,怎麼能在這裡翻車。

所以,選擇都不知道自己被反間利用了的薛悌,去任人盤問,纔是最安全的。

但既然李素這個計劃需要表現出“王必被他感化而投效”,那一直關着王必也不是辦法,肯定需要一個最終封口的解決方案。

不過這似乎也不難,到時候就讓王必“因爲壞了曹操的大計,被曹操派來報復的刺客刺殺”好了。

……

薛悌的被抓、王必的被控制,並沒有第一時間公佈給關中世家知道,所以直到袁術佔領區的第一批商人運着糧食抵達長安時,關中本地的世家還不知道王必出事。

所以,韋康和衛覬,還在藉着這一波糧價的暴漲,自以爲安全地躲在人羣裡散播流言,把糧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歸咎於李素的苛政,按照他們之前跟王必商量好的計劃行事。

七月初二,長安城南門外,一支數百輛牛車構成的車隊,運了每車數十石糧米,累計兩三萬石,緩緩地排隊進城。

這些商隊倒也不是從武關開始就全程走山路陸路,因爲漢水有一條靠北側的支流,名叫丹水,是從武關道山谷裡流出、在南陽郡南鄉縣匯入漢水的。所以糧隊在武關道的六百里路程中,前面三百五十里可以走丹水河運,一直到商洛。

從商洛再往北到藍田的二百多裡,才必須換牛車。這也是武關道運糧成本比陳倉道還低的原因,否則要是六百里全山路,起碼再貴翻一倍。

這支商隊的頭目姓杜,名叫杜嵐,是南陽豪商。車隊裡還帶了幾個同姓的士人隨行,也是姓杜,不過卻不是一家人,爲首者叫杜畿,出自京兆杜氏。

南陽杜氏的始祖,是當初光武帝劉秀起兵時的發小之一,宛城杜茂,杜茂在東漢中興的“雲臺二十八將”裡排二十,按說應該是勳貴之門。

不過杜茂的後人有犯罪被削爵,到其孫子杜奉那一代,就只剩下世襲的侯爵爵位,沒了官職,於是回到南陽老家,成爲大地主和豪商,不再出仕,此後近百年,到杜嵐這一代,依然是荊北的大商人。

而杜畿是京兆杜氏的分支,三年前因爲董卓之亂,關中有被恐怖統治的風險,家族才花了些錢糧,讓杜畿半是探路半是遷居,去南陽打前站,看看南陽那邊袁術的統治區,日子會不會好過一些。

若是袁術施行仁政,京兆杜氏當時一度打算把杜陵周邊的田地賣掉大部分,湊了錢到南陽重新置業。杜畿初到宛城時,要找大商人大豪強買地買房,就在一衆豪商裡遇到了同樣姓杜的杜嵐,兩人漸漸熟絡起來,多有合作。

只可惜,袁術佔南陽三年,也沒見施行什麼仁政,甚至南陽這種人口稠密富庶的帝鄉所在,都一度被潁川、汝南的黃巾軍殘部侵襲,百姓凋敝。杜畿看袁術不像是個能成事兒的,才寫信回來勸族人不要輕舉妄動。

畢竟遷徙是非常傷筋動骨的,要賤賣老家的不動產、再去高價買外地的,所託非人的話,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當然要看準了一步到位了。

套用譙周的一句話:再辱之恥,何與一辱?

這一次,家裡人來信,說關中李傕已經被滅,其餘西涼軍閥也是跑的跑死的死,最多盤踞隴西,不可能再危害關中了,所以給杜畿寫信,約他回來一起看看,商量“京兆杜氏是應該徹底投劉備還是徹底投袁術,或者繼續保持分頭下注,在兩家的地盤上各留一支分支族人”的問題。

杜畿就帶着“考察團”的心態,跟着賣糧的杜嵐一起來了長安。

杜畿進城後,第一時間確認了糧價,心中暗忖:“都說劉備施行仁政,尊奉天子,可是看這長安城內民生之凋敝,更甚於宛城啊。

袁術治下,也就是汝南常年餓殍遍野,其他幾郡勉強也能活,宛城的糧價,可是很少有超過兩千錢的,今年就算糧食大量外流,也不到一千錢。”

杜畿有這樣的第一印象,也不奇怪,主要是他還沒有區分眼下的形勢,究竟是劉備的鍋,還是李傕之前的禍害、現在爛攤子被劉備接手。

杜畿多長了個心眼,就一邊跟着杜嵐賣糧,一邊仔細觀察。

賣糧的過程很順利,倒是沒有壓價、剋扣、大斗收小鬥放之類的貓膩,這些細節讓杜畿覺得劉備陣營還是挺依法行政的。

幾百輛牛車,對方只花了一刻鐘就驗完貨,開了鈔引單據。商隊一定要現錢結算一部分的,也可以給銅錢——不過幾乎沒有商隊這麼幹。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因爲京兆尹給出的期貨結算價,蜀錦和瓷器、鹽鐵的定價都非常划算,要是全拿銅錢,回去之後未必同樣的錢進得到那麼多好貨。所以只要對劉備陣營的信用稍微有點信任的商人,都願意略微搏一搏。

“白米一萬石,每石四千錢,折錢四千萬,吶,這是折五千七百匹寬幅蜀錦的鈔引,回到筑陽、南鄉可以按這個提單提貨,一共五十七張,每張一百匹。收好了,京兆尹的大印不能壞啊。”

“糙谷一萬兩千石,折白米八千五百石,折錢三千四百萬,換瓷器和井鹽各一半?行……”

“白麪四千石,每石三千五百錢,原麥七千石,折白麪五千石……新麥新米未曬乾,再額外打七折。”

算賬算到這一步的時候,商隊負責人杜嵐,和另外一支等着結賬的商隊的管事,似乎對之前宣傳的收購價有歧義,不由叫起屈來:

“怎麼回事?聽橋將軍說的,那是一石能賺三千錢,這兒長安的糧價什麼都比宛城貴三千錢,怎麼只有白米白麪是,原麥和糙谷一石才漲兩千錢都不到?”

收糧的官員毫不退讓,賬目明晰地反駁:

“我們的告示貼得明明白白,長安城門口都貼着,萬衆皆知,你們是自己傳差了吧?是不是橋蕤隨口說‘賣糧到長安一石能賺三千錢’,你們都不問問清楚?收那麼貴完全是因爲運費貴,咱當然要按最高效的方法收。

你們運那麼多還要加工還要損耗的粗料來,磨一磨還要折損掉三成,爲什麼不在南陽磨好了運過來,朝廷還要爲你們這三成廢料的運費付賬不成?至於新米新麥不曬乾割下來就賣,朝廷還爲裡面那點水分也付一石兩三千錢的運費?

就好比你吃一個果子,平時便宜果子只要一個錢,好的果子要兩錢。但這果子從南中運到遼東,運費要十個錢,這時候差果子變成十一錢,好果子十二錢,誰還買十一錢的差果子?”

這個話題無論怎麼說,都是京兆尹官府一方佔理。這些價錢李素也都是規定得很細,往外宣傳過的,估計就是商人們口耳相傳傳得遠了傳岔了。

後世賣進口水果的,因爲運輸成本攤上去,導致原本差價幾倍的優質品和劣等品,最終抵達用戶端的時候可能只差一兩成,導致那些遠途運輸的商人根本不會去賣劣等品,這基本上小學生都懂的道理。

而早些年李素治蜀的時候,也是儘量開發各種肉乾和其他能量密度高的食物補貼軍糧,爲的就是同樣的運輸重量能效更高。

只是其他沒有經受過蜀地後勤地獄難度拷打的外地商人,腦子裡這根弦還不夠緊,偶爾還幻想以次充好和稀泥混過去。

“這京兆尹治長安不簡單啊,隨便一個庫吏,都能說出這些精於算學的道理,新任的治民官員,上到朝廷大司農,下到一郡的戶曹從事,得有多會規劃調度。

而且,市面上糧價雖然貴,但他們進貨價就那麼貴,也沒有居中盤剝兩頭榨利。本錢貴了,也沒辦法。”

杜畿看了杜嵐的吃癟、少賺了一票,他在旁邊觀察,看到的卻是李素治理長安的井井有條。

總而言之,整個賣糧的過程,無不透出高效行政的典範——至少對其他漢末的民政官員來說,算是典範了。

賣完糧食,杜畿回府拜訪了幾個本家親戚,又順便在街上逛逛,找些茶坊酒肆體察民情。看到別的吃飯喝酒的客人,杜畿就湊過去自來熟地聊幾句,問他們對於長安糧價如今的看法。

幾個客人忍不住吐槽:“日子難吶,已經荒年了,還攤上個刮地三尺的京兆尹,五千錢一石的白米誰吃得起,還不如吃一千多錢的豆子和八百多錢的芋頭呢。聽說,李素都不知趁火打劫颳了多少錢了。

咱上個月都吃了三五天芋頭了,後來芋頭都吃沒了只能吃豆子,肚子脹氣得不行。反正能不吃米麪就不吃米麪唄,偏不讓他賺錢,如今飯館裡都開始賣豆菽的主食爲主了,很少見白米白麪。”

杜畿聽了之後,覺得民意似乎不太靠譜,畢竟百姓不知道收購價,只知道賣價,杜畿剛剛跟人賣了大宗糧食,他是知道成本的,忍不住幫李素說了一句話:

“可是,有豆菽芋等物可食,價錢也還可以,比往年災年漲了不到一倍,說明官府也不圖盤剝啊?白米白麪貴了,可以不吃嘛。

我看官府並沒有賺多少差價,也是怕餓死人才提前漲價。種種定價策略,都是在引誘商人運更多幹貨、好貨過來。”

杜畿一個外地人,居然能看透其中道理,普通的長安市民當然是不會賣賬的,頓時嗤之以鼻,懶得再跟他嗶嗶。

不過,他這番言論,倒是讓酒樓裡另一個客人起了欣賞之感:“這位兄臺好見識啊,眼光深遠,不比愚夫,竟能看出其中深奧,小弟請你喝一杯吧。”

杜畿連忙拱手:“在下杜畿,杜陵人氏。”

年輕人也拱手:“弘農楊修,幸會。”

世家大族的人哪怕出去消費,也都有自己的習慣,某些館子就是特別吸引某幾家人,專門做他們的生意的。楊修和杜畿都算關中大族的子弟,在酒樓裡碰到也不奇怪。

兩人見過禮後,杜畿出於好奇、想打探本地情況,便問道:“愚兄看着京兆尹爲百姓吃飯,也是操了不少心,爲何不向百姓申明其中本錢、換取百姓認可呢?”

楊修捻鬚而笑:“楊某雖尚未得授朝廷實職,卻也能猜到一二——上面肯定是在找那些造謠的人,等着他們猖狂,有機會就會抓起來揭露其罪惡吧。”

二十歲的楊修,簡直比後來更愛顯擺自己的智商。他現在還沒被李素正式委以使命,就已經開始在其他世家子弟面前賣弄自己的眼光了。

李素並沒有告訴楊修任何東西,這些確實是他自己猜到的,雖然沒猜到具體的內幕和原理。

“原來如此?那賢弟還真是見微知著啊……”杜畿上下打量,還有點不信。

不過既然楊修是弘農楊氏,杜畿也樂於請客結交,當下杜畿出錢,兩人好好喝了一頓。

酒局擺到傍晚時分,居然還真有一條新聞傳了出來。

“涼州刺史韋端的二公子韋康被抓啦!聽說是京兆戶曹從事王必悔罪,把他供出來的!最近造謠朝廷從賑災糧裡賺差價的事兒,都是他指使的!”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消息,是不至於讓杜畿震驚的,因爲完全也有可能是栽贓陷害。

但不久之後,就在這一夜之間,又有其他一些後續配套的小道消息傳出來了。

比如,韋康的堂弟韋晃跟他劃清界限,出首證明了王必和韋家的交情。

韋康的老父親韋端、二弟韋誕也表示跟韋康劃清界限。

同時,京兆杜氏本家和弘農楊氏等家族,也安安表示情緒穩定,韋康的事兒跟他們沒關係。

這就說明,沒有擴大打擊面了。

士族的情緒暫時被穩定住了,百姓們倒是還沒,主要是百姓們見識得比較少,起碼得再過個把月、看到杜陵縣和其他幾個袁術治下的縣有窮人開始餓死,纔會真正知道李素的好處。

杜畿親眼見證了這一切,心中忍不住揣摩:看二叔和四弟那樣子,是鐵了心投效劉備,不考慮南遷去宛城躲災了?這劉備竟能如此得人心,匪夷所思啊……

第436章A上去,F2A第35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661章 地球人都知道三姓家奴有三個乃翁第264章 一戰團滅蜀地奸商第170章 忠義楷模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63章 前門潰韓暹,後門來楊奉(三更)第691章 作的最高境界:不氣死老公不罷休第433章 攻心爲上,攻城爲下第140章 大義名分第4章 怒殺督郵第430章 我乃破羌氐王咕嚕咕嚕咕嚕第833章 秋天來了,收穫的季節到了第661章 地球人都知道三姓家奴有三個乃翁第8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50章 鄭玄諸生入彀中矣第749章 街亭分亭博望坡,當道紮營夏侯惇第34章 渣男級別的上中下策第392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5章 水到渠成第55章 如果你誠心誠意被我利用第20章 赴戰遼東第347章 長安疑雲第185章 沃倫.荀的能力邊界第622章 決戰不是你想打就有得打一些扯淡的章節感言(關於加更)……第708章 千年大計,設計爲本第778章 燕雲煙雲第124章 八艘飛甘興霸第544章 改元稱帝第48章 可惜隊友不給力(五千多字大章,劉備支線結束)第68章 誰敢殺我第23章 屯田不是請客吃飯第75章 不好,我們被識破了第216章 徵西將軍又來共襄盛舉了第671章 自絕退路的周瑜第7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420章 以戰求和第526章 斬顏良,中箭第558章 禰衡語錄:李素,誤國庸奴耳!第683章 公爵的制度設計沒你想的那麼簡單第40章 過渡性的官也要好好幹第796章 李丞相說要有光,世界便有了光第493章 是個人都會盡量隨機應變第353章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第715章 文化交流不光是紙面的第711章 出現在大漢朝的羅馬高架第23章 屯田不是請客吃飯第76章 老子全都要第764章 似乎跟原來也沒什麼不同第286章 袁紹掛孝第736章 該出土時就出土第244章 劉玄德割髀療毒第504章 王睿張諮殷鑑不遠第668章 光復河內、上黨第347章 長安疑雲第575章 敵人不上鉤就繼續扮豬吃虎第511章 龐統詐降救橋蕤第521章 多米諾骨牌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728章 斬殺林邑王第59章 使匈奴中郎將李素第82章 張魯的信用暴雷了第572章 氣勢洶洶下江陵第500章 比尤里還恐怖的拉攏能力第716章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第521章 多米諾骨牌第638章 九死不悔周公瑾第361章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第337章 長安城裡的三重套娃第483章 打贏了也要總結教訓第488章 腦補中的三路鉗形攻勢番外第39章 一波三折第329章 果斷只會白給第654章 互相包餃子番外第8章 出鎮關東第38章 欽定人教版第86章 此功當浮一茂才第735章 古今東西皆然第710章 新城選址是洛神顯聖的意思第202章 蠻將歸降,景毅授首第662章 完美繞後開團第169章 大漢忠臣朱內應第523章 宛雒那點齷齪事第514章 斬殺弒君賊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539章 四渡黃河越鬼門第628章 戰前準備第8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61章 16歲就這麼陰險真的好麼第439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667章 諸葛亮:你覺得以我的智商,會錯過這種白給的機會麼?第154章 你算過奉天子的好處到底值幾塊錢嗎?第53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508章 有歷史能抄我就安心了第299章 旅遊式偷襲第241章 太史慈迴歸第351章 死前爽一把第331章 被關張趙馬圍毆的最高待遇(九千字大章)
第436章A上去,F2A第35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661章 地球人都知道三姓家奴有三個乃翁第264章 一戰團滅蜀地奸商第170章 忠義楷模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63章 前門潰韓暹,後門來楊奉(三更)第691章 作的最高境界:不氣死老公不罷休第433章 攻心爲上,攻城爲下第140章 大義名分第4章 怒殺督郵第430章 我乃破羌氐王咕嚕咕嚕咕嚕第833章 秋天來了,收穫的季節到了第661章 地球人都知道三姓家奴有三個乃翁第8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50章 鄭玄諸生入彀中矣第749章 街亭分亭博望坡,當道紮營夏侯惇第34章 渣男級別的上中下策第392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5章 水到渠成第55章 如果你誠心誠意被我利用第20章 赴戰遼東第347章 長安疑雲第185章 沃倫.荀的能力邊界第622章 決戰不是你想打就有得打一些扯淡的章節感言(關於加更)……第708章 千年大計,設計爲本第778章 燕雲煙雲第124章 八艘飛甘興霸第544章 改元稱帝第48章 可惜隊友不給力(五千多字大章,劉備支線結束)第68章 誰敢殺我第23章 屯田不是請客吃飯第75章 不好,我們被識破了第216章 徵西將軍又來共襄盛舉了第671章 自絕退路的周瑜第7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420章 以戰求和第526章 斬顏良,中箭第558章 禰衡語錄:李素,誤國庸奴耳!第683章 公爵的制度設計沒你想的那麼簡單第40章 過渡性的官也要好好幹第796章 李丞相說要有光,世界便有了光第493章 是個人都會盡量隨機應變第353章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第715章 文化交流不光是紙面的第711章 出現在大漢朝的羅馬高架第23章 屯田不是請客吃飯第76章 老子全都要第764章 似乎跟原來也沒什麼不同第286章 袁紹掛孝第736章 該出土時就出土第244章 劉玄德割髀療毒第504章 王睿張諮殷鑑不遠第668章 光復河內、上黨第347章 長安疑雲第575章 敵人不上鉤就繼續扮豬吃虎第511章 龐統詐降救橋蕤第521章 多米諾骨牌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728章 斬殺林邑王第59章 使匈奴中郎將李素第82章 張魯的信用暴雷了第572章 氣勢洶洶下江陵第500章 比尤里還恐怖的拉攏能力第716章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第521章 多米諾骨牌第638章 九死不悔周公瑾第361章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第337章 長安城裡的三重套娃第483章 打贏了也要總結教訓第488章 腦補中的三路鉗形攻勢番外第39章 一波三折第329章 果斷只會白給第654章 互相包餃子番外第8章 出鎮關東第38章 欽定人教版第86章 此功當浮一茂才第735章 古今東西皆然第710章 新城選址是洛神顯聖的意思第202章 蠻將歸降,景毅授首第662章 完美繞後開團第169章 大漢忠臣朱內應第523章 宛雒那點齷齪事第514章 斬殺弒君賊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539章 四渡黃河越鬼門第628章 戰前準備第8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61章 16歲就這麼陰險真的好麼第439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667章 諸葛亮:你覺得以我的智商,會錯過這種白給的機會麼?第154章 你算過奉天子的好處到底值幾塊錢嗎?第53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508章 有歷史能抄我就安心了第299章 旅遊式偷襲第241章 太史慈迴歸第351章 死前爽一把第331章 被關張趙馬圍毆的最高待遇(九千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