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嘗試修補信任

李素的思緒也很混亂,有點兒肚裡東西太多,不知道從何處頭緒說起之感,而且他的內容還得修飾架空、把原本發生過的事情說成是哲學推演,這就更累了。

好在劉備也不是很急切,他本來都已經陷入一種焦慮和僥倖交替的精神狀態,覺得那麼難的問題,哪怕是智如李素、知天命如李素,一時答不上來也是正常的。

“伯雅賢弟能想到《殿興有福論》和《史記索隱尋正統》這兩招跨越時、空的正統常法,已經很不容易了,朕今天的問題,也確實有些過於突兀……”劉備見李素沉思,便在內心如是自忖。

好在李素終於還是理清了思緒和話術,又回憶梳理了一下劉備剛纔的主要問題,開始一一作答。

“陛下剛纔最後問道,假設天下無有陛下橫空出世,華夏會不會陷入神器卑辱、戰亂連綿的狀態。這個問題雖然不該假設,但臣可以正面回答:很有可能會。

最初會有袁紹代漢,但他若是步伐不夠快,而且沒能活到滅掉其他殘餘擁漢勢力的時候,那麼曹操代袁就是必然的。

曹操之後,如何再被他人所篡,臣說不出具體的推演,但無非是曹操選擇兩條路:要麼嚴重貶抑武臣,自廢武功,一改秦漢以來華夏強而夷狄弱的局面。如此,則曹操終將亡於胡。

如果曹操不嚴重貶抑武臣,但他自己又是篡袁而立,考慮到任何人對於自己走過一次的路都會嚴加提防,到時候曹操肯定會總結出‘袁氏之亡在於宗室兵權相比於外姓兵權不夠有壓倒性優勢,所以才被外姓挑撥宗室亂中取事’的結論。

到時候,他就是大封曹姓諸王,而且實掌兵權,哪怕會因此導致一兩代人後重演漢之吳楚七國之亂也在所不惜。而且曹操本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現在還沒得多少疆土,都已經只重用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掌兵,其餘諸將豈有獨力傭兵五萬以上的?

在他看來,就算重演一遍七國之亂,好歹將來的七國都是姓曹的,哪怕中樞被地方藩王所滅,最後上去的也是一個姓曹的嘛,總比曹氏被其他人篡竊後跟袁氏一樣覆滅要好。

在正統崩潰的時候,最重要的往往是最初的六十年,也就是一代人的壽命。一旦最初的六十年熬過了,確保一個帝國的子民都是在建國之後出生的。

生於前朝的老者都老死了,也就沒人親歷過朝代更替的腥風血雨,不會有切身體會的前朝記憶,也就不會覺得‘王朝會更替’是正常的,反而認爲朝代不會更替纔是正常的,這就算是正統認知在庶民階層中基本穩定了——

當然,這裡僅針對庶民,不針對士,也就是讀過書的人。讀書人會通過史來了解前朝,所以他們心中的正統性一旦崩塌,是很難用時間重建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祖當年的廣封諸王,雖然導致後來諸王血統漸遠後離心離德,但也確實完成了‘讓沒讀過書的庶民都忘記曾有前朝’歷史使命,幫漢拖過了最初一世庶民壽命的時間。

但是,七國之亂畢竟是必須吸取的教訓,曹操指望廣封掌兵諸王來撐過正統崩塌的六十年,他未必能確保中樞勝過地方。

而一旦天下大亂起來,就不再是‘庶民是否識正統’可以穩住的了。曹操相比於漢,在士中永遠沒有正統性,所以只要中樞壓不過藩王,所有有識之士都會當牆頭草,再無忠義之人,最終限於崩摧。”

李素這番話說得很艱難,還好幾次停下來,不但要給劉備時間理解吸收,他自己也要臨時組織調整話術,把“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逆向拼湊解讀,僞裝成“智謀推演所得”。

很多地方的處理,還是似是而非比較生澀的。

好在本來就是憑空推演,劉備心中壓根兒沒有任何圖景,李素能有理有據說出一些乾貨來,他已經覺得很有道理了。

其實更主要是李素跟他認識十三年,算無遺策,積累的信用夠多了。現在李素說出一些細節不嚴密的東西,他也傾向於直接相信了。

總而言之,劉備是確實得出了“只要正統性崩潰,軍閥篡位循環不可避免,要穩定就得不惜損害對外戰鬥力抑制武臣”的推演結論,也爲自己避免了這個深淵而捏了一把汗。

不過,沉思良久之後,劉備居然觸類旁通,自己醒悟出了一點——這種醒悟,如果是原本歷史上那個不愛讀書的劉備,還真做不到。

但這一世劉備不但親自細讀史書,尋求治亂經驗,關鍵是還專門通讀過李素寫的《殿興有福論》等政治哲學書。劉備此刻是從他對《殿興有福論》的學習心得裡,找到的疑點:

“伯雅,如此說來,你當初創設《殿興有福論》,尤其是後續還寫了註釋的《蔡李公問對》,朕如今卻從中隱晦地看出一個見解:

一旦殿興有福論傳遍天下,爲天下讀書人所知,則士懷敬畏,恐懼天譴,不敢爲私慾權利妄爲。然黔首無知,不知畏懼,故爲君者仍需慎待百姓,蓋揭竿而起者不知天譴。

現在看來,你是早就知道自己的殿興有福,有多大適用範圍了吧。你要追求的,不是單純爲劉氏一姓萬世不易,那只是順帶而爲。

你要的是把‘權貴篡竊’這種改朝換代的方式堵死,哪怕要改朝換代,也只能是黔首揭竿,不能是權貴軍閥中的野心家爲一姓私慾篡竊?

如此,不管天下姓誰,只要天數有變神器更易的理由,不是權貴軍閥篡竊,只要軍閥篡竊這種事情歷史上一次都沒成功過,那麼新朝的君主,就依然可以信任武臣,不用文武相害、自廢漢人對蠻夷的戰力。

總結一下,是不是可以理解爲,你要追求的是這個:第一,能少改朝換代就少改朝換代。但換個姓享受榮華富貴,別的什麼都沒變的那種改朝換代,不要也罷。

非改不可,那也是黔首活不下去而改,甚至改了之後要有新政普惠天下,還依然儘量不傷人君與武將的相互信任,不產生歷史首次武將成功篡竊。”

劉備說出這種話,絕對是朗姆奶酒喝多了,思維奔放,膽子也放得開,才說得出口。

衆所周知,喝酒對於創意幫助的三境界,只有“微醺”是觸發創作靈感的,“酣暢”並不能導致發現靈感,只是讓人之前已經產生的靈感敢於表達出來,而“酩酊”就只是誤事,喝斷片了。

劉備算是“微醺”下思考、傾聽,剛好喝到“微醺”向“酣暢”轉變的臨界點時,全部說了出來。

但李素才微醺呢,劉備敢說他也不敢接口啊,他當然是四平八穩地說:“人智猶有盡頭,臣窮極智數,只能想到彌補到這一步的法門,其餘非臣不願,實乃不能。”

劉備擺擺手:“行了,朕就是偶覺豁然貫通,沒有責怪你,知道你不敢徹底把話說開的,哪怕再無六耳也不敢。

算了,這話題揭過,關起門來,朕有什麼不敢講的?治亂興替那麼多次了,誰敢說萬年無期?子孫不肖,真連續都出魚肉百姓,貧者無立錐之地,自然會有揭竿而起的。

先漢之末,連劉歆身爲宗室,還掌太史,尚且覺得王莽該代漢,恐怕便是親見貧者無立錐之地——這句話可是他親筆寫的。

說點建設性的吧,今日跟賢弟此議,朕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原先不怎麼在乎的‘君與武將相得,互無疑忌’,是多麼的難得,居然是華夏尚武之風的根髓所在。

這個根髓立之至難,傷之至易,卻又極爲重要,干係到華夏漢統,能不能長久保持對蠻夷戎狄的優勢——

現在看來,安順衝質桓靈,鮮卑之禍愈演愈烈,跟朝中自竇憲獲罪後,其後八十餘年,屢以外戚爲大將軍掌兵、而天子亡故後又靠宦官另立旁支、外戚宦官互相攻殺、大將軍屢屢不得善終有關。

竇憲、鄧騭、閻顯,都是曾有對外武功的大將軍,卻不得善終,連續三朝先例在前,到後來幼君與外戚的關係便越來越勢同水火。

不僅把幼君推向了宦官,導致亂政加劇。也導致此後爲大將軍乃至挾君把持朝政者人人自危,越來越想擁兵專權以自保,樑冀、何進、董卓、袁紹、曹操,愈演愈烈。

自樑冀以後,那些大將軍只是空掛其名以攬朝政,並無對蠻夷御外侮之功,因爲權力鬥爭被殺,倒還不至於在後世史書上被人借鑑自比以自危。

但竇憲有封燕然山之功,可比衛霍,細讀其史,他本人不過是跋扈專權之罪,謀反則未必。從和帝對竇憲的處置來看,竇憲並非被朝廷定罪而明正典刑,只是落入辦案的大鴻臚樑棠之手,逼他自行了斷。

朕以爲,先在弟妹修的《後漢書》裡,重新把史官點評的部分修飾一下,強調竇憲罪不至死,只是樑棠與竇憲兩家外戚宮鬥私逼致死,以顯示大漢公允。對於攘除外侮之武臣,非謀反不以死罪論的寬宥。

要是順利的話,把《漢紀》裡的韓信之死篇目,乃至《史記索隱》裡重新補足的‘太史公言’對韓信案的點評,也都加上,強調‘韓信罪不至死,高祖從未下令處死,爲呂后私加重刑’。

如此,可能多挽救一些後世君、將之間的相互信任?至於明詔給這些古人重新定性,還是等過幾年,天下徹底統一再說。反正有朕一日,雲長翼德子龍這些是不用擔心的,朕擔心的是後世子孫任用的那些武臣,肯不肯釋懷爲公。”

劉備也不能直接說自己祖宗不好,但好在他找的這兩個例子,已經是能夠儘量遮羞修修補補了。

韓信從法理上來說確實不是劉邦下令殺的,當時他在外打仗征討叛軍,雖然可以說呂雉的命令大概率是揣摩了劉邦的意思,但這裡面還能有機會圓回來一點。(韓信是否有謀反這裡不討論,展開又很長。我認同王立羣教授的分析,削爲淮陰侯的時候確實沒有反意。後來可以說有嫌疑,但畢竟是第一次被削了之後被逼了)

竇憲和辦案逼死他的樑棠的恩怨,也可以解釋。

因爲竇太后和樑貴人的恩怨,就有點像靈帝時候何皇后和王美人的恩怨。竇太后是正牌太后,但她沒兒子繼承皇位,是被她壓制的樑貴人生的兒子成了漢和帝(但竇太后沒有像何皇后鴆殺王美人那樣殺樑貴人,她尋罪殺了樑貴人和樑棠的父親,樑貴人是自己驚嚇鬱悶而死的)。

所以說樑棠要找殺父仇人的弟弟報仇,私下逼死竇憲,也說得過去。

劉備這就是想把有統一戰爭和對外戰爭大功的人的定性平反一下,示好於後世武臣。

這招他活着的時候完全用不上,完全是他覺得這樣可以給子孫積德,讓武臣對皇帝的猜疑鏈稍稍鬆一些。

當然了,那些純粹因爲外戚成爲大將軍、混日子沒有對異族大功的,就完全沒必要平反了。不管他們有沒有謀反還是僅僅跋扈就被殺,不重要。武臣對君主的信任,也不會因爲聯想到這些人的下場而有所損失

比如樑冀那種外戚跋扈將軍,對外作戰屁事沒幹成,哪怕他沒想篡桓帝,只是跋扈專權,殺了也就殺了,不解釋。再說樑冀也不是被明確問罪而殺的,是直接畏罪自殺。而且樑冀鴆殺質帝的罪名跑不了。

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和操作,也就是基於劉備現在所處的環境、華夏文明之前還沒有武將篡逆爲皇帝的先例,皇帝殺有功武將的先例也極少,所以還修修補補得過來。(武將篡國君、國君殺功臣的例子很多了,那都是春秋戰國時候的王,不是皇帝。有皇帝制度之後還沒有)

如果是已經唐宋了,惡劣先例歷史包袱太多,那還修補個屁。就算君主想修補,李素都會主動勸他放棄的,都爛了,補丁面積比本體還大,修不過來的。

歷史太悠久,有時候也是一種包袱。會讓每個人都代入其中的角色,然後揣摩“我代入的這類角色在歷史上有沒有善終”,來調整自己的行爲習慣。

揣摸多了,原本沒有反意的,因爲看到的悲慘案例多了,也殺心漸起(君臣都有問題,都有殺心,不是單方面的)。

現在這狀態,能不能補回來,李素也說不好,但劉備想嘗試,看起來就算幹不成,也不至於有什麼反效果,也不至於被說“揭祖宗的短”,導致思想意識形態混亂。

何況,兩個案子分別過去四百年和一百多年了,也可以解釋嘛,也確實不是皇帝親自下令殺的功臣,試試就試試吧。

劉備決定以後一定要教導後續子孫,好好讀讀歷史書,要自己讀,不能讓博士挑重點講解。

當皇帝的人,尤其是生於深宮,本來就對社會缺乏瞭解,不知民間疾苦,再不以史爲鑑,根本就不瞭解如何代入和安撫臣子的疑慮。

安排完這些,劉備因爲剛纔提到了給韓信平反定性的事兒,也是越想越惋惜。

高祖一輩子留下的絕大多數是政治遺產,但唯獨這兒,讓人扼腕嘆息。雖然劉備也知道那是劉邦當年正統還不夠強,所以手段狠了一些。如果是劉家人已經當了哪怕五六十年皇帝了,再有個韓信都不用怕的。

如此一想,劉備就骨鯁在喉地衍生出兩個問題:“伯雅,高祖與韓信之前,雖然沒有武將篡帝、皇帝忌憚功臣之能而殺大將的惡例,但春秋戰國時國君殺大將、大將篡國君的例子還是不少的。

那爲何只要國君與大將之間沒有篡逆相殺,天下的人心就可以信任這種穩定能一直被借鑑下去呢?爲什麼他們不會借鑑到勾踐文種范蠡身上去?

如果高祖之前,秦始皇不再用民過重,以秦之正統,是否可以完全不殺功將而平穩有天下?秦始皇生前,王翦等人也頗得善終,蒙氏之死,那也是胡亥時所爲。”

劉備想到這一步,完全是徹底進入了“酣暢”向“酩酊”過渡的階段,所以連同情秦始皇的假設都開始說了。

當然,他作爲漢朝皇帝,肯定不是出於希望秦始皇的天下一直下去,他只是忍不住做一個“正統性足夠的君主,該如何建立一套世世代代安撫武臣的制度”的思想實驗,以爲自己借鑑所用。

這種思想實驗,他也只敢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問,否則太有損皇帝的形象。

面對劉備執着求知求安慰的狀態,李素決定給個高屋建瓴的回答,讓他放棄幻想,同時結束今天的討論。

李素:“陛下,諸侯國君背信棄義、出爾反爾、鳥盡弓藏,與皇帝做上述三類同樣的事情,性質是完全不同的。諸侯國君並非天下共主,有無道者,還有天下他國共誅之,弔民伐罪。

所以哪個國君做得不地道,自有外部勢力懲罰他,國民也不用擔心天道正義得不到伸張,不會把自己代入受害者,只會覺得那個君必然被百姓所棄、國力日衰、最後爲其他諸侯所滅。

所以從這個角度,皇帝背信棄義的傷害要大得多,士庶百姓都會發現其上再無制衡競爭之人去懲戒這種背信棄義。而秦始皇不可能久有天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跟他看不透這一點有莫大的關係,這種假設一開始就不成立。”

第741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249章 破除迷信的日常第90章 沒有人比甘興霸更懂渠江水戰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番外第74章 英雄豪傑總是成批地來,又成批地走第39章 上達天聽第716章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第541章 袁紹擁立番外第65章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第73章 反向圍城打援第830章 斬曹休,下合肥,圍壽春第138章 劉君朗死戰綿竹第526章 斬顏良,中箭第216章 徵西將軍又來共襄盛舉了第76章 趙雲小兒,漢中大將楊任在此!(四更)第764章 似乎跟原來也沒什麼不同第826章 入秋之前,孤就要看到曹仁首級第442章 你覺得以李素的謹慎,他會給你偷襲的機會麼?第569章 釣魚窩已打好第160章 諸葛牌護肝寶,肝帝吃了都說好番外第18章 反殺蠻王尉仇臺第596章 跑馬圈地,全面光復第5章 水到渠成第335章 假裝這是一場靜坐的戰爭第38章 張純與遼東世家同歸於盡第47章 先到咸陽爲王上第396章 官渡陰雲第350章 有驚無險第600章 袁術駕崩,曹操南下番外第5章 五年規劃第771章 有種就全家老小一波流第330章 雙方都是貨比三家只看不買第603章 靜坐的賣隊友第380章 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盤棋第793章 遷都雒陽第81章 楊昂的企業級理解第695章 別說陛下沒給你們進行哪項變法的選擇機會第318章 世界線收束第435章賈詡的B方案第764章 似乎跟原來也沒什麼不同第19章 咱也是官了第28章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第242章 匪夷所思的蝴蝶效應第687章 袁公定然否極泰來番外第60章 無聲的擴張第174章 境界高下立判第733章 統治階級才能學的歷史課番外第47章 搶得越狠,死的越慘第281章 環環相扣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580章 太史慈大戰周瑜第836章 四姓漢臣楊修第308章 你過來啊番外第33章 滿載而歸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第496章 弒君-下第396章 官渡陰雲番外第33章 滿載而歸第264章 一戰團滅蜀地奸商第334章 推演得再神也得隨機應變(八千字大章)第770章 二袁打出狗腦子第746章 三國志14:觸發最大包圍佔領事件第131章 兩線作戰貪一波第759章 斬曹純,奪襄城第569章 釣魚窩已打好第429章 可惜看不到敵人的士氣槽第812章 天下洶洶徒爲你我而已,願與將軍會獵許昌第666章 沮公!事急矣!第553章 我見猶憐,況老賊乎第616章 戰略挺近第212章 克竟全功思北歸第19章 冊封都亭侯第75章 數郡之地也敢稱帝?第786章 我笑那李伯雅無謀,諸葛亮少智第123章 花樣百出第240章 這很合理也很合邏輯第158章 不爲五斗翡翠折腰第448章 西邊和平東邊打第757章 敦克爾曹大撤退第790章 子時已到第2章 工具人師妹真香第243章 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第386章 曹無傷直呼內行第727章 打不過也耗死你第817章 只不過是被包圍而已第57章 廢黜董仲舒,復尊真孔孟第538章 折返跑冠軍呂布第517章 天下諸侯都在忙着瓜分戰果第518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麼第5章 和雪翻營一夜行,神旗凍定馬無聲第687章 袁公定然否極泰來第502章 嶺南一月番外第7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80章 帶着三點五個億的戰利品跑了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437章 馬超騎臉怎麼輸第462章 戰略恫嚇第49章 官場鬥爭果然來了第566章 科場見聞第396章 官渡陰雲
第741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249章 破除迷信的日常第90章 沒有人比甘興霸更懂渠江水戰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番外第74章 英雄豪傑總是成批地來,又成批地走第39章 上達天聽第716章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第541章 袁紹擁立番外第65章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第73章 反向圍城打援第830章 斬曹休,下合肥,圍壽春第138章 劉君朗死戰綿竹第526章 斬顏良,中箭第216章 徵西將軍又來共襄盛舉了第76章 趙雲小兒,漢中大將楊任在此!(四更)第764章 似乎跟原來也沒什麼不同第826章 入秋之前,孤就要看到曹仁首級第442章 你覺得以李素的謹慎,他會給你偷襲的機會麼?第569章 釣魚窩已打好第160章 諸葛牌護肝寶,肝帝吃了都說好番外第18章 反殺蠻王尉仇臺第596章 跑馬圈地,全面光復第5章 水到渠成第335章 假裝這是一場靜坐的戰爭第38章 張純與遼東世家同歸於盡第47章 先到咸陽爲王上第396章 官渡陰雲第350章 有驚無險第600章 袁術駕崩,曹操南下番外第5章 五年規劃第771章 有種就全家老小一波流第330章 雙方都是貨比三家只看不買第603章 靜坐的賣隊友第380章 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盤棋第793章 遷都雒陽第81章 楊昂的企業級理解第695章 別說陛下沒給你們進行哪項變法的選擇機會第318章 世界線收束第435章賈詡的B方案第764章 似乎跟原來也沒什麼不同第19章 咱也是官了第28章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第242章 匪夷所思的蝴蝶效應第687章 袁公定然否極泰來番外第60章 無聲的擴張第174章 境界高下立判第733章 統治階級才能學的歷史課番外第47章 搶得越狠,死的越慘第281章 環環相扣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580章 太史慈大戰周瑜第836章 四姓漢臣楊修第308章 你過來啊番外第33章 滿載而歸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第496章 弒君-下第396章 官渡陰雲番外第33章 滿載而歸第264章 一戰團滅蜀地奸商第334章 推演得再神也得隨機應變(八千字大章)第770章 二袁打出狗腦子第746章 三國志14:觸發最大包圍佔領事件第131章 兩線作戰貪一波第759章 斬曹純,奪襄城第569章 釣魚窩已打好第429章 可惜看不到敵人的士氣槽第812章 天下洶洶徒爲你我而已,願與將軍會獵許昌第666章 沮公!事急矣!第553章 我見猶憐,況老賊乎第616章 戰略挺近第212章 克竟全功思北歸第19章 冊封都亭侯第75章 數郡之地也敢稱帝?第786章 我笑那李伯雅無謀,諸葛亮少智第123章 花樣百出第240章 這很合理也很合邏輯第158章 不爲五斗翡翠折腰第448章 西邊和平東邊打第757章 敦克爾曹大撤退第790章 子時已到第2章 工具人師妹真香第243章 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第386章 曹無傷直呼內行第727章 打不過也耗死你第817章 只不過是被包圍而已第57章 廢黜董仲舒,復尊真孔孟第538章 折返跑冠軍呂布第517章 天下諸侯都在忙着瓜分戰果第518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麼第5章 和雪翻營一夜行,神旗凍定馬無聲第687章 袁公定然否極泰來第502章 嶺南一月番外第7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80章 帶着三點五個億的戰利品跑了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437章 馬超騎臉怎麼輸第462章 戰略恫嚇第49章 官場鬥爭果然來了第566章 科場見聞第396章 官渡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