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氣勢洶洶下江陵

張鬆和典韋往江陵城趕去的同時,他也不忘從隨從的護衛隊中分出數騎,分道揚鑣往北趕回襄陽,把最新的軍情變故通報給李素。

這樣一來,當張鬆次日、也就是十月十八日清晨進入江陵城、準備清運重要物資時,李素差不多也能得到最新消息了。

這一路連偵查帶趕路,張鬆只花了兩個夜晚一個白天,那兩個夜晚還都是在船上一邊順流而下趕路一邊睡覺渡過的,可謂是兵貴神速了。

他的信使回去襄陽時,都無法那麼便捷,只能是一路換馬飛馬報信。因爲回去的路上,無論是漢水段還是沮水段的航道,都是逆水行舟了,遠不如跑馬快。

蔡瑁是十七日凌晨從宜城集結私兵和家丁南下的,不過他走的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夏水水道,至少十九日才能抵達江陵,張鬆至少多出一天時間搶運物資。

即使蔡瑁到了,因爲還沒正式撕破臉,張鬆說不定還能虛與委蛇多弄走一批。

實際的操作也是果不其然,蔡瑁沒有到之前,南郡守兵對張鬆的命令絲毫沒有懷疑,先湊出了全城至少三四千輛各種大車,還有相當一批船隻。

城內的郡兵人手也有三四千,嚴格來說張鬆如果立刻宣佈閉城死守,也是有可能撐住幾天拒敵於城外的。但一來他不知道本地郡兵軍官有多少是被蔡瑁買通了的內應,他一個外來戶文官空降,加上典韋,一天時間也掌握不了部隊。

所以還是穩妥一點捲了細軟撤,否則要是蔡瑁來時有人偷偷開城門,大家都得完蛋。何況本來就是計劃好了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不讓孫策看到拿下江陵的機會,還怎麼引誘孫策被拖住、完成更大的包圍網。

張鬆當然連船都不會給蔡瑁留了,把所有的船隻全部加急裝滿,還開出賞格給每個碼頭民夫當天發“裝卸貨十石抽糧一斗”的高額工錢。

也就是工價相當於裝卸貨重量百分之一的糧食,幹活當天還額外管飯隨便吃。搬運距離只是從碼頭堆棧、搬到船上碼放好。這個勞動強度和報酬額度,在漢末絕對夠讓碼頭工人眼紅到瘋狂幹活。

最後居然有碼頭工人搬了遠超一百石的,自己就扛回家兩百多漢斤糧食的日結工錢。

這麼做,也好把運不走的糧食多發點給民夫,讓百姓念着李素的好,就當是肉爛在鍋裡了。孫策來了之後,要是敢刮民把李素髮下去的糧食再搶回來,那江陵城內的百姓民心肯定會盡喪,便於李素圈套完善後的全面反攻。

張鬆靠這一把就運走了江陵城內全部的貴重軍械裝備,多出來的運能就運財物和糧食。

在具體搶運物資選取上,絲綢和銅錢這些張鬆倒是不怎麼重視,因爲張鬆知道就算蔡瑁偷了江陵、跟孫策會合,這些銅錢孫策也沒地方花。只要殲滅了孫策,這些硬通貨還不是都能回來。

至於綢緞蜀錦倒是有一丁點風險,得擔心將來孫策丟城的時候會不會惱羞成怒一把大火,把絲綢這些都燒了。但眼下也顧不得這種極端情況,最多把金銀庫存儘量拿走。

除了裝備和貴重品,最後運能還是多出很多,所以張鬆至少裝了七八百條小船的糧米,每船運載數百石,至少是運走了四十多萬石。

按照戰時一個士兵二十日食一石米的消耗速度來算。四十多萬石糧可不得夠十萬大軍吃三個月的。

不過,江陵城內的存糧規模,原本劉表統治時期的囤積規模,就是按“供劉表軍主力吃上三四年”來算的。

哪怕當時劉表只有五六萬骨幹兵力。粗略估算下來,城內府庫總積蓄,仍然有三百萬石之巨!這個數據跟當年公孫瓚搜刮幽州集中在易京樓的屯糧也差不多了。

只不過幽州窮困,是搜刮盡了周邊各郡,才湊死湊活湊那麼多給公孫瓚糟蹋,而江漢平原富庶,基本上只是靠江漢本地產出就攢下那麼多。

張鬆看了賬目之後,也是心中有些不甘:“城內居然有三百萬石糧!運走四十萬,還有足足兩百六十萬呢!明天就是最後一錘子買賣了。

哪怕明天別的值錢的運完了,所有牛車船隻全部運糧,最多也再裝七十多萬。至少要留給孫策一百八十多萬了。孫策吃是肯定吃不到吃完的那一天的,司空也不會容許孫策佔領江陵那麼久。

只求孫策這人還有點人性,最後事到臨頭要撤出時,別把城內吃不完又運不走的東西一把火燒了……他要是敢放這把火,司空絕對不會饒他性命的。要是不放火,或許還能看在他這一念之仁,最終留他一命。”

張鬆這樣思忖着,第一天的貨基本上都裝好全部啓程了。江陵到當陽一百里,往返就是二百里,張鬆給所有車伕和押運兵馬都開了重賞,務必一天走到當陽、晚上再連夜趕回來、第二天再裝第二批。

不過,就在張鬆這樣忙活的時候,倒也有一位江陵城內可以話事的高級官員弱弱地質疑了張鬆的舉動。

這人正是朝廷正牌的南郡太守劉琦。

劉琦這人看起來脾氣果然懦弱,聽說李素要徵調江陵的物資給北線作戰,也絲毫沒敢直接反抗。但是後來看到張鬆連金銀和貴重品都開始搬家,才狐疑憋不住了。

畢竟李素要打仗,你把府庫裡的黃金都搬走算怎麼回事?

面對劉琦請他吃午飯、問起這事兒,張鬆也不好多說,他只能是仗着李素的勢,又想了想李素的立場,比較強硬地表示“司空有關於後勤軍需的事兒要跟劉府君商議,請劉府君即日去一趟襄陽”。

劉琦微微有些嚇到,但他一琢磨自己兩個月前已經去過一次襄陽了、給剛上任的李素接風。如今什麼大事兒都沒發生,再去一次也不見得就被扣爲人質。

再說現在整個荊州都是李素控制的,他就是想抗拒也沒機會啊,只好垂頭喪氣跟着張鬆走。

而張鬆這麼安排的目的,也是因爲李素告訴過他,加上張鬆自己的觀察,發現劉琦這人確實懦弱沒有任何威脅。

如果蔡瑁作亂、卻把劉琦害了,這事兒怎麼都說不過去,會有人覺得劉備卸磨殺驢、對那些投降他的諸侯逐漸剪除異己。

還不如留下劉琦,至少多活幾年,說不定以劉琦的虛弱好色自己也會慢慢病死。只要死亡時間跟劉表降劉備別太近,多過幾年,就沒人亂想了。或者要是真有人挾劉琦之名搞事情,除之未遲(雖然肯定沒人那麼傻打劉琦的名號,劉備可是開國君主)

當天晚上,劉琦就跟着運輸隊,安全撤到了當陽,張鬆提前吩咐了,也沒讓護送劉琦的護衛繼續帶着劉琦北上襄陽,而是就在當陽城裡鎮守了下來。

走之前,張鬆勸劉琦用自己的名義,再開倉放一波糧。劉琦還怕張鬆是陷害他,但又不敢不從,所以又巧立名目把很多糧食發給了城內城外百姓。

至於張松本人,因爲明天還要最後運一批,還要跟可能出現的蔡瑁周旋,所以他今晚住在江陵城內,養精蓄稅。

順便再想想如何對城防設施做些惠而不費、臨時效果大、將來修復成本也不高的破壞。這樣就算江陵暫時落入孫策之手,下次拿回來也方便些,拿回來後修復也便宜。

劉琦沒有張鬆陪他來,走到當陽又不走了,不由心中惶恐,卻也無可奈何。

好在,劉琦只是在當陽城內忐忑到半夜、最後抵不住疲勞迷迷糊糊睡去。第二天上午辰時末刻才醒來。吃過午飯後,也不知又過了多久,劉琦被告知北邊又有一小隊快馬斥候、由一名新晉校尉帶領,出示符傳印信要進城接管城防。

張鬆留在當陽的巡城軍官驗了印信,立刻放來將進城,並且遵照司空府鈞令,把當陽縣的防務交給來人。

劉琦忐忑之間,請來人見面敘話,這才發現竟是自己認識的老人、當初堂兄劉磐的部將黃忠!

黃忠在劉表投降劉備之前,也是都尉而已,跟蔡瑁平級。不過劉備登基後給他覺得有前途的武將都普遍升官了,所以黃忠現在是校尉。

一個沒立新功、全靠普惠性升遷才成爲校尉的傢伙。

黃忠只帶來了幾十騎親兵,規模極小。李素顯然是十八日中午聽到張鬆的回報後,才緊急如此部署處置的,之所以派黃忠,顯然是看重了他曾經在南郡郡兵當中有一定的威望,有黃忠在,士兵不一定會跟着蔡瑁走,所以儘量把無辜的自己人多拉出來一些避免從賊。

另一方面,黃忠只帶幾十個人就能上任,這個反應速度就比趙雲還快了,幾乎跟飛馬信使一樣快,大半天的時間狂奔了三百多裡,馬都換了幾批,依然有跑死的。

趙雲的人馬雖然也是騎兵,但幾千人的大部隊行軍要顧惜馬力,不可能這樣一夜飛奔就到。至少會比黃忠晚一兩天。

……

當劉琦因爲黃忠的到來而稍感心安、不再腦補李素要害他的同時。

蔡瑁的先頭部隊,也早已在當天午前就抵達了江陵城。

先行的是蔡瑁手下那些私兵——這些士兵名義上也是南郡的郡兵,只不過是蔡家篩選和養着的,等於是掛名郡兵實則私兵。

至於蔡瑁的正牌家丁,還要過兩個時辰趕到,這些人名不正言不順,出場晚一些也是爲了避免騷動。

蔡瑁在私兵簇擁下進城的時候,遇到典韋保護的張鬆,蔡瑁還真是心中一寒,不敢撕破臉上前。

他知道自己兵多,但典韋這種恐怖的武力,要是被逼近到幾十步之內,不跟你拼羣毆,還是很容易出意外的。

所以,哪怕他知道孫策昨晚可能已經從長江江面上偷越了漢陽城、現在李素軍在漢陽方向的周泰已經開始飛馬回報敵情,也知道自己起兵奪城已經迫在眉睫,他還是不敢直接硬懟典韋。

他覺得,一兩個時辰還是能等的,一邊搞搞清楚情況,一邊等自己的家丁部隊那三四千人也到了,合兵一處。順便再趁着這點時間,進一步收買分化江陵城內原先值守的郡兵和軍官。

他並不知道,對面的張鬆其實也很緊張。如果江陵城不丟,孫策聽到計策失敗肯定立刻掉頭就走了。要丟,就不能關城門把蔡瑁擋在城外。

現在蔡瑁進城了,蔡瑁帶來的私兵比城內值守的兵明顯多,典韋再勇猛,也只是保護張鬆突圍而已。

於是,在雙方都緊張的情況下,張鬆表示他受李素之命,說:北線劉備和袁紹已經在河東又打起來了,袁紹在河南尹地區的部隊也開始南下進攻宛城。趙雲的南陽戰區需要極大的物資支援,所以荊襄的戰略儲備必須北運支援一批。

蔡瑁緊張之餘,也沒工夫細細徹底分辨真假,他只是看到了後果:讓張鬆再運走這一批,肯定會損失對不少物資的控制。但是如果張鬆和典韋這些人都撤走了,絕對親李素一方的郡兵也都調走護糧了,他控制江陵城的把握不就更大一些麼?

這時候,蔡瑁也注意到連劉琦都不在江陵城內,這下他連傀儡劉琦的機會都沒有了,只能先把江陵佔住再說,以免夜長夢多。就算張鬆看出了些什麼,只要他現在這一瞬間想的還是逃,那就讓他逃吧。

如果孫策來得快,張鬆還沒回到襄陽,到時候再出兵半路上把張鬆的貨劫回來!把他的人馬也消滅掉!

微妙平衡之中,十月十九日午前,張鬆又搶運出大批物資,所有車船都用上了,還沒撕破臉,如期運走超過七十萬石的物資。

蔡瑁坐視城內的反抗風險都走了,在當天下午正式宣佈舉旗。帶着大約總共八千多人馬宣佈改承認劉和爲皇帝——包括六七千私兵、家丁,還有千餘人腦子不太清楚最後決定投蔡瑁的本地駐防郡兵。

蔡瑁之所以能忽悠住他們,一方面是這幾天幾個本地世家大族突擊宣傳了科舉新法之惡、會選出道德敗壞的貪官污吏,好多南郡世家大族、宗賊都不支持新法。

另一方面就是渲染己方陣營的強大,告訴不識字的大頭兵對面的三方諸侯聯盟有多麼人多勢衆,孫將軍很快就會來接應我們,所以站在劉和和孫將軍一方,可以成爲勝利者。

說來也是驚險,蔡瑁宣佈起事的時候,其實周泰的報急快馬都已經過了竟陵,再有一天就能到江陵和襄陽了。

而孫策的部隊,其實在十八日夜裡,就已經偷越過了漢陽附近的長江和漢水江面,然後分兵兩路、漢水快長江慢,直插江陵而來。

蔡瑁佔領江陵城的時候,孫策的部隊已經入境九個時辰了。只是信息傳遞慢,導致蔡瑁動手的時候江陵本地人還不知道孫策位置。

孫策北線走漢水、竟陵、當陽到江陵的部隊,再有一天半之後,也就是十月二十一早上,就可以抵達了。走長江遠路來的大船主力,也是二十四日就能抵達,誤差不會超過一整個白天。

同時這一路上,孫策當然也不會傻到完全不顧後路、全軍都直撲到江陵。因爲沿途除了漢陽這種周泰重兵守着的軍事要塞外,很多小縣城同樣是沒有什麼防守兵力的。

其他南郡東南部的好幾個縣城,還有諸如漢津、江津這樣的渡口要害,都是有蔡瑁家和另外一些荊州內應世家大族的人打點過的,不出意外可以輕易拿下。這樣孫策軍入境後,還是可以得到一定的戰略縱深和戰略支撐點的,進可攻退可守。

另外,孫策還自信非常充足,因爲他也已經得到了“袁紹已經主動向劉備再次開戰”這個利好消息,也正是這個利好消息促使他最終下定決心的。如今既然已經撕破臉,那就一條道走到黑吧。

第37章 劉縣令棄官第736章 該出土時就出土第678章 顧雍還鄉第227章 奪船避箭五丈原第651章 大將軍“光復”河內第557章 步步緊逼第26章 兵越打越多第769章 杯酒釋外戚第148章 老闆,把還沒燒的魚香肉絲換成龍井蝦仁第383章 小賊才做選擇,老賊全都要第383章 小賊才做選擇,老賊全都要第571章 圖窮匕見第832章 全取淮南第680章 統一計劃第264章 一戰團滅蜀地奸商第712章 歸己之功爲天有第609章 袁紹軍:哼!沒有人比我們更懂挖地道第345章 荀攸的迪化段位第211章 平定永昌郡第513章 連敵人也引用你的經文第545章 都當皇帝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番外第72章 收下四個國家作爲外交利息(六千字大章)第721章 司空面前只有僞神第71章 斬太守祭鉞第670章 雒陽八關取其五番外第2章 周瑜歸降第262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番外第33章 滿載而歸第78章 攻克陽平關第68章 降徐晃,赴陳倉第63章 磨鏡不誤募捐功誠懇道歉跟大家請個假第853章 垓下自刎番外第27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286章 袁紹掛孝第243章 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20章 漢朝也有價格雙軌制第150章 荊州太平第242章 匪夷所思的蝴蝶效應第24章 洛陽紙貴第61章 16歲就這麼陰險真的好麼第299章 旅遊式偷襲第106章 引盧植救太后第616章 戰略挺近第338章 反間反間計的反間計(八千字大章)第741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170章 忠義楷模第118章 內行打仗看後勤第220章 深諳制衡的王允第185章 沃倫.荀的能力邊界第518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麼第37章 平定遼東指日可待第368章 沒有西瓜,葡萄也好第548章 溫水煮蟾蜍(五千字大章……)第659章 成廉:我有呂將軍給的一萬兩千騎兵,你能秒我?第215章 要演也得演到底第416章 伐伐伐伐木工第737章 太原圍城戰第36章 踢到鐵板了第30章 原來大吃大喝也是在爲大哥辦事第371章 范仲淹王安石都能拿來主義第165章 先入雒陽者當何如第660章 不犯點兵家大忌,敵人都不敢跟我打第48章 可惜隊友不給力(五千多字大章,劉備支線結束)第443章 撞槍口上了(七千字大章,所以更晚了)第140章 大義名分第191章 尋找自貢第391章 閻象舌戰諸葛亮第308章 你過來啊第207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第182章 打不過你噁心你第283章 岳陽樓單扇赴會第296章 決賽圈王者第157章 臘月渡瀘,深入不毛第12章 一年不再赦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第149章 教科書式的劫營第804章 不是拷餉勝似拷餉第600章 袁術駕崩,曹操南下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449章 出兵交趾第751章 不到最後一刻,連隊友都不知道諸葛亮要幹什麼第761章 丞相司直諸葛亮番外第27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第778章 燕雲煙雲第713章 泡澡公究極進化體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717章 用心平而勸誡明番外第4章 公正嚴明第64章 賊改不了走空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82章 張魯的信用暴雷了第792章 虎視何雄哉第317章 北伐在即第472章 食色性也第284章 逐漸迪化第374章 “天高三尺”李府尹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
第37章 劉縣令棄官第736章 該出土時就出土第678章 顧雍還鄉第227章 奪船避箭五丈原第651章 大將軍“光復”河內第557章 步步緊逼第26章 兵越打越多第769章 杯酒釋外戚第148章 老闆,把還沒燒的魚香肉絲換成龍井蝦仁第383章 小賊才做選擇,老賊全都要第383章 小賊才做選擇,老賊全都要第571章 圖窮匕見第832章 全取淮南第680章 統一計劃第264章 一戰團滅蜀地奸商第712章 歸己之功爲天有第609章 袁紹軍:哼!沒有人比我們更懂挖地道第345章 荀攸的迪化段位第211章 平定永昌郡第513章 連敵人也引用你的經文第545章 都當皇帝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番外第72章 收下四個國家作爲外交利息(六千字大章)第721章 司空面前只有僞神第71章 斬太守祭鉞第670章 雒陽八關取其五番外第2章 周瑜歸降第262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番外第33章 滿載而歸第78章 攻克陽平關第68章 降徐晃,赴陳倉第63章 磨鏡不誤募捐功誠懇道歉跟大家請個假第853章 垓下自刎番外第27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286章 袁紹掛孝第243章 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20章 漢朝也有價格雙軌制第150章 荊州太平第242章 匪夷所思的蝴蝶效應第24章 洛陽紙貴第61章 16歲就這麼陰險真的好麼第299章 旅遊式偷襲第106章 引盧植救太后第616章 戰略挺近第338章 反間反間計的反間計(八千字大章)第741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170章 忠義楷模第118章 內行打仗看後勤第220章 深諳制衡的王允第185章 沃倫.荀的能力邊界第518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麼第37章 平定遼東指日可待第368章 沒有西瓜,葡萄也好第548章 溫水煮蟾蜍(五千字大章……)第659章 成廉:我有呂將軍給的一萬兩千騎兵,你能秒我?第215章 要演也得演到底第416章 伐伐伐伐木工第737章 太原圍城戰第36章 踢到鐵板了第30章 原來大吃大喝也是在爲大哥辦事第371章 范仲淹王安石都能拿來主義第165章 先入雒陽者當何如第660章 不犯點兵家大忌,敵人都不敢跟我打第48章 可惜隊友不給力(五千多字大章,劉備支線結束)第443章 撞槍口上了(七千字大章,所以更晚了)第140章 大義名分第191章 尋找自貢第391章 閻象舌戰諸葛亮第308章 你過來啊第207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第182章 打不過你噁心你第283章 岳陽樓單扇赴會第296章 決賽圈王者第157章 臘月渡瀘,深入不毛第12章 一年不再赦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第149章 教科書式的劫營第804章 不是拷餉勝似拷餉第600章 袁術駕崩,曹操南下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449章 出兵交趾第751章 不到最後一刻,連隊友都不知道諸葛亮要幹什麼第761章 丞相司直諸葛亮番外第27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第778章 燕雲煙雲第713章 泡澡公究極進化體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717章 用心平而勸誡明番外第4章 公正嚴明第64章 賊改不了走空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82章 張魯的信用暴雷了第792章 虎視何雄哉第317章 北伐在即第472章 食色性也第284章 逐漸迪化第374章 “天高三尺”李府尹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