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

在李素這樣堪比節奏大師的把控之下,後續的給甜棗緩解自然是水到渠成。

九月初六,大朝會上,一切如李素所料,因爲前面幾天朝廷顯得“過於偏袒想要背信突圍的士子”,這一派倒是好受些了。但另一邊原本已經支持了科舉制的保守派,又激發出了一定的反抗。

當然了,正如一切保守派攻擊改革派都會重點從人品上攻擊,而非從政策上攻擊,這一次也不例外。

所有提意見的人,都不敢說科舉不好,只是說這一次的科舉中,那些可能突圍的人,似乎人品不好。其中最重要的點,就是“背信棄義,僞諾無行”。

李素當然不用親自開口,他在朝堂上的馬仔會幫他開口,強調“無信是個別現象,不能怪科舉制度”。

同時話鋒一轉,強調“如今這一切的鬧大,也是之前政出數門、爲科舉保駕護航的職權部門責任不清,管理重疊所致”。

要是一開始就保護好那些“沒有圍場情況的郡的寒門士子”,也就是那些沒有任何信用承諾義務的考生,那朝廷也不至於採取臨時措施一刀切保護、把那些背信的考生也保護了進去。

總之,話題兜兜轉轉,最後就被李素如願引導到了兩個點上:首先,目前的九卿和下面各級衙門分權,確實太混亂了,不適合新時期的管理需求。

同時,李素也把最後一個關鍵時刻拋出來讓大家皆大歡喜的糖果,即重新調整全體官員俸祿、確保權責和薪俸一定匹配,不讓老實人做實事的人吃虧。

這套組合拳當然不是今天臨時提出的,而是早在一個多月前、劉備剛登基不久時就開始討論了。

只是討價還價了一個半月,如今李素覺得該是兩邊給甜棗、息事寧人的關鍵時刻,才最終讓這隻鞋落地。這樣一個時機最終拿出來,抵抗才最小效果也最好。

同樣因爲這個改革涉及到的人很多,所以今天朝會上發生的事兒,幾乎在散會後立刻成了長安城內全部讀書人街談巷議的重磅新聞。

……

“聽說了麼,朝廷又宣佈了一輪新的改革了,契機是覺得之前各個衙門政出數門,互相推諉,而且管事兒多的俸祿卻低,還是沿用幾百年前的薪俸制度。”

“沒想到改官的契機竟然是這個,朝廷到底還是一碗水端平,也沒過分偏袒那些背信棄義的小人,終究是才德兼重,確權明責。”

這些談論一開始是一些拋頭露面的小官們在聊,很快蔓延到趕考的讀書人之間,所有人都擠着去看最新的公告。

孫資、賈逵這段時間原本一直在偷偷摸摸抓緊埋頭苦讀數學,不過這兩天聽說朝中風向有可能懲戒“背信棄義”的考生,所以又有點不安,暫時有點學不進去。也就偶爾出來散散心換換腦子。

聽說了同年考生們的議論後,他們也擠着去看新聞。

一邊看,他們就聽到很多考生在讚美朝廷、意淫中舉之後的美好人生。

“真是聖天子在朝啊,俸祿比原先加了那麼多,關鍵是更公平了。這樣的人做官纔不至於家人都養不體面還得貪。當初靈帝時候那種市面行情,買官上任不回本就有鬼了!”

孫資定睛細看,發現如今朝中最高的大司馬、大將軍、太傅等“上公”級別的職務,年俸居然加到了一千萬錢。而且以後除了荒年糧價暴漲時、要發必要的口糧之外,其他都發錢、錦等高價值密度的硬通貨。

“年俸一千萬錢?而且確保其中九百萬發錢、錦或金銀,糧食折價三百錢一石,官員口糧配給部分絕不漲價。這待遇確實優厚了不少倍啊。

原先最高不過‘秩萬石’,按三百錢一石折錢,等於是三百萬錢。大將軍一級漲到了三倍多薪俸。”孫資看這兒這些數據,暗暗感慨。

賈逵指着下面幾條反駁說:“大將軍這級按比例漲得還算少了,好歹大將軍原本就萬石。下面那些原本位低事重的纔算正式翻身了,至少不貪也能活下去。”

只見公告上寫着:

上公:太傅、大司馬、大將軍、丞相。原:秩萬石,現:秩一千萬錢。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尚書令、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原:秩萬石,現:秩八百萬錢。

上卿:禮部尚書(原宗正、太常奉祀官合併)、尚書僕射、中書令、侍中、衛將軍、總督數州諸軍事。原:秩五千石,現:秩六百萬錢。

九卿:吏部尚書(少府改)、兵部尚書(太僕、衛尉合併)、刑部尚書(廷尉改)、戶部尚書(大司農拆)、民部尚書(大司農拆)、工部尚書(將作大匠)、文部尚書(太常諸文教官拆)、使部尚書(大鴻臚改)、執金吾(原執金吾、城門校尉合併)、前後左右將軍、中書僕射、各州布政使/防禦使。原:秩三千石,現:秩五百萬錢。

副卿:九部少卿/侍郎,黃門侍郎(侍中副職)、諫議大夫(納言官正職)、四徵四鎮四平四安將軍、各州觀察使。新設,秩四百萬錢。

郡級:太守、諸雜號將軍、京軍四中郎將、九部卿各司郎中/令、太中大夫(納言官副職)。原:秩兩千石,現:秩三百萬錢。

副郡:郡長史/丞、外鎮中郎將、諸校尉、九部卿各司員外郎/丞。原:秩比兩千石(一千五百石),現:秩一百五十至兩百萬錢。

縣級:縣令、郡諸曹長官、都尉,原:秩六百石、千石至比兩千石,現:秩六十萬至一百萬錢。

副縣:縣丞/尉、牙門督、軍司馬,原:秩四百石至六百石,現:秩三十萬至五十萬錢。

曹級:縣諸曹掾、曲軍侯,鄉老,原:秩一百至三百石,現:秩十萬至二十萬錢。

(注:公=國級,卿=省部。郡=地市,縣就等於縣)

新法實施之後,對於原本權重而俸薄的尚書令、侍中、黃門等相當於隋唐三省官的待遇強化,是最明顯的。

同時九卿改九部之後,對於部屬官員級別不清晰的問題也徹底做了釐清。不至於像原來那樣令、丞屬官高低混亂,有些部的丞甚至比另一些部的令還高。全部統一爲尚書(卿)、侍郎(少卿)、郎中(令)、員外郎(丞)。

另外,這套新的官制待遇改革,還給因爲地方重要性程度不同而升降小半級留了方便,也是避免官制本身太複雜級別太多。

比如因爲京城非常重要,所以京兆尹仍然地位比外郡太守高出很多,甚至能高於某個州的防禦使/布政使,介於上卿和九卿之間,拿的薪俸也是特事特辦專門定的,高於九卿低於上卿。

其他同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州治所在的郡級別提高小半級,郡治所在的縣提高小半級。其他郡、縣有別的理由導致特別重要應該提級的,後續都可以一事一議、朝廷專門發文申明。

……

“這個新規看起來清晰多了,權、責、遇都互相匹配,職權大的責任也大,薪俸禮遇也高。桓靈以來爲了賣官而設置的那些秩高而無權的榮譽官,算是徹底掃清了,要不就併入實權官,真是新君自有聖天子氣象。”

“誰說不是呢,而且嚴格來說,這也不光是革除桓靈以來弊政,以‘位清高而無實權’的官位籌勳,那也不是近幾十年的事兒了。自商鞅爲秦行二十等爵始,就已經這麼幹了,那其實就是世官制的積垢,無非一開始賣的爵和封的官還分得清,越到後面越一團亂賬。”

孫資、賈逵等人看完全部官制改革公告之後,由衷歎服,旁邊的應考士子也普遍都是如此反應。

有識之士都已經看出,朝廷這次是要解決幾百年來賣的官、勳貴酬遇官和因功勞才能授予的官的界限了,絕不允許再出現位高祿重卻沒實權職責輕這種不匹配。

不過,大家也都意識到,這樣一改之後,很多要酬勳的事情就沒法做了——比如歷史上糜竺贊助劉備之功,就是給“安漢將軍”這種高位的頭銜,但權力可以小一點,來報答君主的恩人。

李素把所有高位虛官清理掉,肯定得進一步細化爵位,把官爵分得更徹底明晰,才能根本上解決這一塊的缺位。

孫資、賈逵繼續耐着性子往下看,很快注意到了後續的補救措施:朝廷宣佈會在數月之內進一步完善爵位體系,確保除了列侯和關內侯之外,還有其他新爵,把籌勳所需的功能補上。

只不過這一塊的改革跟目前的事務官設置、薪俸改革沒關係,所以不用一起公佈。

孫資等人便在揣測:莫非這是要完全恢復秦朝的二十等爵,或者是從中吸取更多要素?但總不至於直接開歷史的倒車吧。

他們當然想不到李素的計劃了。

但實際上李素覺得這種改革根本不觸動利益,只要劉備覺得新改革不至於導致爵位貶值或者氾濫,而且確實是在“精兵簡政”做減法,那麼減二加一這種妥協絕對是可以接受的。

李素已經想好了把季漢的爵位最高提到不設祖廟的郡公,反正這事兒袁紹也已經幫大家探過路了,後續的反抗應該不至於激烈。

剩下的列侯和關內侯以下,需要恢復周禮的伯、子、男,這也非常容易接受。如今列侯當中比較低的一些存在,也可以往伯、子裡面歸併。

一部分子爵和男爵的地位,會低於目前侯爵裡最低的關內侯。同時又不至於含金量低得跟秦二十等爵裡那些賜給有功百姓的民衆爵位那樣氾濫,所以還是可以充分籌勳的,還避開了“白馬之盟”封侯門檻太高的問題。

搞定了相關事務,李素也總算是爲新皇踐祚以來的選官、用官、官員待遇三大問題都理清了脈絡。他也總算可以安心去襄陽,操心他自己的事兒了。

——

PS:過渡章節,就這樣了……改革細節比較流水賬,一章帶過吧。

第687章 袁公定然否極泰來第207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92章 消滅張魯第743章 別擠,一個個排隊搖號第127章 不太好意思取標題第10章 李丞相的一生,是搶奇觀的一生番外第50章 單于從此成爲一個歷史名字,可汗還能稍微多存在幾年第420章 以戰求和第631章 棋盤直徑三千里,一子牽動十四州番外第56章 呂布:死前也要殺個可汗墊背第190章 開戰藉口:花椒鹽事變第637章 憋出內傷的周瑜第271章 女學霸不好糊弄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番外第5章 五年規劃第351章 死前爽一把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492章 似曾相識的勤王討董第32章 不署名纔是最大的揚名第666章 沮公!事急矣!第315章 凜冬之怒第42章 皇帝直接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269章 還沒北伐先分贓第207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152章 劉焉殺吾內應矣番外第21章 平定日韓第43章 劉涿郡亦知世間有孔融耶?第487章 打了勝仗一定是好事嗎番外第23章 漢地十八州第507章 新野練手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番外第14章 公孫度已死第362章 收割勝利果實第41章 皇帝也收封口費第63章 前門潰韓暹,後門來楊奉(三更)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壓第36章 徵辟只是走走過程番外第44章 當年怎麼打公孫瓚,現在就怎麼打二田第512章 越輸越急眼第598章 刺蝟呂蒙第34章 渣男級別的上中下策第300章 李傕問計賈文和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150章 荊州太平第802章 鄴城落第769章 杯酒釋外戚第781章 斬首行動:目標張飛第436章A上去,F2A第157章 臘月渡瀘,深入不毛第338章 反間反間計的反間計(八千字大章)第568章 秋風得意馬蹄疾第751章 不到最後一刻,連隊友都不知道諸葛亮要幹什麼第129章 這!就是勸降!番外第50章 單于從此成爲一個歷史名字,可汗還能稍微多存在幾年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772章 張飛:總算輪到俺了!第853章 垓下自刎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番外第20章 海陸都不是大漢的對手第14章 以鄰爲壑奈若何第773章 龐統第一策第271章 女學霸不好糊弄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13章 屁股決定立場第580章 太史慈大戰周瑜第664章 趙括式的敢死隊突圍第769章 杯酒釋外戚第44章 馬蹄北去人北望第257章 地圖編輯器第674章 周瑜覆滅第525章 果斷迎擊顏良第383章 小賊才做選擇,老賊全都要第810章 策劃對曹賊的最後一戰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第607章 無魏可圍,何來救趙第139章 龐羲求降第594章 赤壁烏江(第二更還是六千字)番外第41章 地球正統論第328章 長安城內鴻門宴第471章 從科技樹的南天門殺到蓬萊東路第9章 關張千騎劫逆營第638章 九死不悔周公瑾第719章 讓曹操袁紹來幹這事兒,早就心態崩潰好幾次了第561章 來人吶!伺候禰公子考試!第571章 圖窮匕見第26章 兵越打越多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第490章 “專家解讀”第825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832章 全取淮南第85章 舌尖上的三國第637章 憋出內傷的周瑜第443章 撞槍口上了(七千字大章,所以更晚了)第50章 鄭玄諸生入彀中矣第564章 孫策十萬奔夏口第44章 諸葛珪的遺言第416章 伐伐伐伐木工
第687章 袁公定然否極泰來第207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92章 消滅張魯第743章 別擠,一個個排隊搖號第127章 不太好意思取標題第10章 李丞相的一生,是搶奇觀的一生番外第50章 單于從此成爲一個歷史名字,可汗還能稍微多存在幾年第420章 以戰求和第631章 棋盤直徑三千里,一子牽動十四州番外第56章 呂布:死前也要殺個可汗墊背第190章 開戰藉口:花椒鹽事變第637章 憋出內傷的周瑜第271章 女學霸不好糊弄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番外第5章 五年規劃第351章 死前爽一把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492章 似曾相識的勤王討董第32章 不署名纔是最大的揚名第666章 沮公!事急矣!第315章 凜冬之怒第42章 皇帝直接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269章 還沒北伐先分贓第207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152章 劉焉殺吾內應矣番外第21章 平定日韓第43章 劉涿郡亦知世間有孔融耶?第487章 打了勝仗一定是好事嗎番外第23章 漢地十八州第507章 新野練手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番外第14章 公孫度已死第362章 收割勝利果實第41章 皇帝也收封口費第63章 前門潰韓暹,後門來楊奉(三更)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壓第36章 徵辟只是走走過程番外第44章 當年怎麼打公孫瓚,現在就怎麼打二田第512章 越輸越急眼第598章 刺蝟呂蒙第34章 渣男級別的上中下策第300章 李傕問計賈文和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150章 荊州太平第802章 鄴城落第769章 杯酒釋外戚第781章 斬首行動:目標張飛第436章A上去,F2A第157章 臘月渡瀘,深入不毛第338章 反間反間計的反間計(八千字大章)第568章 秋風得意馬蹄疾第751章 不到最後一刻,連隊友都不知道諸葛亮要幹什麼第129章 這!就是勸降!番外第50章 單于從此成爲一個歷史名字,可汗還能稍微多存在幾年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772章 張飛:總算輪到俺了!第853章 垓下自刎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番外第20章 海陸都不是大漢的對手第14章 以鄰爲壑奈若何第773章 龐統第一策第271章 女學霸不好糊弄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13章 屁股決定立場第580章 太史慈大戰周瑜第664章 趙括式的敢死隊突圍第769章 杯酒釋外戚第44章 馬蹄北去人北望第257章 地圖編輯器第674章 周瑜覆滅第525章 果斷迎擊顏良第383章 小賊才做選擇,老賊全都要第810章 策劃對曹賊的最後一戰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第607章 無魏可圍,何來救趙第139章 龐羲求降第594章 赤壁烏江(第二更還是六千字)番外第41章 地球正統論第328章 長安城內鴻門宴第471章 從科技樹的南天門殺到蓬萊東路第9章 關張千騎劫逆營第638章 九死不悔周公瑾第719章 讓曹操袁紹來幹這事兒,早就心態崩潰好幾次了第561章 來人吶!伺候禰公子考試!第571章 圖窮匕見第26章 兵越打越多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第490章 “專家解讀”第825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832章 全取淮南第85章 舌尖上的三國第637章 憋出內傷的周瑜第443章 撞槍口上了(七千字大章,所以更晚了)第50章 鄭玄諸生入彀中矣第564章 孫策十萬奔夏口第44章 諸葛珪的遺言第416章 伐伐伐伐木工